有一年兒子的校本教材發下來,其中有一篇要求背誦的《滿江紅》,我也沒仔細看就讓兒子背給我聽。結果他背的是秋瑾的《滿江紅·小住京華》,我趕緊翻他的校本教材才發現他沒背錯。
但是在我的腦子裡最具有代表性的滿江紅仍然是嶽飛的《滿江紅·寫懷》。
秋瑾的《滿江紅·小住京華》也不錯,雖然也被視為豪放之作,但是最後那句「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溼!」仍然有些小遺憾。現在的語文課上將這滴淚水解讀為「非消極的自怨自艾,而是積極的探索和追尋」,見仁見智吧。
南宋另有一首劉克莊的《滿江紅·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寫滿家國情。
金甲雕戈,記當日、轅門初立。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溼。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級。平戎策,從軍什。零落盡,慵收拾。把茶經香傳,時時溫習。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嘆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
詞作者劉克莊,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豪放派詞人,江湖詩派詩人。江湖詩派最大的特點是成員多為布衣平民,而且他們的詩作特點推崇隱逸,不屑仕途,而且還經常諷刺朝政針砭時弊。
江湖派的詩詞通過寫山寫水、講述歷史來抒發愛國情懷,同時也發洩對朝廷不滿,斥責權貴,也哀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
劉克莊是江湖派詩人的代表人物,詞受辛棄疾的影響,但他並非布衣之士。劉克莊雖然沒科舉中舉,但是因為他的文採斐然,被宋理宗賜了進士身份,而且他也曾官至工部尚書,也當過知府,在煥章閣學士的職位上退休。
當代對他的評價很高,認為他的作品無論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他的作品中悲憤憂國的激情代表著人民的願望和呼聲。(《中國文學史稿》唐宋部分,第七章《南宋後期文學》第一節《文學潮流的轉變》)
關於這首《滿江紅·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解讀起來也頗有意味。
詞的上片講述軍營生活,那時候在江淮前線,身穿盔甲手持鑄有雕紋的戈,很帥氣很威風。在軍中把盾牌當書桌,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寫戰鬥檄文,洋洋灑灑寫滿千張紙。一氣呵成,寫完千張紙竟然墨跡都不幹。
天還沒有亮的時候戰場上寒氣逼人,但是身著鐵甲的戰馬已經按捺不住地嘶叫起來要奔向沙場。高大的戰船也在風暴中劈波斬浪。
這時候詩人想到了李廣,為當年李廣屢立戰功最終卻被貶作平民憤憤不平。
詞的下片承接了對李廣不公的憤憤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戰事不利及抗敵懈怠的不滿。既然無心抗敵,就乾脆把禦敵方案都丟掉吧,把記載我的軍旅生涯的詩詞也都丟掉吧。不去想抗敵之事,只好焚香煮茶打發時間了。
雖然詩人好像不再關心戰事,但是他卻又非常害怕有人跟他提起邊關戰事,這都是因為他的內心仍然牽掛。他用教兒女們誦讀《花間集》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感嘆自己壯年時就不如人,何況現在呢!
雖然看起來這首詞有消極的色彩,但是消極中仍然滿含著憂國憂民的意味,也是一首值得了解的《滿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