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 通訊員 鍾佳菲
9月30日,杭州未來科技城,夢想小鎮之中的章太炎故居,一場關於杭州火車西站區塊的李家塘考古發現展揭幕,展覽將持續到12月2日。
在餘杭倉前這片50平方公裡的熱地上,杭城規模最大的對外交通樞紐——西站樞紐科創新城(高鐵新城)將拔地而起。
考古的新發現總是伴隨著城市建設的步伐。
位於餘杭區倉前街道李家塘村的西站樞紐J-R21-13地塊——李家塘遺址,就這樣映入了我們的眼帘:這塊呈曲尺形的土地,地勢平坦,海平面略高於周邊,大部分區域為荒地。
2019年5月23日至6月15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地塊展開考古勘探,在勘探的28744平方米的面積中發現1處約14800平方米的歷史遺址。
2019年9月26日至2020年6月12日,考古工作者又進行了正式的考古發掘,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
發現的遺蹟時間段從戰國時期一直延續到明清。遺址的主體堆積年代集中在六朝至唐、五代時期。比較重要的遺蹟有六朝時期墓葬2座、磚窯1座,宋代瓦窯2座、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此次發掘共出土器物標本約800件。
這是一次突破性的發現。
考古發掘結果表明,倉前至少在距今二千三四百年的戰國時期就存在先民頻繁活動的痕跡;南朝至唐、五代,這裡已經發展成有一定規模的繁榮的集鎮聚落。
李家塘遺址的發現連結起倉前的過去與未來,也得以使我們將碎片化的出土信息串聯起來。
春秋時,倉前屬越國,戰國時屬楚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餘杭縣,錢唐縣。倉前屬餘杭縣。秦至西漢餘杭縣屬會稽郡。此後,倉前隨著時代的變遷,歸併不同的行政區域。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錢唐縣併入餘杭,永建四年(129年)屬吳郡,光和二年(179年)恢復錢唐縣。三國時餘杭縣初屬東安郡,後屬吳郡。寶鼎元年(129年)餘杭縣屬吳興郡。錢唐縣仍屬吳郡,南朝陳禎明元年(129年)設錢唐郡。兩縣分屬二郡的現象一直維持到隋開皇九年。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初治餘杭。大業三年(607年)廢杭州置餘杭郡,唐代避國諱,錢唐改為錢塘。武德四年(621年)復置杭州。以後或郡或州。唐初,倉前集鎮西側建龍泉寺,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龍泉寺改名「靈源院」。如今,集鎮所在的靈源村名稱即源於「靈源院」。南宋時在集鎮北側建大型官府糧倉臨安倉,因而得名倉前。明清時餘杭縣分安樂、欽德、招德、同化、孝行、常熟、長安、止戈8鄉,今倉前街道大部分為安樂鄉。
30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就有著如此多的遺蹟現象等待解答;伴隨出土的遺物中還有錢幣以及歷朝歷代、不同窯口的大量日用陶瓷器皿的殘件與標本。
李家塘遺址不僅是倉前歷史隧道中的榮光,也間接反映出杭州城市發展史的一個側影,尤其是大唐盛世中的杭州。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