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勢海老,東瀛海鮮世界的皇者,價貴量少,每年十月至四月是當造季節。
不論種植蔬果,飼養豬牛雞,日本人抱持精益求精的態度,總是出產勝一籌的食材。像龍蝦,就有聞名遐邇的伊勢龍蝦。
伊勢龍蝦,學名:日本龍蝦(Panulirus japonicus),英文名:Japanese spiny lobster。日語(イセエビ)譯作「伊勢海老」,也常常被稱為Ise Ebi,還有紅龍蝦等俗稱。這隻龍蝦在日本的地位可不一般哦!
每年六月舉行的伊勢海老祭,聚集上千人在現場跳舞。
伊勢龍蝦個子小,平均每隻才三百克,不到一磅,肉量不多。
走進日本的百年懷石料理、三星壽司、秘傳京料理等不同名店,日本的餐牌往往就等於日本地圖,各店對選用食材,自有一派堅持。惟獨龍蝦例外,所有頂尖日本料理店,只要有龍蝦菜式,便一定選用日本中部近畿地區,紀伊半島三重縣南部的伊勢灣出品——伊勢龍蝦,從不用其他名字。
伊勢是海灣名字,這種龍蝦其實是珍珠龍蝦( White-spotted Lobster),蝦殼布滿白色斑點是最大特徵,在海南島、韓國、臺灣等水域都有出產,不過伊勢一帶,得天獨厚,海水溫度偏冷,養分又足,龍蝦在巖石生活時,進食海膽及貝殼,能產出優質龍蝦。個子雖小,勝在殼薄肉鮮,入口爽彈,細嚼下帶絲絲鮮甜。
目前伊勢龍蝦以養殖為主,供應穩定。另有野生,不過當地政府立例,不準人們在每年五至八月野生龍蝦的產卵季節捕捉。因為受歡迎加上具代表性,這龍蝦從數百年前已是名物,當地人亦視為珍品,前年一間小學因收生不足而被殺校,為了令一眾畢業學生留下母校美好回憶,四十多名畢業生各自獲學校贈送一隻伊勢龍蝦作禮物!還有,從1961年起,當地逢六月更舉行伊勢海老祭,上千人抬著超巨型龍蝦轎在深夜街頭橫衝直撞高聲呼嘯,祈求龍蝦豐收的場面,吸引許多遊客往參觀。
日本人吃伊勢龍蝦,做法很多,最簡單亦是最佳的食法是刺身,能吃到原始的爽彈甜美。至於鐵板燒、天婦羅、鍋物,不是不好,只是略嫌浪費了天然爽甜。
食法得一款,就是龍蝦二吃,刺身及面豉湯。主角當然是刺身,即叫即劏的龍蝦肉浸冰水做刺身,入口爽甜鮮味,嘗到龍蝦真味;旁邊還有橙色的寒天,原來是用蟹肉,煮熟後加進三重縣出產的蜜柑,製成鮮甜爽口的寒天,最後再撒上些魚子,甜美又更爽口。至於以蝦頭煮成的龍蝦麵豉湯,亦煮得鮮甜,近六百元已能嘗到一整隻三至四百克的伊勢龍蝦,也算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