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龍蝦,大家並不陌生。
尤其是小龍蝦,特別是在夏天。從飯店餐館、露天大排檔到街邊小攤,隨處可見被售賣的小龍蝦。
很多人都喜歡在炎炎夏日的晚上,約上三五好友,吹著暖暖夏風,吃著小龍蝦,再喝點啤酒,聊聊八卦和人生。
除了這類小龍蝦,還有一種龍蝦就是星級酒店,或是西餐廳常見的龍蝦料理了。
一份芝士焗龍蝦就足以制霸餐桌,香甜濃鬱的芝士和飽滿鮮嫩的龍蝦完美配合,每一口都能吃到懷疑人生。亦或是其它的吃法,比如做刺身品嘗它的鮮甜,或是龍蝦頭熬湯,喝一碗暖胃也暖心。小到路邊的燒烤小攤,大到五星級酒店,龍蝦早已是人人趨之若鶩的美味,然而它最初的食用並不像如今這麼受青睞。一種是說來自歐洲,據傳16世紀以來,瑞典人就有吃龍蝦的傳統,還誕生了具有幾百年歷史的龍蝦節。另一種說法則是龍蝦原產於北美。據說第一批歐洲定居者抵達北美時,北美人已經在食用龍蝦了。不過當時北美龍蝦的數量龐大到泛濫成災,他們將這些密密麻麻的龍蝦視為屬於「窮人的蛋白質食物」。因為龍蝦的數量豐富,所以當時價格極其便宜。在美國殖民地時代,龍蝦常常作為下等的菜餚,是囚犯、奴隸、貧民作為主要食材。直到18世紀80年代,龍蝦迎來大逆轉。隨著國家與鐵路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把龍蝦運送到全國各地成為現實。此時龍蝦又因為過度捕撈而變得珍惜,價格也隨之上漲。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龍蝦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成為一種財富的象徵。很多地方的商務宴請,或是聚會宴席等,總是會需要一道大龍蝦來撐場面,常見的無非是波士頓龍蝦,澳洲龍蝦等,但是你分得清它們的區別嗎?波士頓龍蝦作為一種價格最親民的龍蝦,在餐桌上出鏡率是非常高的。
它的學名叫美洲螯龍蝦,烹飪前的顏色是棕綠色或綠褐色,體重在500克到2千克之間,一對大螯佔據了相當一部分重量。
波士頓龍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龍蝦。它和我們常見的小龍蝦算是表親,都屬於鰲蝦科,只是一個生活在海裡,一個生活在淡水。
波士頓幾乎不產龍蝦,人們俗稱波士頓龍蝦只是因為當地大部分龍蝦都是通過波士頓中轉出口到全世界,而真正盛產龍蝦的是在美國的緬因州。
而且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波士頓龍蝦和小龍蝦一樣,前面都有一對霸氣兇猛的大鉗子。
而真正的龍蝦,是沒有那對粗壯的大鉗子,而是會長出兩根長長的須,就比如澳洲龍蝦、日本伊勢龍蝦、中國錦繡龍蝦等。
伊勢龍蝦,中文也稱日本龍蝦。日文寫作伊勢海老(イセエビ,Ise Ebi)。在日語中,海老就是蝦的意思。
蝦背蜷起的姿勢像老人,在日本文化中,伊勢龍蝦還有長壽的吉祥寓意。
伊勢龍蝦跟上面說的澳洲龍蝦其實是同一個品種,都屬於巖龍蝦(rock lobster)。
伊勢龍蝦的全身呈紫紅色,頭部長有許多尖刺。相比於生長在澳新地區的巖龍蝦則體型要小一些,一般體長20-30cm。
日本伊勢龍蝦不僅在日本國內被奉為珍品,在全世界都廣受歡迎。但伊勢龍蝦的休漁期長達半年,產量不大,就算在日本,也是非常昂貴的高級食材。
新鮮甘甜的伊勢龍蝦,在日本自然逃脫不了刺身的命運。日本人在料理伊勢龍蝦的時候先用清酒和冰水浸泡,讓蝦肉更緊緻。
這樣片出來的蝦肉,片片晶瑩透亮,肉感冰涼彈牙,非常美味。
料理伊勢龍蝦的方法多種多樣,清蒸、碳烤、水煮、油炸,或者是蓋著伊勢龍蝦的天婦羅蓋飯,每一道都能帶給你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錦繡龍蝦,也叫花龍蝦,屬龍蝦科,分布於日本、印度洋和南太平洋。
它的外表就如名字一般五彩斑斕,周身呈青綠色,而胸甲則夾著著藍色與紫色,觸角為亮紅色、腹部每節都有黑色的橫帶與白斑。
錦繡龍蝦不止長的秀美,體型更是屬於巨無霸級別,較大者長度可達50-60釐米,體重可達4-5斤。在我國古代,更是被稱為神蝦。
錦繡龍蝦是龍蝦中最高級的品種之一,可產量極低,一般都運氣極好的漁民才能捕到,許多高檔餐廳都會花高價買來蓄養在水缸裡以供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