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收藏界和學術界有一些看法,認為雪花銀是指一些表面有雪花或樹枝紋樣的銀塊,甚至還有人認為是含鉑的白銀。其實,這都不是雪花銀的真正涵義。
古代對銀錠的別樣稱謂很多,如宋代銀錠的名稱,見諸於史料和實物者有「滲銀」、「京銷銀」、「花鋌銀」、「真光銀」、「真花銀」、「金漆花銀」、「濃調花銀」、「茶色銀」、「大胡花銀」、「薄花銀」、「薄花細滲銀」、「金花銀」……等。如果按上述雪花銀的字面邏輯意思理解,真花銀、金漆花銀表面應有花朵狀、金漆花的圖案,大胡花銀表面應具有「胡花」(什麼是胡花?),難道「滲銀」應是銀錠表面有滲出物?按這類邏輯解釋顯然是荒謬的。實際上,這些都是表示銀錠不同成色的稱謂。到了金代,這種對銀錠成色的稱謂又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如「上等銀」、「真花銀」、「腰花銀」、「中上花銀」、「中白銀」和「金花銀」等。
成書於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本)戊集·寶貨辨疑(故宋掌公帑者所著),明確表示這些稱謂就是指銀錠的成色,並給出一了些銀錠含銀量的數值。
真花細滲分數高 紙被心低四角凹
好弱幽微說不盡 論中不錯半分毫
金漆花銀【一百分足】
濃調花銀【九十九分九釐】
茶花銀【九十九分八釐】
大胡花銀【九十九分七釐】
薄花銀【九十九分六釐】
薄花細滲【九十九分五釐】
紙灰花銀【九十九分四釐】
細滲銀【九十九分三釐】
麄滲銀【九十九分一釐】
斷滲銀【九十八分五釐】
無滲銀【九十七分五釐】
以上銀分數名額。凡看諸般器皿。首飾釵釧。今時宅眷多喜時樣生活。勤去更改一番騰倒一番低也。但凡楞褁鍍金之類。尤宜仔細。
白銀作為一種貴金屬稱量貨幣,人們最關注的是其成色(含銀量)和重量。既然銀錠是貨幣,它最為人所關注的屬性自然是成色(含銀量)和重量,這也是銀錠作為實物稱量貨幣最為重要的方面。在不同的時代,對銀錠成色習慣稱謂的變化是很自然的。自明代起,描述銀錠成色的術語又有了變化,如「紋銀」、「紋足」、「細絲」、「白紋」、「凸心鏡面」、「鏡面」等。眾所周知,紋銀就是足色銀的代名詞,是通過白銀鑄錠特殊的表面狀態來代指不同成色等級的銀錠,而非刻意強調銀錠表面絲紋這種物理狀態。
高成色的白銀澆鑄的銀錠,表面呈雪白色光澤,白亮刺眼,自然為人們所鍾愛,故對這類純度高、質量上乘的銀錠冠以「雪花銀」的稱謂。至於銀錠表面有的呈現雪花或分散的樹枝狀紋理,與白銀的鑄造工藝有關,在鑄造過程中的收縮、以及澆鑄溫度和速度、環境溫度、人工幹預、銀液純度等因素,都會影響銀錠表面狀態。根據我們對銀錠鑄造工藝的研究,在實驗過程中,摻入一定量的銅,在一定的鑄造條件下,所得銀錠表面會有褶皺,會以類似雪花或樹枝狀的形態表現出來。我們在四川檢測的一些出土銀錠中,有表面呈所謂「雪花」狀的小銀塊,就含有一定量的銅(2-3%),排除鏽蝕的因素,其純度也達不到95%。另外,我們還注意到,表面有「雪花」的小銀塊,其雪花狀圖案不止一個,有的銀塊在切割時切痕直接從「雪花」中間穿過,從而破壞了「雪花」的完整性,如果雪花銀真的是以完整的雪花圖案作為標誌,為何切割時卻不注重「雪花」的完整和對稱性呢?不能說表面呈現雪花狀的就叫雪花銀,那麼表面有樹枝狀紋理的能稱「樹枝銀」嗎?
所以,雪花銀是對高成色銀錠的一種稱謂,表示這種銀錠品質純、質量好。
元代秦簡夫 《東堂老》第四折:「你父親暗寄雪花銀,展轉那移十數春。」清代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可知定情詩紅絲拴緊,抵過他萬兩雪花銀。」 許地山《兇手》第二幕:「弟弟,你就先秤五十兩雪花銀給他罷。」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九回):「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些古代文學作品中提到的雪花銀,也都是指白銀貨幣本身質量好,成色佳,是對白銀貨幣屬性和質量的一種稱讚。
至於說含鉑的白銀是雪花銀,則完全是沒有道理的。目前經過檢測的古代銀器飾和銀錠,沒有含鉑的。鉑是與金相鄰的元素,常與金礦伴生,而銀中不含鉑,古代更沒有銀鉑合金,而且古人也不可能提煉出鉑添加到銀裡面。因此,將雪花銀臆想成是含鉑的白銀,毫無依據。
本文由劉四旦摘編自周衛榮、楊君、黃維著《中國古代銀錠科學研究》一書,標題為編者所加。
ISBN:978-7-03-047654-8
《中國古代銀錠科學研究》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出發,較系統地研究了中國古代白銀的產生、發展與演變.重點分析探討了中國古代銀錠的合金成分與鑄造工藝.並通過模擬實驗與傳世銀錠實物對比研究的方法,詳細論述了銀錠蜂窩、滴珠、絲紋、光澤等外觀特徵與銀錠成色及鑄造工藝之間的對應關係.並將研究成果科學地應用到古代銀錠的真偽判斷上,有效地解決了目前高仿假銀錠的科學鑑定問題,同時還探討了古代銀錠的科學保護與保養問題。
《中國古代銀錠科學研究》對貨幣史,經濟史研究者及文物考古與博物館等單位的相關專業人員具有較高參考價值,並適合作為廣大錢幣、銀錠及青銅器愛好者和研究者的收藏讀物。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點擊「閱讀原文」可購買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