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又稱「 莞城」,隸屬於廣東省,有「 音樂之城」「科技之城」「博物館之城」 等美譽。東莞有著1700多年的郡縣史,1988年升格為地級市,東莞這座城市雲集了大江南北各式佳餚,但最讓人流連忘返的還屬那極具地方特色的莞式嶺南菜系,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品味東莞的特色味道。
厚街瀨粉是東莞的特色傳統名小吃,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東莞最出名的燒鵝瀨、燒鴨瀨,當然非厚街莫屬。瀨粉,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隻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製。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後加上一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那本就鮮美的湯中浸上了燒鵝的香味,更是美味誘人。
三禾宴是廣東東莞市的漢族傳統食俗。東莞當地水鄉以種植水稻為主,每年夏秋之交,禾花飄香,稻穀金黃,以禾花、稻穀為食物生存的禾蟲、禾花鯉魚、禾雀到了這個季節,都長得肥胖鮮嫩。人們將禾蟲、禾花鯉魚、禾雀捉來,烹飪,擺上宴席,招待客人,俗稱三禾宴,其風味別具一格。其中以道滘鎮的「三禾宴」最為著名。
道滘肉丸粥是東莞特色小吃之一,以道滘肉丸為主料的米粥,在嶺南粥品中獨樹一幟,在肉丸粥中獨佔鰲頭。由於道滘粥的肉丸選用新鮮上肉,切碎後用鋼條敲打直至成為肉醬,這樣使肉丸有韌性,入口香脆,彈性特強,佐肉不奪肉香,丸香不膩,齒頰留香,肉味長存,令人垂涎。
「茅根粥」是東莞特有的早點,與「魚片豬紅粥」,同為大眾最佳的早餐。茅根粥是以鮮茅根、玉竹頭,扁豆,赤小豆,茯苓等,與米同熬,具清涼,去溼,降火等功效。廣東人經常用藥材煲湯或做菜,既可以起到預防與治療疾病的功效,成為美食,真的是一舉數得。諺有:「腰酸與骨痛,最好豬腰煲杜仲,唔好得餐鎹。」可見一斑。
塘廈碌鵝是具有客家風味的東莞菜。將鵝放到調製好的湯裡面煮,煮熟後,味道就全部進到了鵝肉裡。而骨髓則和白切雞差不多,肉嫩而骨髓帶血,非常新鮮美味。
東坑「糖不甩」做法簡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揉搓成粉丸,在鐵鍋中用滾熱的糖漿煮熟,然後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絲的煎雞蛋伴食,口感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膩,味香四溢,老少鹹宜。
說起這個鵝,在樟木頭鎮可是大大的有名呢,爆香餡料是第一道工序,接著就將鵝放在鍋裡轉,好將鵝的的腥味去掉,將事先爆香的餡料「塞」到鵝肚裡,用竹籤「縫」好後約蒸五十分鐘,將餡料拿出,鋪到鵝肉身上,香味十足且肉質清香鮮甜的客家蒸鵝就完成了。
東莞臘腸短而粗,傳說始創者是個矮仔,挑長臘腸上街叫賣,因人矮,臘腸拖到地上。後來,他把臘腸製得短而粗,又改進方法,人們老遠就看見那粗大的臘腸,並嗅到香味,從此生意興隆,再不用沿街叫賣。
龍船飯是東莞水鄉片的常見食品,其來源是賽龍船,萬江龍船飯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水鄉每年端午都要賽龍船,划龍船的小夥子要在船上吃飯,船會晃動,夾菜不方便,所以就把菜和飯混到一起,就成了現在的龍船飯。另一方面划船的人要吃飽吃好才有力氣,龍船飯裡蝦米、魚丸等水鄉特產是必不可少的,其它的配料不同的地方不盡相同,多是雞蛋、燒鵝、查哨、豆角、香菇等,反正以好吃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