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以後,大部分的家庭電視手機靠邊站。因為,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最重要。
家長的時間和空間都給孩子讓路。
人們信奉這樣的觀念: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玩手機的的父母難以培養出愛學習的孩子!
所以,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是做家長的基本要求。
不讓孩子沉迷於電視,是大部分家庭的理性選擇。
為此,有的家長,晚上八點之後,全家的手機放在一起,大家不再看手機。
有的家庭自從有了孩子,電視機就變成了廢物。
甚至,只要孩子在學習,一家人的活動都變得小心翼翼,說話都不能大聲。
但是,這樣真的好嗎?
是否有了孩子,家長就得放棄自己的生活。愛玩手機的,愛玩遊戲的,愛追劇的,都得忍痛割愛,統統放棄?
這一放棄,又是多少年?
從幼兒園時期,到小學六年,再到初中 三年,高中三年。
這就是十幾年時光啊。
如果,後面還有二胎三胎呢?
豈不是沒完沒了?
待到能徹底放鬆玩手機,玩遊戲,看電視時,家長也到了中老年時期。
那麼,家長自己的生活在哪裡呢?
在大家都小心翼翼的時候,我的一位朋友,有著不一樣的做法。
她的女兒是學校重點班的學生,年級排名可以排到前十,算是學霸了。
她和女兒也因為手機的問題發生了一次嚴重的衝突。
當她規定孩子不能玩手機時,孩子質問她:憑什麼你可以玩手機?
這位媽媽狠狠地教訓了孩子一頓:
1 你是學生,你的任務就是學習,就不能玩手機。
2 我為什麼可以玩手機?我在當年當學生的時候,該努力就努力,一刻都不敢鬆懈,才有了現在的成就。
3 我如今認真工作,完成了我的工作之後,我玩手機,看小說,這是放鬆,也是我的生活方式。
4 我有我的生活,不能因為你的學習,我就要放棄我的生活。
5 在你考上大學之後,你也可以自由支配你的手機。但在此之前,沒有自由。
跟孩子進行過這次對話之後,孩子沒有再說類似的話了。
用朋友的話說,我有我的生活,不能因為孩子就放棄我的生活。
在談到如何教育孩子時,她說自己不怎麼管孩子,在他們重點班的家長當中,她是個落後分子。但孩子很爭氣,什麼都是自己去學習去爭取。
但她談到一點,因為自己喜歡看書,家裡到處都是書,孩子從小也喜歡看書,可能是這方面薰陶比較好吧。她喜歡玩手機,也是在手機上看書看小說,因為覺得輕便。
朋友在一所985高校當老師,在事業上發展得非常順利。年紀輕輕就評上了教授,並當上了碩導。
好媽媽不一定是所有事情都圍著孩子轉的媽媽,她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樂觀向上的態度,令人充實的事業,這樣積極進取的榜樣也許更為可貴。
所以,家長玩不玩手機,有時候並不是問題的真相。家長也沒必要因為自己玩手機而心懷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