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齊魯網9月22日訊(高密臺 李軍 牟乃宗)在咱們中國,節日和美食總是密不可分。在中秋節,家家戶戶都要吃月餅,可是在高密,中秋除了吃月餅,還有一種美食頗受人們的喜愛,這就是高密有名的傳統名吃——大蜜棗。
這種形狀圓圓的、大小如桌球、渾身沾滿芝麻粒的食品就是高密名吃大蜜棗,聞起來芳香四溢,咬一口回味悠長。可能您要問了,這不就是一種點心嗎,怎麼會叫大蜜棗啊?其實,高密大蜜棗就是一種糕點,因為它的形狀像圓圓的大棗,味道又特別甜,所以民間形象地稱其為大蜜棗。
據史料記載,高密大蜜棗起源於清代,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在清末、民國時期,高密城鄉就有多家大蜜棗加工老字號。
大蜜棗主要由皮和餡兩部分組成。就像包餃子一樣,用的餡不同,口味也不一樣,所以大蜜棗餡料的選擇非常講究。
高密大蜜棗加工師傅劉志強介紹,原料有核桃仁,瓜子仁,西瓜仁,冰糖,南瓜仁,黑芝麻,白芝麻,瓜條,果脯,一共有十來個品種。
選好了原料,接下來是配料,就是把這十幾種原料兌上蜂蜜、香油,按一定比例調和搭配在一起。
劉志強妻子董秀玲介紹,拌料有一定的技巧,必須得精細、細緻拌出來的餡,溼硬度、軟度得有一定的思路,蜜棗做出來才好吃。搭配有一定的比例,必須搭配好了,味道、風味都有一定的搭配程度。
調好了餡,就可以和面做皮了。麵皮是把麵粉兌上花生油、麥芽糖和水攪拌而成,看似簡單,裡面也有不少的門道。
劉志強妻子董秀玲介紹,麵粉必須選擇高密最好的麵粉,特級麵粉。和面的技巧就是,水、油要有一定的比例,一定的搭配,和出來的軟硬度要適宜。
面和好了,接下來就可以開始包蜜棗了。包的時候,每個蜜棗用的餡料重量都是相同的,這樣包出來個頭大小一致,勻稱美觀。
怎麼把包好的生蜜棗做熟呢?這就需要最後一道重要工序—下鍋炸。把上好的花生油加熱到滾燙,然後就像下餃子似的把生蜜棗倒進鍋裡,經過一番油炸,直到蜜棗變成深黃色,這就可以出鍋了。
劉志強告訴記者,爐溫五、六十度的勢頭上,使慢火,看著稍微發點黃了,起碼把它炸透,炸勻乎了,出來以後呈火紅色就算成功了。火候大了小了都不行,大了口感就沒有了,小了它不熟。
蜜棗出鍋後,在外皮上均勻地滾上一層熟芝麻,這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經過上述工藝加工出來的大蜜棗,皮薄而不裂,香而不糊,熟而不爛,表面芝麻均勻,微黃香甜,味美純正,營養豐富,人人見了都會垂涎三尺。
現在,高密大蜜棗已經被評為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但在本地小有名氣,在山東省外也是有口皆碑。每到春節、中秋等傳統的團圓節日,能親自品嘗一口家鄉地道的大蜜棗,已成為眾多高密遊子莫大的心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