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小時原創不易,請勿搬運
一部優秀的動畫不僅僅在於對孩子有所啟蒙,而是影響著整個家庭所有年齡段的人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在動畫界,宮崎駿敢說第二,無人敢說第一。
宮崎駿的作品在動畫界佔據著不可估量的地位。宮崎駿每一部作品的出世,都會是動畫界的一個重磅消息。因為他的作品會將高度的人文精神融入製作精良的手繪動畫作品中,為世人帶來了穿透心靈、震撼視聽的效果。每次看完宮崎駿作品,都能從中得到精神的洗禮,甚至是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影響。不得不承認,中國動畫電影缺少的正是這種深刻的人文關懷、厚重的歷史使命感以及與觀者產生心靈共鳴的力量。
「人物是你電影劇本的根本基礎,它是你故事的心臟、靈魂和神經系統。」——希德菲爾德。
一部動畫的思想表述依靠的是作品中個性鮮明的動畫角色。作者通過對角色的言行舉止以及情節的不斷發展來表述人物性格,因此研究一部動畫片的中心思想重點在於對劇中的角色研究。在動畫影視作品中,主角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居於主導地位的一般都是男性,女性角色所佔的地位和比重較輕,哪怕是以女配的方式出現,女性往往是以男性附屬品的方式存在。但在宮崎駿的創作理念中與其恰恰相反。在宮崎駿的作品中,絕大多數作品主角都為女性,同時也描繪了諸多個性鮮明的女配角,在他的手中女性完全是獨當一面的存在。一方面善良淳樸擁有女性的柔弱,另一方面又獨立堅強,並且肩負重大使命,並且能夠為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宮崎駿將其本身對自然、成長、反戰、兩性平等,等諸多社會問題賦予在具有濃厚的日本氣息的女性角色形象之中。
反觀國內拿目前堪稱國漫之光的《大理寺日誌》、《刺客伍六七》以及最近爆火的《霧山五行》來講。這些動漫無疑也是很優秀的,劇情設定、畫風設計方面都位居前列。但美中不足的是這些爆款的打造對於角色塑造著實欠缺:角色性格類型較單一,思想不夠深刻,性格不夠典型。一個角色的好與壞,活潑或溫柔一眼看穿。中國的動畫或是過於追溯歷史、或是過於追逐畫風打鬥,其角色身上很難反映出當代各年齡層人們的真實性格,只有影片中的角色與觀眾所處的生存環境產生共鳴,才能觸動觀眾心靈。本文以對宮崎駿動畫作品為例,解析宮崎駿對女性角色的分析,探討宮崎駿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塑造以及對我國動畫產業的一些借鑑意義。
接下來我將以宮崎駿動漫作品為例,從宮崎駿筆下的女性角色創作來源及、女性角色的分類及性格分析、女性角色造型分析以及對我國動畫影片中女性角色塑造的經驗借鑑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宮崎駿筆下女性角色的創作來源
(一)宮崎駿自身經歷
所有的藝術作品都離不開創作者本身及其所處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家庭經歷。一部動漫中角色的樣子,受制於創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體現的是創作者的內心世界。可以說作者創造角色、角色本身即是作者。
1、二戰促成宮崎駿反戰思想
宮崎駿出生在二戰時期,當時正處於日本發動法西斯戰爭,宮崎駿見證了戰爭中人性的醜陋一面。至今宮崎駿仍提倡日本應反思當年罪行,向中國、韓國道歉。受到二戰影響的宮崎駿,在其動畫中多次體現反戰思想。諸多女主角都會憑藉一己之力阻止戰爭的爆發,哪怕是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
例如《風之谷》中的娜烏西卡阻止了人類與王蟲的戰爭,《天空之城》中的希達戰勝慕斯卡,阻止其稱霸世界。《幽靈公主》中的阿珊殺死破壞森林的黑帽大人,阻止了人類對自然的迫害。《紅豬》中波魯克寧願做一頭豬也不願做法西斯的堅持,最後在菲奧的幫助下,紅豬修理好飛機、逃離了追捕。
2、受母親影響,對母愛渴望
在日本女權主義處於微乎其微的狀態。二戰後的日本一片狼藉,宮崎駿的母親嚴厲且聰明,對孩子的要求很高,在宮崎駿的成長中,母親對他的影響貫穿始終。宮崎駿在小時候,母親因肺結核而導致不能直立行走,同時也無法抱起宮崎駿。對於這份缺失的母愛,宮崎駿只能用鏡頭表達自己的渴望。在《懸崖上的金魚姬》中,坐在輪椅上的時奶奶站起來抱住宗介,這不正是宮崎駿自身對母愛的渴望而創製的鏡頭嗎?
(二)日本民族文化
一個豐滿的角色必然會處處透露作者的風格以及本民族文化的烙印。宮崎駿被迪士尼稱為「動畫界的黑澤明」,他基於日本傳統文化,並結合當下時代背景、社會問題等熱門話題,創造出許多經典的女性動畫角色。從每一個女性角色身上都能多多少少看到日本文化及其所暗示的社會問題。
1、日本自然景觀
日本是一個島國,古代的日本人民依靠著森林和海洋繁衍生息,他們敬畏自然,並且信仰大自然神奇的力量,所以在日本傳統的民族文化中,自然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森林與海洋是自然的兩大主題。在宮崎駿的動畫中,能夠體現自然的不僅僅是那些大片的森林和廣袤的海洋背景,同時其動畫主題也時常圍繞「人與自然的關係」
以《幽靈公主》為例,從小生活在森林中的珊為了阻止人類對森林的過度開採,與人來開張了一場戰鬥。在了解到人類之後,珊得知原來自己也是人類,自己是人類的棄嬰,後來被生活在森林中的白狼養大。一方面是自己的人類身世、一方面是深愛的自然,珊的角色設定無疑起到了中和調節的作用。從小受到自然保護的珊決定保衛自然對抗人類,由此開啟了一段保衛森林、同時讓自己獲得救贖的旅程,在這部影片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被渲染的淋漓盡致。珊的形象設計與日本傳統民族文化對森林的敬仰是分不開的。
2、唯美、物衰的民族審美意識
日本屬於島國,颱風、地震頻發,日本民族內心深處會有一種面對大自然時,人類極其脆弱的哀傷。日本人向來追求唯美、物衰,物衰分感動、調和、優美、情趣、哀愁五大類。從日本的國畫櫻花中也能看出這一點,櫻花的唯美與凋零後的哀傷將日本物衰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宮崎駿將這種民族潛意識、民族審美融入動畫之中,因此他手中的女性角色總是充滿了悲情與傷感。
以《千與千尋》為例,女主角千尋代表了90年代孩子的縮影,他們在父母的庇護下和物慾的包裹中,過著怯懦、消極、不快樂的生活。千尋原本跟隨父母搬家到鄉下,但是中途因為父母的好奇導致一家三口誤入神界。開始了一段不尋常的自我成長之路。在那裡,不勞動的人會被變成動物,而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並且不尊重勞動者的成果被變成了豬。
千尋失去了原有父母和物質的依靠,面對了一系列複雜的問題,學著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在朋友的幫助下生存成長。故事的最後千尋從湯婆婆掌管的油屋中帶走了已經是豬形態生活了很長時間的父母。走出油屋後,父母對這中間的經歷一概不知。而千尋學會了在複雜的環境中與別人如何相處,她慢慢的獨立成長起來。
3、武士道精神
如同我國的儒家文化一般,日本的文化構成是武士道文化。對死亡的、對承諾的重視、對忠義的信仰都體現著日本武士道精神。宮崎駿也深受影響,儘管他的筆下角色是女性不是男性。
同樣以《幽靈公主》為例,幻姬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對應了日本武士的高尚,能夠成為日本的武士必然是經歷了層層嚴苛選拔。幻姬有勇有謀,為了自己的信仰不畏犧牲、敢作敢為這都是武士道精神的體現。
4、萬物有靈的民族信仰
日本是一個神道國家,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信奉神靈,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並相信在太陽下的每一件物品都有神靈。宮崎駿手中的女性角色大多數擁有魔力或是經歷過一段魔幻的故事。
以著名的宗介和波妞為例。在《懸崖上的金魚姬》中。金魚波妞是魔法師和海之女王的女兒,所以一出生就被賦予了神奇的魔法。在被男孩宗介救助後,波妞喜歡上了宗介。波妞施展魔法變成5歲的小女孩回到宗介身邊。最終波妞成功變成人類和宗介在一起。一方面體現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同時也表達了宮崎駿對萬物有靈的描繪。
女性角色的分類及性格分析
宮崎駿的作品中女性主角多為少女,這些少女在不同的電影中有不同的風格。宮崎駿對角色的刻畫十分飽滿,主角不一定是絕對的好,反派也不會十分的壞,好與壞相結合構成一個豐滿真實的角色。接下來我將從主角與「反派」以及配角三個角度對宮式女性進行解讀。
(一)承載美好期望的陽光少女
在宮崎駿動畫中,主角大多以少女的身份出現。例如16歲的娜烏西卡、13歲的琪琪,10歲的千尋以及14歲的阿莉埃蒂。這些主角的年齡都不大。
例如,《風之谷》中的娜烏西卡是當時最受日本社會歡迎的女主角。他是一位掌握著御風能力的風之谷小少主,他智勇雙全,嚮往著人類,能與自然和諧,無謂犧牲。寬容博愛。劇中的他原諒了殺害自己父親,霸佔自己家園的多魯美奇亞,保護了被激怒而摧殘人類世界的王蟲。他希望人類能與自然共存,不希望任何人受到傷害。為了這個目標,他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
在《魔女宅急便》中,13歲的琪琪要成為一個合格的魔女。他獨自一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和不解。她失去了飛行的本領。在快要放棄的時候。少女畫家勉勵他找回了信心,最終在拯救傑夫的時候,為了脫離危險,克服了自己的怯懦和自己已經喪失了飛行能力造成的陰霾。勇拯的救了傑夫,阻止了悲劇的發生。
宮崎駿筆下的少女大都有天然的身世、不凡的境遇。肩上扛著需要他們承擔的責任。並且他們都擁有美好的品質,善良且勇敢,充滿愛心。都會在歷經黑暗之後找到自己成功的路。
(二)亦正亦邪的反派
在過去的動畫中,好人與壞人的界限非常明顯,好人就是好人,壞人永遠是壞人。但是在宮崎駿的動畫中,壞人並非總是壞人,他們亦正亦邪,本性善良。
還是以《幽靈公主》幻姬為例。她本身並不仇視森林動物,但是為了鐵鎮的發展、保障大家的衣食住行,為了生活和欲望以及曾許下需要的諾言,她不斷招兵買馬改進武器,對森林的破壞不擇手段。她為人高傲,縱容鎮裡的婦女對來使無禮,不給武士面子,可謂是令人畏懼的大姐頭。但是黑帽大人對待弱者女子、農民、麻風病患者,她都有著常人不具備的同情與關愛。在城中她受到百姓的愛戴,不光有優秀的領導能力,還能鼓勵生活艱辛的人們勇敢堅強的生存下去,這些又都表現了幻姬的正面形象。
宮崎駿動畫中沒有完全你的善惡之分,角色善惡交加,性格的複雜性是其塑造的重點。這樣才能夠夠使角色更接近現實中的人,從而與人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三)對配角的高度重視
宮崎駿動畫能夠達到目前的高度與其對配角的重視程度息息相關。看完後給人的印象是,這個配角好像也有故事,也能單獨拿出來做成一個作品。宮崎駿動畫中的配角大多為中青年女性和老年女性身份出現。
中期年女性要麼是幫助主角,在主角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要麼是主角解救的對象。其身上多多少少透漏著青年女性的人性弱點,這也是為什麼能夠對大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影響的原因。例如《千與千尋》中的湯婆婆,湯婆婆就外表來看,著實可以嚇哭很多小孩子了,但「醜陋」的外表下,湯婆婆依舊懷著一顆善良的心。《風之谷》中阿斯貝魯的母親在關鍵的時候解救了被羈押的娜烏西卡,使她能夠回到風之谷阻止王蟲進攻。影片中在娜烏西卡得知她是阿斯貝魯母親後,一把撲到了她的懷中,十分溫馨的場景,與戰爭形成強烈對比。
老奶奶則是睿智善良的代表。例如《天空之城》中外表邪惡卻又很可愛的海盜婆婆,她對她的小弟十分嚴厲,海盜們對她言聽計從。這麼一個看似邪惡的人卻笑料百出,粗狂的性格中夾雜著善良的本性。《龍貓》中勘太奶奶,和藹善良,幫助小月小梅姐妹。老人和孩子形成對比。
女性角色造型分析
(一)手繪為主,精細刻畫,寫實路線
堅持二維手繪。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動畫技術越來越複雜多樣,利用3D建模技術。可以實現真實的塑造和還原真實的世界和動畫形象。但宮崎駿沒有妥協。他認為二維手繪動畫更適合日本的動畫文化和創作,也更能表達他的動畫作品主題。
宮崎駿所設定的少女角色並不完美,符合現實中常人比例,身材較纖細,頭和身體比例接近1:8。在頭部結構上遵循「三庭五眼」的比例要求。宮崎駿在寫實中加入了寫意,將角色面部和身體比例做適當誇張,使得線條更為流暢優美,更加鮮明的揭示角色的性格,從而使得每一個角色的個性得以彰顯。例如,在幽靈公主中主中娜烏西卡的造型通過服裝和色彩賦予了她親切的感覺,通過臉.上的血跡和獸牙裝飾以及手臂紋身刻畫了一個充滿野性的少女阿珊。
(二)色彩運用
色彩對於一個角色的塑造來講有著決定性意義。色彩對於角色的內在情感、思想動機有著決定性作用。宮崎駿對角色的上色採用的是雙色法,動畫中大多數鏡頭背景是為襯託前景角色造型服務的,背景色彩與角色的色彩相結合,使背景色彩和角色的色彩始終保持統一。《風之谷》中娜烏西卡御風飛行時的一個場景,是藍綠色調的,雖然都屬於冷色系的但是背景中的綠色帶著暖色的黃,和娜烏西卡偏冷的藍色就形成了對比,這樣就突出了娜烏西卡。
(三)動作表演
宮崎駿在人物動作方面刻畫的是非常細膩的並且符合劇情的需要,從下圖的1到8是千尋嘗試搬煤塊沒有成功的一系列動作,這套動作表現了煤塊是有重量的圖9到16是千尋在第一次未搬起煤塊後又改變姿勢,從第一次搬煤塊時的全蹲變為半蹲,並將兩腿分開的距離更大,以便使出大力氣去搬起煤塊,這樣一套動作完全符合現實中人的動作,這樣的細緻刻畫,讓我們可以根據我們平常生活中的體驗去感受動畫人物所要表達出的含義。
對我國動畫影片中女性角色塑造的經驗借鑑
國產動畫在人物塑造上,特別是對女性角色的刻畫一直都有缺陷。首先我國關於以女性為主角的動畫很少。並且,在如今比較火爆的動漫中也難以發現比較飽滿的女性配角。目前國內動畫產業在動作畫風上較為用功,例如火爆全網的《霧山五行》,可謂是國漫中的一股清流,流暢且刺激的打鬥著實讓人眼前一新。但是,總體來講依舊不太樂觀,相信宮崎駿對於女性角色的塑造可以對我國動畫產業產生一些必要的借鑑。
一、重視中國傳統文化,而不能一味跟隨國際或回顧歷史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期間所產生的歷史故事,那些耐人尋味的歷史人物故事對於我國來講是一個很有優勢的因素。國際化很重要,但不能瞎國際。例如99年國產動畫《寶蓮燈》女主角竟然是個美國妹子,主角都不是中國人了,還看啥?反觀國外影片《花木蘭》、《功夫熊貓》這些都是取材於中國傳統故事,同時結合本地民族文化。這必須得引起我們的重視,中華家的傳統文化要自己傳承,要不整不好那天成為別人的了。
動作細節刻畫
動作的刻畫最容易體現細節,細節又決定著成敗。如果只是為了節省人力物力、節省資金而將角色動作簡單化、粗略化,那必然會是這部動畫的一個敗筆,甚至會直接拉胯。動作不到位,人物性格便無法做到展示,自然而然地人物內心情感也不會得到全面表達。國產動畫在3D建模對角色造型的打造方面進步很大,但是在動作的刻畫上略有不足,時不時的慢鏡頭打鬥看的著實不完美。
塑造立體女性形象
在中國的影片中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在影片開始便已經註定了結局,主角過於完美,壞人必須被消滅。這樣的角色形象真的存在嗎?答案是不存在,在宮崎駿動畫中,魔女琪琪並不完美,千尋一開始也是個膽小鬼,重要的並不是這個角色一開始的定型,而是整部動畫下來角色的成長。給觀者所帶來的啟發。同時國產動畫也應學習宮崎駿對配角的刻畫,讓配角不再是配角,完全成為可以一個新的作品。優秀的紅花必然需要一個優秀的綠葉來襯託。
希望國產動畫可以吸取宮崎駿大師對女性角色的塑造經驗,結合我國民族文化、角色性格和豐富的角色動作設計,多一些能夠體現中華民族的自信和個性,不斷推動中國國產動畫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