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香港的人,都對香港的交通有著深刻的印象——貴!地鐵從羅湖到尖沙咀,就是30多港幣,每天可能交通費就要50多。而要說到性價比最高的交通工具,非叮叮車莫屬,從堅尼地城到筲箕灣,不管你坐多少站,只要2.3元港幣。叮叮車不僅僅是便宜,已經有百年歷史的它早已成為香港的一個標誌。
前年暑假,第一次來香港,娃就深深喜歡上了這種雙層有軌電車,深深喜歡上了那「叮叮叮」清脆的響鈴聲。這次來香港之前,問她最想幹什麼,坐叮叮車是她的第一個答案。前一天因為趕著回去吃年夜飯,在中環沒有坐叮叮車。大年初一一早,便帶著娃來重溫她兩年前的回憶。坐地鐵直接到中環,出了地鐵口就是叮叮車的站臺。香港的習慣是靠左,靠左行走,靠左駕駛,靠左上車。但由於叮叮車只能沿著鐵軌行駛,不能隨意變道,所以車站都設在馬路的中間。而且,根據馬路的寬度不同,不同方向的車站,有的是前後排列的,有的則是面對面並排的。
如今叮叮車的線路有六條,最長的就是從堅尼地城到筲箕灣。除了去跑馬地的車需要繞個圈,其他的幾乎都是東西向行駛。其實,對於帶娃的人來說,叮叮車絕對是在香港的首選。每隔幾百米不到就有一個車站,不用擔心坐過站,也不用擔心下車離目的地太遠,很可能你的目的地就在車站的對面。由於只是想體驗乘坐的那種感覺,所以並沒有在意線路的問題,只知道往東去就對了。當然,也不是沒有選擇的,娃早早的就選好了要乘坐的叮叮車的顏色——天空的藍色。叮叮車除了清脆的叮叮聲,整個車身外部的廣告也是很顯眼的。一般都是以紅白藍等亮麗的純色為主,但也有例外,比如大年初一上映的《廉政風雲》的廣告,都是以電影海報的黑灰色為基調。車行駛在路上,再配上叮叮叮的響聲,絕對是吸睛效果極好的流動廣告牌。
等了三輛車,終於等來了娃最愛的藍色叮叮車。與我們前門上車,先刷卡投幣再坐車不同的是,叮叮車都是後門上車,到站之後再刷卡投幣支付車費。而這一習慣,也得益於它全線都是同一票價。 毫不猶豫的上了二層,運氣不錯,正好有兩個靠窗的位置。當叮叮車開始往前行駛,鐵軌與車輪時不時發出刺耳的摩擦聲,陣陣清風吹入車內,撫摸著你的臉龐,你就知道娃為什麼這麼鍾愛這個雙層鐵盒子了。坐在這,不用走路,像看電影一樣,可以看到香港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的高樓林立,可以感受到市井生活中普通市民的煙火氣息,也能領略到許多港片中似曾相識的場景,勾起一段段回憶。而對於沒有看過香港的電影娃來說,車窗外不斷變化的、獨居香港特色的街道、高樓、商店,也是讓她愛上叮叮車的原因吧?
今天是大年初一,許多店鋪都歇業過節,門上的大紅紙上寫著開市通知。路邊的行人也都是面帶笑容,時不時的還能看見一兩個身著紅色唐裝的小孩。此時的香港,既有平時沒有的安靜,也有平時沒有的熱鬧。也不知道是風吹得太舒服了,還是窗外的景色太迷人,娃沒一會兒就睡著了。將小傢伙抱在懷裡,看看她酣睡的可愛樣子,再看看窗外不斷變化的風景,真想坐著這輛車,永遠都不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