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穩如泰山屹立600年,它的設計師是誰?不到19歲的天才少年

2020-12-09 騰訊網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日色才臨仙掌動,香菸欲傍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從王維這首詩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古人還是在現代人的心中,皇城總是一個神聖莊嚴的地方。它曾經是天子居所,受萬民朝拜,如今亦是古老文化的傳承地,蘊含著千百年來積澱的華夏文明。

如今中國最著名的皇宮就是位於北京的故宮,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位於北京中軸線上,金瓦紅牆、雕梁畫棟,建造極其精美,是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而它的城門天安門亦是修建得雄偉大氣,被譽為「中華神州第一門」。

天安門坐落在故宮的南端,始建於1417年,即明朝永樂年間。它最初叫「承天門」,1651年才由清順治帝改名為天安門,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在中間的券門出入。直到1925年,天安門才開始正式向民眾開放,並在建國後被設計入國徽,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關於天安門的設計者,一直以來也都是眾說紛紜,最為大眾所認同的設計者是明代匠師蒯祥。

蒯祥出生於一個工匠世家,其父蒯富就是一位擁有高超技藝的匠師,在宮中任「木工首」,也就是總管皇宮建築的官員。在蒯富告老還鄉後,蒯祥子承父業,並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有御賜的「蒯魯班」之美稱。

1417年,明成祖朱棣遷都至北京,蒯祥作為協同人員先期北上,奉旨參加皇宮的設計工作,當時他還不到20歲。承天門的設計是蒯祥遇到的第一項任務,他完成得相當漂亮,朱棣龍顏大悅,文武百官也是交口稱讚。

只可惜在1457年,承天門遭到雷擊,隨後焚毀於燃起的大火之中,蒯祥在重建承天門時再一次受到重用,逐漸晉升至工部侍郎的職位,這次重建也奠定了如今天安門的形制。到了明末,李自成攻佔京城時承天門再一次被毀,1651年由清世祖下令第二次重建,並正式改名為「天安門」。

天安門城樓是中國傳統的重簷歇山頂建築,屋頂為黃琉璃瓦建造,城樓為木結構建築,飛簷下是排列有序的鬥拱。門窗為菱花格式,所用木材基本為楠木,各處繪製著金龍和團龍圖案,基座周圍有漢白玉欄杆。整座城門大氣恢弘,細節處卻精緻不凡,匠人技藝的巧奪天工體現得淋漓盡致。

儘管史書記載天安門的設計者為蒯祥,但也有學者查閱了各種資料,認為其實設計天安門的另有其人,比如永樂年間的另一位匠師蔡信。

故宮博物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於倬雲先生就曾提出,蒯祥進京時才18歲左右,皇帝不太可能讓他擔任整個工程的設計師,他對天安門最主要的貢獻應該是雷擊之後的那次重建工作。

至於蔡信其人,史料記載太少,民間卻有他的故事流傳下來。據說蔡信受工部尚書宋禮之託設計皇城,很快就交出了一幅完美的設計圖,給朱棣呈上御覽之後,一聽說設計圖中有房間9999間半,非常高興,直接就批准了這個方案。因為傳說中天宮裡的房間是一萬間,皇宮只比天宮少半間,這樣既不逾矩,又可以和天上神仙居所相媲美。

而天安門同樣也是蔡信設計圖中的一部分,只是在修建時,蔡信年事已高,沒辦法日夜監督工匠們的進度,朱棣就將這個工作轉交給了蒯祥。而蒯祥本就有高超的繪畫、設計本領,在原有的基礎上將城門設計得更加精美也不是難事。而在重建城門時,蔡信早已告老還鄉,而蒯祥正值壯年,朱棣理所當然就將任務交給了蒯祥,並將設計城門的功勞全數算在了他的頭上。

除了蔡信、蒯祥之外,還有一個叫楊青的名字也時常被人提起,但他身份低微,只是一名瓦工,故很少被歷史記載。

其實綜合來說,天安門包括故宮都是無數人的心血凝聚而成的傑作,不能單單說是誰一個人的功勞。蒯祥之所以受到大眾認可,除了他在修建設計中佔據了主要分量,還有就是他高超的技藝以及眾多作品,讓後世十分信任他的能力。

除了天安門,蒯祥還參與了三大殿的重建工作,並且參加了裕陵的設計和修建。《憲宗實錄》中記載道:「凡百營造,祥無不與。」據說他可以雙手同時畫畫,畫出的圖案最後還能合二為一,明憲宗非常敬重他的本事。

無論天安門的總設計師是不是蒯祥,他在建築史上都有無可磨滅的功績,也算是一位難得的天才少年。他和蔡信、楊青這些為後世留下珍貴文化遺產的匠人們,都值得後世將之永遠銘記。

相關焦點

  • 天安門巍峨矗立600年,每天無數人參觀,你知道設計者是誰嗎?
    說到北京,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天安門,坐落在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北端的城樓,已然是北京和偉大祖國的象徵 。這座讓世人矚目的建築景觀,已經在此屹立600餘年,每天吸引無數遊客前來參觀。但你知道是誰設計的這座城樓嗎?
  • 「天安門總工程師」蒯祥:生於木匠世家,設計「天安門」時才18歲
    它從設計建造出來直到今天,已經經歷了六百多年的風吹雨打,見證了我國的興衰榮辱。去北京旅遊的人如果沒有去過天安門,那就相當於白去一回。很多人都知道天安門屹立在北京的城市中央最繁華的地方,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過天安門的設計建造過程,究竟是哪個工程師、何時設計建造的。
  • 天安門前的2根「大柱子」,屹立了500年,它是幹嗎用的?
    天安門前的2根「大柱子」,屹立了500年,它是幹嗎用的?俗話說,去北京旅行,不去故宮就是遺憾,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輝煌見證,是我國向世界遞出去的「名招牌」,也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見證了明清的輝煌與落寞。在近代,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是國家5A級別景區。
  • 天安門600歲,快來圍觀吧!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天安門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最熟悉的一座城門。每一位來北京旅遊的朋友參觀天安門,遊天安門廣場是必不可少的項目。我們把天安門稱為中國的「形象國門」。那麼您知道它在明、清時期有什麼作用嗎?今天我們就翻一翻天安門的前世今生。
  • 18歲天才少年的遺世之作,一生只畫了這一幅,火了一千年
    而在中國繪畫史上,有位18歲的天才少年,只留下一幅遺作,也好比《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倒兩宋,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不為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那位18歲天才少年的遺作,作為中國水墨畫的代表,被展現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讓全世界為之震撼。
  • 天安門前那根柱子,屹立500年,承露盤上的神獸寓意著什麼?
    大家都對天安門十分熟悉,也成為了網友熱衷的旅遊勝地。天安門既神聖又令人嚮往,它也是通往中華歷史的一道大門。的面前屹立著一塊巨大的人民紀念碑,很多的遊客們都慕名而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它是20噸的大柱子呢,更見證了很多的朝代埋沒於紅塵之中。它也屹立了500年,但是你們知道它有著什麼作用嘛?不得不讚美一句古人真的特別聰明。
  • 歷經600年的滄桑歲月,天安門城樓是誰建造的,你可能不相信
    ——科林伍德(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82,閱讀約2分鐘天安門廣場作為我國標誌性建築之一,每一次國家重大活動都在這裡舉行:新中國成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閱兵……每年都有無數遊客前來朝聖。但你對天安門了解多少?最簡單的問題是,天安門廣場是誰創立的?有人知道嗎?。天安門廣場可以說見證了中國600年的發展歷史。明朝永樂十五年期間,天安門廣場由一批工匠建造,但當時被稱為承天門。直到清順治八年,天安門廣場才取代了承天門,天安門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 他是明代著名建築師,18歲設計的天安門,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而且每棟建築他的建造都是相當於一個孩子的誕生,因為設計師,建築師對這棟建築賦予了無與倫比的情感。說起中國的天安門,這棟建築早在明朝時期就已經被設計建造,後來幾經風雨,幾經波折,又經過很多次的修修補,如今依舊屹立在我們的眼前。
  • 天安門廣場花壇後的故事 獨家專訪總設計師藍海浪
    天安門廣場花壇總設計師 藍海浪央廣網北京9月26日消息(記者 張佳琪)還有五天國慶就要到了,天安門廣場的「花果籃」已經豎立起來,籃中碩果纍纍、奼紫嫣紅,分外惹人注目。昨日下午,央廣網記者專訪了天安門廣場花壇總設計師藍海浪,聽他講述天安門廣場花壇設計背後的故事。人過中年的藍海浪,身材高瘦,臉上總是掛著淺淺的微笑。
  • 天才少年蘭波因一場痴戀19歲封筆,法國圖書館花千萬尋他手稿
    病床上的蘭波蒼白虛弱,被截斷的下肢疼痛難忍,只有那雙眼睛依舊漂亮,他對床前的妹妹說:「伊莎貝爾,秋天了,是時候離開了,太陽,它會治癒我。」第二天,他帶著肉體的痛和靈魂的傷,永遠合上了眼睛。這一年,他三十七歲。
  • 當今足壇19歲球員身價排行:挪威超級天才哈蘭德第4 第1想回英超
    多特蒙德靠的是誰呢?是役羅伊斯缺陣,多特蒙德獲勝離不開桑喬和哈蘭德的發揮。兩名只有19歲的球員在歐冠這樣的大場面發揮出色,桑喬的突破讓多特蒙德不得不防,而哈蘭德的梅開二度更是直接帶走勝利。看到哈蘭德發揮如此出色,估計紅魔曼聯已經哭暈在廁所了。
  • 雲南建水朝陽樓,有600多年歷史:比天安門還要早修建28年
    雲南建水第一樓,位於東門的朝陽樓,被稱為西南地區的小天安門,至今有600多年歷史,比北京天安門還要早建28年。,比北京天安門還要早修建28年,時至今日已經600多年的歷史,是華夏西南邊睡古代的軍事重鎮的象徵,大明王朝建立後,在雲南的明軍平叛雲南後,軍隊駐進臨安,開始修建城樓,並修建四座城門,每座城門上各建三層樓閣,東門叫迎暉門(即朝陽樓),南門叫阜安門,西門叫清遠門,北門叫永貞門。
  • 華為天才少年年薪201萬,本科只是三本:天才都是努力的結果
    文章作者:琢磨君01前些時,「華為『天才少年』年薪201萬」的新聞牽動著許多人的心,因為年薪百萬是人們所夢寐以求的。而且,這件事發生在高考結束之後,當人們看到「天才少年」張霽是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生時候,心中更加堅定了「書中自有黃金屋」的信念。
  • 比薩斜塔近600年的「扶正」史,雖傾斜多年,卻始終屹立不倒
    它就是比薩斜塔。這座塔的傾斜完全不是拍攝角度或者方向造成的,而去那裡的遊客也絕對不會放棄拍一張「假裝扶住塔身」的打卡照。似美人一般妖嬈的身姿塔身,吸引了上百萬的遊客前來欣賞。比薩一直都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地區,自1280年以來,比薩斜塔至少經受住了四次大地震的「侵襲」,最大震級可達到芮氏6級。然而,比薩斜塔似一個英勇的戰士,搖搖欲墜了近800年,卻依舊屹立不倒。
  • 亞歷山大·麥昆:天才設計師的不幸,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好在麥昆的母親一直在背後給予他關愛以及呵護,讓他能夠得以堅持自己的時尚夢想, 除了縫製衣服外,少年的麥昆最大的愛好就是觀察天上的飛鳥,這也成為他日後設計中必不可少的元素。20歲的時候跟隨日本設計師立野浩二工作,成為一名設計師助理,但他還是不滿意,於是,21歲的他來到了聖馬丁藝術學院深造。也正是在此次的畢業設計中,結識了除母親外,另一個重要的女人——伊莎貝拉·布羅。後者以5000英鎊的價格買下了麥昆在學校的所有設計,包括那場極為震撼的以「開膛手傑克」為靈感的畢業作品。
  • 天安門前一對石柱,9米20噸屹立500年,意義重大你知道嗎?
    或許很多人都去北京旅遊過,而其中必遊之地肯定就是天安門廣場,看著中國國旗緩緩升起,發現小學時所有宣誓的回憶瞬間清晰,令人激動無比。因此著也是很多人即便在天安門前站通宵,也要看升旗的重要原因。天安門位於故宮的南端,正中門上懸掛這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標語。而在這還有一個重要標誌,那就是氣勢恢宏的兩根大石柱。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作用和意義,我們一起來看看,天安門前的一對石柱,9米20噸屹立500年,意義重大你知道嗎?
  • 看,科技少年手中的600歲紫禁城,美又颯!
    從2017開始,每年的夏天,全國的少年創客者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約會——參加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但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有的約定。疫情或許會拖延進程,卻無法阻擋少年的奇思妙想。 因為熱愛,所以澎湃。5月11日,作為全國科技周重大示範活動——2020年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採取線上模式,如約而至。少年創客們聞訊而動,來自27餘省、市、自治區的2000多支團隊、近10000名學生參與此次活動。
  • 中國田徑跳高天才橫空出世!17歲破塵封40年紀錄 實力接班張國偉
    張國偉官宣退役,中國男子跳高失去半壁江山,許多人會認為王宇將獨挑大局,不然,張國偉接班人已橫空出世,他就是湖南17歲天才少年陳龍,去年青運會體校乙組跳高決賽,他跳出2米26成績斬獲金牌,一舉打破朱建華保持了近40年之久的全國少年紀錄(2米25),陳龍有望成為中國田徑下一個超級巨星
  • 天才少年解決科學界107年難題,直言我是中國人,拒絕美國綠卡
    有這樣一位天才少年,他解決了科學界107年的難題,引起美國關注,向其拋出橄欖枝,願意給他優厚的待遇並提供綠卡,但這位天才少年直接拒絕掉,他直言:我是中國人。曹原,1996年出生於成都,但是童年的他並沒有在成都長大,3歲時候就跟隨父母到了深圳。
  • 未來之星|17歲挪威天才少年,創歐錦賽中長跑歷史
    未來之星|17歲挪威天才少年,創歐錦賽中長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