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為何老對大陸抱有偏見?

2020-12-24 海峽光頭翔

作為駐臺記者,在臺灣經常聽到人說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上廁所不關門,偏見重重,氣的冒泡,但是這些誤會是怎麼來的?有辦法改正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偏見嗎?還是必須得等統一後才可以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傲慢與偏見的話題。

先來說個小例子,近日,臺灣綠媒一檔政論節目談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時,島內媒體人黃創夏信口開河說,阿波羅11號已經上去50年了,因為大陸人看不到外面的資訊,所以別人說很厲害他們就認為很厲害,該節目主持人則在一旁幫腔說「大陸人都以為中國第一個登月」,兩人一唱一和好不熱鬧。不過他們也隨即被網友諷刺是「井底之蛙」。

對於黃創夏和主持人的這一番荒誕言論,立刻有網友吐槽說「這幾個井底之蛙又在一起高唱井口天之歌,可憐啊。」,「看著這些奇葩言論,感覺他們就像小丑一樣可笑」,也有大陸網友說,「我很懷疑這些臺灣人有多不了解大陸,阿波羅登月是基本常識,我們在慶祝自己的成就,並沒否認別國科技偉大,這幫名嘴真的是小人。」

島內民眾經歷了國民黨早期的所謂反共宣傳、民進黨長期的所謂臺獨教育,尤其是蔡英文上任後,變本加厲地推行所謂文化臺獨,以及無良名嘴對大陸的歪曲解讀,大陸在島內的形象日益被妖魔化。

2016年5月21日,蔡英文上任的第二天,時任臺教育部門主管的潘文忠就宣布,廢止馬英九時期微調的高中語文和社會課綱,倒退回陳水扁時期的所謂臺獨課綱。2018年8月13日,臺教育部門「課審大會」拍板決定,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此外,為了所謂去中,蔡英文當局從去孫、去蔣、去孔子,到不遙祭黃帝陵、去除臺北故宮南院十二獸首、再到降格祭祀鄭成功,一步步地要切斷臺灣與大陸的文化聯結。

不僅如此島內媒體更是推波助瀾,無良名嘴為了迎合民進黨當局昧著良心抹黑大陸。

除了綠營媒體網軍之外,國際反華勢力也在島內不斷妖魔化大陸。

在民進黨當局鋪天蓋地的妖魔化之下,大陸儘管不斷釋出善意,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但依舊不被相信、不被理解。我們不禁要問,沒有統一,臺灣民眾還能正確認識大陸嗎?

當然可以!

首先,我們自己得講好大陸故事,讓臺灣民眾知道大陸的日新月異,這裡面一個是故事本身夠真實,夠出彩,還有一個就是講故事的方式方法,要用臺灣民眾認可的方式來講述,而不是通篇口號式的宣傳文章。

其次,面對民進黨當局的封鎖,我們可以利用「線上線下」的方式,來突破民進黨當局的防堵,比如最近因為疫情,網絡視頻交流就興起了,這就很好,當然目前這些形式更多還是流於表面,所以我們還要做更多創新和突破,使更多的臺灣老百姓認清楚一個真實的中國大陸。

第三個,還是要發揮已經身在大陸的臺胞的作用,讓他們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告訴島內的民眾一個真實的大陸。最近有很多臺灣網紅看大陸的節目就很好,通過短視頻,VLOG的形式,親身體驗,大陸的繁榮發展,經濟成就,人文盛景,生活便利,等等等等。

所有的誤解都源自無知,只有兩岸相互了解,相互溝通,兩岸才能真正做到兩岸一家親,攜手贏世界。

相關焦點

  • 靠「黑大陸」博眼球,某些臺灣人請收起無知與偏見
    【兩岸快評第175期】日前,臺灣的財經名嘴黃世聰在節目上先是斷言「大陸人連榨菜都吃不起」,後來又語出驚人「大陸人經濟不好,借酒消愁」。這是繼有些人認為。大陸「吃不起茶葉蛋言」論之後,又一次的對大陸的無知和偏見。
  • 臺灣人「大陸落後」偏見從何而來?
    近日,臺灣《旺報》刊載文章,講述了一位來自臺灣新北市的學生在大陸參加文化交流後的感悟,「北京處處的行動支付讓自己開了眼界,那一瞬間,誰還敢嘲笑大陸的『落後、沒水準』?反而自己活脫脫成了從『落後臺灣』來的鄉巴佬。」作為一名在大陸求學的臺灣學生,筆者對這篇文章所描述的現象感同身受。
  • 看了老房有喜,才知道90年代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偏見原來那麼深!
    6月12號,四大名著入駐B站,而彈幕也讓整個觀影過程變得更加有趣,讓我們直觀感受到了大家對經典老電視劇的喜愛。於是在別人的推薦下,回顧了這部豆瓣評分7.3分的經典電視劇《老房有喜》。《老房有喜》豆瓣評分《老房有喜》的男女主角是大家都熟悉的演員趙薇和蘇有朋,這也是二人在合作完《還珠格格1》之後的第一部現代偶像劇。
  • 臺旅遊業者:臺灣人應多到大陸走走 改變那裡很落後的偏見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8日報導,最近,臺灣一位從事旅遊業的女士陳姿汝給蔡英文寫了一封公開信。信裡說,最近去臺灣的大陸遊客越來越少,未必與新政府上任有關,而是大陸遊客對臺灣近10年來沒有顯著進步感到失望。她表示,臺灣的觀光產業要爭氣,呼籲政府多鼓勵臺灣人到大陸走走看看,改變大陸「很落後」的觀念。
  • 臺灣對大陸最有「偏見」的群體都開始轉變態度了——
    參考消息網3月15日報導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3月14日報導稱,十年前臺灣《遠見》雜誌曾經調查過,詢問民眾「大陸政府對臺灣人民的友善程度如何」這個問題,十年後《遠見》就同一問題展開調查,發現與十年前比較,變化最大的是18歲至29歲的年輕人。
  • 臺灣這樣看大陸帖子真相:民眾確實對大陸有誤解
    臺灣的電視媒體這樣誤導民眾,有人相信嗎?記者就此進行了了解。  臺電子媒體諷:「偏見、可笑和愚昧」  臺灣電子媒體東森新聞雲以《有錢人吃泡麵、真有馬勒戈壁……臺灣電視節目笑翻大陸網友》為題,對此消息進行了綜合報導,文中出現「大陸網友熱議著『灣灣』(臺灣人的暱稱)的偏見、可笑和愚昧」這樣的字眼。
  • 當前大陸民眾為何不願去臺灣地區旅遊
    當前大陸民眾為何不願去臺灣地區旅遊 時評/三杉      圖/來自網絡 據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任後,因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關係急凍,陸客大減 臺灣地區旅遊業由於蔡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受到了大陸民眾的抵制而赴臺旅遊人數大減。其損失巨大。
  • 臺灣為何「排斥」大陸?
    反觀臺灣地區,從上世紀7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地位逐步衰退,綜合經濟體量與大陸的差距明顯拉大,在國際競爭上的優勢經濟產業逐步縮水,島內政治社會亂象叢生,民生凋敝。可以這麼說,兩岸在物質基礎層面上已然不是同一量級,但是否就此認為,大陸越強大,兩岸實力差距越大,就必然讓臺灣排斥、疏遠?如果實力的均衡可以讓兩岸關係走近,為何在上世紀中葉的30多年期間兩岸始終處於對峙隔絕狀態?
  • 港媒:臺灣民眾終會感受到大陸才是真正的靠山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全球聚焦,臺灣更是異常關注。9日,中評社發表評論文章《臺灣民眾終會感受到大陸才是正真靠山》 ,文章指出,中美貿易戰的開啟,不管最後結局為何,將進一步向世人表明大陸的崛起和實力,崛起的大陸才是臺灣真正的靠山,扮演美國的棋子,將使臺灣處於更加不利的境地。
  • 臺灣經濟真能完全脫離對大陸的「依賴」嗎?
    一些人死抱「臺灣就是比大陸好」的心態,帶著不承認臺灣競爭力下降的現狀的偏見,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大陸崛起,念念不忘曾經的「優越感」。島內政客更是推波助瀾,編織大陸對臺灣的「優勢」是「威脅」,對臺灣的「讓利」是「統戰」。大陸崛起對臺灣既是商機更是機遇。兩岸一家親,兩岸一家人。不管外部勢力如何破壞或者島內一些人如何人為自我阻隔,兩岸同胞的天然聯結始終割不斷、分不開。
  • 臺灣漫畫:看懂臺灣為何對大陸充滿誤解?(圖)
    原標題:臺灣之胱漫畫《窗外》:看懂臺灣為何對大陸有諸多誤解    「大陸人民吃不起茶葉蛋」、「大陸產婦不坐月子」、「大陸海軍士兵少有小學以上學歷」……這些都是出自臺灣新聞和綜藝節目的言論。    要說為什麼臺灣民眾對大陸有這麼多誤解,臺灣媒體,尤其是綠營媒體功不可沒。
  • 民進黨當局為何封殺海峽論壇?大陸專家:害怕臺民眾了解真實大陸
    特別是「兩岸同名村續緣」和「同名村·心連心」等聯誼活動,使與會的臺灣民眾感到,「海峽兩岸都有同一個地方取同樣的名字,感覺很好、很親切。」他們說,島內民眾早年從大陸到臺灣後,一些鄉鎮延續大陸的地名(村名),「就是懷念故鄉」,倍感親切和親情。這樣的活動不僅「非常熱鬧」,而且「很有意義」。海峽百姓論壇還以血緣為紐帶,以百姓為主題,體現「兩岸同根,閩臺一家」,不斷拓展兩岸之間民對民、姓對姓的宗親聯誼交流。
  • 臺灣人不了解大陸鬧笑話
    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  事件:2011年在臺灣一個電視節目中,當嘉賓談到很少見到大陸店家賣茶葉蛋時,一位「店鋪輔導專家」高教授解釋,是因為大陸人均所得很低,「一般人消費不起茶葉蛋」。  批駁:大陸沿海地區的國民所得已超過臺灣,內陸地區雖然發展較慢,但也還不至於吃不起茶葉蛋。
  • 大陸女婿組「臺灣姑爺協會」 盼臺灣人放下偏見
    大陸女婿組「臺灣姑爺協會」 盼臺灣人放下偏見 2014-08-20 11:18: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溫雅瓊     畫家梁全威(左三)與其他大陸女婿
  • 臺灣民眾對大陸好感度升高
    臺灣最新民調發現,對大陸有好印象的臺灣民眾比例正變得越來越高,願意到大陸求學、就業的年輕人,比例達到8年新高。島內媒體就此評論,民進黨當局冰封兩岸關係,卻擋不住大陸日益強大的影響力,也遮不住島內民眾探尋真相的眼睛。
  • 網友:大陸民眾為何不願去臺灣旅遊了?
    臺灣地區旅遊業由於蔡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受到了大陸民眾的抵制而赴臺旅遊人數大減。其損失巨大。其實除了這個主要因素外,還有由此而產生的其他因素:  一、赴臺旅遊安全問題  據臺媒稱,根據初步統計,自2008年開放陸客赴臺觀光以來,已經發生12起重大交通事故,至少造成83人死亡、159人受傷,陸客在臺的安全風險可謂居高不下。
  • 從喜歡到更喜歡——臺灣民眾愛遊大陸
    新華社臺北1月22日電  題:從喜歡到更喜歡——臺灣民眾愛遊大陸  新華社記者喻菲 李凱  「這一輩子可以不去歐洲、美國,但一定要到大陸走走看看。」臺灣逸歡旅遊公司副總經理駱簡豪說,這是許多臺灣民眾去大陸旅遊後的感觸。
  • 臺灣民眾對大陸更添好感
    從臺灣日據時期一直到本世紀初,從「劣等民族」到「反共」「反中」「恐中」宣傳再到「去中國化」教育,島內民眾被灌輸的大陸形象,多半偏於負面且嚴重扭曲失真。在兩岸政治對立加劇之際,臺灣民間對大陸的好感度卻逆勢上揚,折射出值得深究的兩岸關係新趨勢。  兩岸經濟實力消長可以說是這一歷史性轉變的首要原因。去年大陸經濟增長率接近7%,遠高於臺灣的2.8%。
  • 大陸學霸為何不願去臺灣讀博士?
    何況,這不只是錢的問題,這是尊嚴的問題,在臺灣這個標榜「民主」的地方,居然會有如此荒唐之政策出臺。臺灣相當一部分人甚至完全不知道陸生是全額自費,而且是按最高標準支付學雜費,他們的偏見就讓他們認定,陸生花了他們納稅人的錢,當局給陸生提供獎學金是對臺灣學生的不公平做法。
  • 臺灣民眾抱怨聲不斷,柯文哲:臺灣「比不上」大陸
    導讀:據相關媒體報導,近幾日,臺灣地區的市容市貌再次成為了熱門話題。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出席建築工程典禮時所說的言論,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柯文哲表示,臺北當前的市容與大陸一線城市根本無法相比,很多人對臺北市的市容有很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