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的一個朋友結束了自己的北漂生活,回到了自己在山東一個四線城市的家,城市不大,家也不大。
小夥子跟我差不多年紀,大學畢業之後,就懷揣著出人頭地的夢想去到了北京,和很多北漂的人一樣,剛到北京的時候,他只能拿著沒什麼含金量的本科文憑,外帶一張自己沒什麼內容的簡歷,工作也不是很好找,日子過的也是苦巴巴的。
後來,他一步一步的打拼和努力,終於做到了月入過萬,但是自己的房租連著水費、電費、網費,一個月就要3千多塊錢,再算上自己平時吃飯、通勤、話費、買衣服買鞋等等,偶爾再和同事、朋友聚個餐,根本攢不下什麼錢,還累的不行,接著由於今年的疫情,自己所在的公司不僅降低了薪資待遇,而且還開始陸陸續續的裁員,他的父母和在老家的朋友也不斷的勸他回去,想著在哪兒都不如在家好,於是我朋友一不做二不休,辭掉了在北京的工作,選擇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
回去之後,朋友也是給自己放了一段時間的假,好好的休息一下,但是時間一久家裡人自然也會說幾句,尤其是他的媽媽,覺得自己的孩子好歹也是個大學生,在家待的時間久了,容易被人家說閒話,因為小區是單位分的房子,鄰裡之間都認識,更何況都這個年紀了還沒有女朋友,便結合工作和婚姻的問題,不斷的給我朋友進行思想教育,大體意思就是要麼趕緊找個工作,要麼就趕緊找個女朋友結婚生孩子。
由於自己之前在北京的經歷,朋友發現自己的工作還挺好找的,至少比找女朋友簡單多了,雖然每個月的收入相比於在北京的時候少了很多,但是好在不用加班,周末還雙休,自己每天都是吃住在家裡,也不用為房租和吃飯發愁,就算偶爾跟之前的朋友相約吃個飯,也花不了多少錢。
朋友跟我說,現在自己的媽媽已經退休了,沒事就下樓買個菜、遛個彎,順便和小區裡的大媽們跳跳廣場舞,爸爸也快退休了,每天在單位也已經開始了養老模式,而且小地方的節奏慢、物價不高,自己手頭也富餘了點錢,於是最近就想拿著這幾年攢下的10萬塊錢買臺車,順便看緣分找個女朋友。
我問他,你買車這事兒跟家裡人說了沒有?
結果不問還好,一問就開始給我吐苦水,因為自己和家裡人在車型上實在是難以達成一致,本來想做個貸款去看20來萬的車,結果父母一致反對,覺得做貸款就是欠人家的錢,而且傳出去不好聽,像是自己買不起硬是要夠著買一樣,不過如果真的要買車,作為父母這邊也願意再出2萬塊錢,但是多的也出不了,因為還要留錢給他準備婚房、彩禮和婚禮的費用。
所以,我朋友也很苦惱,就想著發個消息問問我,看看有沒有什麼車比較好,畢竟好歹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和車打交道,比他專業多了。
我又問他,你們家裡人有沒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
他說,不提這個還好,一提這個就煩躁,因為家裡三個人唯一能統一的意見就是不買SUV只買轎車,一個是父母都覺得SUV車型尺寸比較大,在小區裡停車不太方便,再一個深層次的原因,是不想讓自己家裡那些不拿自己當外人的親戚們借車去拖東西,這個理由確實讓我有些驚訝。
但是,具體到買什麼轎車的時候,三個人各有各的想法。
好好過日子:卡羅拉、軒逸
他爸爸覺得,既然選擇了留在家裡,那就好好的踏踏實實過日子,不要追求什麼BBA之類的車了,老老實實的買個家用車就行,聽身邊買了車的人說,卡羅拉和軒逸都挺不錯的,而且日本車省油,小毛病也少,還是合資品牌,儘管身邊還有人說日本車比較脆,但是想著小心一點慢慢開,終歸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其實這樣的選擇很符合家庭的需求,也是最切實際的選擇。
首先12萬落地(他的10萬,加上父母的2萬)的預算,完全可以去購買卡羅拉1.2T的精英版或者是軒逸的經典豪華版了,這兩臺車的優勢其實就在於皮實耐用,然後就算出點什麼小毛病,也修起來很方便,而且後期維護保養的費用極低。卡羅拉1萬公裡一次保養,小保養5-600塊錢(我身邊有客戶上網買打折的保養套餐,機油特價99元還送機濾,小保養套餐算上工時費只要199元),軒逸5000公裡保養一次,小保養才300塊上下。
那麼兩臺車對比下來,分別有什麼優缺點呢,我們先聊聊卡羅拉。
卡羅拉這個車最大的優點就是你找不出什麼太大的毛病,這也和豐田一直奉行的「80分主義」有關係,不管是從空間、動力、配置等等方面,你不管是開還是坐,你都會覺得「嗯,還行,就是有那麼點稍微差點意思」,但是轉頭又看看價格,你又會覺得「嗯,好像還不錯,就這麼點錢,可以了」。
因為,首先他的價位和定位就擺在這裡,卡羅拉賣十來萬的價格,車型屬於A級的入門車,主要用處也就是平時買買菜、代代步、接接孩子、逛逛馬路……所以你很難說服自己去用一個性能車或者豪華車的標準去要求和衡量卡羅拉,並且去選擇購買卡羅拉的車主也都知道,這就是一個買菜車,別看他出了個運動版,那個運動版也就是看起來運動一點(真的只是一點點)。
其次,卡羅拉的這套動力系統的平順性和經濟性確實不錯,雖然現在用的是1.2T的發動機,替換了過去的1.6L和1.8L自然吸氣發動機,不過卡羅拉的渦輪遲滯感,在你日常代步的時候感覺並不明顯,CVT的變速箱也是家用車的標配,模擬10檔的設定,為的就是一個順滑,而且這臺車的百公裡油耗有不少人都開不上6個油,可以說是居家過日子的好選擇。
當然,卡羅拉並不是沒有缺點,由於目前在售的2021款卡羅拉已經是基於TNGA架構下打造,所以內部空間會比老款要小一些,並且內飾大量的塑料件,有些不上檔次,再一個就是精英版的卡羅拉還是織物座椅,這一點怎麼說呢,可能老百姓更喜歡仿皮甚至是真皮的座椅,不過我還是更青睞織物的,因為夏天不燙、冬天不冷。
相比於卡羅拉,軒逸這個車的外觀設計會相對而言時尚一些,而且這雖然也是A級車,但是真皮座椅、自動大燈、電動天窗、ESP車身穩定系統等等配置都是基本操作,再一個就是空間大、油耗低、軸距剛好兩米七,居家過日子還是不錯的。
當然,軒逸的缺點也很明顯,我先不說軒逸經典那套動力系統已經是老掉牙的配置了,我們就從日常駕駛體驗來聊一聊。
首先就是這臺車動力很肉,尤其是當你在夏天打開空調之後,那個起步肉的簡直令人髮指,而且在你減速再加速的過程中,油門踩下去,你只能看見轉速不斷往上爬,發動機不斷的在吼,然後時速表就像開了0.5倍速放慢一樣,指針動的比你手錶的秒針還要慢。
其次就是馬上都2021年了,還是沒有電子手剎,而是採用了傳統的腳剎。
其實我們也清楚,大多數人買軒逸更多的就是衝著這車的空間和後排去的,至於什麼舒適化配置、科技化配置……不要想,想了也沒有。
所以這兩臺車想要吸引年輕人去購買,其實難度還是挺大的,因為太佛系了,他爸是堅定的讓他買這兩臺車,但他打心底裡看不上,他覺得在城市裡日子已經夠平淡了,如果買臺車還不能給自己帶來店激情與樂趣,實在是有些不甘心。
牌子倍兒有面:寶來、朗逸
我接著問他,你媽媽怎麼想,畢竟買車全家進行討論,都要聽取一下意見的嘛。
他跟我說,他媽不懂車,但是意見最多。
他媽覺得就應該買大眾,在他媽的印象裡當地的有錢人都開的是大眾(至少曾經開的是大眾),再後來才換成了奔馳寶馬之類的車,所以覺得大眾應該還可以,算是比較有面子,這樣停在家樓下的時候,人家街坊鄰居也不會覺得自己兒子混的不好(畢竟剛從北京回來),以後萬一給介紹個對象什麼的,還能吹一吹。
那麼大眾又可以選擇哪些轎車呢?最主流的選擇無非就是寶來、朗逸。速騰的話,如果是12萬裸車的預算還可以考慮一下,但是12萬落地就只能買到1.2T版本,這不是大眾主流動力,他媽媽雖然不懂,但是他爸一聽大眾才1.2T也是直搖頭,因為在他印象裡的大眾,都是1.8T或者2.0T,現在來個1.2T,總覺得差點意思。
首先是寶來,寶來和寶來真是大眾的「傳奇」車型,一個PQ34平臺用了多少年了,好在2018年換代之後用上了MQB-A1平臺,外觀內飾全部大改,不然就老寶來、老朗逸那油膩樣根本就不符合小夥子的氣質。
最近這段時間,2021款寶來剛剛上市,最大區別還是新增了1.2T車型,匹配7速雙離合。一般來說,看中「寶來」這個金字招牌的人,直接買1.5L車型就可以了,113馬力、145牛·米匹配6AT也算夠用;極少數追求動力的人,會直接一步到位上1.4T車型,150馬力、250牛·米匹配7速雙離合,但這個價位選擇更多了。這次1.2T車型只出了DSG舒適智聯版和DSG精英智聯版兩個版本,116馬力、200牛·米的動力相較於1.5L車型有一定的提升,但配置與1.5L車型的自動舒適智聯版和自動精英智聯版沒有任何區別,價格貴了3000塊。之前有傳言說寶來會用1.2T全面取代1.5L,所以這次的1.2T車型看似與1.5L車型有所重疊,但實際上目前1.2T車型更像是大眾用來試試水的,畢竟寶來這個級別的消費者對雙離合變速箱的接受度並不高,1.5L車型始終是寶來銷量的基本盤,要是大眾真有這個想法也不會貿然行動。
有些扯偏了,其實最適合他預算的還是1.5L的自動舒適智聯版,官方指導價13.6萬,算上優惠12萬以內落地,這是寶來賣得最好的版本之一。配置方面也算夠用,倒車影像、定速巡航、自動駐車、電動天窗、真皮多功能方向盤、仿皮座椅、氛圍燈……而且,2021款的寶來開始標配8英寸屏幕和車聯網,所以現在每個版本後面都多了「智聯版」三個字。
但是,我始終認為一個年輕人開著寶來怪怪的,雖然最早的寶來非常偏向運動,而且還曾有過「駕駛者之車」的稱號,但這幾年在路上碰見的寶來實際上更多還是叔叔輩的人在開,而且寶來自身的定位也在逐漸發生變化,現在完全就是一款中規中矩的普通家用車了。他自己開著這麼一臺車估計連找個對象都難,人家小姑娘上了車難免會認為他把他爸的車偷開出來了。
至於朗逸,寶來的親兄弟。他的預算可以選擇2021款的1.5L自動舒適版,官方指導價13.99萬,落地價也在12萬以內。
相比之前提到的寶來,這個版本的朗逸多了一套主動剎車、語音控制和後視鏡倒車自動下翻,但是少了倒車影像、定速巡航、主駕腰部支撐、氛圍燈,方向盤也變回塑料的了,主駕駛也沒用化妝鏡,不過這個倒無所謂,總體上兩者的配置在一個水準。
不過個人主觀感受上,朗逸的後排空間相比寶來要稍微大一點點。雖然現在它們都是同平臺的產物了,軸距完全一樣,寶來在車寬上更寬一點點,朗逸在車長和車高上略佔優勢。也是由於同平臺、同動力總成,這哥倆的駕駛感受也大同小異,與之前卡羅拉、軒逸的問題一樣,寶來和朗逸的1.5L自然吸氣發動機對於年輕人來說肯定提不起什麼勁。
如果他最後選擇了寶來或者朗逸,我只能說他向自己的老媽妥協了。無論是寶來還是朗逸,始終不是現在年輕人的第一選擇,至於面子問題,年輕人也不會認為開著一臺10來萬的大眾就有面子吧?這都是老一輩的想法,小年輕可不會這麼想。
年輕放縱一把:飛度/LIFE、MG5/MG6
所以我最後問他,那你自己有沒有什麼喜好?
朋友跟我說,自己好歹也是在北京待過幾年,包括平時的穿著打扮也是比較時尚的,該有的球鞋、潮牌衣服等等也是一樣不少,所以自己在回家以後,從心裡來說,也是有點看不上身邊同齡人的選擇,覺得他們都太務實,來來回回都是些SUV,要不然就是爸爸推薦的那些平凡無奇的家用車,而自己更喜歡一些小眾點的車,也算是能特立獨行一些。
一開始本來想買臺飛度,但是帶著父母去4S店轉了一圈之後,父母還沒出店門就投了反對票,覺得花八萬多塊錢買飛度,不僅沒優惠,車子還一點小,無論外觀還是內飾,都小氣的很,開出去一點面子都沒有。
當然,父母這一輩是不會理解飛度買發動機送車的概念,更不能理解潮跑的概念,沒有父母祝福的新車,是帶不來幸福感的。
飛度這個車,其實真的是在市場上一個奇葩的存在,不僅入門車型配置越做越低,而且還沒什麼優惠。
但是,當你用12萬的預算去選擇10.48萬的潮跑Pro版,也是除了潮越Max版外的全系最頂配,你就會發現這個版本的飛度和丐中丐飛度就像兩款車,丐中丐的飛度喪心病狂地連收音機和喇叭也減配了,而這個潮跑Pro版版本基本什麼配置都有,甚至還給了一套主動安全配置。
香不香?香!但10.48萬,落地12萬出頭,真的就是信仰了,但這位北京回來的哥們覺得合適,說實話前面提到的哪一款車都比這個更香。
雖然銷售極力推薦他買8.68萬的次低配潮享版,但是看過次頂配的他,實在看不下去次低配的版本,說到底,還是想把12萬的預算用足而已。
其實,很多年輕人都對飛度有好感,俗話說「飛度不改,不如推下海」,我相信他選飛度是有點小私心的,可以玩一玩改裝,但在家長眼裡這麼一款A0級兩廂小車不僅是沒面子,而且還是不會過日子。
而新飛度的姊妹車「來福醬」LIFE也是同理,父母不同意飛度,自然也不會同意LIFE。
飛度被否決之後,朋友很不甘心,轉頭又去看了一下1.5T的思域,結果發現即使是手動最低配的都已經超預算了,看看1.0T的思域,又感覺心裡不是個滋味,因為買思域就是衝著那個1.5T的動力去的,一下子降到1.0T,這排量說出去都覺得不好意思,預算不足,心裡還是沒有底氣。
他以前在路上看到思域,一直以為就是臺10來萬的車,沒想到自己買的時候,發現12萬都拿不下來。現在在大馬路上再看到思域從身邊過,竟然多了幾分羨慕之情。
後來,朋友聽別人說國產車還不錯,就在國產品牌中看了一圈,無意間刷到楊超越給名爵做的廣告,覺得好像名爵的MG5不錯,就抽了個時間去名爵4S店逛了一圈,感覺裡裡外外都還行,結果回家跟家裡人一說,沒想到都不同意,因為覺得國產車沒面子。
之前三刀其實已經聊過名爵MG5,他說那臺車是流量算法下催生出的產品,換句話說就是急切的想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你喜歡什麼,我就給你什麼,讓消費者一眼看出這臺車的優勢,然後刷卡、買單,這也是上汽名爵想要的效果。
但是同時1.5L版本的MG5,其實就是換殼的榮威i5,要知道榮威i5的價格也就是手動擋5萬多,自動擋6萬多的價格,MG5現在6.79萬~9.99萬的定價,其實就是外殼和內飾的溢價,脫掉這層外衣之後,你就能發現他其實就是個五六萬的車。
那麼1.5T版本的MG5香不香,我覺得要分類來看。
之前我在開完1.5T的MG5之後,回來就迫不及待的和公司的小夥伴們分享,因為這臺車確實隱隱約約的讓我有了小鋼炮的感覺,而且官方給出的零百加速是8.5秒,但是我實測下來發現根本用不了8秒,妥妥的7秒俱樂部成員,而且這臺車後期改裝也不是什麼難事,想上200匹也就是一個程序的事情,而且現在市面上針對名爵的改裝件也是越來越多,所以不用擔心這臺車不能用來玩,你需要擔心的就是這臺車你能不能有足夠的錢去玩。
但是這臺車如果買1.5T的版本,那個價格都可以轉頭去MG6了,還比MG5高一個等級,儘管TROPHY版本的會超出預算,但是1.5T版本則穩穩的能拿下,可三刀之前也說過,價格到了這裡,更高一級的車型我也不一定偏要買MG6。
所以,這就是一個兩難的事情,你是願意選擇低一級的頂配,還是願意選擇高一級的入門版,同樣的困惑其實也會出現在你想要買凱迪拉克的時候,看看CT4、CT5和CT6的價格,你總會有一種買CT4頂配不如買CT5低配,買CT5頂配不如買CT6低配的感覺,而且是稍微咬咬牙就能買的那種,對於選擇困難症的朋友來說,真的很不友好。
最後,朋友看了一圈還是沒買,因為實在難以統一家裡人的意見,準備過完年再看看情況,不行就努努力再攢點錢,買個再好點的車,我也是祝願他能買到心儀的車,然後早點找到合適的對象,免受父母的嘮叨。
寫在最後
最後,朋友看了一圈還是沒買,因為實在難以統一家裡人的意見,他準備過完年再看看情況,不行就努努力再攢點錢,買車的事拖了這麼久,好像這也不是什麼剛需。不如今後一步到位,買臺好點的車,也許那樣才更合適。
關於這位朋友的經歷,不知道大家聽完什麼想法,其實在我看來,這是兩代人對買車這件事根深蒂固的代溝,如果父母能夠接受兒子貸款買車的想法,就沒有了後面的爭執,兒子直接買臺BBA入門車即可,如果兒子能夠妥協與父母的建議,日系也好,德系也罷,常見的緊湊級家轎,買哪個都不會是錯誤的選擇。
但是,現如今太多的家庭買車並不能只聽一個人的意見,不能完全處於個人的想法來自由選擇,這才是選車糾結的根本原因。
今天聊了關於我朋友選車的事情,儘管他最後無疾而終,準備再看看,但是這個故事其實讓我想了很多。
我們公司的小夥伴們,就分成兩類,一類開的車比老闆還好,另一類就都是非常務實的車型,我發現大多數人都是自己家裡出的錢,還有一部分是家裡出大頭,自己出個小頭,買的車也是一個比一個好,以至於出現了各位員工的車比老闆的車都貴的情況。
但是,並不是每個家庭裡的年輕人都有這樣的條件,或者說大部分家庭是難以給自己家孩子這樣的條件和選擇,特別是在南京這樣的城市,房價飛漲,有了婚房之後,才能考慮換車的需求。
所以,大多數家庭在買車的時候就會非常的保守,那些豪華車、性能車誰不喜歡?但這些太遙遠,咬牙拿下之後,也沒有這個實力去支撐後續的費用,普通家庭更在意的是這車耗不耗油,這車的空間大不大,這車的外觀和內飾好不好,這車的品牌和口碑怎麼樣,經濟省心保值率高,最後就是稍微有點喜歡就行。
包括我也看了一下身邊家裡條件比較普通的朋友,他們家裡大多數還是軒逸、卡羅拉、思域、寶來、朗逸、速騰這一類常見的合資車……說到底就是想先過渡一下,以後再換更好的。
我之前看過一個視頻,裡面有一段文案寫的非常好,我想,就用這段話來作為今天的結尾吧。
人生在世,多少人能夠有這樣的自由去選擇自己的快樂呢,當我們在閒暇時看車,我們看的是興趣、是熱愛,當我們真正去刷卡買車,我們買的是需求、是現實,廠商們興致滿滿的打著年輕運動的旗號,卻忽略了在我們中國的市場中,買車的單位並不是個人而是家庭,而當我們購買的汽車需要承載整個家庭的需求時,任何聲音都足以左右我們的想法,父母的意見、愛人的意見、每天為你開門的保安的意見……這些聲音我們真的能夠不去理會,而心安理得的做出自己內心想要的選擇嗎,至於買車的選擇,趁著年輕自私一把也沒什麼不好,萬一以後沒機會了呢,如果實在牽掛家人,那就大大方方的向生活低頭吧,反正總歸會有人因為你的選擇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