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全集》名《文集》,名《日仙》。第一個舉起反封建旗幟,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帝制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中國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創始人。歷史上孫中山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大家都知道,孫中山早期就是學醫的,他還是澳門鏡湖醫院的第一位西醫。孫中山早年就讀於香港雅士麗醫學校,勤學苦練了五年,終於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值得一提的是,孫中山的畢業證書由當時的香港總督羅邊臣親自籤發。
畢業後不久,孫中山就被澳門鏡湖醫院聘為醫學博士,醫院開張時以中醫學為主,藥方也是中醫學,孫中山來後專門開了西醫門診,並義務為當地百姓服務,一時間當地對孫中山的讚譽不絕於耳,他的醫術也十分高超,深受百姓喜愛。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當時澳門鏡湖醫院沒有西藥,孫中山便想到:「藥局贈藥」,「自願贈藥」的辦法,說幹就幹,他從澳門鏡湖醫院借了1400兩銀子,開了一個西藥局。需要西藥治療的病人,在孫中山看完病後,由中醫局送去。
在這一年裡,不知治好了多少人,大家都稱他為「國手」,那麼一個醫生是如何與革命聯繫起來的呢,這就要從第二年西藥局遷到廣州說起了,到了廣州以後,孫中山先生就通過醫術與達官貴人交往,策劃了一場革命運動。
那時候革命運動都是私底下的,一不小心就會走火入魔,但孫中山卻從不懷疑,因為他的事業加上他的聲望,知道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被迫流亡國外。孫中山到達檀香山後,完全可以投入革命工作,雖然在這段時間醫術沒落,因為名聲太大,很多人都找他看病,而且幾乎都是一看就準,在這段時間裡,又有好幾次藥到病除。
值得注意的是,孫中山每次在看病時,都是先定好醫藥費,看好了以後,再減一部分就是乾脆不要了,而且每次都是按實際情況收費,不多要錢就少要。醫療技術高超,而且出診費如此低廉,三個月不到,孫中山的名字就在澳門廣為流傳。而他的名氣也讓很多人羨慕不已,比如葡萄牙的醫生們,就是根據澳門的法律,擠兌孫中山先生,因為當地法律規定只有在葡萄牙政府取得行醫許可證,才能在澳門行醫,以致孫忠先生被擠兌後,無法再在澳門立足。
次年到了廣州,給孫中山看病的錢更多了,但因為他的錢都花在革命上,而且孫中山先生給人看病的費用總是隨心所欲,所以很快錢就花光了,這也是他看病次數減少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位於鏡湖創庫的中西藥局是當時革命黨人在澳門的重要據點。
但就是這樣一位醫術高超、一生替無數人治病的醫生,雖然學的是西醫,但孫中山卻對中醫不屑一顧,甚至到死都不肯服藥,這實在令人費解,原因,也只有孫中山先生自己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