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朋友不多,也不花時間招朋引類,所以「自大其身」,全靠自己吹捧自己。吃不消我自吹自擂的人應該慚愧,你們本該替我吹的,但你們閃躲,我就只好自己來了。我吹牛,因為你沉默。 ——李敖
驚聞李敖去世,心中泛起不小波瀾,腦中浮現起大學時代跟朋友談論《上山上山愛》的情景。隱約記起自己還追了很多期的《李敖有話說》,至今我的書架上還擺著很厚的一本《李敖情書集》。
我在學生時代讀了很多李敖先生的作品,但卻不是李敖的粉。作為一個打破了很多學術偶像的人,是不希望自己成為什麼偶像的,他只希望他的讀者做自己。事實上,李敖先生的不少觀點我並不認同,但這並不影響我對一個擁有獨立思想的人的尊敬。
正如李敖先生所說,他的一生樹敵無數,朋友不多。但不管是少數的朋友還是多數的敵人,應該都會承認他是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一個有特點的人,一個有趣的人。
獨立思考、有特點和有趣,不管放在哪個年代,都是稀缺的。
稀缺的人一個一個走了,我們這個世界怎麼辦?
李敖的特點深刻地反應在他的語言裡和文字上。只要你讀過李敖的哪怕一篇文字,都不會忘記他,你甚至會破口大罵:真是狂妄至極!比如:「我要是想佩服誰,就去照照鏡子」,「如果我不是李敖,我願是李敖第二」。
李敖的一生無疑是精彩的,只要看看他的身份就知道:著名作家,政治犯,訴訟大王;胡適的追隨者,錢穆的學生,胡因夢的前夫,陳文茜的好友。每一個身份,都有令人遐想的故事;只要知道其中一個身份,就有興趣知道他所有的。嗯,他真的是一個喜歡折騰的白羊座。
除了嬉笑怒罵,快意恩仇,他還是一個著名的情聖。他有十多個女朋友,一個比一個漂亮。他的丈母娘比他還小几歲。他平生最喜歡17歲的女生,還把找女友的標準歸納為:瘦高白秀幼。
一個人的文筆好不好,讀他的情書就知道。他寫的情書讓人酥麻,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流氓。
李敖先生是反旅行的。他從來不旅行,為什麼呢?因為他覺得看看照片就好了,為什麼要親自去。他說:現在科技這麼發達,幻燈片、電影片、各種旅遊的書那麼多,要了解一個地方,太逼真的、太生動了、太仔細了,為什麼要跑去看?不要去!
他繼續批判道:今天很多年輕的、成年的或者退休的朋友,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旅遊,到處坐飛機,到處住旅館,去看這些山水風光,我認為他們看的還沒有我看的多,至少他們知道的沒有我知道的多。我有我這種土法煉鋼的方式,配上現代的攝影科技,我覺得開拓我的視野,就是非常好的。看看照片就好了,東奔西跑去看什麼呢?我們可以用更多、更好的照片,配上我們豐富的想像力,把它結合在一起,在家裡面就可以臥遊世界,不用東奔西跑了。
確實,對某些人來講,就獲取知識的效率來說,讀書可能比旅行要高效得多,但是不是就深刻得多,或者記憶得更久呢?讀書和旅行都是認識世界的方式,兩者應該是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關係,為什麼要割裂開來?就像你這頓飯的下酒菜是花生米,下一頓你想換成涼拌豬耳朵一樣。如果你一直用花生米下酒,是不是沒意思了很多?再好吃的東西也會吃膩的,最好換著來。
大多數人都有親自去往某地驗證所思所學的天然衝動。在電影《男人四十》裡面,張學友飾演的林耀國和妻子從小就讀過許多李白、杜甫、蘇東坡的詩詞,但過了大半輩子卻沒有去過真正的長江。男人四十,生活的激情與年少的理想漸漸地隨時間遠去,只剩下無限的悵惘。當最後夫妻倆相擁而泣,林耀國說,如果再不去,很多東西就沒有了。
我們親自去往某地,哪怕見到與書本上一模一樣的景致也不會覺得索然無味,反而是更加地坦然。如果發現了書本上沒有的情景,更有興奮不已的收穫。正如李敖所說,現在的科技很發達,一副名畫的資料google一下就出來,可為什麼名畫一旦展出,還是會吸引很多人前去欣賞?一首爛大街的歌,你可以搞到最好的音質,可為什麼一旦這個歌手開演唱會,還是會有無數粉絲去現場助陣?我想這其中的心態跟去實地旅行是一樣的。
我們去某個地方,可能是因為旅伴,可能是某種心情,也可能什麼都不是。我們可能想不出具體要去的理由,但只要你抱著「我足夠了解,卻仍想去看看」的想法,那這個地方就是值得一去的。這是我們喜歡的認識世界的方式。
之前李敖來大陸訪問的時候,在北大做過一場演講。當時李敖對大家說他從來沒有去過法源寺,卻可以把北京法源寺寫得活靈活現。這是為什麼呢?他一拍胸脯,自豪地說道:文學家嘛,就是幹這個的!
是不是文學家都像他說的那樣呢?當然不是。
毛姆一生酷愛旅行,海明威從非洲的青山裡汲取靈感,村上春樹更是長年累月地在歐洲各地旅居,並在旅行途中寫出了《挪威的森林》等優秀作品。柏瑞爾·馬卡姆雖然不是職業作家,也沒有正經上過幾天學,卻因為在非洲、美洲、歐洲等世界各地豐富多彩的經歷,提筆就寫出了令海明威都羞愧的不朽作品《夜航西非》……
我看到很多喜歡旅行的作家一生靈感噴湧,卻沒有看到多少只沉溺書齋的文學家寫出多少好作品。一個作家到處走走,自然會有素材,旅行和寫作怎麼會沒有關係呢?
這個時代的寫作者,不應該都是在路上嗎?
仔細思考李敖先生的旅行無用論,我覺得他反對的並不是旅行,而是膚淺地、無頭蒼蠅似的旅行。你也可以不旅行,但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最重要的是,你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認識世界的方式。相對於打卡式的炫耀旅行,不旅行才是最好的旅行。對於這樣的人,李敖大師當然要說的是:菜驢東奔西跑,高手臥遊天下。
「我不羨慕別人的年輕,我只羨慕去年的我或上半年的我。」
大師走好,世界交給更年輕的我們。
文:鱸魚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