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個子高的孩子總是非常的引入注目,比如這位小學生,因為太高而搭配不到女同學了,惹得家長哈哈笑。
比如美國總統川普家的小兒子,因為身高上了一次熱搜。
從圖片看,14歲的巴倫傲人的身高毫無疑問都來自他父母良好的基因遺傳,以及好的養育條件。
不過,遺傳決定了孩子最終身高嗎?當然不是。人的身高,70%取決於遺傳,30%取決於後天環境,包括飲食,睡眠,運動等。
實際上,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整體身高的水平也在逐年上漲。據相關數據分析,全球人類近100年身高變化調查,2020年20歲左右的中國人平均身高為171.8釐米,女性為159.7釐米。
如果孩子達不到這樣的平均身高,大概率會在現實生活中遭遇到這樣的煩惱和困擾,找工作和找對象。比如下面這兩則新聞。
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父母都會在孩子長高的問題上費盡心思的原因。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長高的黃金時期有兩個:3-7歲和8-14歲,如果在這兩個年齡段父母沒有做到位,有可能孩子的身高就定型了。
一、孩子是如何長高的
據醫學資料顯示,孩子的身高主要取決於下肢長骨(人體骨骼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的長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腿長,如果孩子的腿比較長,那孩子的身高一定不會差的。
我們人體的骨骼不是無中生有的,都是先形成軟骨,在軟骨的基礎上再逐漸轉換為較硬的骨骼,這個過程叫做「骨化」。
骨化就是軟骨組織(軟骨生長板)逐漸被硬骨礦物替代。
孩子體內的軟骨不斷增生,又不斷被骨化,軟骨變成硬骨,骨骼不斷長長,孩子不斷長高。
簡而言之,孩子身高發育的過程就是骨骼延長的過程,只要骨骼的生長板軟骨不斷增殖,骨骼不斷延長,身高就會不斷變化。
然而人不可能無限長高,當生長板軟骨停止增殖,骨骺閉合就意味身高停止發育了。
那麼,什麼是「骨骺線」?骨骺線,是人體骨骺與幹骺端之間的軟骨,通過X光片來看就是一條透明帶。它在小孩的身體上表現的很明顯,這是因為骨骺線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逐漸的變窄,當骨骺和幹骺端的軟骨完全骨化,就會形成一條緊密的縫隙,這個時候的骨骺線就會完全癒合,孩子的骨骼也就會停止生長。
也就是說,孩子長高的過程,也就是身體的骨骺線在逐漸骨化的過程,以保證孩子們的成長,直到骨骺逐漸骨化,失去繼續生長的能力,全部骨化完,也就不再有生長的餘地,失去了促進生長的作用。
一般來說,男孩子的骨骺線在17歲左右的時候會完全閉合,女孩子的則會在15左右就已經閉合。也就是在骨骺線閉合前,抓住機會促長,那樣孩子才有機會長高。
二、長高的三大誤區
有大數據顯示,國內僅僅不到50%的孩子達到了遺傳身高。
這意味著,因為對長高有著錯誤的理解,中國有超過一半的孩子身高潛力在無形中被壓抑了。
推測遺傳身高的公式如下:
兒子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 cm)/2
女兒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 13 cm)/2
上面兩個公式只能作為參考,不能完全照搬,實際身高並不絕對等於理論身高。
一般對長高的誤區,有三個:
第一、女孩來月經,男孩變聲才算發育,不著急
這是對男孩女孩發育特點不了解所導致的誤解,女孩普遍在9.5歲開始發育,初次來月經一般是11歲到13歲。
在初次月經來臨之前,女孩會長得特別快,一年可以長15到20釐米,所以她們會在11歲到12歲的時候飛速長高。
男孩子在喉結出來之前,長個子非常快,即13歲14歲的時候個子會飛速長高。
變聲和月經是標誌孩子進入青春期發育後階段的特徵,孩子在該階段骨骺已經接近閉合,身高開始進入停長倒計時。所以家長就不能根據月經和喉結這個來判斷。
第二、我孩子隨我,晚長
有些孩子明顯比同齡人矮小,父母也不著急,覺得現在不長個,以後總會長的,就像小時候的自己,晚長。
其實家長的這種等待心理是錯誤的,對於其他人矮小的孩子,家長不能抱僥倖心理,如果不及時到專業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萬一生長激素分泌不足,那麼孩子可能就會停長,等到骨骺線閉合,孩子就再也長不高。
晚長的孩子有沒有,有的,只是比例非常少,大概只有3%左右。被稱之為「體質性發育延遲」,即正常生長發育的變異,出生時身長與體重正常,生後生長發育速度為正常低限,骨齡落後1-2年,第二性徵發育與身高發育一致,可出現延遲,最終身高在正常範圍。
由此可見骨齡決定孩子身高,不是生理年齡。如果孩子的生長速率異常,又沒有及時幹預,那麼待到骨骺閉合時往往錯過了最佳幹預時間,因此,對於矮小的孩子,家長應提前幹預。
第三、父母矮,孩子不高。父母高,孩子肯定不矮。
孩子能長多高,跟父母的基因有關係,35%從母親來,35%從父親來。70%是父母遺傳的,父母親都是高個子,孩子長成高個子的機率是70%。如果父母都是矮個子,孩子長成高個子的機率是30%。研究表明,後天幹預做得好,孩子的生長空間就會多出5到16釐米! 有家長1.6米,孩子長成1.8米,是後天的因素30%起作用了,
但是為什麼父母都挺高,孩子還是會矮呢?
那是因為身高是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有研究表示,遺傳因素對身高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環境因素對身高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所以不管父母有多高,那麼當孩子當發現孩子停長、緩長時,極有可能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切不可疏忽大意而影響了孩子的身高。
三、長高不需要偏方,只需要注意三點
前面講過,遺傳的確能夠影響到孩子的身高,但是營養、運動、睡眠、情緒這幾個後天因素,對身高的影響高達30%!
1、適度的運動
網友A:我外甥挑食的也是天怒人怨那種,長年貧血,感冒低燒半個月都過不去,直到八歲那年暑假報了一個輪滑班,每天傍晚2個小時,開始先慢跑2000米左右,然後開始上課,每天都累的哭,下了課腿都哆嗦,但是從上這個班開始就好好吃飯了。網友B:我家是報了個舞蹈班,下課回家吃飯像搶劫一樣筷子都扔了,直接下手抓著往嘴裡塞網友C:我也是給娃報了籃球班,汗流浹背2小時,回家吃飯猛如虎
對務實的家長來說,孩子運動就只是希望他們能夠好好吃飯,多吃飯。飯吃好了,個子自然高。
一般說來,對長高有幫助的運動,幼兒期應增強平衡性、敏捷性、柔韌性和靈活性的調節力,如過獨木橋、舞蹈等,結合遊戲進行跑、跳。少兒期應以室外活動為主,如打球、跑步、體操、日光浴等。青春期應以彈跳運動為主,如跳躍摸高、跳繩、引體向上等。
有兩種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彈跳運動,方便繁忙的家長督促孩子多運動方便長高。一種是跳繩,一種是跳高摸門窗。
第一種,跳繩
為什麼跳繩對長個這麼有幫助呢?:
人體骨頭髮育一方面長粗,一方面長長。長長其實是幹骺端裡面這塊生長板上面有好多的細胞,這些細胞都會不斷的分化,分化再分化,不斷累積這樣長高的。簡單來說孩子長高,是靠軟骨這樣拉長的。
跳繩是一個縱向運動的有氧運動,幫助身體往上。所以在孩子不斷的跳跳跳,在刺激生長板的過程中,其實是能夠幫助孩子長高的。專業人士認為,跳繩不要求跳得快,關鍵是要跳得高,每天至少20分鐘的時間才能夠起作用。
第二種,原地跳
原地跳的鍛鍊方式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只要能達到鍛鍊效果即可。
原地跳跟雙腳跳繩類似,就是沒有手部的動作,快速跳起,離地10—20釐米,不要太高。速度越快越好,至少達到一分鐘100下。
可以每天一次,一次連續跳10分鐘。對於上學的孩子來說,睡前半小時跳最
2、情緒管理很重要
研究顯示:很多心理、精神上存在壓力的孩子,會導致兒童體內生長激素分泌量減少,從而影響身高增長。
牛牛今年8歲,父母好不容易託關係讓她進了當地一所很厲害的私立學校。但是入讀私立學校以後,每年僅長高兩三釐米,看上去比同齡的孩子矮半個頭。父母帶她去醫院檢查,牛牛身體的各項指標都很正常。隨後醫生了解到,私立學校是寄宿制,牛牛住校後,經常想家想父母,學校管理非常嚴格,導致牛牛的壓力很大經常不開心。最終醫生建議給牛牛轉校。一開始父母並不相信醫生的話,好不容易送入的名校,不捨得給孩子轉學。很快一年過去了,牛牛隻長高了3釐米,明顯落後其他同學,父母著急了,再次來到醫院找醫生,醫生還是建議孩子轉校。這次父母聽進去了,給孩子轉了學校,三個月後來複診,驚喜的發現牛牛恢復了正常生長,僅3個月就長高了2釐米。
家長的情緒也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狀態。如果父母經常打罵、訓斥嚇唬孩子或父母不睦,會使孩子精神受挫,從而造成內分泌失調生長激素減少,導致發育不良。
豆豆五年級了,還跟二三年級的孩子一樣高。父母也帶著他到處看醫生,最終被診斷出是 「精神剝奪性矮小」症。原來,豆豆從小學習成績差,經常受到父母的批評,導致他學習壓力大,成長緩慢。此外,矮個子常常被學生嘲笑,這個惡性循環導致了豆豆性格內向。
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幫助兒童擁有健康的心理,心情愉悅才能使孩子長得更高。
3、合適的飲食
合適的飲食從來就不是給孩子吃各種補品,這點很多家長都清楚。根據我們亞洲人的特點,可以重點從兩個方面來抓,一個是保證營養的均衡,另一個是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
第一、均衡營養
前段時間上了熱搜的張文宏醫生的學生早餐言論引起了不小爭議。
他提出,為了增強身體免疫力, 「現在中國孩子早上只能吃雞蛋、牛奶,不許吃粥。」
他的話有沒有道理呢?什麼樣的早餐能強健孩子的體魄?
我們先來看一個90年前的學生早餐食譜,這個早餐食譜讓14歲的中學生平均長高了10釐米,因此被世界各國競相模仿。這個早餐食譜,就是大名鼎鼎的奧斯陸早餐(the Oslo breakfast)。
很多人會想,肯定非常豐富的早餐才能讓孩子平均長個10釐米,實際上按照我們現在人的角度,這個早餐不豐富甚至還有點清淡。
奧斯陸早餐食譜是這樣的:黃油兩片全麥麵包一根香腸或者一片奶酪236毫升鮮牛奶半個蘋果或半個橙子一根胡蘿蔔9月到次年3月附加一勺鱈魚魚肝油(富含維生素A和D,但多吃會中毒)
這個早餐食譜是挪威著名營養學家、奧斯陸大學的教授Carl Schitz在20世紀20年代末設計的。在20世紀30年代,挪威首都奧斯陸的每個中小學生都要吃這種早餐。
實踐證明,Schitz 的食譜不但有效,而且性價比很高,操作簡單方便。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奧斯陸早餐計劃僅持續了20年,但它卻永遠改變了那些參與了這個計劃的孩子的一生。
挪威經濟學院的經濟學教授 Aline Bütikofer 和同事利用挪威統計局的數據,對1910-1932年間出生的挪威人的經濟生活進行了跟蹤研究。2016年發表了研究結果,發現奧斯陸早餐使參與者的受教育年限平均增加了0.1年,收入增長了2-4%。
所以張文宏醫生說的是很有道理的,孩子吃了一碗白粥量上去了了,但是卻沒有蛋白質的攝入,無法幫助孩子長高。
第二、保證蛋白質的攝入
現在孩子都有喝奶的習慣,所以孩子都不缺鈣,而是缺少促進鈣質合成的VD(維生素D),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中。
除了要保證VD的攝入,最關鍵的是保證蛋白質的攝入。紅肉、魚肉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亞洲人的飲食結構普遍蛋白質偏少,而美國人則相反,蛋白質過剩反而是蔬菜水果偏少。
如果將亞洲人的飲食結構和美國人的結合,會有好的效果嗎?林書豪就是很好的例子,林書豪的父親不到1.7米,林書豪身高達1.91米。毫無疑問是跟美國的飲食習慣和運動有關。
在林書豪的食譜裡,除了優質的蛋白質,每天有八包蔬菜,雖然不知道具體的量,但可以看出他每天攝入的蔬菜非常多,真正做到了飲食均衡。這個是家長可以借鑑的。
如果孩子不愛吃肉怎麼辦?不愛吃肉的孩子可以引進豆類,堅果類、雞蛋等。雞蛋是非常棒的東西,一天多吃幾個也沒什麼問題,不光讓孩子長高還讓孩子變聰明,這是性價比很高的食物了。
家長要注意不要糾結是不是每餐都必須要準備得非常豐盛。孩子哪一餐沒有吃肉,或者沒有吃蔬菜都無所謂,每餐只吃一種蔬菜都可以,家長們只需要把各類營養分攤到一周而不是一天,就完全沒有問題和影響。
那麼睡眠呢?實際上長高取決於還是睡眠的深度,睡得好才會大量分泌生長激素,睡多睡少看每個孩子的差異。
其實每個孩子在發育的過程中,睡眠時間和質量是相對穩定的,不同個體之間的差別沒有想像中的大,並不需要家長再做額外的努力。
總的來說,想讓孩子達到或者超過2020年中國人的平均身高,家長需要留意孩子身高猛漲的兩個黃金時間段3-7歲和8-14歲,在這個時間段注意孩子身高增長是否異常,異常的及時就醫。並且注意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每天開開心心,保證讓他們參與適當的運動。
在情緒愉悅和適當運動的基礎上,再配合營養均衡的夥食,才能夠幫助孩子長高。否則孩子心情不好,也沒有適當的運動,身體底子不好給吃得再好,也很難將營養吸收進去。
附:2020年1-18歲孩子身高標準表,孩子身高處於矮小範圍的家長應當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