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是長江上遊最大港口城市,長江和陸海新通道讓重慶貨運非常便利
對於重慶來說,陸海新通道相當於打開了另一個出海運輸通道。
重慶是沿江大城市,也是長江上遊沿線最大的城市。這幾年,重慶的水運發展也比較快,2019年,重慶港貨物吞吐量就達到了17127億噸,在全國排第26位,領先於長江中遊的武漢。武漢港為9166萬噸,沒有排進前30名。如果只算長江沿線的港口,重慶也可以排第七位,領先於蕪湖、九江、嶽陽,在江陰港的後面。也就是說,長江沿線除了江蘇各港口,以重慶港的貨物吞吐量最大。武漢港依然沒有排進前十。
如果算貨櫃吞吐量,重慶港2019年為125萬標箱,全國排第29位,略高於湛江港。武漢港為170萬標箱,排第25位。從這方面來說,武漢是長江中上遊最大的港口。
達到了千萬標箱的港口有7個,分別是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廣州港、青島港、天津港、廈門港。
幾年前,我參與過武漢新港的建設,那時的目標是建設億噸大港、實現千萬標箱。武漢距離億噸大港已經不太遠了,距離千萬標箱還差得遠,才剛剛起步。
武漢港口的貨運量不如重慶、嶽陽、九江、蕪湖,還是與前二十年不重視水運有關係。如果不是最近幾年在陽邏建設了幾個新碼頭,武漢都沒有像樣的碼頭。
說這麼多,只是為了說明重慶是有出海口的,而且表現還不錯。不過,受制於三峽船閘的通過能力,重慶港貨物外運的比例可能不是特別高。
但是,有水路總比沒有好。相比於成都這個長江流域的內陸城市,重慶因為其通江達海的便利條件,可以冠名為「沿海城市」。據消息,未來將修建三峽第二船閘,還有可能修建荊漢運河,將荊江河段的運輸能力由目前的一兩千噸級提升到萬噸級。如果三峽第二船閘和荊漢運河真的建成,這將大大擴充長江中上遊的運能,重慶和武漢不說單獨達到千萬標箱,兩個港口加起來達到1000萬標箱,應該不是什麼難事。這是重慶遙遙領先於成都的地方。
陸海新通道是西南西北地區出海最便捷的通道。重慶的貨物通過長江運到上海港,依然要去東南亞、南亞、非洲、歐洲。從重慶經貴陽、桂林或河池、柳州到欽州港,不過1000公裡多一點,然後從欽州港上船,也可以通往世界各地。這條線路目前的運能未必有長江大,2019年,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開行923列,共到發46134個標箱,比水運的125萬標箱差得遠,但更快捷,不過一兩天的時間就可以在欽州港裝船。
值得肯定的是,2020年前10個月,陸海新通道到發班列3655列,運輸18.32萬標箱,全年肯定要突破20萬標箱。當然,這20萬標箱不全是重慶的貨物,其他各省都有。
下一步,加強陸海新通道的鐵路建設是重中之重。目前,從重慶到欽州港的鐵路等級還不夠高,有些線路是幾十年以前修建的單線,擴能的潛力不大,必須修建設計時速160-200公裡甚至250公裡客貨兼運的高等級鐵路。這是一塊大蛋糕,競爭也會比較激烈。(2021年1月15日於武漢地鐵三號線) #重慶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