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這麼熱衷旅遊?

2020-11-10 新畫幅文創

現代人,只要生活工作不太滿意時候,就想著:世界那麼大,一定要去看看。左手辭職信,右手定一張機票或車票,去某地標誌性打卡地pose一擺,美顏一開,朋友圈立馬更新狀態:到此一遊!


秦始皇嬴政影視劇形象


熱衷說走就走去看世界的,不止在當代社會盛行。幹這事兒的,秦始皇嬴政可以說是殿堂級的人物。秦王政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統一大業,在位11年裡給自己放了差不多200個十一假期,前前後後5次出巡,行程超過海底兩萬裡,那恢弘的氣勢,絕對勝過任何一部電視劇裡的那句:看看朕為你打下的江山!

第一回 · 西行記


在完成統一大業的兩年後,嬴政開始了一路向西的第一次出巡,這是一種是集巡查疆土、祭祖告廟於一體的皇家獨有巡遊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不忘本」,老秦人發家於西部邊陲,現在已完成了「天下一統」的偉業,怎麼也得給長眠在雍城(今陝西鳳翔)的10餘位先祖匯報一下。於是,始皇從鹹陽出發,翻越隴山,途徑祖先生活過的雍岐故地,再過隴西到達雞頭山,途徑回中返回鹹陽。從第一次西行不難看出,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千古一帝,「孝道」是鐫刻在中國人血脈中的傳統美德。

始皇出巡雕塑群

第二回 · 東行記

公元前219年,也就是距離上次西行的一年後,嬴政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出巡,這次他走出函谷關,離開熟悉秦川大地一路向東,先是到達齊魯大地,登上嶧山、泰山、梁父山,丞相兼御用打卡機李斯石刻碑文,這種定位打卡發文的記錄,你的朋友圈怕是比不了的。隨後途徑之芝罘,到琅琊臺的時候,徹底被眼前的景象折服,大山裡的孩子第一次看見大海,不禁感慨:大海啊,怎麼全是水!命令李斯撰文打卡,小能手李斯立馬就出了《琅琊石刻》。其中一句「節事以時,諸產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六親相保,終無寇賊。歡欣奉教,盡知法式。」既是誇耀,也確實寫出了四海歸一後,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百姓生活之改善。

李斯手書《琅琊臺石刻》拓片

第三回 · 又東行記

還是一年以後,按照上一年的路線,嬴政再次向東出巡。這本來是一次開開心心的「出門去看看」,卻被一次意外驚嚇改變了行程路線。出巡隊伍浩浩蕩蕩路過河南的時候,竟然遇到了一群蒙面人行刺,蒙面人一頓猛如虎的操作,扔出鐵錘砸車,卻發現砸錯了,場面一度十分尷尬。因為出巡時副車多達81輛,蒙面人根本不知道嬴政在哪輛車裡,於是倉皇逃跑,嬴政下命抓捕刺客數十日都沒抓到(後來,我們都知道了,逍遙法外蒙面人的帶頭大哥也就是大漢開國功臣張良)。嬴政怏怏不樂,到了芝罘後刻石寫下「烹滅強暴,振救黔首」,來勸誡那些六國遺民別再搞事。在琅琊臺吃到了懷念已久的海鮮後,開心的刻石打卡,十分滿足的從北邊繞道回了鹹陽城。

大漢開國功臣張良

第四回 · 又又東行記

過了兩年安穩日子,想著兩年前的驚險、緊張與刺激,嬴政又按捺不住躁動的心,第三次向東出巡,但由於害怕被一些暴躁老哥砸車,這次他直接抵達碣石,叫來小能手李斯又來刻石記錄(後來曹操的名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就是說的這裡)。看到了大海,嬴政便想起了一去不復返的徐福,說好的長生不老之藥沒了,於是就再派了許多民間道士去尋仙求藥,等到自己從北邊繞道回鹹陽之後,藥沒有得到,但卻得到了「亡秦者胡」的警告,這才有了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其實是現在內蒙古地區),鞏固了北邊的穩定。


始皇出巡碣石圖

第五回 · 這回是特別的南行記

經過四次出巡,嬴政是不打算再出遠門的,畢竟在沒出去的這幾年,匈奴也打了,阿房宮好了,驪山陵也修好了...但接二連三的神秘事件,讓他不得不繼續上路,惜墨如金但十分八卦的太史公,當然對這些事情記載的極為清楚。


天下第一宮 阿房宮

事件1:熒惑守心

依據星象佔卜吉兇,是古代傳統的天文學。佔星官時不時夜觀星象,得出一套說辭,就和你現在天天刷星座知識,看運氣是一樣的。公元前211年,夜空出現了『熒惑守心』的星象,佔星官大概會這麼給嬴政講:兇星降臨,火星進入天蠍座,大水逆,有血光之災...總之,就是這個星象一出,就預示著皇帝得準備後事了,這讓嬴政感到十分惶恐。


中國古代佔卜術

事件2:隕石預言

又是這一年,一塊隕石墜入秦國東郡,面對天外飛來之物,在那個時代無疑是人人懵逼,但接下來的事情,離奇到讓所有人不僅懵逼而且害怕。隕石上竟然有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分明是認為而無從查起,為此,嬴政誅殺了隕石附近的村民,毀掉了這塊石頭,但心裡的陰影怎麼也抹不去。

「始皇隕石」影視劇效果圖

事件3:沉璧再現

還是這一年,一位夜行使者從東邊回鹹陽復命,路徑華陰,有人交給他一塊玉璧,並說:今年祖龍死。使者回鹹陽便將此時告知了嬴政,當他接過玉璧的剎那間,驚呆了,這不是我十年前祭祀祈福丟進江裡的那塊嗎?命人一查還真的就是那塊啊!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

這些靈異事件擱在現代還能用一些科學道理強行解釋,擱在那個封建迷信的年代,是個人都會嚇傻。經過這一系列的事件,嬴政開始尋找應對之法,後得到佔卜說只有出巡和遷徙百姓才能避兇趨吉。於是3萬秦人遷徙到河北,奠定了今天的工業基礎。而嬴政自己,也開始了跑路,這次他選擇了從出武關南下,乘船到了會稽山。好地方必然要打卡,此時李斯的小能手又開始一頓猛刻,留下了《會稽石刻》,成為後人臨摹大篆的樣本(幾百年後,一位王姓小夥喝醉了,在這裡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


《會稽石刻》拓片

不管是人謀還是天命,該來的一定會來。南巡還沒有多久,始皇嬴政暴病而亡,屍體在十車鮑魚的陪伴下,回到了鹹陽城。


後記


縱觀秦始皇嬴政的一生,always on the way其實是在繼承先輩的遺志。戰國持續了幾百年,秦國歷代君主勵精圖治,希望走出函谷關,為統一天下而殫精竭慮,奮六世餘烈在嬴政身上實現了一統。他五次出巡,宣揚國威,尋仙求藥,也是為了大秦帝國的長久統治。但他並沒有看見,大秦帝國的way,在自己死後的第二年,便到了盡頭。

相關焦點

  • 秦始皇嬴政與趙國頗有淵源,為何秦始皇滅六國非要先滅趙國?
    秦始皇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堪稱千古一帝,可是大家知道嗎,嬴政這一生,跟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首先咱就從嬴政的名字上分析分析,很多人說,他也可能不應當叫嬴政,他應當叫趙政,因為他是嬴姓趙氏。是的,從秦始皇開始,我們都應當稱國君是姓趙的,人家是第一代的趙家人,不光這樣,秦始皇的母親是趙國人,史稱趙姬嘛。雖然這趙姬後來有點不太檢點,跟秦始皇關係鬧得非常不快,但是畢竟他是秦始皇的親生母親,到今天為止,史學界對秦始皇的親生父親是有爭議的,到底是異人還是呂不韋。
  • 這14個姓氏的人和秦始皇嬴政是同宗,也許你就是秦始皇的後人
    姓和氏就是這麼來的,一般來講,姓指向來源,氏指向去向。上古帝王,黃帝,姓姬,軒轅氏。炎帝,姓姜,神農氏。二人的後代演變出許多不同的姓氏,所以我們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也不無道理。以此推斷,秦始皇嬴政,史書記載他為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就講得通了,。
  • 秦始皇當真叫嬴政嗎?那趙政是誰?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 宋宇晟)最近,不論在電視劇《大秦賦》還是在綜藝節目《國家寶藏》中,秦始皇都成了熱議的話題。  說到秦始皇,你可能會脫口而出兩個字:嬴政。  但他真的叫嬴政嗎?《大秦賦》劇照。劇方供圖  秦始皇叫什麼?
  • 秦始皇:嬴政一生最重要的3個女人,一個素未謀面,兩個死於非命
    導讀:嬴政一生最重要的3個女人,一個素未謀面,兩個死於非命大家好,今天護花史者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秦始皇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歷史上眾多皇帝中唯一沒有立皇后的君王,那麼在秦王的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分別是他最尊重的女人、最恨的女人
  • 你知道秦始皇嬴政和羋月是什麼關係嗎
    說起秦始皇我們都知道他雄才偉略,統一了六國,他的豐功偉績、青史留名我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你知不知道他出身如何?圖片來源於網絡我們知道秦始皇的父親叫嬴子楚,他當大王的時候是秦莊襄王,這秦莊襄王的父親是秦孝文王贏柱,秦孝文王贏柱的父親是秦昭襄王嬴稷,秦昭襄王嬴稷的父親是秦惠文王嬴駟。
  • 大秦賦中嬴政稱呼有誤,秦始皇應該叫什麼?
    目前,大秦賦正在熱播,在劇中秦始皇叫做嬴政,這種稱呼受到過一定質疑,有人說秦始皇應該叫趙政,甚至有人稱他為呂政,那麼秦始皇究竟叫什麼呢?接下來宿管阿姨來為大家解開秦始皇姓氏之謎。01嬴政之說首先來說說嬴政這個稱呼,西漢末年的揚雄所著的《揚子法言》中,第一次將秦始皇稱呼為嬴政(或問:嬴政二十六載
  • 秦時明月麗人心嬴政對麗姬的痴情不渝 而史上的秦始皇為何一生都未...
    近期,《秦時明月麗人心》正在熱播當中,劇中秦始皇對驪姬痴情不渝,但在史上嬴政討厭女人,也不相信女人,甚至一生都沒有立後,這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呢?  由迪麗熱巴和張彬彬主演的《秦時明月麗人心》已經播出,這是改編自作家溫世仁的遺著《秦時明月前傳》,講述了公孫麗與嬴政、荊軻、韓申四人王宮與江湖的陰謀與愛情的故事。是的,這部電視劇的男主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而女主則是驪姬。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是千古一帝,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他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傳奇。
  • 秦始皇嬴政與派人刺殺自己的燕太子丹真的只是勢不兩立的仇敵?
    提到秦始皇嬴政,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堪稱叱剎風雲的傑出人物,與秦始皇有關的歷史事件和相關成語更是數不勝數,然而如果說到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都是——「荊軻刺秦」「荊軻刺秦
  • 秦時麗人歷史上秦始皇嬴政為什麼一直沒立皇后 因為麗姬嗎
    【秦時麗人歷史上秦始皇嬴政為什麼一直沒立皇后 因為麗姬嗎】張彬彬和迪麗熱巴主演的《秦時麗人明月心》馬上就要播出了,這一段荊軻、秦始皇和麗姬之間的愛恨故事。我們知道,秦始皇歷史記載上是沒有立後的,為什麼呢?歷史上秦始皇嬴政為什麼一直沒有立皇后?嬴政不立後因為麗姬嗎?
  • 羋月的兒子叫嬴稷,那麼羋月和秦始皇嬴政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因為此時秦趙兩國連年交戰,趙國損傷慘重,身為在趙國做人質的大秦公子,男孩兒的父親嬴異人的處境也是相當的悲哀,但是總歸有了兒子,所以嬴異人還是高興地給兒子取了個名字,就是後五十年內威震華夏的秦始皇帝、祖龍嬴政。那麼,嬴異人身為大秦公子,為什麼回來到邯鄲做人質呢?
  • 大秦賦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 講述了秦始皇嬴政的崛起之路
    大秦賦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 講述了秦始皇嬴政的崛起之路時間:2020-12-03 11:47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秦賦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 講述了秦始皇嬴政的崛起之路 硬核史劇《大秦賦》12月1日開播,講述了秦始皇嬴政的崛起之路,全劇共有78集,從追劇日曆上來看要到12
  • 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為什麼二世而亡?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嗎?
    秦始皇嬴政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才有了六國凝一。秦始皇的功績不僅僅在於統一六國,更重要的是給中國帶來的文化影響,車同軌,書同文。還有更為深遠的制度影響,中央集權製成為了日後封建王朝的主旋律,郡縣制更是沿用到現在。
  • 為何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他的兒子分別叫扶蘇和胡亥?之所以會有此一問,是姓氏的含義在人類幾千年的發展變革中不斷變更,所以習慣於現代起名方式的我們對古人的姓氏、名諱不甚理解。我國古代這種由母系發展而來的姓氏很多,常見的如:姬發的姬、褒姒的姒、孟姜的姜、嬴政的贏。姓,人所生也,表明當時女性的重要地位,所以姓起初都是女字旁的。在古代,姓的主要作用就是分辨種族,區別婚姻。古代女子的名字不重要,姓很重要,是尊貴身份的象徵。
  • 史記:秦始皇本紀!嬴政與嫪毐之間的那些事!
    羋月大家應該很熟悉,孫儷飾演的羋月是大秦太后,先來了解一下秦始皇和羋月的兒子贏稷啥關係?秦始皇秦始皇的父親是贏楚,贏楚的父親是贏柱,贏柱的父親就是我們熟悉的羋月的兒子,贏稷了;秦始皇十三歲就繼承王位,當時因年紀小
  • 歷史上的秦始皇真的是一位暴君嗎?史冊欠嬴政一個清白!
    提起秦始皇,人們想起的除了他統一中國的功績之外,剩下的再就是殘暴了,什麼修弛道、建驪山墓、徵伐百越、焚書坑儒等等,歷史都將秦始皇歸於暴君的一類,至於他是不是暴君,我們姑且不論,我們就說說,秦始皇作為秦朝的開國之君,為何沒有殺害一個功臣,而那些比他仁慈的開國之君,為何卻殺起人來一個比一個乾脆
  • 《大秦賦》秦始皇最愛的女人是誰 大秦賦嬴政有幾個妻子?
    大秦賦秦始皇最愛的女人是誰一、冬兒憑藉著《傳聞中的陳芊芊》中大郡主這個角色走紅的趙昕,她飾演的是冬兒這個角色,深得太后趙姬的喜歡,卻對嬴政始終愛而不得!在得知嬴政將要娶妻,冬兒不由地哭了,這意味著她心心念念的王后夢和愛人夢破碎了。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第七國」卻沒有滅,嬴政容它12年,胡亥:滅
    秦王嬴政13歲繼位,22歲親政,奮六世之餘烈,到了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六年),嬴政終於開啟了「滅國」模式。10年間,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盡滅,嬴政南平百越,北徵匈奴,建立了大一統的巍巍秦朝。殊不知,秦始皇雖然誅滅了六國,其實,當時還有「第七國」一直存在,而且,嬴政有生之年,一直沒有滅掉這個國家,它就是衛國。衛國,其歷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西周初年。
  • 大秦賦:冬兒這麼好,秦始皇為啥不立她為皇后?你看真相是什麼?
    大秦賦:冬兒這麼好,秦始皇為啥不立她為皇后?你看真相是什麼? 大秦賦作為一部展現戰國時期秦國歷史的電視劇,巧妙的以秦始皇嬴政和一位叫冬兒的女子的感情線為主要的線索,展開了演繹,這有別於歷史正劇的節奏,卻也多了一些讓人觀看的趣味性,劇中,這兩個人的感情著實是十分令人羨慕,但奇怪的是,冬兒這麼好,嬴政為什麼在當了大王以後,沒有立她為王后呢?其實真相只有一個。
  • 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商鞅變法強秦,誰對秦國統一天下的貢獻最大
    從秦孝公開始,經過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最後到秦始皇嬴政,歷經七代人的不懈努力,終於在秦始皇嬴政的手中實現了天下的統一,可見,秦國終於統一了天下,雖然這一切都是在秦始皇的手中完成的,但是,如果不是秦始皇的英明領導,正確的戰略策略,合理的政治策略,秦國能在十年內統一天下嗎?
  • 秦國的羋月與秦始皇嬴政、秦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是什麼關係?
    秦昭襄王與唐夫生來就是秦孝文王嬴柱,嬴柱的妾華陽夫人收養了秦莊襄王嬴子楚,嬴子楚與趙姬生來就是秦始皇嬴政。計算一下,羋月是秦始皇嬴政的高祖母。《羋八子真名》在史書上沒有記載,兵馬俑曾出土過《羋月傳》,在阿房宮遺址的筒瓦上刻有異國文字《羋月傳》和《羋月傳》,因此考古學家推測,羋月是宣太后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