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只要生活工作不太滿意的時候,就想著:世界那麼大,一定要去看看。左手辭職信,右手定一張機票或車票,去某地標誌性打卡地pose一擺,美顏一開,朋友圈立馬更新狀態:到此一遊!
秦始皇嬴政影視劇形象
熱衷說走就走去看世界的,不止在當代社會盛行。幹這事兒的,秦始皇嬴政可以說是殿堂級的人物。秦王政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統一大業,在位11年裡給自己放了差不多200個十一假期,前前後後5次出巡,行程超過海底兩萬裡,那恢弘的氣勢,絕對勝過任何一部電視劇裡的那句:看看朕為你打下的江山!
第一回 · 西行記
在完成統一大業的兩年後,嬴政開始了一路向西的第一次出巡,這是一種是集巡查疆土、祭祖告廟於一體的皇家獨有巡遊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不忘本」,老秦人發家於西部邊陲,現在已完成了「天下一統」的偉業,怎麼也得給長眠在雍城(今陝西鳳翔)的10餘位先祖匯報一下。於是,始皇從鹹陽出發,翻越隴山,途徑祖先生活過的雍岐故地,再過隴西到達雞頭山,途徑回中返回鹹陽。從第一次西行不難看出,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千古一帝,「孝道」是鐫刻在中國人血脈中的傳統美德。
始皇出巡雕塑群
第二回 · 東行記
公元前219年,也就是距離上次西行的一年後,嬴政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出巡,這次他走出函谷關,離開熟悉秦川大地一路向東,先是到達齊魯大地,登上嶧山、泰山、梁父山,丞相兼御用打卡機李斯石刻碑文,這種定位打卡發文的記錄,你的朋友圈怕是比不了的。隨後途徑之芝罘,到琅琊臺的時候,徹底被眼前的景象折服,大山裡的孩子第一次看見大海,不禁感慨:大海啊,怎麼全是水!命令李斯撰文打卡,小能手李斯立馬就出了《琅琊石刻》。其中一句「節事以時,諸產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六親相保,終無寇賊。歡欣奉教,盡知法式。」既是誇耀,也確實寫出了四海歸一後,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百姓生活之改善。
李斯手書《琅琊臺石刻》拓片
第三回 · 又東行記
還是一年以後,按照上一年的路線,嬴政再次向東出巡。這本來是一次開開心心的「出門去看看」,卻被一次意外驚嚇改變了行程路線。出巡隊伍浩浩蕩蕩路過河南的時候,竟然遇到了一群蒙面人行刺,蒙面人一頓猛如虎的操作,扔出鐵錘砸車,卻發現砸錯了,場面一度十分尷尬。因為出巡時副車多達81輛,蒙面人根本不知道嬴政在哪輛車裡,於是倉皇逃跑,嬴政下命抓捕刺客數十日都沒抓到(後來,我們都知道了,逍遙法外蒙面人的帶頭大哥也就是大漢開國功臣張良)。嬴政怏怏不樂,到了芝罘後刻石寫下「烹滅強暴,振救黔首」,來勸誡那些六國遺民別再搞事。在琅琊臺吃到了懷念已久的海鮮後,開心的刻石打卡,十分滿足的從北邊繞道回了鹹陽城。
大漢開國功臣張良
第四回 · 又又東行記
過了兩年安穩日子,想著兩年前的驚險、緊張與刺激,嬴政又按捺不住躁動的心,第三次向東出巡,但由於害怕被一些暴躁老哥砸車,這次他直接抵達碣石,叫來小能手李斯又來刻石記錄(後來曹操的名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就是說的這裡)。看到了大海,嬴政便想起了一去不復返的徐福,說好的長生不老之藥沒了,於是就再派了許多民間道士去尋仙求藥,等到自己從北邊繞道回鹹陽之後,藥沒有得到,但卻得到了「亡秦者胡」的警告,這才有了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其實是現在內蒙古地區),鞏固了北邊的穩定。
始皇出巡碣石圖
第五回 · 這回是特別的南行記
經過四次出巡,嬴政是不打算再出遠門的,畢竟在沒出去的這幾年,匈奴也打了,阿房宮好了,驪山陵也修好了...但接二連三的神秘事件,讓他不得不繼續上路,惜墨如金但十分八卦的太史公,當然對這些事情記載的極為清楚。
天下第一宮 阿房宮
事件1:熒惑守心
依據星象佔卜吉兇,是古代傳統的天文學。佔星官時不時夜觀星象,得出一套說辭,就和你現在天天刷星座知識,看運氣是一樣的。公元前211年,夜空出現了『熒惑守心』的星象,佔星官大概會這麼給嬴政講:兇星降臨,火星進入天蠍座,大水逆,有血光之災...總之,就是這個星象一出,就預示著皇帝得準備後事了,這讓嬴政感到十分惶恐。
中國古代佔卜術
事件2:隕石預言
又是這一年,一塊隕石墜入秦國東郡,面對天外飛來之物,在那個時代無疑是人人懵逼,但接下來的事情,離奇到讓所有人不僅懵逼而且害怕。隕石上竟然有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分明是認為而無從查起,為此,嬴政誅殺了隕石附近的村民,毀掉了這塊石頭,但心裡的陰影怎麼也抹不去。
「始皇隕石」影視劇效果圖
事件3:沉璧再現
還是這一年,一位夜行使者從東邊回鹹陽復命,路徑華陰,有人交給他一塊玉璧,並說:今年祖龍死。使者回鹹陽便將此時告知了嬴政,當他接過玉璧的剎那間,驚呆了,這不是我十年前祭祀祈福丟進江裡的那塊嗎?命人一查還真的就是那塊啊!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
這些靈異事件擱在現代還能用一些科學道理強行解釋,擱在那個封建迷信的年代,是個人都會嚇傻。經過這一系列的事件,嬴政開始尋找應對之法,後得到佔卜說只有出巡和遷徙百姓才能避兇趨吉。於是3萬秦人遷徙到河北,奠定了今天的工業基礎。而嬴政自己,也開始了跑路,這次他選擇了從出武關南下,乘船到了會稽山。好地方必然要打卡,此時李斯的小能手又開始一頓猛刻,留下了《會稽石刻》,成為後人臨摹大篆的樣本(幾百年後,一位王姓小夥喝醉了,在這裡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
《會稽石刻》拓片
不管是人謀還是天命,該來的一定會來。南巡還沒有多久,始皇嬴政暴病而亡,屍體在十車鮑魚的陪伴下,回到了鹹陽城。
後記
縱觀秦始皇嬴政的一生,always on the way其實是在繼承先輩的遺志。戰國持續了幾百年,秦國歷代君主勵精圖治,希望走出函谷關,為統一天下而殫精竭慮,奮六世餘烈在嬴政身上實現了一統。他五次出巡,宣揚國威,尋仙求藥,也是為了大秦帝國的長久統治。但他並沒有看見,大秦帝國的way,在自己死後的第二年,便到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