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秦始皇,人們想起的除了他統一中國的功績之外,剩下的再就是殘暴了,什麼修弛道、建驪山墓、徵伐百越、焚書坑儒等等,歷史都將秦始皇歸於暴君的一類,至於他是不是暴君,我們姑且不論,我們就說說,秦始皇作為秦朝的開國之君,為何沒有殺害一個功臣,而那些比他仁慈的開國之君,為何卻殺起人來一個比一個乾脆。歷史上的秦始皇真的是一位暴君嗎?史冊欠嬴政一個清白!
他統一了度量衡和貨幣,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發展,當時文字有很多種,各地交流很不方便,秦始皇就統一了文字,極大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與統一。在交通方面,秦始皇命令修建了秦直道,道路有30多米寬,比現在的八車道還要長,這種道路能夠很快的把軍隊,糧食和武器運至全國各地特別是陰山腳,對匈奴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靈渠也是他命令修建,溝通了長江和珠江,給南部地區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他也想讓秦朝文化百家爭鳴、百家齊放,可是隨著在秦朝皇宮之中儒家的地位越來越高,儒家與法術之間的爭論也愈演愈烈,到最後甚至出現一些儒生譏諷皇帝,這對秦始皇的統治是極為不利的,這一切都迫使秦始皇下定決心去獨尊法術,說到底這也是秦始皇的一個選擇而已。
說秦始皇暴虐,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因為他「焚書坑儒」,燒毀儒學經典,殺死眾多讀書人,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了完善國家政治體制,採用李斯為首的法家作為治國理念,這一改革遭到了當時儒生和遊士的反對,一些儒生看不過去,就引用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反對改革,搞得秦始皇大怒,於是下令焚燒儒家典籍,包括《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
下令焚燒儒家典籍確有其事,但嬴政並沒有「坑儒」,而是「坑術士」,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並未記錄「坑儒」這一說法,術士,就是專門從事算命的人,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晚年痴迷於長生不老之術,於是任用盧生和侯生,讓他們幫助始皇求取仙藥,二人自知求取仙藥不可能,於是帶著鉅資離開了京城,跑了,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把京城所有的術士都抓來,一併活埋。
其實今天我們要是細說秦始皇的惡行可能要說很久,但是,再壞的人都有好的一面,再可惡的人都有可愛的一面。秦始皇雖然殺了許多人,甚至可以用殺人如麻來形容也不為過,但是有一批人他是沒有殺過的,史書中有記載說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但是並沒有對六國的臣子們下毒手,相反還對他們非常客氣,跟對自己的身邊的人一樣的,非常的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