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千方百計保障好群眾基本生活

2020-12-18 北京東城官方發布

進入新時代,群眾對教育、醫療、養老、宜居等領域提出更高的要求。東城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東城區緊緊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把民生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緊圍繞「七有」「五性」需求,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有針對性地補短板,不斷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持續改善民生福祉。優先保障居民「米袋子」「菜籃子」供應充足;健全為老服務體系;落實「一校一策」實現停課不停學;傳遞社區暖心接力棒……一招招舉措,一件件實事,都落在了百姓的心坎兒上。集中力量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成為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物美工作人員將打包土豆放到貨架上。

保供穩價 優先保障居民菜籃子

疫情發生以來,物價穩不穩定?菜品齊不齊全?供應充不充足?這是百姓最關心的問題。疫情防控期間,東城區千方百計籌集和調度物資,全區重要民生商品基本做到「價格不漲、質量不降、供應不斷」。

「作為老百姓的看家菜,大白菜依然是顧客選購最快的菜品,一天補兩次。」在天鎮蔬菜南花市大街直營店,業務經理張文清介紹,這裡銷售的蔬菜,大多數來自直營基地的田間地頭,黃瓜、西紅柿、土豆、大白菜這些北方菜,很受歡迎。

目前,東城區共有79家保障供應蔬菜網點。東城區號召大型商超、連鎖超市,充分發揮社會擔當,在推出「特價菜」的基礎上,增加「平價肉」的比重,逐步下調價格漲幅。目前,悠惠萬家等社區超市及部分菜市場已實現每天供應一至兩種「特價菜」供居民選購。東城區還制定實施了《關於對疫情防控期間穩定市場供應社會企業給予獎勵的實施辦法》,緩解企業經營壓力。

疫情防控期間,為了讓居民不用走那麼老遠就能買到放心菜,各街道社區紛紛搭起「臨時菜店」,在居民院內、小區樓下,出了門就能選購,儘可能減少居民外出採購時間。在東城區北新橋街道北新倉社區,街道經過協商調度流動菜車,將位於平谷魚子山鎮綠水峽谷生態園種植基地的蔬菜直接運送到居民樓下。在前門街道草廠社區,一處露天停車場變身為臨時「菜場早市」,從新發地批發市場直購的30多種蔬菜和水果,被提前包裝、稱重、貼好價籤擺在了貨架上,以進貨的批發價格向地區居民出售,緩解了轄區居民「買菜難」的問題。

東城區還分批次發布392家「線上」接單餐飲企業名錄,轄區企業和居民通過名錄訂餐改善夥食,在「無接觸配送」、送餐「安心卡」等安全措施的保障下,放心享受特色美食。

東城區商務局還與物美攜手,在全區建立了84個「社區抗疫服務站」,進一步實現「無接觸式購物」。同時幫助盒馬鮮生、永輝、東單mall等多家超市建設「無接觸配送」模式社區自提點,方便居民安全採購,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

東城籤約家庭醫生為居民「送藥上門」。

為老助老 各項服務安全周到不斷檔

疫情防控期間,東城為全區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多項安全周到的為老助老服務,為老人築起一面疫情「防火牆」。

疫情防控期間,東城區養老機構實行封閉管理,暫停院內老年人離院外出,暫停探視,也暫停了送餐、送藥人員入院。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各項需求,東城區從四方面為老人提供貼心服務。在生活上,加強營養配餐,定時做好房間消殺;在心理上,開展線上探視,增加做遊戲、讀書看報的時間,緩解焦慮;在就醫上,實現「一對一」遠程指導、送醫上門等服務;在物資上,充分保障各類防疫物資充足。

目前,東城區19家養老機構已與5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7名醫生實現對接,實現社區醫生一對一醫療指導服務。對於身體出現輕微不適以及長期用藥的老人,社區醫生會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了解情況,老人可由社工代為取藥,並在社區醫生指導下用藥。

「太方便了,減少了我們老年人到醫院看病的次數,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在東四六條胡同, 68歲的高阿姨收到了家庭醫生團隊為其送來的慢性病藥品。東城區針對65歲以上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家醫籤約老年慢性病患者開展「送藥上門」服務。該服務可以委託家屬或指定人員在機構內代取藥,也可以託管醫保卡、先診療後付費、上門送藥,還可以預約登記、現場結算、上門送藥。此外,家庭醫生團隊還實時關注老年慢病患者病情狀況,對其進行電話、微信、視頻等形式的追訪,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特殊時期,如何解決老年人的「頭」等大事?前門街道草廠社區請來了「胡同Tony」——草廠社區養老驛站站長劉寶三,為轄區困難、高齡、空巢、獨居、行動不便的老年居民免費理髮。一位剛剛理完髮的老人說:「我都倆月沒理髮了,這下可舒服多了。」

在東四街道八條社區,一群平均年齡70歲左右的居民組成社區「暖心幫幫團」。他們是在東城區婦聯引導、支持下,由社區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人的志願服務組織。疫情防控期間,為了及時了解居家老人的需求和身體情況,「暖心幫幫團」將每周四入戶走訪改為電話助老,給老人送去溫暖。他們還將每周三下午的經驗分享會由線下轉為線上,分享助老的經驗和體會。

疫情防控期間,東城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還發布了《東城區養老機構新型肺炎防控指引》手冊,指導全區養老機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並呼籲子女們多關注自己的父母,呵護老人身心健康。

北京第二十五中學學生參加「雲課堂」。

家庭教育 優質教育資源線上聚集

面對疫情的大戰,就是教育的大建。在東城區各個學校,通過全學科的「大思政」教育,堅持「一校一策」,在學生的心中種下「家國情懷」的種子,通過多種形式立德樹人,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東城創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將疫情危機轉化為教育契機,讓教學的變革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更好地激發出了孩子們的成長內驅力。

日前,北京市東直門中學開展了一次別樣的活動——向崔佳豪的醫生媽媽學習。學校還啟發孩子們撰寫《我眼中的父親、母親》,向這些身邊榜樣致敬。史家胡同小學號召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畫筆,謳歌奮戰在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並舉辦了一場別出心裁的網上電子畫展。革新裡小學成立了由多位從事醫療工作的家長組成的新冠肺炎防疫家長志願團,通過班級QQ群召開視頻會議,為家長、同學講解個人和家庭日常健康預防舉措,解答疑問。黑芝麻胡同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也將防治新冠肺炎的知識以「微課」的形式推送給學生和家長。

東城區少年宮也利用校外教育的優勢,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媒介,陸續推出藝術興趣啟蒙和培養的系列微視頻,涵蓋茶藝、書法、京劇、節日習俗、健康知識、英雄故事、手工製作等多個門類,豐富孩子的學習生活。

日前,北京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模擬測試開考,東城區採取「雲考試」的方式,共有4988名考生首次嘗試在家開考。在此次「雲考試」過程中,由學校相關領導、教師通過微師平臺攝像頭在網上進行巡考,家長協助進行線下監考,確保考試嚴謹、有序、準時、順利進行。

此外,「北京東城」App於2月13日上線「北京雲」空中課堂,超過1.3萬節在線課程,覆蓋小學、初中、高中12個年級的全部學科內容,學生足不出戶便可聽到來自人大附中、101學校等名校名師的課程。3月16日,空中課堂正式上線直播頻道課程,通過「北京東城」App視頻頻道的「雲課堂」與電視大屏直播頻道同步播出,陸續為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學生提供功能更強大、內容更豐富的線上教育資源。

「跑腿俠」上線解居民買菜難題。

溫暖接力 當好居民的「貼心人」

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工作者、志願者、雙報到黨員、下沉幹部和駐區企業,共同構築起社區的安全防線,他們也成了居民眼中的「跑腿俠」「理髮師」「快遞員」「暖心書記」和「貼心管家」,他們使出「36技」,溫暖接力,為居民送去安心、貼心和放心。

社區封閉了,如何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響?在體育館路街道,「線上陪聊、線下跑腿、心理援助、群裡聚會」四個妙招給居家觀察的居民送去溫暖。街道還開通了心理諮詢熱線,3名專業心理諮詢師24小時在線,緩解街道、社區幹部壓力,消除高齡、空巢老人的心理焦慮。

「我們現在每天平均能送120件快遞和外賣,5輛小車加起來的行程超過33000米,能繞二環路一圈啦!」東花市南裡社區青年突擊隊,每人一輛「幫幫忙小車」,拉杆設計、摺疊收納,成為居民眼中的「網約車一號」,隨時將居家觀察居民所需的物品一一按時送到。疫情防控期間,他們用溫暖接力,聯結起每一位居民的心。

在崇外街道大橋社區,「暖心書記」霍淑義給定點隔離觀察居民準備了「大禮包」,一次性口罩、消毒洗手液、垃圾袋、84消毒液、體溫計等防護物品一應俱全。在東花市街道,居民親手摺疊千紙鶴並寫上祈福祝語,送給一線防疫工作者。

日前,真實記錄東城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紀錄片《我們在一起》在北京電視臺播出,其中,《社工當先》等內容展現了東城社工值守社區一線、各部門為保障百姓生活和城市運轉所做的努力。一個個典型事例和感人故事,在這個春天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為了支援社區防疫工作,全區共有2200餘名幹部下沉社區參與防控,由街道根據工作需要全部分配至各社區。同時,全區萬餘名在職黨員「雙報到」走進社區,他們不僅執勤、站崗、幫忙跑腿,而且社區裡的大事小事也都幫忙分擔,成了居民的「貼心人」。此外,小巷管家、樓門院長、東城榜樣等各方力量也積極行動起來,齊心協力為居民排憂解難。

文字:喬斐、王慧雯

編輯:謝莒莎

來源:《新東城報》

相關焦點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正是從這個指導原則出發,《建議》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強調並通篇貫穿了「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條主線。可以說,五大發展理念所遵循的根本原則,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催生五大發展理念的基礎,是引領和推動我國發展全局深刻變革的核心。
  • 深刻理解和把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科學內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核心要義,其基本內涵就是堅持人民至上,它至少包蘊著三層含義:根本取向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核心思路是堅持發展依靠人民;根本目的是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 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杭州日報
    在2016年這個杭州的「峰會之年」「十三五開局」之年,綜合考評充分發揮了「指揮棒」「助推器」作用,考出了好導向、好作風、好成效、好口碑,為服務保障G20峰會、實現「十三五」精彩開局提供了有力保障。 圓滿完成服務保障G20峰會留給我們的寶貴經驗之一,就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使籌辦峰會的過程成為更好地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的過程,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的自豪感、成就感、獲得感。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黨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 如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 政治發展道路 人民共享發展 價值特徵【中圖分類號】D731 【文獻標識碼】A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價值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必須要堅持人民發展主體地位,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宗旨、人民利益本位及其發展成果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 戰「疫」: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集中體現
    ■ 作者:安徽大學團委書記 高貴和黨的十九大把「以人民為中心」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這就意味著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解人民所困,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周江勇為市管領導幹部集中...
    會上,周江勇圍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主題,對中央和省委、市委全會精神作了深入淺出的闡釋。他強調,要學深悟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和市委全會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握「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核心取向和時代特徵,更好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 精準扶貧生動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意味著不僅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而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諸領域、各方面與全過程都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周江勇為市管領導幹部集中...
    會上,周江勇圍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主題,對中央和省委、市委全會精神作了深入淺出的闡釋。他強調,要學深悟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和市委全會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握「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核心取向和時代特徵,更好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①丨人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本文轉自【中國理論網】;【編者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怎樣提出的
    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稍後,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他強調,做好城市工作,要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
  •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在作開班動員暨主題報告時強調,要學深悟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和市委全會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握「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核心取向和時代特徵,更好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許明出席,毛溪浩主持開班儀式。 周江勇指出,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是黨和國家最深厚的根基。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接訪中,陶方啟約見了2名來訪群眾。針對群眾反映的房屋不動產權證辦理困難的訴求,陶方啟詳細了解情況,與群眾溝通交流,聽取市、縣相關部門對信訪事項的說明、調查和相關處理進展情況,並徵求代表委員等意見,提出明確辦理意見和時限要求。陶方啟指出,房地產歷史遺留「難辦證」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也是民生問題,關係到群眾生活。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做好信訪穩定工作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做好信訪穩定工作 2020-12-14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自覺
    原標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自覺 中國共產黨的人民立場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和實現形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將其凝練為「以人民為中心」,並作為必須堅持的基本方略統領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政治文化建設乃至外交國防各個方面。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新期待(人民觀點)
    「十三五」時期,無論是實現中華民族擺脫絕對貧困的千年夢想、舉國上下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等反映時代巨變的宏大敘事,還是大力實施減稅降費、基本醫保全面聯網等保障民生的改革舉措,或者是政務APP持續優化、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困難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小事,我們黨從人民群眾普遍關心、反映強烈、反覆出現的問題出發,讓更多發展成果惠及人民。
  • 疫情防控中「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實踐
    黨中央的疫情防控要求與最大關切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與最大關心相一致、相契合,這種契合充分展現了中國疫情治理的基本價值立場——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而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是「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體現。因此,此次中國疫情防控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展現出了「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在疫情防控治理中的貫徹與落實。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落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規劃《建議》描繪了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規劃《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六項原則,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我認為,以上幾項原則中最重要的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作者:李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原所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性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屬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保證人民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區別於資本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第二,以公平正義為崇高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人民的期盼。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丁純在聽取我市「十四五」民生社會事業發展謀劃及2021年工作安排情況匯報時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趙振華等參加12月3日上午,市委書記丁純主持召開專題會議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科學務實謀劃好「十四五」銅陵民生社會事業發展的思路目標和路徑舉措,以系統思維和改革創新精神破解民生難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市領導趙振華、程雙林、昌紅梅、潘榮華等參加。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用政府的「緊日子」保障人民群眾的「好...
    財政支出結構更加優化,在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厲行勤儉辦一切事業,大力壓減一般性和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僅2020年市級就壓減各類支出16.4億元,全部用於「六保」「六穩」重點領域,用政府的「緊日子」保障人民群眾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