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才是精華,但很多人「羞於啟齒」

2020-12-24 小熊聊史

「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才是精華,但很多人「羞於啟齒」!

有時候我們會去笑話他人的一舉一動,卻沒有發現自己這樣的舉動要比自己的想像中還愚蠢得多,同樣令人發笑。有時因為發現他人出現比較低級的問題,於是就對人家冷言冷語,甚至是惡意的嘲笑諷刺,但是事實上這些我們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問題,難道我們自己就不會出錯嗎?只不過是還沒有能夠清楚的認識自己罷了。所以我們不應該那樣隨意地輕視他人,特別是那些和你身份相當的,我們更不應該隨意地去輕視,因為這些與你一起打拼的人,你們兩個人的實力也就相差不大,笑話那個人實際上也就是在笑話自己。

「此地無銀三百兩」這句俗語向我們傳達出的也是同樣的事理,不少人覺得這句話說得很正確,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還有下半句,而且這後半句比前半句更加具有典範性,但是因為後半句話恰巧顯示出了人的自以為是,所以很多人都「羞於啟齒」。「此地無銀三百兩」並非只是古時候的人們歸納出來的一個俗語,在這句話裡還包含了許多東西,接下來講的這個故事,傳遞出的就是這個道理。有這樣一個名叫張三的人,他是個安分守己的小商人,他掙得錢也不多,在上繳賦稅後,只能勉強支撐家裡人的生活。

後來有一天他一下賺了三百兩,在驚喜之餘,張三也很擔心這筆巨款會被小偷盜走,無論把錢放在家裡什麼地方,他都認為很不安全,一番思索之後,他就挖了個坑,將這300兩銀子都放在了坑裡,又用土掩埋上,光是這樣他還不放心,便在放銀子的地方豎一塊兒牌子,上面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

之後李四,也就是張三的鄰居,正好從張三埋銀子的地方經過,原本他是在外邊閒晃,看到這塊牌子之後,他覺得非常驚訝。他想,張三立了這樣一塊木牌,不就是在向他人表示,自己有三百兩銀子嗎?於是他一下就明白了張三一定在這個地方埋了錢,他環顧四周,發現此時恰巧沒人,就動手將坑裡的銀子挖了出來,也確實沒有出乎他的意料,坑裡確實有三百兩銀子。若是他只是將銀子拿走也就罷了,但是他怕被人發現,竟然也豎了個木牌,寫上了「隔壁李四不曾偷」。

李四還覺得自己這樣做十分機智,張三回來後發現,自己藏銀子的坑上面又多了塊木牌,他趕緊挖開坑,一看裡面的錢已經沒了,根據木牌上的字,張三將李四告上了官府,將自己被偷的錢找了回來。李四自以為是的舉動,恰好把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暴露了出來,他一邊笑話張三蠢笨,卻沒想到自己也不比他強多少。

因此,我們才會說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後半句要比前半句更加具有典範性,張三掩人耳目的行為確實是將自己的蠢笨都表現了出來,而李四卻在知曉張三的行為非常蠢笨後,還去效仿他的行為,甚至還覺得自己這樣做非常機智。的確,張三的行為很是令人發笑,但李四比張三有過之而無不及,他一邊笑話著張三的舉動,另外一邊卻還效仿著,也留了一塊木牌,難道不是更加令人發笑嗎?

因此做人一定不能夠自以為是,不要認為自己的行為舉止都是非常機智的,但是實際上你的那些舉動就已經將你的蠢笨表現出來了,更加不要輕易的去效仿他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總是笑話著別人的舉動有多麼愚蠢,卻沒有發現自己的舉動也沒有比他人強多少。此地無銀三百兩,這句話非常有道理,但是他的後半句卻更加具有典範性。這句話向我們傳達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道理,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很多人都不願意提及它的後半句就是因為他們經常會自以為是。

相關焦點

  •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是什麼?搞笑背後值得人深思!
    要說俗語是怎麼得來,大部分來自於兒時長輩們的日常交流之中,直到長大後才知道其中的深刻含義,才明白原來有些俗語聽起來雖然很好笑,卻深深教導著我們為人和處事的方法。所以說多了解俗語文化,會讓人受益良多,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句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後面還有一句話,點名了這句話的主旨,是什麼呢,下面來看一下。
  • 「此地無銀三百兩」,下一句常常被忽略,你也許想不到
    文化在上千年的流傳中也是「去其糟粕,留其精華」。能流傳到今天的,都是精髓所在。歇後語便是這麼多文化中的一種,歇後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歇後語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很少出現在文字記載中。
  • 海霸王集團切割蔡英文 邱毅諷:此地無銀三百兩
    這正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自個兒洩了底了。    海霸王集團聲明指出,「海霸王集團與蔡英文女士家族僅在臺灣臺北市中山北路大樓成立租賃關係」、「海霸王與蔡家就是單純的房東房客關係,僅有租賃關係,海霸王集團內任何企業皆無蔡家相關人士之持股」。
  • 小學三年級的歇後語也不是很多知道的,就知道一個此地無銀三百兩
    踩著鼻子上臉 —— 欺人太甚解釋:指做事太過火,讓人無法忍受,比喻做事極端,別人都沒法接受。出自: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主公著他做了盟府,又與他一口寶劍,筵前舉鼎,欺人太甚。此地無銀三百兩 —— 不打自招 解釋:比喻做了壞事或有壞的意圖自我暴露出來。
  • 臺軍花了8天,找谷歌「抹平」地圖 網友:此地無銀三百兩
    針對此舉,有臺媒形容這是「抹平」,也有網友諷刺稱:抹平也沒用;此地無銀三百兩。谷歌地圖(Google Maps)2月13日導入了「3D城市地圖」功能。由於畫面解析度相當高,臺「安全局」、「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及「愛國者飛彈基地」等軍事設施都被曝光。
  • 農村俗語「兩邊池塘中間路」,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才是精華!
    而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膾炙人口,有些反映的農事活動,而有些則與蓋房有關!比如說,俗語「孟母三遷擇鄰處」,比如說「東四不開西四門」,比如說「灶安西北,家父破敗」等地,而有一句俗語「兩邊池塘中間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它的下半句更是精華!北方的民居建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木結構的建築方式也逐步被混凝土所替代!但是,仍有很多蓋房的講究延續至今。
  •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處世名言
    人際問題向來是一門學問,不少人常說,糊塗一點更容易獲得幸福,而有些人則認為真實的度過一生才不覺得遺憾,古今往來,老祖宗也總結了不少人生處世方面的經驗,俗語說:「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至理名言。
  • 如果不寫「此地無銀三百兩」,古人該怎麼把錢安全地藏起來?
    而器蓋處雕飾有彎腰、伸角和猛虎展開生死搏殺的犍牛,器蓋正中樹上有因驚惶而爬到樹之最上端的兩猴,甚至還有因驚恐而展開翅膀、準備飛離這是非之地的兩飛鳥。虎牛搏鬥貯貝器令人驚奇的是,考古發現證明這些存放在貯貝器當中的貝殼,竟然來自遙遠的地方。
  • 「老牛吃嫩草」,其實還有下半句,才是精華!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這句俗語:「老牛吃嫩草」,下半句少為人知,那才是精華,說透人性。我們先來看看「老牛吃嫩草」這句話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在以前生產力不發達,牛就成了主要勞動力,那時候不像今天餵養的飼料,都是拉出去放牛,或者割草回來餵養,因為嫩草新鮮味美,牛頭喜歡吃,特別是上了年歲的老牛,牙口不好,再加上消化系統也大不如從前,於是這就是老牛吃嫩草這句俗語的由來。
  • 此地無銀三百兩,為何不用自掂量
    國安小組不敗出線本來是一樁好事,偏偏這個時候,球隊第三門將鄒德海發了個個人微博,說了說隊裡的事情,表面上是說:自己訓練很好,自己跟教練沒矛盾等等云云,但三歲小兒都看得出來頗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是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是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我們常常說「面由心生」,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當今社會,很多人分辨一個人是否善惡,往往都是通過觀察他的面相來做出判斷。在《智囊全集》中就有這樣一句話: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說的就是,臉上沒肉的人,最好不要相處交往。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才更是經典。
  • 外軍軍事設施衛星圖被打碼:此地無銀三百兩
    在美軍情報解讀專家看來,此舉無異於此地無銀三百兩,甚至會提醒情報人員——快看,這裡有一處不願意公開的秘密!特殊處理反而「帶路」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研究員馬特·科爾達在接受C4ISR網站採訪時表示,一幅被打碼或摳掉部分內容的衛星照片,往往會透露比正常照片更多的敏感內容。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術
    一個人,他的心裡在想什麼,有時候,是會反應在臉上的。所以,很多人慣用「面相」來觀人,在這個過程中,便有這麼一個說法,在老一輩人當中,經常可以聽到——「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俗語,不過,在這後邊兒,還有一句更是經典,不過,這知道的人就少很多了。
  • 和孩子玩躲貓貓,真的只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這種心理學也要知道
    比如,孩子躲貓貓時故意露出痕跡的「此地無銀三百兩」玩法:說起玩躲貓貓遊戲,可以用「大概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不會玩捉迷藏的小孩」作為恰喻,但是如果我們用心去觀察的話,就會發現絕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太會玩捉迷藏」,我們可以從日常的躲貓貓遊戲開始回憶:年齡稍小的孩子,
  • 最近成都大學做了一件事,讓人有此地無銀的感覺
    最近成都大學做了一件事,讓人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校長王清遠也因此再次翻車。 此地無銀三百兩 其實在曾經的一段時間裡,成都大學曾經關閉了自己的微博評論,或許是擔心惡意評論刷屏,這本無可厚非。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半句才是精華!
    莊子寫的《逍遙遊》裡面有這樣的一句話:「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意思就是真正完美的人,心中是完全沒有自己的,什麼功名利祿這些東西,都不放在眼裡。但是世界上真正完美的人,其實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才會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承認別人比我們更厲害,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
  • 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徙」,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
    智囊全集,是中國幾千年人民生活經驗的結晶,雖來自民間,卻有很多寶貴的東西,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學習時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中吸取知識的營養。很多人驚嘆於佳句本身的玄妙,卻不知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出處--《智囊全集》。千古名句「水至清則無魚」同樣也是出自《智囊全集》,句子雖短小,但其背後隱含的內涵卻格外豐富,若能正確地認識其中含義並在日常交際中加以使用,將對我們的人際關係改善起促進作用。
  • 此地無銀三百兩!《明星大偵探》回歸,將聖誕元素打碼引網友熱議
    此地無銀三百兩!《明星大偵探》回歸,將聖誕元素打碼引網友熱議近日,萬眾矚目的《明星大偵探》終於回歸了,之前明偵系列劇集讓觀眾大呼過癮,而今真正的王牌綜藝來了,大家也是超級激動,然而當很多人看到第一期的畫面之後,內心和腦袋都是充滿問號的,因為畫面的畫質一言難盡,因為聖誕節快要到了,所以節目組也在房間內布置了一些聖誕元素,如象徵著聖誕節的聖誕樹,但令人稀奇的是,節目組搬來了三顆超大的聖誕樹,他們拍下了這些聖誕樹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但是古往今來,很多人都十分看重「面相」,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堅信「相由心生」,一個人的面相,其實就是內心最真實的寫照。就連明代才子馮夢龍,也曾經在《智囊全集》中提到過「相由心生」的概念。
  • 常說:桌上不擺三盤菜,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
    常說:桌上不擺三盤菜,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從古至今就特別看重文明禮儀,很多事情人們都很是講究,比如人們在吃飯的時候。另外,以前人們吃飯的時候一般都是一大家子人坐在同一張餐桌上面吃飯,吃飯的時候若是長輩還沒有坐好,晚輩們是不可以動筷子的,更不能先吃東西,這是對長輩們的不尊重。其實,關於餐桌上的禮儀,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經驗,他們把這些經驗總結成俗語,用一種更為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讓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