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見雪山,家在公園城市裡,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生活。在成都,夢想正變為現實。
自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府新區興隆湖畔提出「公園城市」理念以來,成都堅持人城產邏輯,在自然與有序之間權衡調試,不斷探索轉型發展突圍之路,努力打造標定時代發展高度、承載美好生活嚮往的未來之城。
兩年多來,成都編制了《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出臺了公園城市、公園社區規劃的建設導則,建設了多個重大生態項目,著力打造公園城市建設的成都樣本。
目前,有哪些點位已初見成效?公園城市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一起去看看。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以公園城市理念建設產業功能區
走進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目之所及不僅有忙碌的建築工地、各類生物醫藥企業,還有湖畔泡泡屋、美食市井、天空之境、水上大黃鴨、網紅鳥巢等網紅打卡地。
「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9月底開園後,很多人專門前來遊玩。尤其是天氣好的時候,來拍照的人特別多。」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的生態綠心,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還未正式開放之前,就已小有名氣。與其他城市森林公園相比,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因位於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產業功能區,在生態基礎上更多融合了生產和生活,呈現出獨特的形態。
據悉,生產、生活、生態是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所踐行的「三生融合」理念。當前,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將持續推進產業功能區生態空間與消費場景、商業場景、生活場景有機融合,提升宜居宜業宜商品質。
「這裡不僅是一方快速崛起的產業高地,還是一座將『公園城市』和『人城境業』理念深度融合的產業新城。」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堅持以公園城市引領城市發展方式變革,將城市建在森林中,將實驗室建在花園裡。尤其在永安湖開發過程中,秉承「創新發展、綠色低碳」理念,構建「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雙驅模式,致力於打造四川省湖區公園新典範、成都市文旅休閒新地標。
成都天府新區:
五大發展理念融入公園城市建設肌理
2017年春夏,在距離成都市中心30餘公裡的興隆湖畔,一座可觀湖景的星巴克開放,彼時被戲稱為「最孤獨的星巴克」。3年後,「最孤獨的星巴克」已悄然撕掉標籤。
「最孤獨的星巴克」的成長背後,是成都公園城市成長的鮮明印證。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成都天府新區逐漸勾勒出公園城市的內涵與外延。兩年多來,成都天府新區首設公園城市建設局,組建公園城市研究院,初步構建以36項重點專項規劃為支撐的「1536」公園城市規劃體系,規劃引領作用不斷凸顯;新增森林面積1.2萬畝,形成河湖水體1.3萬畝,藍綠交織、山水交融的生態本底全面鋪築;成功舉辦首屆公園城市論壇,建成公園城市展示廳,加快布局全域「15分鐘生活圈」重大功能配套項目。
「把新發展理念作為建設的指揮棒,才能真正讓公園城市實現永續發展。」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自然資源和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正滲透進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肌理。
當前,天府新區堅持生態優先,實施全域森林化工程,開展錦江、鹿溪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形成連片綠地溼地、河湖水體5.1萬畝,築牢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基底。突出三生協調,錨固70.1%生態空間,劃定「三區三線」,將城市建設區產業用地壓縮至20.6%、居住用地提高至34.1%,構建大開大闔的空間架構。強化設計呈現,構建以城市設計為先導的「1536」規劃體系,首創「城市設計圖則+公園城市規劃圖則」雙重管控,著力打造獨角獸島、湖畔書店等一批獨具魅力的新銳地標建築。
新津區:
推進公園城市示範片區建設工作
最近,不少成都新津區普興街道的居民注意到,家附近多了一個大公園—楊柳湖濱河生態公園。楊柳湖濱河生態公園依楊柳河而建,整體形似一個環狀圈,其單線綠道長4.7公裡,環線綠道總長度近10公裡。據悉,項目10月底將全部完工。
楊柳湖濱河生態公園項目方負責人介紹,楊柳湖水環境治理工程完工後,將打造充滿濃鬱鄉情及地方特色的河濱生態健康休閒公園,在這座公園裡一年四季都能賞花。
而這正是成都新津區公園城市建設的縮影。今年以來,新津區堅持以公園城市理念引領新津高質量發展,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規劃建設公園社區,以數字經濟為引擎打造公園城市創新場景,以人民的需求為出發點營造公園城市生活空間,積極探索「超級綠葉」公園城市的新津表達,穩步推進新津公園城市示範片區建設工作。
首先,重視策劃規劃先行,開展《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新津區建設總體規劃》方案編制,對新津區公園城市示範片區的規劃建設進行了系統性研究。同時,積極推進天府農博島示範片區融媒體中心、農博主展館,天府明珠示範片區人才公寓、天府創智灣,白鶴灘示範片區科普宣教系統,紅石涵養示範片區景觀橋、便民設施等重點項目的建設。
新津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新津將按照「成南新中心、創新公園城」發展定位,致力於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我們推進示範場景營造,實現生態價值轉化,努力為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貢獻新津力量。」
專家觀點
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教授李後強:公園城市生態價值要轉化才有實際意義
在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教授李後強看來,成都是公園城市的「首提地」和「示範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關於「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定位,重要理論依據就是公園城市示範區的先行建設。公園城市與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有內涵一致性和外延相似性。按照「分形」原理,公園城市是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縮影和小樣,許多特徵將在宜居地中再現和放大。
他指出,公園城市應該是百花齊放的,但成都有其得天獨厚的地方。「四川盆地特別是成都平原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公園城市,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石有木,是天府之國的核心區域,具備探索不同類型、不同能級公園城市的基礎條件。」李後強說。成都市有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能夠發揮全省「一幹多支」的首位城市作用,可以探索大自然生態與現代化城市有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新時代城市高質量發展新路徑,以期建設以綠色為本底、以山水為景觀、以綠道為脈絡、以人文為特質、以街區為基礎的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示範區。
公園城市的核心價值在於生態,而生態價值要轉化為生態產品才有實際意義。李後強介紹了生態價值轉化的九次產業模型。「城市生態價值的轉化方式眾多,最後表現為產業能級與頻譜寬度的大小。當然,這必須基於電子信息技術、基因技術、核技術、航天技術等手段的運用,才能實現產業能級的躍遷。」他建議應該建立「國家公園城市生態價值轉化實驗室」,並且納入「十四五」規劃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楊金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