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來臨,相信有不少朋友們已經開啟了出遊度假模式,大家都知道少數民族熱情好客,那知道他們其實也好酒嗎?來到少數民族地區可不要被不同的飲酒風俗"嚇到",今天消費君就來帶大家看看各地少數民族喝什麼酒,有什麼獨特的飲酒風俗。
去雲南旅遊最好的時間是3-10月,這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最多的時候,也是水果、鮮花最多的季節。這個長假去雲南的朋友應該也比較多,出門旅行不止要看風景,更要體會當地風土人情,雲南的少數民族有哪些獨特的飲酒風俗呢?
說到苗族,不得不提的是攔門酒,最常見的分為兩種,一種是包穀酒,一般都是男人喝,另一種是糯米酒,苗家人也叫甜酒,多是女人喝,其他還有高粱酒、紅薯酒等。
飲酒風俗:
攔門酒是苗寨人迎接客人最盛大的歡迎儀式了,攔門酒最少有一道,最多的有十二道,走進苗寨,大都會享受苗族人民攔門酒這種"最高禮遇"。但是,在喝酒時千萬不要碰酒杯,如果碰了酒杯,說明你已經把苗族人當成了好朋友和自家人,必須整整一杯酒一飲而盡。
傣族愛喝"自烤酒",各村寨的人都會自己釀製傳統小鍋燒酒(當地人稱"自烤酒"),在"自烤酒"中,要數"糯米酒"最為普遍。
飲酒習俗
竹子作為傣族同胞民族文化的的一個重要符號,在酒文化中也得到了運用。傣族在喝竹管酒酒時,許多人圍坐一圈,在圈中心放置陶罐裝著的酒,眾人用一根很長細竹管伸入罐內吸飲,另一部分人則在一旁歡歌,為之助興。
"客酒"是雲南麗江的納西族人習慣飲用的別具特色的傳統名酒,以高粱、大麥、小麥等為原料釀製而成。其製作方法複雜,需裝入瓦罐密封沉澱,時間最短一年,越長越好,度數不高,富含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飲料酒。
飲酒風俗:
納西族人在每有外賓時,總以"客酒"相待。在客人進門時,先將第一杯"客酒"遞給貴賓和年長者,以示敬意,然後分送在座的客人。
傈僳族喜歡喝水酒,他們自己用苞谷、蕎子之類的糧食釀成。製作時先把糧食搗碎,蒸熟後放涼,拌上適量的酒藥,放進乾淨的瓦罐裡,蓋好,發酵十幾天,等發出酒香味,說明已出了酒,啟封衝飲。
飲酒風俗:
招待客人時,水酒是必不可少的,傈僳族認為"無酒不成禮",有酒就有了相應的禮節。主人用很精緻的竹筒將酒盛滿後,往地上倒一點,表示對祖先的懷念,接著自己先喝一口,表示酒是好的,然後將客人面前的其它竹筒盛滿,雙手舉到客人面前請客人飲用,而後主客共同暢飲起來。
提起內蒙古,便想到了遼闊的草原和高遠的天空,這裡造就了蒙古人豪爽奔放的性格,也造就了內蒙美食粗獷的風格。十月的內蒙古有多美,白樺林完美詮釋了正宗的秋天,藍天、白雲和黃葉,猶如油畫一般,與美景一樣,內蒙古的酒也很特別。
馬奶酒被稱為元玉漿,是"蒙古八珍"之一,也是蒙古族用來尊敬老人和招待賓客好友的最佳禮品,每年七八月是釀製馬奶酒的季節。
飲酒風俗:
蒙古族人熱情好客,主人和客人必須暢飲,來客後,不分主客,誰的輩分最高,誰坐在上席位置。蒙古族接待客人講究禮節,歡迎、歡送、獻歌、獻全羊或羊背等都按禮儀程序進行,程序中都要敬酒或吟誦。
很多人著迷西藏,因為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神秘的人文色彩,以及壯闊的自然風光。10月的西藏顏色最為豐富,牧場、雪山、村莊、悠閒的動物,無不是給眼睛和大腦的享受,同樣,藏族人也愛酒,愛喝青稞酒。
藏族人民在遠方客人到來時,都要敬獻青稞酒。這種酒是將青稞煮熟後拌和酒後,放入陶罐密封發酵,酒色微黃味微甜,酒精含量約10度,被外賓稱為"西藏啤酒"。
飲酒風俗:
喝酒時,主人斟滿一杯,讓客人先喝一口,添滿再喝一口,這樣連添三次喝三口,最後滿杯喝乾,這種習慣叫"三口一杯"。勸酒時,主人常誠摯地唱祝酒歌,尤為感人。如果客人不能喝酒,可用無名指蘸點酒,舉手向右上方彈三下,主人就不會勉強。
有人說廣西是沒有秋天的,但廣西的梯田有,十月正是看梯田的好時節。9月中下旬到11月中上旬,正是稻穗成熟的時候,金燦燦的稻穗層層疊疊,延綿不斷,梯田漫山遍野一片金黃,遊客絡繹不絕,除了美景,也別忘了品嘗當地特色美酒。
水酒,又稱"糯米酒",是龍勝壯族最喜愛的酒,它是用當地的糯米釀製的,將發酵好的糯米與水按一比一的比例混合,裝在罐子裡密封,放在陰涼處三四天後飲用,如果長期存放,它會變成陳年酒。
飲酒風俗:
壯族有一種叫敬賓酒,全家人、男女老幼輪流向貴賓敬酒一勺酒,以示尊敬,如果客人不能喝,就把勺子送到嘴裡,用舌頭舔一舔。
你還知道什麼有趣的少數飲酒風俗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