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統一部署,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廣泛開展先進模範學習宣傳活動,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共同組織開展「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引導人們永遠銘記各行各業奮鬥者為黨和人民作出的重要貢獻,永遠銘記新中國篳路藍縷、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永遠銘記英雄模範承載的愛國奉獻奮鬥精神,在全社會大力唱響禮讚新中國、奮鬥新時代的昂揚旋律。
活動自6月中旬啟動,經各地區各部門遴選推薦、群眾網上投票、組委會集中審議、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認真審核,產生300名「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包括278名個人,22個集體。總的來看,人選涵蓋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湧現的忠誠於黨、報效祖國、紮根基層、服務人民的英雄模範,兼顧工、農、兵、學、商、黨員幹部等各行業領域,覆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鮮明的典型性、強烈的時代感,是永載史冊、彪炳千秋的「群英會」。
以下是入選的廣東「最美奮鬥者」
盧永根(1930-2019)
事跡簡介:盧永根,男,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2月生,廣東花都人,生前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作物遺傳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研究領域包括稻的遺傳資源、水稻的經濟性狀遺傳、稻的雄性不育遺傳和栽培稻的雜種不育性遺傳等。2017年罹患癌症後,他將畢生積蓄8809446元無償捐獻給華南農業大學。學校用這筆款項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榮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相關報導:盧永根:一生勤儉愛國的「布衣院士」 畢生積蓄捐給教育
葉欣(1956-2003)
事跡簡介:葉欣,女,漢族,中共黨員,1956年7月生,廣東徐聞人,生前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1974年被招進廣東省中醫院衛訓隊學習,1976年畢業,因護理能力測試成績名列前茅留院工作。2003年春節前後,「非典」疫情形勢逐漸嚴峻,急診科護士力量出現明顯不足,她主動申請加班,在搶救「非典」病人過程中,不幸染上非典型肺炎。3月25日凌晨,她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7歲,被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人民健康好衛士稱號。榮獲白求恩獎章、南丁格爾獎章,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相關報導:葉欣:用生命譜寫抗擊非典戰歌 「這裡危險 讓我先來」
向秀麗(1933 - 1959)
事跡簡介:向秀麗,女,漢族,中共黨員,1933年5月生,廣東清遠人,生前系廣東省廣州何濟公製藥廠工會委員、班長。1958年12月13日晚,所在車間酒精瓶破裂起火,危及烈性易爆的金屬鈉,為避免金屬鈉爆炸引起整個廠區和附近居民區的重大火災,她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截住正在燃燒的酒精,避免了嚴重爆炸事故的發生,不幸因傷勢過重,英勇犧牲,獻出了年僅26歲的生命,被譽為「黨的好女兒」。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相關報導:向秀麗:酒精燃燒她隻身撲向大火 「不要理我,快去救火!」
何鏡堂
事跡簡介:何鏡堂,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38年4月生,廣東東莞人,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董事長、首席總建築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傑出建築學家和教育家。長期工作在教學、科研和工程設計第一線,雖八十高齡仍奮鬥不止,提出「兩觀三性」建築理論,先後主持設計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青島上合峰會主會場,以200多項重大標誌性工程引領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築創作道路。捐出200萬元成立何鏡堂教育基金,牽頭推動各方累計捐贈1150萬元用於扶持青年學生和教師。榮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相關報導:何鏡堂:新中國成立後獲獎最多的建築師 中國建築標杆人物
楊萬基
事跡簡介:楊萬基,男,漢族,中共黨員,1963年8月生,廣東陽江人,廣東省臺山市上川島氣象站站長。18歲起紮根上川島服務氣象,從零開始,學習溫度、溼度、氣壓、降水等基礎氣象觀測知識。38年以來,在條件艱苦、任務繁重的情況下,不怕苦、不怕累,始終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帶領6名幹部職工每天24小時輪流值班,承擔著每天8次觀測、8次發報的繁重任務。被評為中國氣象局質量優秀測報員。
相關報導:楊萬基:他是離颱風最近的人 三十八載 海島追風
麥賢得
事跡簡介:麥賢得,男,漢族,中共黨員,1945年12月生,廣東饒平人,1963年12月入伍,中國人民解放軍原91708部隊副部隊長。1965年在「八六」海戰中擔任611護衛艇機電兵,他在彈片插在頭部、腦漿外露、鮮血粘住眼角和睫毛的情況下,仍然堅守戰位,保證了機器正常運轉和艦艇安全。被國防部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2017年獲八一勳章。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相關報導:麥賢得:頭部中彈腦漿外溢堅持戰鬥3小時 不吃老本 要立新功
鍾南山
事跡簡介:鍾南山,男,漢族,中共黨員,1936年10月生,福建廈門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抗擊「非典」中,他不顧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區指導醫療救治工作,主持制定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為戰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主動向公眾普及衛生知識,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為奪取應對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榮獲改革先鋒、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白求恩獎章。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相關報導:鍾南山:八旬院士奮戰在臨床一線
容國團(1937-1968)
事跡簡介:容國團,男,漢族,1937年8月生,廣東中山(今珠海)人,生前系中國男子桌球隊運動員。他是中國桌球乃至中國體育界第一個世界冠軍。從小學習桌球,15歲時即代表香港工聯桌球隊參加比賽。1959年,在第25屆世界桌球錦標賽上,為中國奪得了第一個桌球男子單打世界冠軍。1961年,在第26屆世乒賽上,他作為中國男子團體的主力隊員之一,與隊友一起奪取了中國第一個男子團體世界冠軍。擔任中國女隊教練期間,他率隊奪取了我國桌球第一個女子團體冠軍。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相關報導:容國團:新中國體育歷史上第一位世界冠軍
袁庚(1917-2016)
事跡簡介:袁庚,男,漢族,中共黨員,1917年4月生,廣東寶安人,生前系招商局集團常務副董事長。他不斷衝破思想禁錮,大膽創新實踐,提出了一系列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觀念,開展了一系列體制機制的新變革。率先在深圳打響改革開放「第一炮」,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一突破思想束縛、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改革口號,創辦培育了我國第一個外向型工業園區——蛇口工業區,成為我國改革開放「排頭兵」。榮獲改革先鋒稱號,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金紫荊勳章。
相關報導:袁庚:在深圳打響改革開放「第一炮」
黃旭華
事跡簡介:黃旭華,男,漢族,中共黨員,1926年3月生,廣東揭陽人,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先後擔任我國核潛艇工程第一代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主持了第一代核潛艇的研製,先後突破了核潛艇最關鍵、最重大的七項技術,是我國核潛艇研製工程的先驅者,領導實現了我國核潛艇裝備從無到有的歷史性壯舉。他為我國新一代核潛艇的跨越發展、未來核潛艇的探索趕超奉獻了畢生精力,是我國核潛艇科技戰線不可多得的戰略科學家。
相關報導:黃旭華:一生屬於核潛艇 三十離家 重聚花甲
彭加木(1925 - 1980)
事跡簡介:彭加木,男,漢族,中共黨員,1925年6月生,廣東番禺人,生前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植物病毒學家。1956年他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響應黨中央發出的「向科學技術進軍」的號召,毅然加入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赴新疆進行科考。在新疆期間,他的足跡遍布天山南北,帶領青年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大漠戈壁,採集各類化學樣品、病害標本,先後分離提純了危害玉米、小麥、甜瓜等農作物的病毒,為新疆植物病毒學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他3次進入羅布泊進行科考,1980年6月17日不幸在羅布泊失蹤。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相關報導:彭加木:填補羅布泊科研領域空白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