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河北邯鄲發現北齊開國皇帝高洋的墓葬,出土巨幅精美的壁畫;其中一對情侶人首鳥身獸正展翅翱翔;對於它們是什麼的問題,專家各有見解,似乎都有道理,但又存在漏洞;最後專家研究發現,它們有著濃厚的宗教意義;這是怎麼回事呢?人首鳥身神獸究竟代表什麼?下面我們來看看!
北齊高洋墓雖然被嚴重盜過,但是幸好墓內壁畫沒有遭到破壞;這是讓所有人震驚的完美畫作;從墓道開始,就有宮廷儀仗隊舉著翅葆、華蓋,前呼後擁;由於墓道延伸至地面,所以兩側的壁畫漸漸消失;而越往下走,壁畫則漸漸清晰,像是走向另一個世界;到達墓室門口的時候,墓內建築突然複雜起來,兩側有祥雲樣式的浮雕石,在石後有青龍白虎引路,兩對人馬嚴陣以待,氣勢恢宏;壁畫和建築結構一起表現的是,墓主人死後升仙的情景;極力模擬了其生前豪華氣派的景象。
接下來,仙界迎接墓主人的是一隻神獸,呈龍蛇形象,即一條蛇帶有四肢;我國崇拜蛇從遠古時期開始;相傳女媧、伏羲都是人身蛇尾的神;在龍蛇形象後面,出現了一對特殊的情侶形象,是一男一女,分別繪於墓道的東西兩壁;頭是人形而身體則是如鳳凰一樣的鳥形;東壁的為男人頭鳥身,西壁的為女人頭鳥身;有著五彩繽紛的羽毛,展開式雙翅,和長長的拖尾;仔細觀察兩幅畫像發現,它們不同於常繪在墓室中的中國傳統的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造型;它們代表什麼意思呢?
有專家研究認為,"人首鳥身"形象跟道家有關;在我國古代道教學說中,這種人首鳥身的形象稱之為"千秋萬歲鳥",象徵生命永生,是一種祥瑞;然而之後卻出現了"反例"情況:河南鄧縣南朝磚墓出土了一塊帶有"萬歲千秋"銘文的畫像磚,磚上一隻為人首鳥身形象,銘曰"千秋";而另一隻不是女人頭,卻為獸首鳥身,銘曰"萬歲",其形象不符。
隨著時間推移,近年來多地陸續發現有類似"人首鳥身"的形象出現;帶有翅膀是中原與中亞地區人首鳥身形象的共同特徵,只是具體局部方面,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表現藝術手法;考察北齊墓葬出土的壁畫,其中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紋飾——連珠紋,即一圈一圈實心圓連在一起;北齊高層官員徐顯秀墓中北壁壁畫上也有同樣的連珠紋;高洋墓壁畫中還發現有四個明顯非本土特徵的神獸,它們形象怪異,其中兩個還有翅膀。
這讓專家聯想到一個古老神秘的外域宗教——拜火教,拜火教又稱"瑣羅亞斯德教",是流行於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亞等地的宗教;是伊斯蘭教誕生之前,中亞最有影響的宗教;北齊時期,拜火教很有可能傳入中國,而高洋墓中的壁畫受到了其文化滲透和影響。
連珠紋是薩珊波斯時期最為流行飾帶紋樣,用於裝飾婦女頭部織物邊緣;形象怪異的神獸不屬於中國本土傳統神話人物形象,它稱為"畏獸",特徵關鍵詞是怪面、人身、鷹爪、肩臂燃燒火焰;這一形象稱之為"胡天神";而有翅膀的形象稱之為"翼獸",直接脫胎於拜火教主神"阿胡拉·馬茲達",主宰著光明;它的形象就是人首鳥身並擁有一對巨大的翅膀。
北齊墓葬中出現的"人首鳥身",正是"阿胡拉·馬茲"形象的演變,雖然有很多地方添加了中國元素,但是"人首鳥身"這一形象得以完整保留;另據史料記載,拜火教胡天神的祭祀活動,得到北朝統治者的重視;由此可見,以拜火教為代表的外域文化,對北朝當時有著多層面的滲入及影響。
【參考資料:《波斯古經》《北齊書》《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