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2021-02-07 昆站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李之儀【宋】·《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我的家鄉是四川樂山,樂山有三條大江河,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都是長江上遊的重要支流;葉奕霏的家鄉是湖北武漢,長江幹流在武漢穿城而過;我們都在長江畔的重慶念書,不論是在家,還是在外,我們都喝長江水。

      長江從重慶流到武漢,我也從重慶去到武漢。

      去一次武漢是我很早就有的心思,因為我從來沒有去過武漢,出於一種打卡式的旅行心理,覺得自己應該去一次武漢,看看這個長江中遊的城市有何特色;葉奕霏又是武漢人,我對葉奕霏最初的印象,是在新聞學概論的課堂上,老師放一個拍攝於武漢的紀錄片時,她聽到紀錄片裡的孩子說話後,在我五十公分以外的地方低聲說了一句:「小孩子武漢話還說得蠻好。」。

      從我們認識到我去武漢之前,葉奕霏逮到機會就要跟我安利武漢,「啊啊啊我要帶你去知音號」,「啊啊啊我要帶你去過早」「啊啊啊我要帶你去看武漢夜景」,諸如此類,所以,要去武漢看看的想法日益強烈,五一未成行,暑假再安排,6月20日晚考完最後一門課,6月21日晨便前往武漢。

      在武漢逗留幾日後,關於武漢的感受是:「我很喜歡這座城市。」,可惜的是,這些天並沒有接觸很多陌生的武漢人,所以對武漢人的感受依然模糊不清。

      其實最初我對武漢並沒有什麼特別正面的期待,一是因為這個城市的名字好不文雅,後來我才從葉奕霏那裡知道武漢=武昌+漢口+漢陽,三鎮之名合得「武漢」,這個命名方式好簡單粗暴哦;二是因為一部以武漢作為背景的小眾電影《萬箭穿心》。

      電影的時間背景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故事很壓抑,畫面色彩偏向於灰黃,顯得整個城市灰濛濛的,有些陰沉,我更多看到的是城市角落的破敗和小人物生活的酸澀,女主角最後獨自坐在長江邊眺望茫茫江面,失魂落魄的樣子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因此我對武漢甚至產生了一種恐懼情緒,當我真正走在武漢長江邊時,我依然控制不住地帶入女主角的心境。

      三是因為葉奕霏總跟我說武漢人脾氣暴,不好惹,我同時聽用武漢話和重慶話進行同一話題的交談,覺得武漢話真地好兇好兇,就算是從葉奕霏這個十八九歲的小丫頭嘴裡說出來,也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兇。

      所以,完了,感覺武漢,不行。

      到武漢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了,小弈和小弈媽媽一起來火車站接我,在武漢的第一頓飯是,酸菜魚,感覺味道和川渝做法相差不大,但還是很好吃,吃完就去知音號。

      葉奕霏說,還好我第一晚就去了知音號,看到了武漢最美的樣子,確實,去知音號給了我關於武漢非常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本來是準備穿上旗袍打扮得周武鄭王地上船,可是當天武漢下著雨,穿旗袍和高跟鞋實在不方便,所以穿著隨意地就去了,還好沒有穿旗袍啊,不然要跟船上的兩位女士撞衫,得多尷尬呢。

       登上知音號前,我站在碼頭上,直觀地看到了長江寬廣的江面,煙波渺茫,潮平兩岸闊,無數關於江河的詩詞瞬間湧進我的頭腦,風把頭髮吹得很亂,一絲一縷地把一條江的記憶和一座城的故事送到我每個毛孔中,心胸在那一剎那和江河融合在一起。如果說西藏給我關於山的精神滿足,那麼武漢則給予我關於江的心靈衝擊。

      「知音」一詞發源於武漢,知音號帶給我的是一種全然民國風格的體驗,專業素養極強的演員和復古做舊的裝潢讓人得到一種浸入式體驗,在此本人向所有要去武漢旅行的朋友推薦,知音號一定要去。

      為什麼說知音號讓我看到了武漢最美的樣子呢?因為知音號是一艘遊船,我在徐徐江風和瀝瀝小雨中看到了看到了武漢作為一個現代化大都市的發達、先進,燈紅酒綠,五光十色,我一直覺得城市的夜晚比白天更能傳達某種具有精英特徵的都市自豪,而武漢就是一座在長江邊生長和矗立的摩天都市,是中國中部廣袤平原上一顆耀眼的明珠。(應葉奕霏硬性要求吹吹大武漢的彩虹屁,但是是真心的!!)

      「如果沒有你,日子怎麼過」在爵士風格的伴奏下唱出來,歡快而濃情,是我聽過這首歌最好聽的版本,武漢真是在我心裡融化了,融化了。

      我覺得沒有必要流水帳式地記錄在武漢的幾天都做了些什麼,怎麼吃怎麼玩要寫下來無異於把這次更新變成旅行攻略,所以,我還是用自己慣用的記錄方式,選擇一些小的片段、細節來完成一次對武漢的簡單勾勒。

      武漢人把吃早飯稱作「過早」,武漢的早餐非常豐富,吃一頓豐盛的早餐便是武漢人對一個早晨的尊重。我本來以為「過早」只是一個動詞,昨天早晨在葉奕霏發來的微信語音裡我才發現另外一個細節,原來「過早」也是一個名詞,她說,「我去買『過早』。」,在這裡,「過早」指的就是早飯了吧,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詞了。

      我在武漢只吃了一頓過早真地太可惜了555555555555555

      在葉奕霏同志的帶領下(其實是葉奕霏同志母親的授意下,還好有阿姨在……),我們去武漢老字號蔡林記過早。

       葉奕霏同志曾給我吃方便麵版的熱乾麵,難吃得我差點沒潑她臉上(不是味道不好,是實在太硬了),後來我問她:「你吃過你給我吃的這種泡熱乾麵嗎?」「我吃這玩意兒幹嘛」,真地後悔當初沒有潑她臉上。

       新鮮的熱乾麵真地好吃哭了!!!跟葉奕霏相處久了,也被她帶的喜歡上了芝麻醬,吃啥都得來點芝麻醬,吃熱乾麵這種芝麻醬麵簡直是在讓我習慣了芝麻醬的味蕾抽!鴉!片!啊!極度滿足!極度快樂!

      還吃了根本沒有豆類的豆皮,豆皮有雞蛋、糯米、香菇、肉,就是沒有豆,好吃倒是好吃,就是糯米讓消化不好星人望而生畏,這道美食,只能淺「嘗」輒止。

      糊米酒也要擁有過早姓名!其實糊米酒就是勾芡版的桂花醪糟小湯圓,這個濃稠度的醪糟小湯圓對於我來說,已經足夠成為我一個上午的能量來源。

      糊湯粉是我好幾天後跑去葉奕霏同志高中母校門口吃的一道過早,好奇妙的味道哦,胡椒味的湯汁,濃濃的勾芡,細細的粉絲,撒上小蝦米吃,份量不大,我吃是剛剛合適的,葉奕霏同志告訴我還要配上油條才可以滿足一個高中孩子的胃,可惜那天油條賣光了,於是沒有吃到油條泡糊湯粉。

      過早是武漢人吃東西儀式感的一種體現,早飯一定要吃好的,吃好了一天第一頓人才有精神,有活力,更奇妙的是,武漢人過早可以一邊走一邊吃,而且武漢人也習慣一邊走一邊吃,葉奕霏同志照顧我這個做不到一邊走一邊吃的人,讓我坐著過早,真是感激啊。

      和爸爸媽媽在湖北省博物館聽到了編鐘演奏(曾侯乙編鐘複製品),聽到了最喜歡的編鐘演奏曲目之一《竹枝詞》,熟悉的音律在離自己二十米不到的舞臺上響起時,那種音樂帶來的感動是無可替代的,編鐘的聲音清越、悠揚、厚重、神聖,中國古典音樂之玄妙在曾侯乙編鐘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藝術是永生的。

      越王勾踐劍置於省博四樓,短小精美,紋路別致,鋒刃不改,寒光猶在(其實是遊客朋友們的閃光燈閃的,在此呼籲大家保護文物,讓你別用閃光燈就別**用,閃壞你的眼是小事,閃壞國寶是大事,本人觀賞莫高窟壁畫遇遊人使用閃光燈拍攝壁畫時就有此罵意了,今日終於得償罵願。我素質不高,見諒。)

      這裡應葉奕霏要求cue一下她。

      在沒有來武漢之前,孤陋寡聞的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武漢會有那麼多民國時期的老舊建築保留至今,尤其是租界的遺蹟,時至今日仍然生機勃勃地在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裡呼吸。

      由於武漢歷史上是英法等國的租界,因此,大量風格迥異的建築在這個中國城市已經生根發芽了百年時光,賦予了武漢獨特的異域情調。

      漫步於江漢路、黎黃陂路,讓人一瞬間分不清歷史和現實,轉過一個街角,才發現時光匆匆,一個世紀已經溜走,留下的是落寞的異國風情和鮮活的武漢特色,在鵝黃色的晨暉和粉紫色的夕陽裡,安然地共生共息。

      一個保留著輪渡這種交通方式的城市,並不是落後,我更願意把這種交通方式的保留視作武漢人的念舊和情懷。

      長江把武漢分割開來,於是,渡江,成為了很多武漢人在生活中無可迴避的一件事,坐輪渡便宜、便捷,沒有乘公交車受制於交通堵塞時的尷尬,也沒有坐地鐵人挨人的閉塞和擁擠,搭乘輪渡在長江江面上的行進無阻無礙,江風、水浪、船行所特有的顛簸是輪渡最好的註腳,幾十年前,武漢人無比依賴輪渡,幾十年後,武漢人仍然沒有放棄輪渡,每一班輪渡都是武漢人對江河的感情和對船這種交通工具的堅守。

      輪渡不死,情懷不止。

      葉奕霏讓我澄清一下,武漢人不兇,武漢人很爽快,講「胃口」(講義氣的意思),跟葉奕霏還有葉奕霏的媽媽接觸,我也確實沒有被「兇」過,遇到過的滴滴師傅都很耐心,很有禮貌。

       武漢話是我接觸過跟樂山話最接近的方言,真地很奇妙,也許是和湖廣填四川有關,總之,我跟葉奕霏交流時完全可以說各自的家鄉話,要理解對方幾乎沒有任何難度,最近本人甚至有些沉迷於說一些簡單的武漢話。(葉奕霏說我學得快嘻嘻嘻

      在武漢的幾天過得很舒服,可能是因為有熟悉的本地人帶我玩,也可能是因為我並沒有被火爐特別熱到,總之,還是那句話,「我很喜歡這座城市。」

      擼到了葉奕霏的狗子也真是讓人滿足。

      最後,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去武漢把頭髮剪短了,大家也紛紛表示分不清我跟葉奕霏(我跟葉奕霏走在一塊宛如一對gay),在這裡,我向大家提出建議,看顏色區分我們,發色,膚色,over。

衷心感謝葉奕霏和叔叔阿姨這幾天對我的招待!

爸比媽咪開車也辛苦了!

相關焦點

  • 詩詞賞析: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原文】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不必日日見面,不用天天浪漫,更不用海誓山盟,飛鴿傳書。只消與君共飲一江水,則可通君心,可解相思。這讓如今通訊如此發達的我們是何等汗顏?似可知儘管思而不見,畢竟還能共飲長江之水。這「共飲」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離隔之恨。江頭江尾的阻隔縱然不能飛越,而兩相摯愛的心靈卻一脈遙通。這樣一來,單方面的相思便變為雙方的期許,無已的別恨便化為永恆的相愛與期待。這樣,阻隔的雙方在心靈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潤與慰藉。
  • 流傳千古的異地戀,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這樣千裡之外的愛慕與深情,總是讓人產生共鳴,腦海裡不禁浮現出這句詩: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20年素未謀面,只是憑藉書信維繫感情,海倫與弗蘭克的愛情,真情演繹了共飲江水,卻相見不得的情懷。
  •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1、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這是我最喜歡的句子了,特別有畫面感,居住在長江沿線的情人,應該會喜歡吧。這句跟蘇軾的有一句詩很像。據說在武漢,有一對70歲的老夫妻被隔離,兩人都茶飯不思,直到把他們的病床並列,倆人緊握雙手,淚眼婆娑。能有一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人,三生有幸。5、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親愛的,得了相思病,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身體健康,未來的日子還長著呢!
  • 八首唯美水鄉情詩: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總是忘不了你我初見時的水鄉小鎮,那是我一生見過的最美風光——水美,蓮美,你更美!1.《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宋·李之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賞析:我居住在長江上遊,你居住在長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卻不能見你,你和我同飲這一江綠水,兩情相愛相知。悠悠不盡的江水什麼時候枯竭,別離的苦恨,什麼時候消止。
  • 好詞必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思君不見君,同飲一江水!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宋朝李之儀《卜算子》詞文漫讀:我住在長江的源頭,你住在長江的下遊。每天想念你而不見你,同飲著一江的水。江水綿綿無盡,去惆悵綿綿不已。願意你和我同心,我一定不會辜負就流水一樣的心意。
  •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 什麼樣的女孩能配這樣的詩?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不用說,這一定是寫給心上人的詞,那種渴盼在一起的心情,也只有悠悠江水可解此情啦!只有真情摻入濃情,才會如此動人!
  • 八首描寫女子思念情郎的詩詞,日日思君不見君,定不負相思意
    向東流的春水尚有回歸日,思念中的你何時才能回來,再續情緣,重演人間真情,跨越時空的距離和阻隔,不懼嚴寒和酷暑,只盼君歸來。《古意》唐代:李白誰言會面易,各在青山崖。女蘿發馨香,菟絲斷人腸。——男女愛情就像一場感情馬拉松,彼此的情意就如這綿綿細雨,慢慢滋潤和浸透到彼此的心靈,逐漸生根發芽,牢牢的拴住彼此的心,我的心很小只能容納你一個人,經歷風雨和別離,願君多想念,此情最相思。
  • 武漢長江大橋:不一樣的煙火氣!
    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全長約1670米,被稱為「萬裡長江第一橋」。橋頭兩側的橋頭堡是在蘇聯政府支持與幫助下修建的,整座大橋充滿了俄式風格。大橋採用兩層結構,上層是公路,兩側為人行道,下層是鐵路。從大橋到黃鶴樓、辛亥革命紀念館等著名景點很便捷。
  • 臺灣馬祖人喝上了福建馬尾水 「兩馬」共飲閩江水
    臺灣馬祖人喝上了福建馬尾水「兩馬」共飲閩江水 2002年5月6日13:31    新華網福州5月6日電(記者 吳能遠 王凡凡 馬昌豹) 5月4日中午12時48分,炎炎烈日下的福州馬尾6號客運碼頭
  • 最有民歌風味的宋詞,4句詞連用3個「長江」,都是純粹的愛情表達
    在這首宋詞的上片一共只有四句,但是卻接連用了三個「長江」。其中的口語化表達非常的純粹,非常的乾淨,其中表露的都是最美的愛情。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晴川歷歷 芳草萋萋 武昌起義 那些動人的武漢風景
    原本的武漢之行因為疫情而取消。如果,該是在長江邊吹風,再去吃吃熱乾麵和菜薹。打開手機發現此前的武漢的一些照片還在,翻出來。那麼你的手機裡呢?也有嗎?,又稱江城,長江漢江交匯於此。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 ,共飲長江水。
  • 2號線站長夫妻:君在線路頭,我在線路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同為進博會
    「君在線路頭,我在線路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同為進博會。」這對80後夫妻,和萬千服務保障人員一起,用滿滿的「毅」力,為第二屆進博會託舉起了又一個祥「瑞」而「成」功的早「晨」。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曹剛
  • 古色研學|去黃鶴樓,尋訪古詩詞裡的武漢鄉愁
    長江畔、蛇山上,黃鶴樓中,每年都會有一群中小學生前來研學。在詩歌發生的地方,懷古思幽,實地感受詩中意境,細品詩詞裡的武漢。黃鶴樓中尋古意光谷四小的學生們很喜歡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但一問,這些在武漢出生長大的孩子們很多都沒去過黃鶴樓。很自然地,學校的研學地點之一就選在了黃鶴樓。
  • 長江以北是韓國,長江以南是越南,中國在哪裡?
    可是最近讀越南和韓國的歷史,卻發現韓國認為長江以北都是韓國,而越南認為長江以南都是越南,那麼中華在哪裡呢?難道在長江裡面遊了五千年?對於韓國搶奪中國文化,我們已經麻木了。易經八卦是韓國的,朱元璋是韓國的,屈原是韓國的。凡是覺得別人好的都覺得是自己民族的,為什麼韓國會這樣呢?很可能就是因為缺什麼才想要擁有什麼。這就是因為民族文化缺乏能夠拿出來的東西。
  • 水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你知道起到了什麼作用?
    水是六大營養素之一,人的一生中須臾離不開水。在調中,水既是原料又是導熱介質和傳味介質。無論燒、煮、燉、燜、煨、扒燴、氽、熬、蒸,還是湯、涮、煲,都用水來導熱,也用水來傳味對於飲食文化來說,水還是一種傳媒。因為中國的飲食文化,有「遇水而興,隨水流動」的特點。
  • 李莊,萬裡長江第一古鎮
    李莊,我曾去過的知名古鎮(6),這裡是萬裡長江起始點,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避難所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養生堂。我這個背包客獨自站在長江岸邊,自然而然就想起了宋代詞人李之儀所作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