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布力林區:多面出擊 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2020-12-14 生態龍江

森林生態旅遊名氣節節攀升,森林農業、森林食品、生態種養、林下藥材、房車製造等產業發展由「慢跑」變「快跑」,森林資源連續實現恢復性增長……近兩年,亞布力林業局有限公司在發展「八大產業」、營造「兩大環境」目標指引下,充分利用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的優勢,多措並舉建設富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分別形成了森林生態旅遊產業、森林有機食品產業、森林農業產業、森林生態養殖產業、森林生態食品加工產業、森林生態生鮮食品超市等,走出了一條全新的產業振興發展之路。

如今,亞布力林業局有限公司發展綠色產業經濟的底氣十足:現有林地面積2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87.7%;擁有經濟植物540餘種,木耳、蘑菇、靈芝、猴頭、松塔、榛子及各類山野菜等森林食品遍布群山,總貯藏量200萬噸;全局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15萬畝,林下經濟和綠色有機食品種植產業發展不斷壯大。

近年來,亞布力林業局有限公司不斷擴大在林區栽種培育藍莓果、藍靛果,加大技術推廣力度,藍莓果和藍靛果都是忍冬科小漿果,果實為藍色,適於鮮食和加工成果汁、果酒、飲料和色素等,維生素、微量元素及生理活性物質含量極高,尤其是花青素含量較普通水果、蔬菜高出百倍,商業開發價值極大。公司精心組織推進森林生態食品加工產業項目建設,積極引進培育新品種,逐年擴大種植面積,為林下經濟實現快速轉型發展注入新活力。

大森林、大冰雪、大溼地,亞布力林區獨具特色的資源優勢吸引了八方來客。公司依託旅遊名鎮、鍋盔山景區、虎峰嶺景區的地域優勢,確立「激情滑雪遊、養生度假遊、休閒娛樂遊、森林生態觀光遊」的形象定位,已建成森林生態景區2個,完善了旅遊名鎮服務功能。這裡不僅擁有天然的資源稟賦優勢,而且在林業產業發展要素供給上也具有明顯的優勢。區域內河流縱橫,交通、餐飲、商服、醫療、供暖、水電等基礎設施條件較好,適合發展候鳥式康養旅居產業。

下一步,亞布力林業局有限公司將繼續按照「三產融合」產業布局,不斷拓寬產業發展路徑,在生態養殖產業示範基地帶動下,大力推廣益生菌育肥豬養殖,並無償為各場(所)提供益生菌菌液和養殖技術。各場(所)新建和改造建設的生豬養殖場以職工集資入股合作等方式進行經營,公司支持各林場(所)通過合作、合夥制等多種形式加快推進養殖項目建設和投產。生態養殖示範基地的實踐和推廣將解決更多的職工就業、家庭增收,同時也將解決更大比重的秸稈還田利用問題,減少養殖汙染。

來源 |黑龍江日報客戶端

記者 | 高樹林 馬一梅 李健

責編 | 王暢

相關焦點

  • 天然「氧吧」林區旅遊 亞布力風光美
    隨著生態旅遊項目的增加,亞布力林業局把旅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傾力打造優美、宜居的山中家園,守住這片大自然饋贈的青山綠水。  經濟在轉型中崛起  在旅遊名鎮建設的帶動下,該局大力發展以滑雪為龍頭的優勢產業,配套發展關聯性和基礎性產業,確定主導產業,形成產業集群,實現了生態立局、產業強局,經濟在轉型中得到了發展。
  • 關於推進國有林區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
    一是堅持生態主導,綠色發展。嚴守生態紅線,加強森林保護與經營,提升森林質量和林地生產力,恢復森林生態系統功能。二是堅持機制創新,高效發展。創新經營機制,通過兼併重組、股權合作等方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激發林區發展活力。三是堅持轉型牽動,集聚發展。依託資源優勢,壯大接替產業,打造產業集群,形成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四是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
  • 實現我國國有林區綠色化轉型發展的逆襲路徑
    從國內外的成功轉型經驗來看,國有林區要成功轉型發展,不僅要依靠市場的力量,更要緊緊抓住《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的政策機遇,實現政府政策支持與市場化項目運作有機結合,培育出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接續替代產業,打破「資源詛咒」的鎖定狀態,實現國有林區綠色化轉型發展。
  • 黑龍江:加強林區生態保護 加快經濟轉型發展
    組成人員認為,《規劃》實施三年來,各項政策正在逐步落實,大小興安嶺國有林區生態保護初見成效,經濟轉型取得進展,民生和社會事業不斷發展。但同時也存在著國有林區改革滯後、替代轉型產業發展緩慢、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等問題。
  • ...健康發展與產業轉型——黑龍江省省長王文濤對話亞布力論壇企業家
    來源: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7月10日,亞布力論壇【空中亞布力】推出主題直播「相約仲夏 龍江等你:黑龍江省省長對話亞布力論壇企業家」,結合黑龍江發展實際,共同探討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相關話題。另一方面,通過介紹黑龍江「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三大獨特區位優勢,呼籲企業家多去黑龍江考察投資。新冠疫情給很多行業、產業鏈都造成了衝擊,但醫療健康領域產業卻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社會對大健康的關注度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 林都伊春「綠色振興」打造生態旅遊產業
    越來越多的林區人相信:綠色、生態是產業發展的前提。2013年底伊春市全面停伐天然林,當地上千家企業關停,經濟增速驟然下降9.4%。伊春市堅守住「生態立市、旅遊強市」的發展定位,咬緊牙關,堅持走向林中轉、林下轉、林外轉之路。林區不伐木,發展不停步。
  • 修建林區道路 盤活林區資源——雨城區林區道路建設帶動林業產業發展
    近年來,雨城區林業局加大林區道路建設力度,一條條林區道路從林區延伸出去,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也促進了當地林業產業和經濟的發展。通過驗收的李壩村林區道路嚴格驗收確保資金發放要修林區道路,最積極的是村民們。
  • 林業與「一帶一路」結合 推進產業綠色生態發展道路
    中華建材網訊:近年來,林業產業的綠色增長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將創新模式引入林業產業發展?如何將林業產業與「一帶一路」倡議相結合,謀求與沿線國家的共享共贏?6月17日,首屆生態文明·綠色發展論壇在湖南省益陽市舉辦。
  • 堅持綠色發展 釋放生態紅利
    「我每天巡查一遍,看看有沒有亂砍濫伐、林區用火等現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匯報。」在203省道鳳臺段森林長廊,護林員劉田和像往常一樣正在巡林。日復一日的護林工作,他不覺枯燥還倍感光榮:「守護好這片綠色資源是我的職責。」
  • 抓好林區道路建設 實現林竹產業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
    雅安日報訊 為更直觀地了解全市林區道路一年來的建設情況,分析當前林區公路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我市災後科學重建和國際化區域性生態城市建設,昨(9)日,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伊林帶隊的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一行克服山路的顛簸、崎嶇難行,先後前往天全縣、滎經縣,就我市林區道路建設工作開展視察。
  • 密雲生態優勢助推綠色產業發展
    密雲區依託生態優勢,推進綠色產業發展,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共進,用好生態鼓起了老百姓的錢袋,譜寫出綠色發展新篇章。——北京京純養蜂專業合作社社員楊新宇目前,密雲區共有蜂農2072戶,蜂群達到11.5萬群,蜜蜂產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推動了全區植物多樣性的形成和發展,增強了植被涵養水源、保水固土、調節區域氣候的功能,在蜜蜂產業上,保水、富民實現了完美統一。
  • 中國小興安嶺林區停伐五年的「生態印象」
    多元發展式林區轉型  停伐以前,伊春林區「一木獨大」,走的是單一消耗資源的木材生產之路。近年來,伊春以森林生態旅遊、森林食品、森林康養等產業形成了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  年輕時,劉養順曾是伐木大軍的一員,全面停伐後,他放棄了原來的活計,辦起了一家農家樂。
  • 黑龍江亞布力:圍繞林區特色 景區內開展掃黑除惡調研
    正義網哈爾濱6月14日電(通訊員李慧佼 陳群 高博)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是國家4A級景區。當前正值旅遊旺季。黑龍江省亞布力檢察院緊緊圍繞林區特色,啟動「宣傳、調研、排查」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著重對轄區內旅遊景區進行了掃黑除惡工作宣傳、調研以及重點領域涉黑涉惡線索排查,爭取為遊客營造健康有序安全的旅遊環境。
  • ...國家林業局印發實施 《長白山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2015...
    ;的通知》(中發[2015]6號)精神,加快推進長白山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按照國務院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業局會同有關部門在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分析論證、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長白山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2015-2024年)》(以下簡稱《規劃》),已於近日印發。
  • 萬載鄉村綠色生態休閒產業提速發展
    本報訊  近年來,江西省萬載縣著力提升「中國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江西省生態文明示範縣」品牌,推動鄉村綠色生態休閒產業快速發展。    「我們這裡依山傍水,綠色生態好,遊客們都愛來休閒旅遊。」萬載縣雙橋鎮山外山休閒山莊業主謝煥友對筆者樂呵呵地介紹說,休閒山莊因其所佔區域優勢和自然生態秀美風光,每年接待遊客達3萬多人次,創造經濟效益100多萬元,同時帶動周邊群眾年增收50多萬元。    萬載縣充分挖掘綠色生態資源潛力,重點圍繞鄉村綠色生態休閒產業發展,著力打造106家有機農林業示範園、林下生態經濟景觀園、休閒農林業與鄉村生態旅遊休閒景點品牌。
  •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為生態文明建設造勢助力
    ——做好林區改革發展宣傳報導工作,讓改革成果擲地有聲。在國有林區改革的各個階段,內宣上,及時傳達黨中央自治區國有林區改革的各項方針政策,引導廣大職工積極了解改革、認同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起到了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外宣上,始終宣傳生態是林區的底色,生態保護建設是林區的主責主業,宣傳林區生態保護與改革發展有機結合、成效顯著的生動實踐。
  • 又雙叒叕獲獎——厲害了,黑龍江省林區法院
    ;黑龍江省亞布力人民法院(2019)黑7524刑初57號判決書(合議庭成員:鄭立剛 王傳亮 劉志華)榮獲裁判文書類三等獎。此次林區法院在兩次評選活動中同時獲獎,是最高人民法院對黑龍江省林區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研究與實踐工作的鼓勵與認可,可謂可喜可賀。
  • 東港區西湖鎮:深耕生態產業 篤定綠色發展
    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西湖鎮在發展中必須有所取捨。「既要讓產業發展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也要讓生態產業化,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面對鄉村振興大課題,西湖鎮黨委書記安寶升如此作答。3月20日,記者驅車穿行於濛濛細雨中的西湖鎮222省道,日照西湖國家溼地公園、北方杜鵑園、山東省級黑木耳標準化示範園、花仙子景區等一個個綠色產業項目布局在道路兩側,以實際行動彰顯了西湖鎮堅持生態立鎮、產業興鎮的決心和信心。曾經的坡嶺地如今已披綠,栽植了成片的杜鵑。在杜鵑園基地,務工人員正在忙著清除雜草、栽植樹苗。
  • 十八大代表高金芳:國有重點林區要做生態文明建設先鋒
    中國園林網11月13日消息:11月8日,十八大代表、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黨委書記高金芳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黨的十八大描繪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提出了珍愛自然,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作為全國最大的國有重點林區,龍江森工有條件、有決心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鋒。
  • 永德鳴鳳山:生態築底賦能茶產業綠色發展
    生態築底賦能茶產業綠色發展從光禿禿的亂石旮旯到綠油油的漫山清新,從收入全靠務工到產業多點開花,近年來,臨滄市永德縣鳴鳳山以自身的實踐,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融合發展的道路。巖岸山村黨總支書、村委會主任武國培表示,隨著退耕還林、生態修復等措施的不斷落地,如今的鳴鳳山森林覆蓋率達85%,處處滿眼新綠,瓜果飄香。生態築底賦能茶產業綠色發展「鳴鳳山生態古茶保存較好,獨特的地理生長環境,醞釀出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茶葉色、香、味獨居一格,近年來深受國內外茶商和遊客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