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區依託生態優勢,推進綠色產業發展,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共進,用好生態鼓起了老百姓的錢袋,譜寫出綠色發展新篇章。
在密雲水庫北岸,森林茂密,蜜源多樣,野生蜜粉源植物涉及千餘種,充足的蜜粉源植物資源為蜂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同時也解決了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退耕、禁養農民的轉移就業和增收問題,成功轉型為養蜂戶,實現了養蜂增收致富。
我們家之前就是種一畝三分地,後來國家出臺了這個政策,就不種地開始養蜂了。一開始養的也少,就二三十群,經過這幾年發展現在有四百群左右。相比種地經濟效益要高,像四百群的話,正常年收入應該能到十五萬到二十萬之間。
——北京京純養蜂專業合作社社員
楊新宇
目前,密雲區共有蜂農2072戶,蜂群達到11.5萬群,蜜蜂產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推動了全區植物多樣性的形成和發展,增強了植被涵養水源、保水固土、調節區域氣候的功能,在蜜蜂產業上,保水、富民實現了完美統一。
作為首都生態涵養區,密雲區始終把保水作為首要政治責任,始終堅持將提升區域生態環境與發展綠色產業相結合,出臺了一系列綠色產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甘薯種植、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
隨著產業的發展,我們合作社已成功註冊「石匣甘薯」商標,進一步提高了石匣村甘薯的知名度,現在合作社已經有250多戶村民入社,帶動了周邊300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現在年產甘薯400萬斤,社員人均增收兩萬多塊錢。
——北京石匣碧水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
蘇本欣
同時積極鼓勵將鄉村閒置的農宅、廢舊的廠房、學校、養殖基地進行資源旅遊化利用,建設精品鄉村酒店、特色民宿、休閒農莊,依靠生態旅遊走上致富的道路。
作為精品民宿依託這麼美好的一個環境,是我們發展的一個有力條件,從最早到密雲的1個院子到現在發展到8個院子,有20多間客房,一次能接待50多人住宿,將近100人就餐,這幾年的發展也是相對穩定,周末和節假日都是預定滿了。
——風林宿精品民宿負責人
張秋霞
為進一步促進保水與富民雙贏,密雲區積極爭取市級財政支持,向庫區農民兌現土地清理、生態恢復、退耕禁種綜合管護等各項補助費用,使庫區農民退出後得到了合理補償。
同時將精準扶貧與保水就業相結合,拓寬就業新途徑,結合水庫管護工作,開發綜合公益性崗位1600多個。
通過政策補貼和綠色產業引導有力促進了庫區農民增收,走出了一條保水能富民,富民促保水的新路。
文:梁斯鈺
攝:蔣卓洋
編輯:楊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