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生態優勢助推綠色產業發展

2021-01-21 北京密雲官方發布

密雲區依託生態優勢,推進綠色產業發展,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共進,用好生態鼓起了老百姓的錢袋,譜寫出綠色發展新篇章。

在密雲水庫北岸,森林茂密,蜜源多樣,野生蜜粉源植物涉及千餘種,充足的蜜粉源植物資源為蜂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同時也解決了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退耕、禁養農民的轉移就業和增收問題,成功轉型為養蜂戶,實現了養蜂增收致富。

我們家之前就是種一畝三分地,後來國家出臺了這個政策,就不種地開始養蜂了。一開始養的也少,就二三十群,經過這幾年發展現在有四百群左右。相比種地經濟效益要高,像四百群的話,正常年收入應該能到十五萬到二十萬之間。

——北京京純養蜂專業合作社社員

楊新宇

目前,密雲區共有蜂農2072戶,蜂群達到11.5萬群,蜜蜂產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推動了全區植物多樣性的形成和發展,增強了植被涵養水源、保水固土、調節區域氣候的功能,在蜜蜂產業上,保水、富民實現了完美統一。

作為首都生態涵養區,密雲區始終把保水作為首要政治責任,始終堅持將提升區域生態環境與發展綠色產業相結合,出臺了一系列綠色產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甘薯種植、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

隨著產業的發展,我們合作社已成功註冊「石匣甘薯」商標,進一步提高了石匣村甘薯的知名度,現在合作社已經有250多戶村民入社,帶動了周邊300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現在年產甘薯400萬斤,社員人均增收兩萬多塊錢。

——北京石匣碧水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

蘇本欣

同時積極鼓勵將鄉村閒置的農宅、廢舊的廠房、學校、養殖基地進行資源旅遊化利用,建設精品鄉村酒店、特色民宿、休閒農莊,依靠生態旅遊走上致富的道路。

作為精品民宿依託這麼美好的一個環境,是我們發展的一個有力條件,從最早到密雲的1個院子到現在發展到8個院子,有20多間客房,一次能接待50多人住宿,將近100人就餐,這幾年的發展也是相對穩定,周末和節假日都是預定滿了。

——風林宿精品民宿負責人

張秋霞

為進一步促進保水與富民雙贏,密雲區積極爭取市級財政支持,向庫區農民兌現土地清理、生態恢復、退耕禁種綜合管護等各項補助費用,使庫區農民退出後得到了合理補償。

同時將精準扶貧與保水就業相結合,拓寬就業新途徑,結合水庫管護工作,開發綜合公益性崗位1600多個。

通過政策補貼和綠色產業引導有力促進了庫區農民增收,走出了一條保水能富民,富民促保水的新路。

文:梁斯鈺

攝:蔣卓洋

編輯:楊皓月

相關焦點

  • 兩山理論 密雲實踐丨密雲生態文明建設喜結碩果
    至此,密雲成為北京市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兩項殊榮的轄區。眼下已進入冬季,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太師屯鎮流河峪村蜂農趙玉梅正忙著對自家養的80多群室外蜂箱進行越冬包裝。目前,像趙玉梅這樣的養殖戶已經遍布密雲16個鎮,主要以高嶺、不老屯、馮家峪等水庫一級圈周邊的農民居多。今年密雲區繼續出臺產業扶持政策,鼓勵農民發展養蜂產業。
  • 密雲依託良好生態環境發展特色養蜂產業
    北京市密雲區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特色養蜂產業,截至目前,擁有蜂農2072戶、蜂群11.5萬群,蜂群總量佔全市的44%,成為「北京市養蜂第一大區」。針對密雲養蜂實際情況,當地出臺了一系列養蜂扶持政策,對各級蜂場、合作社等新型蜂業經營主體進行分級扶持,累計扶持項目30多個、投入資金近億元,有力推動了蜜蜂養殖規模化、產業化和標準化發展。密雲區強化技術指導和培訓,安排專家通過技術諮詢服務熱線等平臺,幫助養殖戶解決養蜂實際問題。
  • 發展蜜蜂產業共築生態家園 北京密雲全力推進「甜蜜事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9日訊(記者楊學聰)11月8日,由中國養蜂學會、國家優質蜂產品科技創新聯盟、北京市密雲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1世紀第三屆蜂業科技與產業發展大會、海峽兩岸產業交流合作論壇、首屆北京密雲蜂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正式開幕
  • 綠色高質量發展 | 張智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綠色高質量發展 | 張智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12-08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亞布力林區:多面出擊 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森林生態旅遊名氣節節攀升,森林農業、森林食品、生態種養、林下藥材、房車製造等產業發展由「慢跑」變「快跑」,森林資源連續實現恢復性增長……近兩年,亞布力林業局有限公司在發展「八大產業」、營造「兩大環境」目標指引下,充分利用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的優勢,多措並舉建設富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
  • 萬載鄉村綠色生態休閒產業提速發展
    本報訊  近年來,江西省萬載縣著力提升「中國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江西省生態文明示範縣」品牌,推動鄉村綠色生態休閒產業快速發展。    「我們這裡依山傍水,綠色生態好,遊客們都愛來休閒旅遊。」萬載縣雙橋鎮山外山休閒山莊業主謝煥友對筆者樂呵呵地介紹說,休閒山莊因其所佔區域優勢和自然生態秀美風光,每年接待遊客達3萬多人次,創造經濟效益100多萬元,同時帶動周邊群眾年增收50多萬元。    萬載縣充分挖掘綠色生態資源潛力,重點圍繞鄉村綠色生態休閒產業發展,著力打造106家有機農林業示範園、林下生態經濟景觀園、休閒農林業與鄉村生態旅遊休閒景點品牌。
  • 江西組建綠色食品發展協會 助推綠色食品產業發展
    江西省綠色食品發展協會成立大會現場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陳小平在會上講話強調,要緊跟國家綠色發展形勢,抓住內循環經濟和農產品消費升級機遇,堅定信心和堅強決心,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陳小平講話協會辦會宗旨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圍繞綠色食品行業發展大局,以推動發展綠色食品為核心,以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提高「兩品一標」產品質量安全為己任,協調組織開展農產品產銷協作、
  • 握手新能源產業 助推「綠色機場」建設
    發展新能源是國家「十四五」時期統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戰略舉措。今年8月,市政府與特來電新能源公司在青島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就我市使用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工程建設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呼和浩特新機場以打造「四型機場」即「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為目標,特別在「綠色機場」建設方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涵。
  • 代表心聲|張憲民:依託生態資源優勢 發展綠色稻米產業
    伴隨著2016年魚臺大米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我充分發揮人大代表聯繫廣泛的優勢,深入到田間調查,先後到天津、河北、江蘇等地請專家座談,經過反覆論證,提出了發展綠色稻米的建議。2017年初,縣委縣政府將實施綠色稻米產業發展戰略提上議事日程。
  • 「兩山」實踐創新:八卦山實施綠色建設項目 發展生態旅遊產業
    新年伊始,竹谿縣八卦山林場動員全體幹部職工,統一思想認識,鼓促幹勁,大力實施綠色項目建設,穩步發展生態旅遊產業,助推當地貧困戶脫貧攻堅步伐。近年來,八卦山林場嚴格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按照竹谿縣委、縣政府的戰略部署,搶抓歷史機遇,加快實施林場綠色項目建設力度,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利用境內綠色資源優勢,穩步推進發展生態旅遊產業,真正將「綠水青山」
  • 南平邵武:綠色產業發展動力澎湃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邵武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綠色發展主題,主動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厚植綠水青山優勢,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產業生態化的同時著力推進生態資源產業化,全力推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 林業與「一帶一路」結合 推進產業綠色生態發展道路
    中華建材網訊:近年來,林業產業的綠色增長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將創新模式引入林業產業發展?如何將林業產業與「一帶一路」倡議相結合,謀求與沿線國家的共享共贏?6月17日,首屆生態文明·綠色發展論壇在湖南省益陽市舉辦。
  • 五大板塊輪動發展,從化呂田發揮生態優勢,打造全域旅遊產業
    近年來,呂田鎮持續推進水環境治理和大氣汙染防治,不斷鞏固綠色本底,森林覆蓋率達到85%以上,流溪河I級支流水質全穩定保持在II類以上。 因地制宜,活用資源,呂田鎮在青山綠水之間謀劃出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堅持牢牢把握生態核心要素,充分發揮「山好水好人情好、山美水美人情美」優勢,著力打造「又好又美」的全域旅遊產業。
  • 「體育+旅遊」產業發展暢想 高標準打造「綠色生態運動」品牌
    原標題:「體育+旅遊」產業發展暢想  一個平常的周末,數輛旅遊大巴駛入中越邊境小城廣西東興,停靠在東興市體育中心旁,車上的乘客是周邊城市應邀前來參加氣排球賽的選手及其家人、朋友。白天參加比賽,晚上參觀旅遊,這是廣西北部灣城市乃至中越邊境地區群眾打開周末生活的新方式。體育旅遊產業正在成為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幸福產業。
  • 密雲區召開旅遊發展大會,打造「山水田園•畫境密雲」特色文化旅遊休閒示範區
    」為主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鄉親們的重要回信精神,既是密雲文旅行業喜迎「十四五」時期新發展階段的重要開局,也是密雲首次召開的高規格、高水平的旅遊盛會。密雲區將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全域布局、全民參與、全景打造、全業融合,以文化為靈魂、以青山綠水為底色、以長城水庫為主線、以「山水田園 畫境密雲」為主題,推動文化與旅遊相融合、自然與人文相呼應、休閒與體驗相結合,把密雲打造成為獨具特色的京郊文化旅遊休閒及創新發展示範區。
  • 東港區西湖鎮:深耕生態產業 篤定綠色發展
    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西湖鎮在發展中必須有所取捨。「既要讓產業發展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也要讓生態產業化,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面對鄉村振興大課題,西湖鎮黨委書記安寶升如此作答。3月20日,記者驅車穿行於濛濛細雨中的西湖鎮222省道,日照西湖國家溼地公園、北方杜鵑園、山東省級黑木耳標準化示範園、花仙子景區等一個個綠色產業項目布局在道路兩側,以實際行動彰顯了西湖鎮堅持生態立鎮、產業興鎮的決心和信心。曾經的坡嶺地如今已披綠,栽植了成片的杜鵑。在杜鵑園基地,務工人員正在忙著清除雜草、栽植樹苗。
  • 賀州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富饒和諧安寧的美麗賀州」是賀州人與青山綠水的美麗約定。近年來,賀州市以「生態賀州·長壽勝地」為城市名片,加快推進綠水青山的「顏值」向金山銀山的「價值」轉變,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康養旅遊首選地,長壽養生經濟不斷壯大,探索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奉節:打好「生態人文牌」 念好「綠色發展經」
    同期,結合綠色發展,一場助推當地眼鏡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也相繼召開。  聚焦重點產業,匯集資源要素。  助力綠色發展  奉節將打造50億元  眼鏡產業集群  除了探討臍橙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之道,為助推奉節眼鏡產業高質量發展
  • 羅源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
    石材業曾是羅源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柱,為了守住綠水青山,羅源頂住巨大壓力和困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舉全縣之力關停退出石材產業,同時投資1.27億元推動5066畝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打贏生態修復治理的硬仗,讓荒山重新披上綠裝。如今的羅源,河道變清、山體復綠、空氣清新、村莊靚麗,實現綠色轉型,打造出礦山治理的「羅源樣本」。
  • 厚植生態優勢 釋放「綠色紅利」
    7月的貴陽東城,天藍、地綠、水清、氣淨,山林蓊鬱蔥蘢,託起滿城綠色,公園滿目蒼翠,襯託出城市的勃勃生機……  前不久,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以下簡稱「經濟區」)空港經濟發展推介會在國際山地旅遊聯盟總部舉行。憑藉區位優勢、交通優勢、開放平臺、生態環境等多重優勢,經濟區集中簽約招商引資重點項目33個,預計投資總額超355億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