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聯合艦隊的歷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2020-12-14 騰訊網

作者:霄羽

日本聯合艦隊起源於甲午戰爭前「常備艦隊」和「警備艦隊」的合併,是日本帝國海軍中執行機動作戰任務的戰役軍團。

從常備艦隊組建算起,到1945年5月1日解散為止,聯合艦隊一共存在56年,歷經甲午、日俄、太平洋戰爭,先後有松島、三笠、敷島、朝日、金剛、山城、長門、陸奧、大和、武藏、大澱等各類艦船在不同時期擔任過艦隊旗艦,作為日本海軍的象徵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那麼,這些艦船因何而成為旗艦,它們最終的下場又是如何呢?

大和號戰列艦

彈藥殉爆而不沉,命就是硬

排水量超過4000噸的松島號是日本聯合艦隊的首艘旗艦,是日本海軍為了對付中國海軍的定遠、鎮遠鐵甲艦而專門打造的「三景艦」之一,裝有法國造320mm主炮1門,120mm速射炮11門,360mm魚雷發射管4具,整體技術水平比較先進,具備和定遠、鎮遠抗衡的實力,因此被定為旗艦。

在黃海海戰中,該艦作為日本海軍旗艦受到北洋水師的重點打擊,先後中彈13發。其中,平遠號260mm主炮曾發炮擊穿松島號側舷裝甲後摧毀該艦主炮。不久,松島又挨了鎮遠號發射的兩發305mm炮彈,第一枚實心彈破壞力不大,第二發高爆榴彈爆炸後引起艦上彈藥殉爆。

眼看松島即將完蛋,海面突然颳起大風,吹散了艦內的毒氣,日軍水兵這才衝進艙內拼死救火,讓幾乎死定了的松島免於覆滅。

松島號

在整場海戰中,松島死35人傷78人,徹底失去戰鬥力。如果當時北洋水師能擊沉松島,或許戰局會有大的改變。但松島的命就是這麼硬,在彈藥殉爆的情況下還能堅挺不沉,的確是奇蹟中的奇蹟。

海戰中,松島賴以自豪的320mm口徑主炮故障頻頻,沒發揮多少作用,反而是大量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卻給北洋水師以重創。由此可見日本在海軍裝備的採購上確實跟上了時代的潮流。

黃海海戰

甲午海戰後,日本人覺得千瘡百孔的松島號已經沒必要再花錢大修了,乾脆將其作為訓練艦來發揮餘熱。1908年4月,松島號彈藥庫突然爆炸,艦上的223名水兵被炸死,艦船也因此沉沒。松島號的爆炸原因日本查了10年也沒個結果,從此成為謎案。

「大艦巨炮」時代的明星

在日俄戰爭中,擔任聯合艦隊旗艦的是英國造敷島級戰列艦的4號艦三笠號,東鄉平八郎大將就是坐鎮該艦指揮日本海軍取得對馬海戰的勝利的。

甲午戰爭後,日本將清政府的巨額賠款全部拿來擴張軍備,打造出一支配備6艘戰列艦、6艘裝甲巡洋艦的「六六艦隊」。三笠號就是該艦隊的6艘戰列艦之一,單艦採購費用超過120萬英鎊,是海軍大臣山本權兵衛通過非法挪用預算的違憲行為才買到的。

三笠號

該艦排水量超過15000噸,配備2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首次使用了最新的無線電設備,特別是裝甲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克虜伯硬化鋼,無論噸位、火力、防護力,均比松島高出不止一個等級。

日俄戰爭中,三笠號曾與俄國艦隊旗艦太子號戰列艦在黃海正面對決,太子號多次命中三笠號,卻始終無法擊穿其克虜伯鋼裝甲板。而三笠號犀利的炮火卻重創太子號。俄軍司令官在激戰中陣亡,俄國艦隊由此潰不成軍。

在對馬海戰中,身為旗艦的三笠號挨了10發炮彈,儘管傷亡慘重,仍能憑藉裝甲優勢堅持戰鬥。經過5小時激戰,俄國7艘戰艦被當場擊沉,日本艦隊的「大艦巨炮」打出了巔峰之戰。

對馬海戰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三笠號最終也發生了彈藥庫突然爆炸事故,和松島號爆炸事件一樣,原因不明。日本的兩艘旗艦都遭遇同樣的事故,反映出這一時期日本海軍在管理中存在嚴重的問題。

三笠號一年後打撈起重新服役,不久報廢,聯合艦隊的旗艦就由同級的首艦敷島號擔任。該艦的性能在當時已經過時,自1921年起成為訓練艦,1926年正式退役,1947年被拆解。

擊沉航母的戰列艦

繼敷島之後擔任聯合艦隊旗艦的先後有朝日號戰列艦和金剛號戰列艦,是日本最後一批從國外訂購的艦艇。

朝日號依然是從英國訂購的,1900年服役,參加過日俄戰爭,由於性能老舊,早早就退到二線被重新定義為海防艦,甚至被拆除武裝,改裝為潛艇打撈船。侵華戰爭中,朝日被改為修理船,並承擔軍隊運輸任務。1942年5月下旬,朝日號被美軍潛艇發射的魚雷擊沉。

朝日號前後服役42年,是為數不多的既參加過日俄戰爭又參加過太平洋戰爭的日本軍艦,功勞不多、苦勞不少。

朝日號

服役於1913年的金剛號戰列艦最初也是在英國建造的,該艦擁有8門356毫米主炮,火力相當強悍。經過1931年和1935年的兩次大幅度改裝後,金剛號排水量超過3萬噸,速度達到30節,變成高速戰列艦。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金剛號過於追求高航速,必然要降低裝甲的強度,因此其防護性十分薄弱,和英國海軍的胡德號相似。這一弱點決定了其戰場生存能力必然不強,無法承擔高強度的作戰任務。

不過該艦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表現卻是非常活躍,參加了中途島、瓜島等多次重大戰役,而最終讓其載入史冊的重大戰績則是在雷伊泰灣用6枚炮彈擊沉了美軍護衛航空母艦甘比爾灣號,創造了二戰中戰列艦擊沉航母的唯一戰例。

金剛號

金剛號在撤離到菲律賓海域時遭到美機轟炸而鍋爐被毀,一路搖搖晃晃來到臺灣海峽時被美國潛艇用2枚魚雷給擊沉,第三戰隊司令官鈴木義尾中將及1200名乘員全部斃命。金剛號也成了日本海軍中唯一被潛艇擊沉的戰列艦。

能抗擊核打擊的靶船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山城、長門、大和、武藏等戰艦也曾在不同時間段擔任過旗艦。這裡面大和與武藏的結局人們早已耳熟能詳,在這裡就不必多說了。

山城號戰列艦為扶桑級戰列艦二號艦,主炮和金剛號一樣,都是356mm主炮,但比金剛號多了兩座雙聯裝炮塔,防護比金剛號大大加強,但航速也就相應的遠遠不如。

山城號

也許是航速過慢的緣故,山城號參與的作戰次數較少。1944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爆發後,山城號成為日本海軍第一遊擊艦隊的主力旗艦,由西村祥治中將率領闖入蘇裡高海峽,與美國艦隊狹路相逢。

在這場人類海戰史上最後一次大艦巨炮的對決中,美國共有6艘戰列艦、8艘巡洋艦、29艘驅逐艦和39艘魚雷艇參戰,而日本艦隊只有戰列艦山城號、扶桑號、航空巡洋艦最上號以及4艘驅逐艦,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更不用說,裝備了雷達的美軍艦隊在火炮命中率上遠勝日軍。結果山城號被魚雷命中,彈藥庫發生殉爆,最終沉於海底。

長門號戰列艦是日本第一艘搭載410mm主炮的戰列艦,由於性能出色,火力兇猛,導致其他國家紛紛效仿。在戰爭開始的時候,長門號被寄予厚望,所以被任命為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偷襲珍珠港時,山本五十六就是在長門號上發布了偷襲的電文。

長門號參加的戰鬥很少,所以是日本唯一一艘存活到戰後的戰列艦,並作為戰爭賠償轉交給了美國。1946年3月18日,美國在比基尼環礁舉行海上核爆實驗,長門號就是靶船之一。該艦的抗擊打能力確實不俗,居然在遭受第一次核打擊後沒有沉沒,水密性依然保持的相當好。直到第二次核爆後,艦體受損進水,5天之後傾覆沉沒。

長門號戰列艦

被美軍當做活靶子

聯合艦隊的末代旗艦是大澱號,這也是日本海軍歷代旗艦中唯一的輕巡洋艦。

輕巡洋艦的優勢在於其是海戰多面手,火力和防護力明顯強於驅逐艦,同時也能發起魚雷攻擊,另外還能搭載水上偵察機。為此,日本海軍通常會使用輕巡洋艦給驅逐艦和潛艇編隊當旗艦。當初設計大澱的時候就是按照旗艦的功能來設計的,因此強化了通信指揮功能,其最大的亮點就是能搭載6架紫雲高速偵察機。

大澱號

日軍以往的慣例是把最強的戰艦當做旗艦,這樣一來旗艦經常處於最前線,司令部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於是,日軍轉變思路,決心把通信指揮功能強大的大澱改裝為聯合艦隊的旗艦。

在雷伊泰灣海戰中,小澤治三郎的艦隊成功誘騙了「猛牛」哈爾西北上,其代價則是4艘艦艇被美軍航空兵相繼擊沉。小澤將司令部轉移到了大澱號上,率領殘餘艦隻北撤,逃離了哈爾西的一路追殺。

雷伊泰灣海戰

1944年12月24日,日本發動「禮」號作戰,集中了包括大澱在內的8艘艦艇,橫渡南海奔襲民都洛島登陸灘頭,企圖摧毀島上的美軍機場。美軍先後起飛百餘架飛機前往攔截,大澱號被命中兩枚500磅炸彈,結果兩彈居然都未爆炸,運氣爆棚的大澱號逃過一劫。

大難不死的大澱號返回本土後再未參戰,後來被定義為訓練兼警備艦,到日本行將戰敗的前夕還作為固定防空炮臺使用。1945年7月24和28日,停泊在吳港的該艦兩次被美軍艦載機當做俯衝投彈的活靶子,最終因艦體一側大量進水而翻沉。

11月20日,大澱號被除籍。三年後,該艦被打撈起來,解體拆毀。

相關焦點

  • 聯合艦隊旗艦的日子:「武藏」號在特魯克都幹什麼?
    1943年2月11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部從"大和"號下來,轉移到司令部設備更完美的"武藏"號,即大和級戰列艦的二號艦。它保持了舊日本海軍的三個記錄,一是舊日本海軍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艦,二是擔任聯合艦隊旗艦的最後一艘戰列艦,三是太平洋戰爭期間擔任聯合艦隊旗艦時間最久的一艘艦。
  • 曾讓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日軍旗艦「吉野號」,最終結局如何
    日本「吉野號」巡洋艦是清朝海軍的夢靨。當年在甲午戰爭中,以它為旗艦的日本艦隊,讓清朝北洋艦隊幾乎一夜之間全軍覆滅。不過,這樣一個不可一世的巡洋艦,最後的結局卻相當搞笑。那麼,「吉野號」最終的結局究竟是怎樣的呢?
  • 日本重巡洋艦之王 二戰太平洋戰場聯合艦隊的夜戰旗艦
    但在設計思路上發生了改變,其增強了觀測與指揮能力,在未來將代替金剛級戰列艦成為日本夜戰的旗艦指揮官。高雄級摩耶號1944年10月在雷伊泰灣海戰中4艘高雄級重巡再次聚首(之前經常分散行動),但不行的是開戰不久艦隊就遭到美軍潛艇襲擊,旗艦愛宕和摩耶號當場沉沒。
  • 日本聯合艦隊的落幕之戰,孤注一擲發起進攻,卻連大和號都沉沒了
    3月18日和19日,美軍第58特混艦隊對九州地區的機場、日本本土的南部地區和停在瀨戶內海的聯合艦隊的殘餘艦艇,多次進行大規模空襲。 日本海軍則不像牛島這樣冷靜,他們想在美軍使用衝繩島上的機場之前就給美軍航空母艦艦隊以沉重打擊,於是就強烈要求第32軍發起地面總攻,奪回機場。 聯合艦隊與陸軍達成發動總攻的協議後,決定發起"菊水一號"作戰。
  • 二戰日本國民精神的象徵 聯合艦隊「漸減邀擊計劃」的拳頭力量
    金剛級是二戰日本聯合艦隊最老舊的戰列艦,其本身的實力在日軍戰列艦中屬下遊,但經過兩次現代化改裝加上戰列巡洋艦的底子讓其作為高速戰列艦有足夠的速度伴隨航母編隊作戰,這點尤其難能可貴。雖然還是水面炮戰的王者,但實際上鮮有和敵艦對轟的機會。接下來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二戰中日本的戰列艦。
  •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結果被擊穿重創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面對著北洋艦隊的旗艦,1885年服役的定遠號戰列艦(也稱為一等裝甲艦、一等鐵甲艦),以及鎮遠號,兩艦各有4門305毫米主炮,水線上裝甲厚達355毫米,水線下裝甲也有305毫米厚。
  •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結果被反炸重創
    此時的日本海軍還並沒有一戰、二戰旗艦的那樣強大,聯合艦隊的前身常備艦隊也並沒有建立,尤其是1886年北洋水師定遠、鎮遠等艦停靠長崎時,曾與當地人發生過衝突,給予日方極大的震撼和壓力,因為此時的日本海軍中並沒有刻意與之匹敵的戰艦。
  • 中途島海戰中的日本聯合艦隊為何慘敗?
    參戰的部隊分為四個部分:南雲忠一指揮一航艦四艘航母組成機動部隊,先行出發,對中途島實施空中打擊;山本五十六則親自坐鎮聯合艦隊旗艦「大和」號,組成主力部隊,跟在南雲機動部隊之後;第二艦隊司令近藤信竹中將指揮登島輸送部隊,運送陸軍一木支隊一個聯隊的兵力登上中途島;最後,第五艦隊會在四航戰的掩護下,組成北方部隊,攻打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島。
  • 舊日本海軍的末代旗艦:「山中無老虎,猴子扛大旗」的輕巡洋艦
    【話說軍世】從日俄戰爭到二戰初期,舊日本海軍都是一直比較強大的海上力量,尤其是在二戰前期,全盛時期的舊日本海軍接連大敗當時世界海軍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英美,不過,古語有言:「月滿則虧」,此後舊日本海軍一路敗仗不斷,急劇縮水,這一點從其旗艦的變化中就可以看出來。
  • 北洋海軍號稱世界第四,為何慘敗於日本聯合艦隊?
    但如此一支強大的海軍卻在1984年的甲午海戰中被日本海軍打的狼狽不堪,幾乎全軍覆沒。那麼為什麼強大的北洋海軍打不過日本聯合艦隊?第一,北洋海軍成軍早,成軍後幾乎沒有添置什麼像樣的軍艦,一直裹足不前吃老本。朝廷不僅想方設法不給北洋海軍撥款,而且千方百計的從海軍衙門挪錢,慈禧修頤和園挪走600萬,過生日挪走600萬,而北洋海軍每年到手的經費只有200萬,都是李鴻章東挪西湊的。
  • 二戰日本聯合艦隊重型巡洋艦一覽:古鷹級與青葉級
    青葉級重巡說到二戰海軍,軍迷大多侃侃而談的都是航空母艦、戰列艦,再不濟也是說的德國海狼和戰列巡洋艦。而作為戰場綠葉的重型巡洋艦卻缺乏關注,接下來幾期棟哥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聯合艦隊的重巡戰鬥序列。而今天第一個出場的古鷹級重巡即是日本海軍第一級重巡。古鷹級(古鷹號與加古號)排水量7950噸,採用6門口徑奇特的200mm火炮(通常情況下應該為203mm,即8英寸。在二次改裝後換成了3座203mm雙聯炮塔),該艦艇防禦力較弱,但航速可達34.5節,配上3座雙聯裝610mm魚類發射器,日本海軍的雷擊作戰思想一覽無餘。
  • 皇國興廢、在此一戰:日本海軍的驚天大逆轉,一舉擊垮俄國艦隊
    俄國的遠徵海軍在戰爭初期由於日本聯合艦隊的偷襲,沙俄駐紮在旅順港的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以至於被日本聯合艦隊封鎖在旅順港內,此後太平洋艦隊幾次試圖突圍,都慘遭失敗。從1904年12月到1905年2月,日本聯合艦隊的各個艦艇回到日本本土進行修理,同時日本海軍還放了短假休息,此時的日本還進行了實彈訓練,作為聯合艦隊的司令官東鄉平八郎的名言就是「一門百發百中的大炮勝過一百門百發一中的大炮」,要知道在海軍艦炮的炮彈並不便宜,所以日本在此前一直進行的是模擬練習,但是為了海戰的勝利,日本不惜一切代價。
  • 四國艦隊的聯合進攻日本的那個時代
    戰事的不利導致輿論瞬間轉向, 幕府趁機聯合薩摩等藩發起反攻清 算,橫掃京都的尊攘派人士。長州藩派出3000兵馬進京向天皇申訴,也遭到幕府和諸藩的聯合鎮壓,全軍覆 沒。因為戰事主要在天皇御所旁爆 發,幕府藉口長州藩武士首先向御所開槍,脅迫朝廷下旨,宣布長州藩 為「朝敵」,隨即發動36藩共15萬大 軍,浩浩蕩蕩殺向長州藩─這是四國艦隊攻陷下關同月之事。
  • 百年誤讀:北洋水師比日本聯合艦隊裝甲厚、主炮大?
    每每提及北洋水師,尤其是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東溝海戰」之時,人人都在說北洋水師航速慢,裝加厚,大口徑炮多。但是由於速射炮和火藥等技術不過關,在技術上遠遠落後於日本聯合艦隊。當時果真如此嗎?懸掛德國商船旗,剛剛抵達中國的「定遠」、「鎮遠」二艦,各有4門305毫米主炮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主炮口徑達到320毫米首先,看北洋水師的大口徑艦炮。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之所以被認為是以「大口徑主炮」為主,是因為在海戰中「北洋水師」由於速射炮不足,只能更多發揮了主炮威力。
  • 中國歷史:日本海軍準備襲擊北洋艦隊
    當時,日本常備艦隊由松島(旗艦)、高千穗、千代田、高雄、大和、武藏、筑紫、赤城八艦組成。其中,松島、千代田、高雄三艦由司令官海軍中將伊東祐亨率領南下,在偵察臺灣海岸形勢後,又碇泊福州進行窺探;高千穗以「保護僑民」名義遠駛南洋,尚未歸隊;大和、筑紫已派往朝鮮仁川,為登陸部隊擔任警戒;赤城於上月駛往山東半島偵察北洋海軍檢閱情況,仍泊煙臺;僅武藏一艦停泊橫須賀港內。
  • 黃海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的損失到底有多大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相遇,因此爆發了甲午戰爭期間雙方海軍之間的決戰。此戰北洋水師的「致遠」、「經遠」、「超勇」、「揚威」4艦戰沉,「廣甲」在逃跑途中擱淺損毀,共損失了5艘軍艦,損失慘重。
  • 1937年,最先攻入南京的日本第6師團,最後是什麼下場?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軍隊攻入了南京,並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當時,進入城內的日本師團有6個,但最先攻入城內的就是日本軍隊的第6師團。12月13日,日本第6師團從中華門攻入城內。那麼,這支血債纍纍的日本師團,在1945年是什麼下場?
  • 大和號戰列艦對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價值
    聯合艦隊設想戰時以小笠原群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海上決戰戰場,攔截由本土前來增援的美海軍艦艇編隊,憑藉大和級戰列艦強大的460毫米艦炮,在兩國海軍戰列艦世紀大戰中擊敗美海軍。但歷史證明,日美海軍在太平洋的戰爭,並未按照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設想而展開,兩艘大和級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更多的時間是待在戒備森嚴的軍港內,並未隨艦隊主動出擊,尋找美海軍戰列艦決戰,成了太平洋戰爭中多場非常著名的大海戰的旁觀者。
  • 中途島戰役,日本聯合艦隊為什麼要傾巢而出?31位將官演一場大戲
    然而,他所做的一切,都被尼米茲掌握得一清二楚。 首先,從方案獲批到行動開始,留給聯合艦隊準備的時間只有40天,作為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只剩下倉促了。調兵、準備物資的電文滿天飛,卻無一例外地被羅切福特的「H」站悉數獲取和破譯。山本的進攻計劃,完全被美軍掌握。
  • 甲午戰爭:致遠艦的目標並不是吉野號,而是日本旗艦
    「致遠艦」是北洋艦隊所屬的護衛巡洋艦,其管帶鄧世昌的英勇事跡,藉助電影、教科書的傳播,而在中國廣為人知。但我們對「致遠艦」沉沒及鄧世昌殉國的了解,與真實歷史場景有著較大差距。對於現行「教科版」三年級語文中《愛國將領鄧世昌》一文的記敘,我們都不會陌生。最後關頭,「鄧世昌登上駕駛臺,兩手緊握舵輪,開足馬力,向『吉野』猛衝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