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致遠艦的目標並不是吉野號,而是日本旗艦

2020-12-25 經理人分享

近日,經過考古發掘,在黃海海域發現的「丹東一號」,被確認是甲午海戰中沉沒的「致遠艦」。「致遠艦」是北洋艦隊所屬的護衛巡洋艦,其管帶鄧世昌的英勇事跡,藉助電影、教科書的傳播,而在中國廣為人知。但我們對「致遠艦」沉沒及鄧世昌殉國的了解,與真實歷史場景有著較大差距。

對於現行「教科版」三年級語文中《愛國將領鄧世昌》一文的記敘,我們都不會陌生。最後關頭,「鄧世昌登上駕駛臺,兩手緊握舵輪,開足馬力,向『吉野』猛衝過去。敵人發現『致遠』向『吉野』衝來,立刻集中火力,轟擊『致遠』。」但是,「就在『致遠』將要撞上敵艦的時候,不幸被一顆魚雷擊中,頓時全艦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沒了。」

文章說,「落水以後的鄧世昌,仍然高呼殺敵不止。隨從把救生圈拋給他,他拒絕了。他飼養的軍犬遊到他身邊,咬住他的衣袖,想救起自己的主人,卻被他用力掙脫了,然後他自己沉沒在洶湧的浪濤之中」。「西師版」四年級教材《海軍將領鄧世昌》一文,除個別文字,內容同「教科版」一致。

事實上,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號,非被魚雷擊沉;犬案也另有版本。

首先,關於致遠艦撞擊吉野艦問題。按照甲午史專家陳悅和他的團隊按照1:1時間的兵器推演顯示,致遠艦意圖撞擊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此時如果致遠艦想要撞擊吉野艦所在的第一遊擊隊,需要將船頭調轉180度,時間上並不允許。

其他史料也佐證了這一推演結果。如《倫敦新聞畫報》上刊登的名為《中國軍艦「致遠」號沉沒》的新聞畫上,致遠艦「正前方那艘巨大的軍艦,它不是吉野,而是日本本隊的旗艦松島號」。親歷了黃海海戰的英國海軍提督斐利曼特也說,「致遠既受重傷,志欲與日艦同歸於盡,於是鼓輪怒駛,且沿途鳴炮,不絕於耳,直衝日隊而來。」可見致遠艦當時並非明確地選擇吉野艦為撞擊目標。

在上述所引課文《愛國將領鄧世昌》中,鄧世昌告訴手下官兵:「日本艦隊全仗『吉野』橫行,如果撞沉它,我軍一定會取得勝利!」這讓人們常常以為,吉野艦是日軍中火力最強的戰艦之一。但事實上,吉野全艦隻有大約10門炮,而作為聯合艦隊旗艦的松島艦,僅速射炮就有12門,這還不包括320毫米口徑的大炮等。正如陳悅所說,致遠艦衝擊日本聯合艦隊這一舉動,要比衝擊吉野艦所在第一遊擊隊更為壯烈和危險。

第二,關於致遠艦的沉沒原因。戰事結束後,丁汝昌奏報,「倭船快,炮亦快且多。對陣時彼或夾攻或圍繞,其失火被沉者,皆由敵炮轟毀。」鎮遠艦槍炮官總結教訓,「譬如致、靖兩船,請換截堵水門之橡皮,年久破爛,而不能修整,故該船中炮不多時,立即沉沒。」北洋艦隊的英籍船員泰萊說,「為敵炮所擊沉者三艦,其中有一為忠勇之鄧君所統之致遠艦。」眾多材料指向,致遠艦是被炮火,而非魚雷擊沉。

最後,有關鄧世昌犧牲時的情境,有一則與流傳說法相左的材料,長期以來不被人所重視。鎮遠艦美籍幫辦馬吉芬回憶,致遠艦「倖存者只有七名海軍士兵……他們所說,各不相同,難以置信。但唯有一點說法一致,據說,鄧艦長平時所飼養一頭大狗,性極兇猛,常常不聽主人之命。致遠艦沉沒後,不會遊泳的鄧艦長抓住一塊船槳木板,藉以逃生。不幸狂犬遊來,將其攀倒,手與槳脫離,慘遭溺死。狂犬亦為主人而徇死。」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文章來源:頭條號-火炮軍事

相關焦點

  • 曾讓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日軍旗艦「吉野號」,最終結局如何
    日本「吉野號」巡洋艦是清朝海軍的夢靨。當年在甲午戰爭中,以它為旗艦的日本艦隊,讓清朝北洋艦隊幾乎一夜之間全軍覆滅。不過,這樣一個不可一世的巡洋艦,最後的結局卻相當搞笑。那麼,「吉野號」最終的結局究竟是怎樣的呢?
  • 鄧世昌為何指揮撞向吉野號?125年後打撈沉船,才讓人明白真相
    雖然比不上英、法、德、俄等老牌列強,但在當時的遠東諸國之間,清帝國是實力第一的,甲午戰爭以前仍然佔據著東亞地區的主導權。 但在1894年,甲午戰爭的戰敗使得清王朝的最後榮光被碾碎,大清帝國已然日薄西山,大勢已去。
  • 甲午戰爭中致遠艦配備了魚雷,為何還選擇撞船?打撈後才明白
    導致了黃海戰爭發生的時候致遠艦全體官兵集體殉國,而當時軍艦上是配備了魚雷的,為何沒有向日軍發射魚雷選擇向其撞擊呢?日本一直以來都將我國作為對外擴張的首選目標,經常會在我國的邊境上挑釁,最終向我國發動了戰爭。
  • 致遠艦殘骸中發現一物,證明鄧世昌不是要撞擊敵艦,而是另有所謀
    然而近些年來,隨著更多資料的出現,人們對致遠艦想要撞擊吉野號提出了疑問,首先,致遠艦衝擊的可能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而非吉野號所在的第一遊擊隊,而且致遠艦也並非被魚雷所擊沉。如果說19世紀60年代的時候,撞擊艦就已經大行其道,在90年代的甲午戰爭中進行應用也是理所當然。此言論一出,很多支持致遠艦撞擊吉野號的人感覺獲得了理論支撐,然而這種觀點根本就站不住腳,如果在河流這樣較為狹窄的空間內發生戰爭,還有撞擊艦的一席之地,在汪洋大海中,一艘軍艦想要撞另一艘是不可能的。
  • 鄧世昌不是想撞沉吉野號,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在朝鮮豐島海域突然襲擊北洋水師的濟遠和廣乙兩艘巡洋艦,隨後擊沉了英籍高升號運輸船,俘獲操江號炮艦即豐島海戰,甲午戰爭隨即全面爆發。 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爆發,這場歷時五個小時,不論其兵力之多,時間之長,以及戰鬥的激烈,的確都是近代世界海戰史上所罕見的。海戰的結果,北洋艦隊共損失超勇、揚威、致遠、經遠、廣甲五艦,死傷兵員約八百餘人。
  • 玉石俱焚,甲午海戰鄧世昌為何要指揮致遠艦撞向吉野號
    待到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水師的種種弊病就一一地暴露了出來;諸如彈藥質量不佳,彈藥儲備稀缺,艦炮維護不當以致於對戰中失靈等還不是致命問題。戰艦之間協作性極差,水師內上下將校士卒都士氣不振,和高層統帥屢屢失誤,這一切都將北洋水師一步步推向了覆滅。
  • 鄧世昌沒能撞沉的吉野號,最終被友軍撞沉
    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肯定學過一篇課文,那就是甲午海戰中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巡洋艦,在身中數彈,戰力喪失的情況下,奮勇的撞向日本海軍的旗艦吉野號,結果最終在撞擊前未能如願,被敵艦擊沉,鄧世昌本人和艦上官兵也全都壯烈犧牲的故事。
  • 甲午戰爭後,日本那艘「吉野號」軍艦怎麼樣了?結局讓人解氣
    公元1894年7月25日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正式開始,由於日本已經蓄謀已久,而清朝則是倉皇應戰,因此在這場戰爭的最後以清廷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宣告結束。在這一戰過後,日本已然成為了亞洲的暴發戶,僅戰爭賠款就高達兩億三千兩白銀,其收穫的戰利品更是多達上億日元。要知道,當時的日本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只有八千萬日元而已。由此可見日本在此戰中收穫頗豐。
  • 日本要「復活」吉野號,還記得甲午海戰嗎?
    說起中國近代史,就不得不提到甲午戰爭,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場戰爭,曾經強大的中國讓日本給打敗,並且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不僅割讓了寶島臺灣還賠償了巨額賠款,而且自此以後日本對中國發動了更加瘋狂的侵略,造成了中國大量軍民死亡,還製造了多起駭人聽聞的大屠殺事件。
  • 日本吉野號威風一時,卻被自家軍艦撞沉!314人葬身海底
    吉野號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艘巡洋艦,它曾是日本海軍的主力戰艦,在甲午海戰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後,它還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坊間曾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吉野號原本是李鴻章想訂購的軍艦,但是由於資金不足,才被日本買去。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鄧世昌並未彈盡糧絕,為何撞向吉野號?百年後專家給出答案
    —光緒帝 黃海之戰是中日甲午戰爭第二個重要的戰役,結果北洋水師慘敗,海軍將領鄧世昌殉國。如今回顧這段歷史還是會被鄧世昌視死如歸駕駛致遠衝向吉野號的氣魄所震撼,但是也留了一個疑問,那就為何鄧世昌要駕駛致遠去撞吉野號呢,直到黃海之戰一百年以後從海中打撈的致遠號殘片中,似乎找到了答案。
  • 甲午戰史專家新發現:鄧世昌駕艦未撞向吉野號
    「撞沉吉野」,因為電影《甲午風雲》讓中國人記住了鄧世昌和他的致遠艦,以及最後試圖衝擊吉野的行動。但由知名甲午史專家、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和他的團隊通過兵棋推演發現,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陳悅的最新發現,目前已經引起了日方專家的關注,並對此展開研究。紀錄片《甲午》目前正在央視播出,攝製組遍尋中、日、英三國,尋找有關這場戰爭和北洋海軍的遺蹟。
  • 在日本的地圖中,日本不是雄雞前的一條蟲,而是一道鐵鏈
    日本人不這麼看,他們習慣將中國地圖倒過來看,倒過來之後就會發現中日再不是雞吃蟲子,日本變成了橫在中國家門口的一條鐵鏈!日本對中國的野心從來沒有消失過,整個日本國民接受的教育就是將打敗中國看作莫大的榮譽。
  • 甲午海戰中,鄧世昌為何決意撞沉日軍吉野號?原因令人深思
    沉睡海底100多年的致遠艦,於2003年被打撈,再一次喚醒了我們關於甲午海戰的回憶。我們開始重新思考,當時中日兩國都處在怎樣的環境中?戰敗的為什麼是中國?鄧世昌又為何要撞沉吉野號?19世紀末,日本剛剛經歷了明治維新,國力日益強勁,海軍實力得到飛速發展,國家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擴張,確立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 甲午戰爭剖面|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艦隊,但是為何慘敗?
    回顧了甲午中日戰爭,分析了中日兩國海軍的軍備差距,現在,我們再來看看甲午戰爭失敗的剖面。一:提督土包子?一字橫陣非議多上一期關於甲午戰爭的謠言曬過了,接下來,就是真實的大東溝海戰!這場代表十九世紀人類最高海戰科技的慘烈一戰,卻有個沒技術含量的槽點:北洋海軍排出帆船時代的一字橫陣,軍艦艦首一字排開,好比倆人打架,一方抱頭擺上架子讓對方打。
  • 日本人拍攝的甲午戰爭照片流出-還原真實的甲午戰爭之黃海戰役
    註:文章裡帶日語和英語的圖片是日本人小川一真拍攝編輯的,沒有日文和英語的就不是日本人拍攝的照片。甲午戰爭前日本擴軍備戰概況 軍費開支佔國家預算軍費開支佔國家預算從1881年16.6%到1892年上升為41%。
  • 清廷早就預定吉野號,但錢被慈禧挪用,日本少女賣淫籌款買下它!
    熟悉甲午海戰的人,一定知道日本「吉野號」軍艦,屢屢重創北洋海軍。其實,這艘軍艦早就被中國預定了,但是要交付使用,需要清廷拿錢的時候,慈禧卻把這筆錢挪作了修建頤和園!李鴻章看好了吉野號,但是即將要交付使用的時候,突然發現這筆錢被慈禧挪用了,所以只好作罷。中國買不成,卻讓日本佔了一個大便宜。日本天皇為籌集資金購買「吉野號」,宣布自己從此到擊敗大清國一日只吃一餐,皇太后捐出了自己的首飾,由於天皇的舉動激起民眾的民族自尊,使得民眾踴躍捐獻購買「吉野」,日本商人和民間發起了「『吉野號』募捐會」,甚至日本少女也通過賣淫籌款,購買吉野號。
  • 甲午戰爭中的吉野艦為何那麼囂張?它還真有點驕傲的資本!
    甲午戰爭是所有中華兒女心中永遠的痛,這種切膚之痛非但不會隨著時間的推延而消退,反而會在每個人的心裡刻上深深的烙印——恥辱!也正是在「恥辱」的鞭策下,我們才能更深入地反思歷史、總結歷史。說到甲午戰爭就不得不說到為國捐軀的鄧世昌,而說到鄧世昌,自然又會聯想到日本的吉野艦。
  • 鄧世昌想要撞沉的「吉野號」戰艦,後來下場如何?
    那麼這艘死裡逃生的「吉野號」後來怎麼樣了呢?在日俄戰爭中,日本的吉野艦為了躲避俄軍的水雷,被自家的春日號裝甲巡洋艦撞沉在了黃海海域。甲午戰爭後,由於日本與沙俄帝國的關係日趨緊張。為了防備有可能爆發的戰爭,日本海軍便制定了一份在十年期間內,打造出了一支擁有六艘戰列艦、六艘一等巡洋艦的擴艦計劃。
  • 吉野號後來怎麼樣?被自家軍艦攔腰撞沉,3百餘人當場喪生
    然而,就是這麼一支強大的部隊,在對戰日本海軍的時候一敗塗地,士兵最後沒有辦法,只能開著戰艦衝向敵軍。之前,很多人都以為當年「致遠艦」是要衝向吉野號。如今已經證明,「致遠艦」的真正目標是松島號,只是最後還沒撞上就被擊沉。黃海海戰中,吉野號幾乎擊沉大部分軍艦,給予北洋水師重創,幫助日本艦隊順利奪取黃海的制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