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後,日本那艘「吉野號」軍艦怎麼樣了?結局讓人解氣

2020-12-14 方圓文史

公元1894年7月25日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正式開始,由於日本已經蓄謀已久,而清朝則是倉皇應戰,因此在這場戰爭的最後以清廷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宣告結束。

在這一戰過後,日本已然成為了亞洲的暴發戶,僅戰爭賠款就高達兩億三千兩白銀,其收穫的戰利品更是多達上億日元。要知道,當時的日本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只有八千萬日元而已。由此可見日本在此戰中收穫頗豐。

甲午海戰

而關於這場戰爭失敗的原因我們就不做過多贅述了,我們本文只來看一下在中日甲午海戰中,中日兩國的軍艦實力對比。

在清廷的北洋水師中,三千噸以上的軍艦隻有兩艘,三千噸以下的則有十艘。而日軍三千噸以上的軍艦就有八艘,三千噸以下的則有四艘。如果僅從軍艦的排量規模來看,北洋水師的實力確實要遜色很多。

此外,由於技術條件的原因,當時北洋軍艦的有效射擊距離不超過三千米,而當時日軍裝備了新式測距儀的「吉野艦」,有效射程可達到8600米,還有配有多門新式的速射炮。因此在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開戰的時候,北洋艦隊便很難佔到甜頭,最後被逐個擊破。

吉野艦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洋水師沉沒的致遠、經遠、超勇、揚威4艦軍艦,幾乎都是被日軍的吉野、浪速、秋津洲等4艘高射速、高航速的新式快艦組成的日方第一遊擊隊擊沉或重創沉沒的。而在日軍的這四艘新式戰艦中,當屬「吉野號」表現最為突出。

那麼問題來了,這「吉野號」究竟有多厲害呢?我們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吉野號」快速巡洋艦

關於「吉野艦」,坊間流傳這原本是李鴻章所訂製的,但是因為慈禧太后將軍費給挪用去給自己過生日,致使資金不足,最終被日本人購得。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其實李鴻章購買失敗的戰艦,是智利海軍購買的「白朗古·恩卡拉達號」。

「吉野艦」作為當時的新式戰艦,以噸位大、火力猛、航速快著稱。據記載,吉野艦的噸位高達4150噸,艦身總長109.73米,軍艦的甲板寬度為14.17米,吃水5.18米,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製造,1892年1月3日開始建造,到次年9月30日建成。

吉野艦的最大載煤量為一千噸,其動力系統運用了兩臺立式4汽缸往復式蒸汽機,並配合12座高式燃煤鍋爐,其動力可高達1.5萬匹馬力,驅動2個螺旋槳,航速高達驚人的23節,被譽為是當時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水面軍艦。

此外,其主炮選用的是四門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生產的6寸40倍口徑的速射炮,火炮膛總長6096毫米,彈頭重45.4公斤,初速為671米每秒,有效射程更是高達8600米

所以在海戰開始之後,北洋艦隊即刻便陷入了「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掉」的尷尬處境。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失敗則是必然的。當然了,即便如此,北洋艦隊還是戰鬥到了最後一刻,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戰後「吉野號」去哪兒了?

「吉野號」快速巡洋艦是中日甲午海戰中日本海軍的主力艦,在海戰中表現出了驚人之威力。在甲午海戰過後,吉野號又參加了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4年的日俄戰爭。

在1904年5月14日(日俄戰爭期間),「吉野號」在旅順水域躲避雷區時與「春日號」裝甲巡洋艦相撞,吉野號當即被撞沉。這艘曾經在甲午海戰中耀武揚威的「吉野號」,沒想到結局竟然是被自己家的軍艦給撞沉了。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報應吧!看完它的結局,真是讓人「解氣」!

小結

綜上所述便是我們對日軍「吉野號」軍艦的簡單概述了。僅從戰爭角度來說的話,從甲午海戰到後來的日俄戰爭,吉野號軍艦皆立下了不小的戰功。按理來說,這樣的一艘「功臣」戰艦,應該會「完美退役」才對,但沒想到卻落得如此下場,並非是被敵人擊沉的,而是被自己家的軍艦給撞沉了!實乃可悲也!你們覺得呢?

參考文獻:《甲午戰時日艦船》、《中國近代史剛要》;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日本吉野號威風一時,卻被自家軍艦撞沉!314人葬身海底
    吉野號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艘巡洋艦,它曾是日本海軍的主力戰艦,在甲午海戰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後,它還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坊間曾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吉野號原本是李鴻章想訂購的軍艦,但是由於資金不足,才被日本買去。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吉野號後來怎麼樣?被自家軍艦攔腰撞沉,3百餘人當場喪生
    當時,北洋水師共有25艘主要軍艦,50艘輔助軍艦以及30艘運輸船。除此之外,清政府每年都會撥出400萬兩白建造海軍。在《美國海軍年鑑》中明確記載,北洋水師實力堪稱亞洲第一,在世界上也是排名前十的艦隊。然而,就是這麼一支強大的部隊,在對戰日本海軍的時候一敗塗地,士兵最後沒有辦法,只能開著戰艦衝向敵軍。
  • 曾讓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日軍旗艦「吉野號」,最終結局如何
    日本「吉野號」巡洋艦是清朝海軍的夢靨。當年在甲午戰爭中,以它為旗艦的日本艦隊,讓清朝北洋艦隊幾乎一夜之間全軍覆滅。不過,這樣一個不可一世的巡洋艦,最後的結局卻相當搞笑。那麼,「吉野號」最終的結局究竟是怎樣的呢?
  • 鄧世昌沒能撞沉的吉野號,最終被友軍撞沉
    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肯定學過一篇課文,那就是甲午海戰中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巡洋艦,在身中數彈,戰力喪失的情況下,奮勇的撞向日本海軍的旗艦吉野號,結果最終在撞擊前未能如願,被敵艦擊沉,鄧世昌本人和艦上官兵也全都壯烈犧牲的故事。
  • 甲午戰爭:日本天皇省吃儉用買軍艦,清廷卻忙著花錢給慈禧過大壽
    眾所周知,1894年爆發的甲午海戰最終以清王朝的失敗而告終,對於這場戰爭的勝敗,許多人都將其歸因於政治制度。但事實上,日本之所以會勝利,除了政治制度的優勢外,還與另外一個因素有很大的關係——戰爭動員體制。
  • 鄧世昌想要撞沉的「吉野號」戰艦,後來下場如何?
    那麼這艘死裡逃生的「吉野號」後來怎麼樣了呢?在日俄戰爭中,日本的吉野艦為了躲避俄軍的水雷,被自家的春日號裝甲巡洋艦撞沉在了黃海海域。甲午戰爭後,由於日本與沙俄帝國的關係日趨緊張。為了防備有可能爆發的戰爭,日本海軍便制定了一份在十年期間內,打造出了一支擁有六艘戰列艦、六艘一等巡洋艦的擴艦計劃。
  • 日本要「復活」吉野號,還記得甲午海戰嗎?
    說起中國近代史,就不得不提到甲午戰爭,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場戰爭,曾經強大的中國讓日本給打敗,並且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不僅割讓了寶島臺灣還賠償了巨額賠款,而且自此以後日本對中國發動了更加瘋狂的侵略,造成了中國大量軍民死亡,還製造了多起駭人聽聞的大屠殺事件。
  • 李鴻章訂購的吉野號快速巡洋艦為何反被日本人用來打中國
    北洋水師雖然有三艘鐵甲艦撐場面,船體噸位大,火炮口徑大,但行動緩慢,射速也慢,5分鐘才開一炮。而日本都是西方進口的高速戰艦,雖然噸位小,但航速快,輕便靈活,火炮射速也快,一分鐘能打5到10發。北洋水師在航速和射速方面吃了大虧,被日本海軍放風箏放的沒有一點脾氣。在這場海戰中,日本海軍非常囂張,其中最猖獗的莫過於日本的吉野號,仗著自己船速快、火炮射速快,一直到處浪,給北洋海軍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
  • 清廷早就預定吉野號,但錢被慈禧挪用,日本少女賣淫籌款買下它!
    熟悉甲午海戰的人,一定知道日本「吉野號」軍艦,屢屢重創北洋海軍。其實,這艘軍艦早就被中國預定了,但是要交付使用,需要清廷拿錢的時候,慈禧卻把這筆錢挪作了修建頤和園!日本天皇為籌集資金購買「吉野號」,宣布自己從此到擊敗大清國一日只吃一餐,皇太后捐出了自己的首飾,由於天皇的舉動激起民眾的民族自尊,使得民眾踴躍捐獻購買「吉野」,日本商人和民間發起了「『吉野號』募捐會」,甚至日本少女也通過賣淫籌款,購買吉野號。半年後,日本政府把吉野開回了自己的港口,最後在甲午戰爭中和中國軍艦相遇。
  • 日本近代一大醜聞,賣身買軍艦並非杜撰,看看這群被拋棄的南洋姐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65期:在《走向共和》中,有一個小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那就是甲午戰爭前夕,大清和日本對待吉野號的態度上。按照劇中的說法,本來吉野號是清廷向英國量身定製的快速巡洋艦,因為種種原因,包括戶部尚書翁同龢的阻撓。
  • 其實甲午戰爭前,北洋海軍每艘軍艦都處於令人擔憂的狀態
    隨後又從英國訂購了概念性的新銳軍艦——撞擊巡洋艦,意圖以此壓制日本的鐵甲艦。當發現小型軍艦很難真正做到和鐵甲艦角勝負於大洋之後,中國又在1881 年從德國訂購了一等鐵甲艦「定遠」「鎮遠」。中法戰爭後,北洋水師又陸續從歐洲訂購了一批穹甲、裝甲巡洋艦及魚雷艇。至1888 年成軍時,北洋海軍的艦船實力超過了日本海軍,位居亞洲第一。
  • 長崎事件,清朝鴉片戰爭後首次勝利,一日本人卻影響甲午戰爭結局
    北洋水師首次訪問日本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總教習琅威理率「定遠」、「鎮遠」、「濟遠」、「威遠」、「超勇」、「揚威」等6艘軍艦前往朝鮮東海岸海面操演,以此展示清政府強大的海軍實力,制止敵國可能的侵略企圖。
  • 甲午戰爭被俘虜並被帶到日本的清軍將士,後來結局如何了?
    而日本方面,日軍6445人死亡,3530人負傷,被清軍俘虜的僅有11人!戰俘比這麼高,可見當時清軍的戰鬥力是多麼的糟糕。那麼,這一千多被俘虜的清軍士兵,他們經歷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樣的結局呢?我們先看看這些清軍俘虜的構成情況。
  • 甲午海戰,鄧世昌和致遠號沒有撞沉的吉野號,原來是這麼個下場!
    可惜最後功敗垂成,但此舉給了日本聯合艦隊的官兵強烈的感觸與震動。那麼這艘從致遠號未遂的衝撞之下倖存的吉野號,最後又是怎樣的一個命運呢?幸運之神仍然能夠保護讓他壽終正寢嗎?可惜呀,吉野號最後仍然是毀於軍艦衝撞,而且下手的還是自己人。
  • 鄧世昌為何指揮撞向吉野號?125年後打撈沉船,才讓人明白真相
    本文要講的,正是甲午戰爭中,關於北洋英雄鄧世昌為何要指揮致遠艦撞向日艦吉野號,與敵玉石俱焚的背後緣由。 不僅撥出大批款項購入當時精良強勁的德國軍艦,還創辦了專門為北洋水師提供讓人才的西式海軍學校。更不惜重金聘請外籍教員和德國軍官指導培訓,甚至為每艘鐵甲艦都配備了德國參謀。
  • 甲午戰爭:致遠艦的目標並不是吉野號,而是日本旗艦
    事實上,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號,非被魚雷擊沉;犬案也另有版本。首先,關於致遠艦撞擊吉野艦問題。按照甲午史專家陳悅和他的團隊按照1:1時間的兵器推演顯示,致遠艦意圖撞擊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此時如果致遠艦想要撞擊吉野艦所在的第一遊擊隊,需要將船頭調轉180度,時間上並不允許。
  • 他對後來的甲午戰爭又有什麼影響
    長官知道後非常的憤怒,又覺得很沒面子,然後就把軍艦上的大炮的炮頭,直指長崎說你們這麼屁大點小番邦也敢動我們大清朝的士兵。這事如果不做個解決我就一炮打沉你這個長崎島。我的天啊,島上這些日本人當時下的都快跪了。想這下可怎麼辦啊然後就趕緊給這個中央政府趕緊匯報。趕緊發個電報給日本駐中國大使說出大事了,正在交涉的時候,出現了一個英國人叫琅威理,他是個英國的總教習。
  • 日本人拍攝的甲午戰爭照片流出-還原真實的甲午戰爭之黃海戰役
    註:文章裡帶日語和英語的圖片是日本人小川一真拍攝編輯的,沒有日文和英語的就不是日本人拍攝的照片。其主力是4艘鐵甲艦,擁有 遠東最大戰艦7300噸的定遠號(北洋艦隊旗艦鎮遠號,以及鐵甲艦靖遠號、來遠號。日本聯合艦隊參戰艦隻12艘,約4.1萬噸。其主力有 4200噸的旗艦松島號,4100噸的英國製造的新式戰艦吉野號、以及嚴島號等。從裝備上看, 北洋艦隊在重炮上超過日本艦隊 ,但日本艦隊佔有航速、中小口徑速射火炮方面的優勢。
  • |甲午戰爭|軍艦|北洋水師_網易訂閱
    在外定購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軍艦竣工。加上自造艦,北洋水師的艦艇總數達50餘艘,清政府北洋水師正式成立。  這支海上力量的存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是遏制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堆遲了戰爭爆發近10年之久,同時,支撐了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堅持了7個月的時間。  可惜,這支代表清政府海防的北洋艦隊,卻在甲午海戰中慘敗。
  • 鄧世昌不是想撞沉吉野號,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1894年,朝鮮國內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統治者求助於清政府,同時,日本人不請自來,趁機佔領漢城周圍重鎮,其實在中日軍隊抵達朝鮮前,起義就已經被鎮壓了,但是日軍卻不走了,清政府自然明白日本的企圖,雙方開始想朝鮮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