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事件,清朝鴉片戰爭後首次勝利,一日本人卻影響甲午戰爭結局

2020-12-13 鶯歌讀書

1888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北洋水師艦隊實力亞洲第一,世界第九,實力遠超當時的日本海軍。中日兩國海軍的首次交鋒也以北洋水師的勝利和平結束,成為清朝自鴉片戰爭後,第一次對外的外交勝利。

北洋水師首次訪問日本

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總教習琅威理率「定遠」、「鎮遠」、「濟遠」、「威遠」、「超勇」、「揚威」等6艘軍艦前往朝鮮東海岸海面操演,以此展示清政府強大的海軍實力,制止敵國可能的侵略企圖。

鐵甲艦在外長途航行後,需回港塗油維護。李鴻章遂決定由水師提督丁汝昌率鎮遠、定遠、威遠、濟遠四艦前往位於日本長崎的三菱造船所進行檢修,並展開對日本的「親善訪問」。這是中國鐵甲艦隊首次訪問日本。

長崎事件

1886年8月13日,日方邀請抵達長崎的北洋官兵登岸購物。當日夜晚,北洋水兵和日本警察卻莫名其妙發生了衝突,導致一名日本警察被刺成重傷,北洋士兵一人輕傷。

關於事件的起因,一說是由於雙方言語不通,因購物價格問題產生糾紛,進而大打出手,日方警察介入導致糾紛升級。二說是北洋水兵上岸嫖妓,醉酒鬧事,結果和聞訊趕來的日本警察發生大規模械鬥。

倘若此時能夠引起北洋官兵的足夠重視,禁止水兵登岸,返回大清的話,事態也就不會擴大。但事件發生後的第三天,李鴻章竟然授意全艦官兵放假一天,並允許450名水兵自由觀光。

丁汝昌當時明令禁止水兵執軍械上岸,結果被早有準備的數百名日本警察分割包圍,街邊日本市民也展開攻擊。事後統計:北洋水兵有5人死亡、44人受傷、5人失蹤。日本警察也被打死5人,30人受傷,長崎市民亦有多人受傷。

事件發生後,北洋水師總教習、英國人琅威理頭腦清醒,立即下令把「定遠」「鎮遠」的主炮對準長崎市區,甚至主張對日開戰:「即日行動,置日本海軍於不振之地。」當時日本海軍才剛剛起步,絕非中國海軍的對手。

李鴻章也緊急召見了日本駐天津領事波多野,威脅說:「如今開啟戰端,並非難事。我兵船泊於貴國,艦體、槍炮堅不可摧,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當年,清國軍艦的實力具有壓倒性優勢,清政府才表現出了難得的強硬,甚至一度產生斷交、武力解決的念頭,最終取得了清政府對日外交史上最為硬氣的一次勝利。

反觀日本,在此次中日外交中徹底屈服,最終日方所支付的撫恤金數額大大超出了清廷,等於是在向中國進行賠款。

小人物影響了甲午戰爭的結局

長崎事件,清朝取得了對日外交勝利,卻也埋下了中日戰爭的禍根。

「長崎事件」雖得以和平了結,但在日本民眾眼裡無疑是一場外交恥辱。日本人的屈服其實是韜光養晦的伎倆。

「長崎事件」成為他們強化海軍的動力,間接促使日本加強軍備擴軍,深受刺激的日本海軍發狠:「一定要打勝『定遠」。日本為了充實海防,升級海軍裝備,大幅度提高了海軍軍費,從1890年佔財政預算的30%提升到了1892年的41%。

日本國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海防獻金運動」,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紛紛踴躍捐獻海防金。在事件結束後的短短6年間,日本海軍相繼購進了12艘巨艦。到甲午海戰前,日本海軍已經全面超越了北洋水師。

而在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日本小人物吳大五郎。長崎事件過程中,他竊取了一本清軍的小字典,交給了日軍軍部。日本的電信專家立刻判定這是中國人電報用漢字譯電本,從譯電本中數字的組合方法,破解了中國人製造密碼的方法。

由此,日本在甲午戰爭前夕的外交戰以及後來《馬關條約》談判期間,通過破譯清朝公使館的電文,順利掌握了清廷決策者的意圖,從而始終佔據了整個甲午戰爭中的主動權。

小結

長崎事件僅隔8年後,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全軍覆滅。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遼東半島、臺灣島、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兩億兩。

日本利用這筆巨額賠款成為亞洲的暴發戶,並將賠款的絕大部分用作擴充軍備,繼續為侵略中國做準備。而晚清也因此敲響了滅亡的鐘聲,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愛國熱情成功被喚醒。

相關焦點

  • 長崎事件,清朝鴉片戰爭後首次勝利,一日本人卻影響甲午戰爭結局
    1888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北洋水師艦隊實力亞洲第一,世界第九,實力遠超當時的日本海軍。中日兩國海軍的首次交鋒也以北洋水師的勝利和平結束,成為清朝自鴉片戰爭後,第一次對外的外交勝利。但事件發生後的第三天,李鴻章竟然授意全艦官兵放假一天,並允許450名水兵自由觀光。丁汝昌當時明令禁止水兵執軍械上岸,結果被早有準備的數百名日本警察分割包圍,街邊日本市民也展開攻擊。事後統計:北洋水兵有5人死亡、44人受傷、5人失蹤。日本警察也被打死5人,30人受傷,長崎市民亦有多人受傷。
  • 清政府取得「長崎事件」對日本的勝利,為何甲午戰中卻敗得很慘
    「長崎事件」是中國近代對日外交中難得的一次勝利。但由於中日兩國在事後,對此次事件採取了截然不同的反省態度,也造成了兩國此後迥異的發展走勢及結果。這是怎麼回事呢?事件發生後,北洋水師副提督、英國人琅威理異常憤怒,下令把「定遠」和「鎮遠」的主炮對準長崎市區,直接向日本宣布開戰,順帶一舉殲滅日本海軍。李鴻章也緊急召見了日本駐天津領事波多野,威脅說:「如今開啟戰端,並非難事。我兵船泊於貴國,艦體、槍炮堅不可摧,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 清朝時的長崎事件是怎麼發生的?他對後來的甲午戰爭又有什麼影響
    長官知道後非常的憤怒,又覺得很沒面子,然後就把軍艦上的大炮的炮頭,直指長崎說你們這麼屁大點小番邦也敢動我們大清朝的士兵。這事如果不做個解決我就一炮打沉你這個長崎島。我的天啊,島上這些日本人當時下的都快跪了。想這下可怎麼辦啊然後就趕緊給這個中央政府趕緊匯報。趕緊發個電報給日本駐中國大使說出大事了,正在交涉的時候,出現了一個英國人叫琅威理,他是個英國的總教習。
  • 清政府取得「長崎事件」對日本的勝利,為何甲午戰中卻敗得很慘
    「長崎事件」是中國近代對日外交中難得的一次勝利。但由於中日兩國在事後,對此次事件採取了截然不同的反省態度,也造成了兩國此後迥異的發展走勢及結果。這是怎麼回事呢?事件發生後,北洋水師副提督、英國人琅威理異常憤怒,下令把「定遠」和「鎮遠」的主炮對準長崎市區,直接向日本宣布開戰,順帶一舉殲滅日本海軍。李鴻章也緊急召見了日本駐天津領事波多野,威脅說:「如今開啟戰端,並非難事。我兵船泊於貴國,艦體、槍炮堅不可摧,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 長崎事件刺激日本大力發展海軍
    資料圖:長崎事件油畫 1895年9月17日,清朝北洋海軍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海面展開激烈戰鬥,這場決定甲午戰爭最終結局的關鍵一戰,是以日本聯合艦隊擊敗北洋海軍而宣告結束。該事件的來龍去脈,不僅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並不清楚,就連日本人也幾乎不知曉這一事件的歷史情節。而正是這一事件,如同清日關係史上的一根導火索一般,極大地刺激了日本政府,也深深刺痛了日本民族的自尊心,從而加速了清日之間軍備競賽的升級。從現在看來,該事件對甲午戰爭的爆發乃至結果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 鮮為人知的長崎事件—清朝怎樣刺激了日本決意發憤圖強
    很多人以為整個晚晴就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其實清朝曾經以強硬的姿態逼迫日本屈服,被日本人稱為國恥。經過鴉片戰爭,清朝見識到了英國「船艦利炮」的厲害,於是大力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史稱「洋務運動」。清政府答應了日本的邀請,1886年北洋水師由丁汝昌帶領起航前往日本長崎,當定遠艦、鎮遠艦等幾艘「鐵甲巨艦」停靠在日本港口時,日本碼頭密密麻麻的擠滿了前來參觀的民眾,第一次看到如此巨艦,日本人受到極大的精神刺激,紛紛流露出震驚、驚嘆、恐懼的表情。
  • 北洋水師的作死之路:「長崎嫖妓事件」,從此日本下狠心戰勝中國
    二戰接近尾聲時,日本拒不投降,美國這時一點也不含糊,帶著原子彈就奔向了日本,廣島和長崎遭受重創,至今影響還在。歷史上,長崎這個地方和中國頗有淵源,因為它離中國近,距離上海不過800公裡。 1886年,李鴻章帶著北洋艦隊來到了長崎港。清朝和列強打過幾次「交道」後,明白了現代軍事的重要性,所以,也重金打造了一支艦隊,在當時這支艦隊就硬體來看,是排位亞洲第一的。
  • 鮮為人知的長崎事件—清朝怎樣刺激了日本決意發憤圖強
    很多人以為整個晚晴就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其實清朝曾經以強硬的姿態逼迫日本屈服,被日本人稱為國恥。經過鴉片戰爭,清朝見識到了英國「船艦利炮」的厲害,於是大力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史稱「洋務運動」。清政府答應了日本的邀請,1886年北洋水師由丁汝昌帶領起航前往日本長崎,當定遠艦、鎮遠艦等幾艘「鐵甲巨艦」停靠在日本港口時,日本碼頭密密麻麻的擠滿了前來參觀的民眾,第一次看到如此巨艦,日本人受到極大的精神刺激,紛紛流露出震驚、驚嘆、恐懼的表情。
  • 甲午戰爭有沒有打贏的可能?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只要不籤約就能勝
    一、先分析第一個假設,假設清朝拒不求和,一直跟日本人死磕下去,那麼結局會如何?當時的情況是,大清的海上力量已經被消滅殆盡,只剩下南洋水師和福建水師幾條小破船,對日本艦隊根本構不成任何威脅。究其原因,還在於清軍能打仗的就那麼幾萬人,還是地方團練起家的,就這麼點寶貝,還分成了幾千人一組。包括之前的中法戰爭,跟阿古柏的戰爭,還有這次甲午戰爭,其實都是這些人去打的。這些靠宗族關係籠絡起來軍隊,要跟具備現代化動員力量的,數倍於自己的日軍作戰,根本沒有勝利的希望。
  • 北洋水師的作死之路:「長崎嫖妓事件」,從此日本下狠心戰勝中國
    二戰接近尾聲時,日本拒不投降,美國這時一點也不含糊,帶著原子彈就奔向了日本,廣島和長崎遭受重創,至今影響還在。歷史上,長崎這個地方和中國頗有淵源,因為它離中國近,距離上海不過800公裡。 1886年,李鴻章帶著北洋艦隊來到了長崎港。清朝和列強打過幾次「交道」後,明白了現代軍事的重要性,所以,也重金打造了一支艦隊,在當時這支艦隊就硬體來看,是排位亞洲第一的。
  • 你也許不知道,鴉片戰爭之後我們也曾讓日本賠過款
    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的國門被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羸弱的晚清開始一路的割地賠款。但是這中間,晚清也曾罕見地強硬過,並且讓日本賠過款道過歉。這就是1886年的日本長崎事件,在當時也稱為「鎮遠騷動」,日本方面又稱「長崎清國水兵事件」。長崎,就是後來被原子彈夷平的那個長崎,那麼該事件是怎麼發生的呢?
  • 長崎事件:北洋水師作死之路的開始
    另一方面,清朝當時雖然購買了許多西方的戰艦,但是不可思議的是中國卻沒有足夠大的船廠能夠保養定遠號,反之日本海軍雖然還未發展壯大,卻早早地擁有了保養巨型戰艦的船廠與技術。 就在戰艦在日本保養的期間,發生了「長崎事件」。 長崎事件
  • 甲午戰爭,清軍有沒有打贏的可能性?當然有,但被李鴻章親手毀了
    一、 先分析第一個假設,假設清朝拒不求和,一直跟日本人死磕下去,那麼結局會如何? 究其原因,還在於清軍能打仗的就那麼幾萬人,還是地方團練起家的,就這麼點寶貝,還分成了幾千人一組。包括之前的中法戰爭,跟阿古柏的戰爭,還有這次甲午戰爭,其實都是這些人去打的。 這些靠宗族關係籠絡起來軍隊,要跟具備現代化動員力量的,數倍於自己的日軍作戰,根本沒有勝利的希望。
  • 北洋水師也曾在日本逞強,解密長崎事件
    大家都知道,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被日軍重創,幾乎全軍覆沒。北洋水師徒具「亞洲第一水師」之名,被自己曾經的學生打得慘敗。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北洋水師之前到過日本本土,並逞強一時。1886年,袁世凱報告俄國人覬覦朝鮮半島。
  • 清朝在甲午戰前的國際地位如何?亞洲一流強國,日本敬畏的榜樣!
    在鴉片戰爭後到甲午戰爭前的幾十裡,中國發生了三件大事,是體現清朝國力的標誌性事件,大清的國力從中可見一斑。一、清軍收復新疆之戰。1865年(清同治四年),在英國支持和武裝下,,中亞浩罕國阿古柏率兵侵入中國新疆南部,並稱「汗」建國。1871年,俄國乘機出兵佔領新疆伊犁地區,新疆面臨被英俄兩國瓜分的威險。
  • 日本網友:如果清朝贏了甲午戰爭,會怎樣?評論值得中國人反思
    每當提起日本這個國家,大部分的中國人總是會下意識的把他們和侵略戰爭聯繫到一起,沒錯,這個國家確實在二戰時期對我們犯下過一些無法被原諒的罪行,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二戰時期並不是他們第一次侵略我們,再更早一些的清朝時,中日也有過一戰,這一戰以清朝的慘敗告終,其實這次戰爭對中國的影響也非常大。
  • 若甲午戰爭中清朝抗爭到底局面會是什麼走向?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100多年時間裡,我國經歷了從天朝上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境地,列強的輪番入侵不僅讓我們喪城失地、更讓我們不得不任人宰割,這是令14億中華兒女都痛心疾首的時代。而每每讀到此處,很多人恨不得拍案而起,痛斥腐朽無能的清政府。
  • 鴉片戰爭後唯一一次外交勝利,日本賠付5萬元,卻意外破譯了電報
    1886年8月1日,四艘巨艦緩緩地停泊在了長崎港口。在海風中獵獵作響的清朝龍旗引起了岸邊日本民眾一陣騷動,一股難以名狀的氛圍籠罩了整個港口。驚奇、嘆服、擔憂、恐懼、嫉妒、憤怒······即便是在明治維新後,大力發展海軍的日本軍方也不得不為之震驚——這四艘巨艦實在是太大了!
  • 長崎事件:北洋水師作死之路的開始
    另一方面,清朝當時雖然購買了許多西方的戰艦,但是不可思議的是中國卻沒有足夠大的船廠能夠保養定遠號,反之日本海軍雖然還未發展壯大,卻早早地擁有了保養巨型戰艦的船廠與技術。 就在戰艦在日本保養的期間,發生了「長崎事件」。 長崎事件
  • 長崎事件的始末:中日海軍史上的一次正面交鋒
    群毆的結果是日本警察死5人,傷30餘人,而中國水軍死10人,重傷6人,輕傷44人,失蹤6人。鬥毆事件波及很多無辜市民,受傷者也有數十人。事件傳到水師指揮部,副提督琅威理認為這是戰爭行為,立刻命令四艘軍艦退去炮衣,準備戰鬥。按他的說法:「即日行動,置日本海軍於不振之地。」當時日本海軍才剛剛起步,絕非中國海軍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