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要朝代的國號來源:明朝的國號的確來源于波斯明教

2020-12-15 斟北鬥

中國從夏朝到清朝,經歷了大約20個朝代。你可能對這些朝代的建立者比較了解,但是未必清楚這個朝代的國號或者名稱是怎麼來的。本文就以時間脈絡為主線,對主要朝代的國號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中國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夏」在古代有「大」的意思,是周族人對自己祖先建立的王朝的稱呼。但是夏朝人稱呼自己叫什麼,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之後,中國將陝北、寧夏一帶地區叫做「夏」。十六國時期,匈奴人赫連勃勃在這裡建立了「大夏」,史稱「胡夏」。兩宋時期,党項族也在這裡建立了「大夏國」,史稱「西夏」。

第二個王朝是商朝,「商」字的本義是焚柴祭天。商朝貴族十分信仰天帝,因此十分重視祭司、佔卜等迷信活動,因此被稱為「商」。另外,盤庚遷都殷(安陽)之後,商朝也被稱為「殷商」。

周朝的名字來源也是他稱,周人自稱是「夏」或者「華」。在商朝時期,周人在關中地區經營農業,他們推行了比較規範的井田制,商朝人看到後,就稱為周人。「周」在甲骨文中就如同井田的形狀,代表齊整的農田。

秦朝的名字源於秦邑。西周時期,東夷嬴姓中的一支遷徙到了關中一帶。周孝王時,嬴姓首領非子因養馬有功而受封,附庸「秦」邑。於是他們就開始被稱為「秦人」,東周初期,被封為秦國。也因為秦國從關中一帶興起,於是關中一帶的名稱也逐漸成為「秦」,有秦川、秦嶺等稱呼。十六國期間,先後有兩個政權定都關中,都以秦為國號,史稱「前秦」「後秦」。

漢朝的名字也來源於地名。項羽分封時期,沛公劉邦被分封到了漢中,成為漢中王。此後,劉邦的就以「漢」為旗號,不斷和項羽爭霸。前202年,劉邦稱帝,就直接用了漢這個國號。後來歷史上多次出現以「漢」為國號的政權,基本都是劉氏建立的,如劉備的「蜀漢」、劉知遠的「後漢」、劉旻的「北漢」,劉隱的「南漢」,只有十六國時期的「成漢」是氐族李氏建立的。

魏的國號來源於地名。魏也稱為「梁」,古代指的是河南地區,因為這裡在戰國屬於魏國之地。三國時代,曹操以豫州起家,成為了魏王,因此國號就是魏。後來的北魏是鮮卑族建立的,他們選擇「魏」為國號,可能是曹魏政權對他們的印象很深。三國時代的吳國也是因為興起於吳這個地方而稱為吳國。

晉國是從魏國政變而出現的朝代,名字來源於司馬昭的封號。285年,司馬昭為晉公,後來又為晉王。到司馬炎稱帝,就直接以晉作為國號了。晉也是一個地名,原本是指山西這個地方。五代時期,李克用因為佔據山西,因此被號稱「晉王」,後來山西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就以「晉」為國號,史稱「後晉」。

隋朝的「隋」的本字就是「隨」,楊堅父親在投靠北周后,被封為「隨國公」。楊堅稱帝後,就改「隨」為「隋」,作為國號。唐朝的國號「唐」是地名,古代是山西這個地方,和晉差不多都是指一個地方。李淵在隋朝為唐國公,鎮守太原。李淵稱帝後,就以唐為國號。後來李克用的後代稱帝,建立了「後唐」。

宋也是一個地名,指的是古代的宋國之地,包括徐州、商丘一帶。南朝時期,劉裕為徐州人。418年,劉裕,以十郡建「宋國」,受封為宋公。420年,劉裕稱帝,以宋為國號。五代時期的趙匡胤的歸德軍節度使就是在商丘,是宋國之地,於是在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就以「宋」為國號。

遼國的名字來源於遼這個地方,是遼河一帶。契丹族建立國家後,就以遼作為國號。不過遼在契丹語言中的意思就是鐵的意思。女真族強大後,認為鐵不如金堅硬,於是選擇金作為國號。後來女真族和滿族都喜歡「金」,如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史稱「後金」。後來愛新覺羅家族改為了金姓。

元的國號是精心選擇的。忽必烈繼承了蒙古大汗後,崇尚漢文化,於是學習漢族建立國號。忽必烈的文人們提出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作為國號。這個「元」有開始,大的意思。表明忽必烈想開闢一個新天地。

明朝國號的來源和宗教有關。明教又叫做摩尼教,是從波斯國傳入的。摩尼教宣稱世界存在黑暗兩種勢力的對抗,並且將自己視為光明的一派,因此翻譯為明教。明教在民間的影響很大。元朝末年,紅巾軍中的許多人士就是明教教徒,如韓山童被稱為「小明王」。朱元璋早期也屬於紅巾軍的一支,所以以明為旗號。後來國號就是明。

清朝的國號是皇太極定下來的。皇太極的一個目標就是滅明朝,他認為明朝的「明」在五行中屬於火,因此取國號為清,因為清是在五行是水。而且皇太極還將女真族改為了帶三點水的「滿洲」。另外,清明並稱也有太平盛世的含義,而且清始終位於明的面前,有壓住明的感覺。

相關焦點

  • 明朝國號來源是什麼?真的是和傳說中的「明教」有關嗎?
    國號這個東西算是中國特色(或者說東亞特色)了,在中國古代史上,國號的確立往往被作為一個朝代開始的歷史標誌,那麼這些國號都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中國古代的國號是有規律的,首先說說夏商周,這三朝本來不存在國號,是後人追記的,夏商周其實本都是部落的名稱。
  • 《倚天屠龍記》中明朝國號來自於明教的說法,到底有幾分靠譜?
    ▲翻拍十多次,想沒聽說過都難上文介紹了明教的興亡史,今天則跟大家一起扒一扒《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大明王朝的國號是否來自明教?小說中的明教是否來源於真實歷史,遠在北宋的方臘是否真的是明教上代教主?都是值得了解的問題點。明教=祆教?
  • 明朝國號是否與明教有關?
    —趙翼縱觀中國歷史,不難發現朱元璋可謂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複雜的人生經歷造就了其複雜多變的個性。顛沛流離的家族史朱元璋的出生地安徽鳳陽,在明朝稱之為「中都」,象徵意義尊崇。至於明朝國號的由來,明史大家吳晗先生曾指出,朱元璋的國號大明來自於明教,這一觀點隨著《倚天屠龍記》的熱播而廣為流傳。但近年有學者提出大明源於明教一事並不屬實。其實,在當時的農民起義軍中,明教確實是一種流行的信仰。朱元璋在教徒雲集的起義軍中,不受影響顯然是不可能的。
  • 明朝國號原來是這麼來的,火明克金元,五行相生相剋
    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封建朝代,明朝是一個讓人敬佩的朝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割地、不納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沒有的,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對明朝情有獨鐘的原因。那麼明朝的國號怎麼來的呢,這裡面有很多有趣的原因。
  • 中國古代是如何取國號的?相同的國號又如何區分?看完漲知識!
    以傳說中的黃帝至清王朝,中國歷史上,有統一,有分裂,究其國號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又如元朝的國號,忽必烈採納太保官劉秉忠的建議,取《易》中的「大哉乾元」之義,而由蒙古改為「元」。第五、據所奉宗教名命名。明朝國號源於明教,明教本有明王出世的傳說,經過500多年公開和秘密的傳播,明王出世成為民間所熟知的預言,朱元璋原是小明王的部將,害死小明王,繼之而起,國號大明。
  • 中國古代18個朝代國號的由來!
    這一稱謂的來源有十種說法,其中較為可信的觀點是「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 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後」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後就以部落名為國號。夏朝是在原始社會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 「國號」你知道「明」朝的國號是怎麼來的嗎?
    關於大明國號來源,歷史學家吳晗先生在《明教與大明帝國》中提到,「至『大明』之國號,則私見以為出於韓氏父子之『明王』,明王出於《大小明王出世經》」。《大小明王出世經》為明教經典,即大明的國號就是出自於明教。
  • 《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和明朝真的有聯繫嗎
    在倚天最後,明教義軍在朱元璋的率領下,最終北伐成功,取得了天下,因為士兵大多都是明教中人,因此,朱元璋將他所建的朝代成為「明朝」,自己成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明朝和明教真的有很密切的關係嗎?摩尼教傳到中國,是在唐朝,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剛開始對摩尼教是肯定的,後來在唐玄宗時又被禁止;本來在波斯發展,受到了拜火教的攻擊,被迫離開故土。
  • 我國歷史悠久,那麼歷朝歷代的國號都是怎麼來的?
    國號是一個政權的名字,代表一個國家法定統治政權的官方名稱。而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國號就是朝代名稱,這都是開國君主定下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第一個國號「夏」開始到封建帝制最後一個國號「清」為止,共四千年的「家天下」歷史,期間共有十三個大朝,那麼這十三個大朝的國號都是怎麼來的呢?夏朝夏朝是中國第一個王朝,是由大禹的兒子啟建立的。
  • 唐宋元明清:中國古代18個朝代國號的由來!轉走慢慢看
    這一稱謂的來源有十種說法,其中較為可信的觀點是「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 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後」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後就以部落名為國號。夏朝是在原始社會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國名都是怎麼來的?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朝代更替紛繁複雜。對於各朝的創建者來說,給新生的政權起一個名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確立了國號就名正了,代表一個新的國朝從此誕生。《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道:「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那麼國號是怎麼來的呢?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中國歷代的國號都是什麼含義?
    文|佳文大家想必都曾背過一首朝代順序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那麼這麼多王朝的國號都是什麼含義呢?一、夏朝雖然目前國外學者對夏朝是否存在還持懷疑態度,但國內學者多傾向於認為夏朝與二里頭文化有一定淵源。
  • 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九大王朝的國號分別是怎麼來的?
    從公元前221年始皇帝嬴政統一六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史,經歷了無數次朝代更迭,但其中的大一統王朝只有九個,依次為: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那麼,九大王朝的國號都是怎麼來的呢?
  • 還原金庸小說真相:張無忌與波斯明教進中土
    書中載得明白,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於唐武后延載元年傳入中土。其時波斯人拂多誕持明教『三宗經』來朝,中國人始習此教經典……至會昌三年,朝廷下令殺明教徒,明教勢力大衰。自此之後,明教便成為犯禁的秘密教會,歷朝均受官府摧殘。明教為圖生存,行事不免詭秘,終於摩尼教這個『摩』字,被人改為『魔』字,世人遂稱之為魔教。」這段考證的確不假,中國歷史上的明教確實源自波斯的摩尼教。
  • 大一統王朝:元明清,從國號看元明清三朝和之前朝代的不同
    這些朝代在我國歷史上一一登場,都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號,我們國家今天的國號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意為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那麼歷史上的這些朝代是怎樣確立自己的國號的呢,又有何意義?元朝以前的國號先秦我國的第一個王朝是夏朝,夏朝的國號來源是因為夏部族的首領大禹曾經被封為夏伯,於是大禹的部落就被稱為夏部落,於是大禹就用部族名作為了自己國家的國號。
  • 取「國號」的習慣流傳已久,那依據什麼來取,意義又是什麼呢?
    自中國古代進入到國家時代以來,國號的制定似乎成為無數統治者,在潛移默化當中形成的一種共同意識。仿佛沒有國號的話,政權就沒有所謂的立足之地,仿佛就失去了根基。上古三代夏、商、周國號的來源,其實學者們也有人進行考證過,最有意思的當是商代國號的來源。
  • 明朝起源於明教,為何朱元璋建國後要打壓明教?原來此明非彼明也
    在這本小說中他將朱元璋寫成了一個明教子弟,當時高風亮節的明教教主張無忌在復興明教之後淡泊名利,為了和自己相愛的人歸隱江湖,便把明教的大權傳給了朱元璋,使得朱元璋能夠建立明朝。而朱元璋建國之後卻對明教大肆打擊,讓人覺得朱元璋這個形象並不光彩,難道朱元璋真的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嗎?其實這只是金庸的杜撰罷了。
  • 為什麼商朝滅亡以後,後世沒有以「商」作為國號的朝代了?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歷朝歷代選擇國號的標準。一般來說,一個王朝國號的選取,往往和開國君主之前的某些封號、官位有關。比如劉邦曾被封為漢王,所以才有了漢朝;比如曹操曾被封為魏王,所以才有了魏朝;比如司馬懿曾被封為晉王,所以才有了晉朝;比如楊堅曾被封為隨國公,所以才有了隋朝;比如李淵曾被封為唐國公,所以才有了唐朝;比如趙匡胤曾擔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所以才有了宋朝……而這些封號、官位往往與某個地名相關,因為中國古代給某個人或某個家族封爵的一大原則是要賜予封地,封地的名字就自動成為他的封號
  • 國家國號起名大有文章,其中的取名依據是什麼
    中國這個國建立了很久的時間裡面出現了很多的國家,可是不管這些國家怎麼變化本質上都是中國這個大家庭裡,可是國家裡面真正的國號那卻不是用中國圍成的,就像咱們所知道的那些「唐」「宋」「元」「明」這些名字都是某一個時期,咱們中國的國號。
  • 明教在中國是如何發展的?
    明教在中國是如何發展的?明教在中國的興盛,主要得益於陽頂天把乾坤大挪移練到第四層,教內高手如雲,不想卻被小人成昆因私情所恨,挑動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雖有張無忌中興,但最終還無力回天……哈哈,這是玩笑,但明教在國內廣為人知,其實確實和它的真實歷史無關,而主要要感謝《倚天屠龍記》這部小說了。不過今天咱們還是簡單說說明教在中國的歷程。明教究竟是什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