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牌坊街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2020-10-13 汕頭吃喝玩樂


潮州古城太平路北端與上水門交界處,往來的遊客和本地居民打量著太平橋遺址,隔著透明玻璃,這座宋代的古橋在國慶假期前終於重見天光。宋元時期潮州府志《三陽志》記載,「自太平橋直抵三陽門,橋之四維,舊有四塔,外疏兩渠,中為官街。」太平橋南北朝向,北面靠著州治即當時的潮州府衙,南面則是作為古城中軸線的「官街」。官街,即後來的大街,現在的太平路,更通俗的名字是牌坊街。


潮州牌坊街上定期的文化巡遊活動,為古城的夜晚增加了活力。鄭堅 攝


旅遊的東風為許多古老的街區帶來了湧動的人群。在古城裡,每一條街、每一座城自有其故事與密碼。作為潮州府城政治、經濟、文化的中軸線,當我們談起牌坊街時,我們在談什麼?


牌坊街的牌坊


在取名這件事情上,民眾永遠能夠捕捉到最顯著的特徵——23座牌坊次第展開,「牌坊街」這個稱呼如此順理成章。


「坊之多而知風化之美,巷之多而知民居之密,坊與巷俱以多為貴,而巷多又不如坊多之可貴。」潮州有牌坊街,更是座牌坊城。潮州文史專家陳賢武考據了歷代的潮州地方志,寫就《潮州牌坊街》。書中記載昔日潮州府古牌坊共有570座,至多3.3公裡的府城範圍內有103座,平均每平方公裡內建有牌坊29座。昔日長僅1.6公裡的太平路上,有過43座牌坊,平均每35米就立有一座牌坊。


建牌坊不是潮州獨有的風氣,牌坊作為紀念性建築而存在的時間約從明清開始,此前,坊門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中重要的功能性構築物。「匠人營國,方九裡,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周禮·考工記》中所記載的王城規則制度始於西周,但其以政治中心為軸心、其他建築設施對稱分布的中軸線布局思想延續至封建王朝的尾聲,經緯交錯形成方格網,坊門是分割也是關卡。唐代以後,坊市制度被打破。宋代以後,生產力發展,大規模建造石坊成為可能,坊門演變為具備旌表功能的牌坊。


根據乾隆年間的潮州古城地形圖手繪的地圖。


清末的潮州古城圖。一連串的牌坊在圖中非常顯眼。


三世尚書、狀元坊、理學儒宗、吳楚重鎮……從牌坊街上牌坊的坊名就可見牌坊所旌表的人物,四朝大老林熙春及其父親與祖父、「窮不奪志」的狀元林大欽、嶺海士大夫儀表唐伯元、任職吳楚軍務的林炳星……忠臣孝子、登科文人,一座座牌坊背後是崇文重教的古代潮州。史書記載,宋代潮州府屬縣有172人登進士榜廣東共528人,明代進士及第則有160人、舉人達162人,是廣東乃至全國第進士較多的州府之一。「老一代的潮州讀書人,都會去抱狀元坊的兩條大柱,長輩會帶著家裡的小孩到牌坊街告訴他們要好好讀書。」陳賢武說。


建築學上,牌坊劃分空間、強調空間序列,民居不得高於牌坊,營造莊嚴恢弘的氛圍。傳播學上,牌坊屬於易於長久保存但不易於遠距離運輸的時間型媒介,有利於規範的傳承和王朝的持久穩定。不論是空間上的牌坊或是具備媒介屬性的牌坊,其作為禮制與儒家思想像徵的意味是難以抹去的。


太平路的牌坊分布之密集,在全國範圍內都為罕見。在唐代都還是官員流放之所的潮州遠在嶺南,中原遺民南渡後遷移至此。對於傳統禮制的尊崇在這裡卻更加嚴格,牌坊次第重疊,與遙遠的政治中心有力地呼應著。


牌坊外的「牌坊街」


許多時候人們談起牌坊街,並非僅僅指那條不足2公裡的大街,更包含了整個古城區。


讓我們暫時從牌坊林立的太平路上離開,到牌坊外的古城區看看。


向右拐進衛星一路,58歲的李炳炎健步如飛,指著路盡頭的堤壩,「這裡以前有斜坡,是貨運碼頭,貨物就是從這裡運輸。」李炳炎是潮州府城人,在打銀街長大,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研究潮州窯,認為「要研究潮州的陶瓷就一定要研究潮州的文化」。


潮州古城東臨韓江,韓江發源武夷山,匯合梅江和汀江,下遊分流為北溪、東溪和西溪出海,流域面積廣,聯通閩粵。明清時期,潮州憑藉韓江水上交通的地理優勢,形成了以府城為中心的商業貿易地位,成為韓江流域經濟中心。


如果說潮州古城以太平路為中軸線布局的思想,體現了對於傳統秩序的尊重,那麼東平路的商業則是潮人重商務實的體現。東平路原為東堤,屬堤外江岸,淤泥堆積後改築為磚石堤,城牆外移,東堤成為東街。《古城概覽》中描述歷史上的東平路「多酒樓茶室、旅舍戲院、賭場妓館,官吏宴會,商賈迎賓,多聚於此」。


潮州古城在煥發著新的魅力。林文強 攝


潮客共飲一江水,潮州古城的上水門、竹木門、東門、下水門等韓江碼頭一帶,曾是潮客商品的集散地,有不少來自韓江上遊地區的客家人,在潮州城經營紙業、瓷業、銀莊、批局……民國時期,潮州的工商得到極大發展,蔗糖、陶瓷、繡品遠銷南洋,商貿發達。至1934年,府城初具規模的座商已有146個行業、2418家,其中太平路座商有372家。


潮州從來不缺商業傳奇。19世紀初的吳雪薰從在開元街頭張元昌染布坊門口擺賣扇子做起,1919年開創「吳祥記」店售賣日用小商品。之後擴建為樓上經營批發,樓下經營零售的大型「吳祥記百貨商店」,全店佔地面積679.25平方米,還在上海、廣州設店批發。


時過境遷,如今的牌坊街上已經見不到佔載陽巷到柳衙巷一個街區的吳祥記百貨。即便是老一輩的潮州人,提起牌坊街的百貨說得更多的是曾經的國營百貨大樓。


現在的潮商老字號文化館的櫥窗裡懸掛著一個鈴鐺。1958年,潮州市百貨大樓正式投入使用,計劃經濟時代,古城四郊的消費者一早到門口排隊。早上8時鈴聲敲響,十多扇大門一齊拉開,顧客湧向櫃檯。李炳炎是潮商老字號文化館的策展人,他在百貨大樓從銷售員做到副總經理,賺到第一桶金。當統購統銷成為歷史,他開始回望國營百貨大樓時代之前的牌坊街,策劃《至誠至信——近代潮州城老字號》展覽。


展覽的結語李炳炎寫了一個禮拜:每天一早,太平路沿街的商鋪陸續開店,準備著迎接四方來客。大街就逐漸熱鬧起來,這種人來人往的繁華景象,會一直持續到深夜,而這種濃鬱的商業氣息,也已經延續了數百年。


活的歷史古城


牌坊街是近年開始的稱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太平路被稱為「大街」。在近代的半個世紀裡,大街上沒有牌坊。


蔡瀾祖籍潮州,在《府城》一文中寫道,「老家府城,舊時相等於日本的京都,到處是古蹟。看過照片,一條街上有數十個牌坊。從望遠鏡的角度,重疊又重疊,煞是優美。」


從宋代潮州古城圖可以看出,自宋代起,太平路北端就與州治相連,直到民國時期洪兆麟建百花臺。潮州歷史風起雲湧之時,其暴風眼必經過這條從南到北的太平路。「80後」的丁銓從2009年開始收集潮州老照片,出版了《舊影潮州》一書。


潮州古城牌坊街。資料圖片


2004年4月,潮州市委、市政府開始動工修復潮州牌坊街,登出「尋寶」啟示,不斷有熱心群眾向文管部門提供遺存構件的線索。當時拆坊主事人請清末秀才劉逸少,將牌坊坊主的生平、功勳和官職詳細抄成錄《潮安縣城關鎮亭坊簡略史》,為多年後的重修提供寶貴資料。2009年10月1日,牌坊街竣工正式對外開放,共修復古牌坊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東門街2座。此外,昌黎路上還有一座「昌黎舊治」坊。


丁銓思考過太平路名稱上的變化,「老一輩人覺得這是很大的路,以前潮州人叫牌坊為『亭』,沒有叫『亭街』,因為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重點在街。當本地年輕人見過更大的路,和遊客與以普通話稱呼的習慣一致去稱呼它,它或許就變成一個遊人的視角。」


潮州自然資源局主任科員陳夏陽,是潮州市歷史建築與傳統村落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研究潮州古城已多年的他認為,古城保護的實質並不是要回到哪個年代,而是各個年代的精品都拼貼。「只要古城不要走向衰敗,業態都會置換,要讓古城呈現出歷史的堆疊感,成為活的歷史古城。」他說。


當我們談起牌坊街時

我們在談什麼?


距離潮州建成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距離第一座牌坊「柱史」坊在太平路建起已經過去了503年。現在,牌坊重新豎立在太平路上,重疊又重疊。


沒有了封建的規制,人們觀賞坊上的書法遠甚於瞻仰先賢,在旅遊強市的背景下,新興的業態在街巷裡出現。失落的秩序與重構的空間依然以牌坊街為南北軸在東西縱橫的街巷裡展開,重疊又重疊。


文章來源:南方+ 策劃:達海軍 撰文:肖燕菁 蘇仕日

相關焦點

  • 潮州牌坊街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宋元時期潮州府志《三陽志》記載,「自太平橋直抵三陽門,橋之四維,舊有四塔,外疏兩渠,中為官街。」太平橋南北朝向,北面靠著州治即當時的潮州府衙,南面則是作為古城中軸線的「官街」。官街,即後來的大街,現在的太平路,更通俗的名字是牌坊街。
  • 潮州牌坊街,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宋元時期潮州府志《三陽志》記載,「自太平橋直抵三陽門,橋之四維,舊有四塔,外疏兩渠,中為官街。」太平橋南北朝向,北面靠著州治即當時的潮州府衙,南面則是作為古城中軸線的「官街」。官街,即後來的大街,現在的太平路,更通俗的名字是牌坊街。潮州牌坊街上定期的文化巡遊活動,為古城的夜晚增加了活力。
  • 潮州牌坊街,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宋元時期潮州府志《三陽志》記載,「自太平橋直抵三陽門,橋之四維,舊有四塔,外疏兩渠,中為官街。」太平橋南北朝向,北面靠著州治即當時的潮州府衙,南面則是作為古城中軸線的「官街」。官街,即後來的大街,現在的太平路,更通俗的名字是牌坊街。潮州牌坊街上定期的文化巡遊活動,為古城的夜晚增加了活力。
  • 《魅力潮州-牌坊街》
    《魅力潮州-牌坊街》:潮州城歷史上是粵東的政治中心,州、路、府治所在,達官明吏多集於此,入宋以後,人材輩出,人文薈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眾多牌坊。古牌坊是尊榮顯達,彰顯鄉賢的紀念性標誌建築,潮州牌坊街的牌坊種類、數量之多世上罕見,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文化景觀。潮州古牌坊,氣勢雄偉、雕刻精美,其文化和寓意如身臨其境,如恍若隔世之感浸透你的身心,使你對中國文化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智慧而驕傲。
  • 潮州牌坊街
    去潮州之前,就聽說那兒有個著名的牌坊街,沒有查資料,也不知道牌坊街是什麼樣的,更不知道它的意義何在,滿腦子裡想著牌坊怎麼會成為一條街?到了潮州,我們住進了離牌坊街最近的酒店,第一站就直奔牌坊街。第一次是坐著三輪車參觀潮州八大景觀及牌坊街,映入眼帘一座座造型各異的牌坊讓我們震撼。第二次是夜晚又進牌坊街。晚上的牌坊街與白天的牌坊街有很大反差,晚上的牌坊如脫掉了水泥造的外衣,換上了彩色的衣裳,透亮透亮的,好漂亮。而牌坊街的每一處都 燈火闌珊,每一個角落都散發出那原有的古味。第三次是清晨再看牌坊街。
  • 潮州必去景點——牌坊街
    「牌坊,傳說可上溯唐宋,初以木建,形似『烏凹肚門』。古時統治者提倡倫理道德,把城鄉間於節義、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將其『嘉德懿行』,書貼坊上旌表,稱為『表閭』,故牌坊也具紀念作用。到明時改用石砌,加疊層樓,飾以花紋,二柱一門或四柱三門,唯嘉靖時建多柱多門長牌坊」——黃梅岑先生《潮州牌坊紀略》牌坊街工程於2009年10月1日竣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與廣濟橋齊名、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景點
  • 回訪潮州牌坊街:活化古城牌坊 延續城市文脈
    10月12日,潮州牌坊街上,遊客往來,尋味古城。  當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沿街步行,了解潮州市修復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打造優秀傳統文化集結地等情況。  這條位於潮州古城的牌坊街,迅速刷爆潮汕人的朋友圈。
  • 潮州牌坊街|細數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在古城裡,每一條街、每一座城自有其故事與密碼。作為潮州府城政治、經濟、文化的中軸線,當我們談起牌坊街時,我們在談什麼?牌坊街的牌坊在取名這件事情上,民眾永遠能夠捕捉到最顯著的特徵——23座牌坊次第展開,「牌坊街」這個稱呼如此順理成章。
  • 潮州牌坊街
    11月29日下午,2021廣東時裝周-春季首場啟航活動在潮州牌坊街成功舉辦,活動現場盛況空前,各界時尚人士匯聚於此,與廣東時裝周一起向世界發出邀請
  • 潮州牌坊街:一條具有文化特色的古街
    說起潮州 ,想必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牌坊街, 那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牌坊街到底有什麼特色特點其他地方無法取代的吧!那麼就先來講下牌坊街來歷 :據史籍記載啊, 潮州曾經有牌坊91座 ,其中太平路39座 其他街巷44座 ,其餘的在金山 韓山、湘子橋 另外,在鄉鎮間也有57座,因此人們喻為"牌坊城", 而集中於太平路(大街)的牌坊,多為橫跨路面的二柱一門,規模較大,鱗次櫛比,風格獨特,氣勢非凡,故被譽為"牌坊街"。
  • 廣東潮州的牌坊街,曾有古牌坊數十座之多,堪稱中國牌坊第一街!
    說到廣州潮州古城,不知道大家會想到什麼,沒錯,這裡是古代廣東潮州府的府城所在地,同時也是現潮州、揭陽、汕頭三市在古代共同的商業和文化中心,有著從唐代以來留下大量名勝古蹟,如今還是廣東省內知名的旅遊城市,雖然對於全國來說知名度不如鳳凰、麗江、平遙這些老牌古城,但是這裡卻有著自己獨到的韻味
  • 守好潮州牌坊街 讓後人了解歷史
    走在潮州古城的牌坊街上,肖湘源能清楚說出每一座牌坊的來歷,還能回憶起復建牌坊時尋得每一塊構件的欣喜。 作為基層文保工作者,肖湘源從上世紀80年代起參與文物保護工作,就和這條古街結下了不解之緣。 「牌坊街是世世代代潮州人的情感寄託,更是潮州文化的根脈。」
  • 潮州的牌坊街裡藏著一千零一夜
    潮州是一個非常適合短期自由行的旅行目的地。兩天兩夜的行程安排已經玩得非常盡興啦~這次潮州之行,既感受了潮州的古城美,也品嘗了潮州的各色美食,還遇到了很多很多善良又可愛的人,身心胃都大大滿足!攻略分為四個部分:準備篇、景點篇、美食篇、後記。
  • 潮州牌坊街:牌坊上每一個名字都代表了一個家族的興衰歷程
    舊城區裡馬路一片蜿蜒曲折,甚少見到直直的通途,馬路兩邊,上世紀末的建築安靜佇立,就像一個上了歲數的老人,平靜的搖著手中的蒲扇,緩緩的說著這個城市的故事。傍晚的時候,獨自漫步在牌坊街,斜陽餘暉慵懶著舞動身姿,一塊塊肅穆的牌匾橫跨街道兩端的屋簷。牌匾的正中央幾個方方正正的楷書刻畫著歲月的故事,隨著牌坊街的漫漫長路向著遠處沿泝。
  • 《魅力潮州-牌坊街》
    《魅力潮州-牌坊街》:潮州城歷史上是粵東的政治中心,州、路、府治所在,達官明吏多集於此,入宋以後,人材輩出,人文薈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眾多牌坊。古牌坊是尊榮顯達,彰顯鄉賢的紀念性標誌建築,潮州牌坊街的牌坊種類、數量之多世上罕見,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文化景觀。潮州古牌坊,氣勢雄偉、雕刻精美,其文化和寓意如身臨其境,如恍若隔世之感浸透你的身心,使你對中國文化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智慧而驕傲。
  • 牌坊街 潮州最古老的街道 國內最大規模古牌坊街
    狀元坊,坊主正是古代粵東地區唯一一個文狀元林大欽。在潮州有個趣聞,求學孩童如去牌坊柱上抱一抱「狀元腳」,便能沾一沾文運,以此祈求學習進步、金榜題名。經年累月,狀元坊的這兩條「狀元腳」竟被抱得光滑異常。昔日的牌坊因時代變遷而消逝,而嶄新的牌坊亦因時代需要而興起。參與牌坊文字收集和修訂工作的潮州文史學家陳賢武,高度評價牌坊街復建的意義:「這是一部鐫刻在石頭上的史書,是簡明的潮州文化史,是潮州歷史文化的一條根脈。牌坊街的修復,大大增強潮人的凝聚力,成為潮州旅遊的一個亮點,並不斷體現出應有的旅遊和經濟方面的價值。」
  • 夜遊潮州美景 潮州美食 牌坊街、廣濟門古城樓、湘子橋光影秀
    韓文公祠18:00 晚餐時間,好好享受一下潮州特色美食(牌坊街也有好多好吃的哦好,我們繼續介紹……19:00 前往——牌坊街牌坊街位於潮州老城區內,街上立有22座牌坊,每一座牌坊背後都有一個故事。牌坊大多為進士、狀元、尚書等設立,街道上最早的牌坊是出現於1517年的柱史牌坊。
  • 潮州牌坊街|一座城市的歷史和記憶
    潮州牌坊街,是夏天的好去處。全程騎樓或者城樓,大太陽時可以遮陽,下雨時可以避雨,逛街探店,搜羅美食,完全沒有壓力。而且牌坊街,更不只表面的排場,還有背後的深厚文化價值。一座牌坊,就是一個故事,就是一段榮光,或者一縷堅忍,那裡雋刻著一個個家庭和家族的興衰。
  • 廣東·潮州古牌坊街
    牌坊是一個地方經濟文化發達的一種標誌。「坊之多而知風化之美,巷之多而知民居之密,坊與巷俱以多為貴,而巷多又不如坊多之可貴。」據乾隆《潮州府志》、乾隆《嘉應州志》、民國《潮州志·古蹟志·坊表》等記載,昔日潮州府古牌坊共有570座,長僅1.6公裡的繁華太平路上,就有43座牌坊依次毗鄰,平均35米就立有一座牌坊。若將太平路兩旁街巷所立的牌坊計算在內,則有62座之多。
  • 潮州必去景點——牌坊街
    「牌坊,傳說可上溯唐宋,初以木建,形似『烏凹肚門』。古時統治者提倡倫理道德,把城鄉間於節義、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將其『嘉德懿行』,書貼坊上旌表,稱為『表閭』,故牌坊也具紀念作用。到明時改用石砌,加疊層樓,飾以花紋,二柱一門或四柱三門,唯嘉靖時建多柱多門長牌坊」——黃梅岑先生《潮州牌坊紀略》牌坊街工程於2009年10月1日竣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與廣濟橋齊名、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