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海洋館,可以說不少人都為之著迷。
世上竟然有一個地方
可以不用大老遠的跑去潛入海底
就能近距離直觀地感受到
深邃大海帶來的浪漫和驚奇
而且就在日前
地位堪比故宮博物院的國家海洋博物館
已基本完工進入最後收尾階段啦
最重要的是就在天津!
高空鳥瞰↓↓↓
陽光下的海博館
巨型的身軀偉岸而震憾
下面快跟廣播君一起先睹為快吧!
據了解「遠古海洋」「今日海洋」「中華海洋文明」是國家海洋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也是一期開館的主要展區。
其中,由「遠古海洋」和「今日海洋」組成的「海洋自然」是按照從海洋自然歷史變遷時空順序,展示海洋及生命的誕生和演化。
而《中華海洋文明》則是「海洋人文」部分陳列展覽的組成之一,按照不同的時期展示海洋文明的發展,向市民展示了我國海洋文化的燦爛輝煌。
《遊歷巴西圖經》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石印本《遊歷巴西圖經》共10卷,保存完好,詳細記載了一位清末官員傅雲龍巴西之行的考察收穫,是珍貴的歷史材料。
有孔蟲模型
有孔蟲是一種古老的原生單細胞動物,5億多年前就產生在海洋中,種類繁多,包括1000多個屬、34000多種,現今種類約6000餘種,並且還以每天2個新種的速度飛快地增加,中國海域約有1500餘種,作為環境指示生物可用於許多研究領域,被譽為「大海裡的小巨人」。
龍山文化蛋殼黑陶鏤孔杯
「蛋殼陶」,是一種製作精緻、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雞蛋殼的高柄杯,僅為山東龍山文化所見。它是龍山文化時期高度發達的制陶手工業的產物,器形本身又有它形成、發展和衰退的過程,因此,它成為特定地域內新石器時代末期或青銅時代早期一種古代文化即山東龍山文化的代表。
中華錦繡龍蝦標本
中華錦繡龍蝦標本,重6斤6兩,身長1.4米,為國內近年來所發現最長,十分罕見。它全身五彩斑斕,身上有青綠色條紋,兩條觸鬚則是暗紅色,四肢黑白相間,還有不少黃色斑點點綴其中,非常漂亮。
宋元福船
該船為館內「海上絲綢之路」展廳核心展項之一,將成為我國完整復原古船的珍貴展品,堪稱海洋文化國寶級館藏。「宋元福船」復原項目邀請國內知名古船研究機構武漢理工大學造船史研究中心進行設計,力求忠實反映宋元時期福船原貌。
巨型鯨鯊
2016年9月26日,一頭鯨鯊在山東海域被誤捕後死亡。國家海洋博物館籌建辦迅速派人前往勘查決定對該鯨鯊實施保護性徵集,並辦理合法手續。製成標本後,將成為近年來保存較為完好、體型最為巨大的鯨鯊館藏,堪稱國家海洋博物館「鎮館之寶」。
預計今年實現試開館
據了解,國家海洋博物館目前已基本完工進入最後收尾階段,預計今年實現試開館。
國家海洋博物館是中國大陸首座國家級、綜合性、公益性的海洋博物館,坐落於天津中新生態城。將建成集收藏保護、展示教育、科學研究、交流傳播、旅遊觀光等功能於一體的海洋科技交流平臺和標誌性文化設施。
於2011年4月選址天津,2012年10月通過國家立項審批,經過多年的時間,這座稱之為「海洋上的故宮」終於要和大家見面。
對於旅客來說,將是一場視覺盛宴,不僅可以了解「遠古海洋」「今日海洋」「中華海洋文明」等的發展,而且有非常完整的唐代獨木舟、非常精美的大型海百合化石,以及明代的千裏海疆圖和清代的海陸布防圖等,這些非常珍貴的文物,很多屬於絕版,鎮館之寶的存在…
而且為了使參觀者可以在靜態的觀展過程中,體驗到動態的表現形式,豐富觀展體驗,印象更加深刻。
博物館採用多種科技手段,在展覽中嵌入虛擬實境和影像多媒體技術,建設一個300多座位的影院,通過相關影視內容,豐富公眾的參觀內容和了解海洋文化的方式,這不得不說是一次大飽眼福的好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博物館的意義也是相當地重大。
建成後將展示海洋自然歷史和人文歷史,成為重塑中國國家海洋文明價值觀,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僅是天津濱海新區的文化地標,而且該項目的建設更是在中國海洋事業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將結束中國沒有一座與海洋大國地位相匹配的綜合性國家海洋博物館的歷史,這也是將其地位堪比故宮博物院的重要原因。
國家海洋博物館落地天津之後
不僅天津又多了一處旅遊打卡地
更是值得全國驕傲的事情
大家被這氣勢震撼到了麼?
讓我們一起期待開館之日!
編輯 | 韓振
綜合 | 天津市旅遊局、今晚報、津雲、濱海視窗、濱海發布、國家海洋博物館、天津日報、生態城微社區、生態夢網、天津全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