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岙嶺古道:十八步難尋 五十嶺依舊

2021-01-13 蒼南新聞網

小岙嶺古道:十八步難尋 五十嶺依舊

發布時間:2017年11月20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坦克

  小岙嶺古道,亦稱五十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蒼南縣大漁鎮漁岙村,過龍潭瀑布,止於金鄉鎮十八步村。古道全長2500米許,累計爬升270米許,塊石為基,是當年金鄉等地村民去往漁岙村的梅峰古道的一段。古道沿五十嶺迂迴五折而上,沿途溪水潺潺,瀑布成群,石橋縱橫,鳥語花香,人文遺蹟頗豐,風光旖旎。

  古道迂迴盤旋五折,故當地人又稱五折嶺。而此嶺,「蒲門」人稱之為東溪嶺,江南垟的人稱之為「烏賊嶺」,當地人叫「五十嶺」,說是蠻話「五十」與「烏賊」諧音,叫偏了。

  行走在五折嶺上,你可駐足遠眺飛瀉而下的百米瀑布和瀑布上方的神秘龍井,水聲如雷。去往梅嶺頭的茶山崗緊倚絕壁,險峻異常,舊時造路,曾在十八步(舊時1步等於5尺)長的峭壁上打下十八根石樁,才築成此段道路,故名十八步。2002年修建公路,這十八根石樁被發現,地名之謎也被解開。

相關焦點

  • 蒼南風土丨小岙嶺古道:十八步難尋 五十嶺依舊
    小岙嶺古道
  • 探尋月嶺古道
    許是這些原因,來陳店村掛職不久的汪書記,執意要帶我們尋一尋傳說中的月嶺古道。一處工地旁,他帶頭走進一條小路。這是條荒廢的野路,殘樹橫臥,荊棘叢生。我們戰戰兢兢地探索著。走在這樣的路上,對於能否找到古道,我持懷疑態度。沒想到,經過一片紅皮筍竹林,便見著一水庫,現在枯水季,水位退後二三十米,裸出的那片空地,竟然鋪滿厚厚的茅草。
  • 蒼南古道之最——梅峰古道
    梅峰古道居橫陽古道中段,始於金鄉西門外梅嶺下(腳),途經梅嶺頭、赤腳巖、十八步,終於大漁灣畔的小岙,全程一鋪路(十裡)。早在三國時期,橫陽古道就開始形成。《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載:"橫陽古道是一條濱海道路,自平陽越橫陽江、白沙、金鄉、馬站,至蒲門,與福建省沙埕相接。南北朝時此路成為主要通道,浙閩之間商販由此出入。"
  • 溫州寺前嶺古道,鄉愁依舊!
    寺前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大若巖鎮寺前村水庫,經上段腦,止於永嘉縣北城街道芬益村倒龍坑自然村。該古道是古時芬益村石竹坪、倒龍坑等自然村村民與寺前村村民聯繫的通道。古道全長3000米許,累計爬升500米許。
  • 溫州石溪嶺古道,當年潘坑鄉與大岙鄉兩地村民來往的主要通道
    石溪嶺古道,民間鄉際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巖坦鎮潘坑村,經陳莊村,路下季垟自然村,渡石溪嶺,止於永嘉縣碧蓮鎮大岙村。古道全長8500米許,累計爬升400米許。陳莊村過下季垟至石溪嶺有2500米許,憾被公路覆蓋。見七垟坳頭至大岙村有700米許,憾被公路覆蓋,純古道只有5000米許。
  • 溫州西灣嶺古道,鄉愁依舊!
    西灣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鶴盛鎮鶴盛村,經西灣嶺,過塘村,止於雙巖自然村,本有去往羅川村的古道,已經毀於水泥公路,淹沒隨了百草!古道全長4500米許,累計爬升550米許,塊石為基,是當年羅川等村去往鶴盛鄉的主要通道。
  • 尋一徑古道
    □黃選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往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古道歇棚記》尋一徑先人們所開拓出的滄桑古道,讓思想融入蒼茫大地,把腳印匯入綠苔石階,在感受自然美景、放鬆身心的同時,又增添了一層浪漫主義的人文色彩。
  • 溫州龍頭嶺古道,鄉愁依舊!
    龍頭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三江街道龍下村,經龍頭嶺,過龍頭村,止於木橋村。古道全長3000米許,累計爬升300餘米,塊石為基,路面已被水泥硬化,是當年從永嘉城區渡船到千石到京渡(在1981年前甌北地區習慣性叫楠溪江下遊為京渡江),然後渡船到三江街道(原羅溪鄉)的啟灶,一路經過羅溪、龍頭、木橋、龍川、行禪,再轉到烏牛街道的西葉、東嶂、烏巖、十八壟後去往樂清的主要通道的一段,京渡至行禪段唯保留這一段,其他段盡數被毀,甚為惋惜!
  • 一天時刊|美麗鄉村藏嶺北 五古線路等你遊
    遊古村、尋古道、玩民俗、覓古樹、訪古橋,日前,「五古遊嶺北」旅遊產品線路正式發布,泰順美麗鄉村又添新玩法。遊古村、尋古道、玩民俗、覓古樹、訪古橋,日前,「五古遊嶺北」旅遊產品線路正式發布,泰順美麗鄉村又添新玩法。
  • 「新安文化45」豪嶺古道
    千百年過去了,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商賈、軍隊、百姓在這些古道上走過,往昔的繁華大多已隨著時光流逝,湖水上漲成為了記憶裡的故事。但是豪嶺古道還在,這是一條從淳安古威坪(永平)延綿到西鄉大五都豪嶺腳下的青石長龍,一百來裡的路程,順著環水溪流,自北向南,依山、沿村、傍水。
  • 溫州田下嶺古道,一條水瀑交融的秘境古道
    田下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巖坦鎮烏龍坑村,經田下嶺,止於霄嶺村。該古道是當年深龍、暨家寨(嶼山)等地村民經青潭背過源頭村去往巖坦、縣城等地的交通要道。古道全長4000米許,累計爬升600米許。
  • 溫州鰻段嶺古道,聽聽名字就覺得好玩!
    鰻段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沙頭鎮花二村,經漫藤嶺,過繁榮村,止於古二村。古道全長5000米許,累計爬升300餘米,塊石為基,是古時花坦鄉村民與古廟鄉村民來往的的主要通道。因古道之上時常漫水,行人經常摔倒象鰻魚一樣都是泥水,故名鰻段嶺古道蜿蜒於溪澗竹林,行進於山崗喬木,亭古宅幽古街長,風景優美,兩個小時可至,當去!
  • 賞北國奇觀柞水溶洞,駕車奔襲漫步古道嶺
    【古道嶺】古道嶺景區位於西安以南84公裡,柞水縣城以南18公裡。古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今有古道嶺,道道通雲間。,穿過驚險新奇的玻璃棧道,沿著棧道往南逶迤前行,跨過害怕刺激的玻璃天橋,攀上古人走過的足印依稀的十八盤道,登上古道嶺驛站,怎能不讓人嚮往?
  • 晚潮丨尋一徑古道
    ——《古道歇棚記》尋一徑先人們所開拓出的滄桑古道,讓思想融入蒼茫大地,把腳印匯入綠苔石階,在感受自然美景、放鬆身心的同時,又增添了一層浪漫主義的人文色彩。談起古道,你也許會想起茶馬古道、徽杭古道等國內著名的古道,而此次我們要去探訪的是一段大隱隱於市的山水至美之地,距離浙江義烏城區最近的古道——八嶺古道。這是一條隱藏在江東街道青巖傅村附近層巒疊翠的大山裡的古道,它曾是義烏前往東陽的重要通道。
  • 「裡長遊記」臨海尋古半日遊(中岙-嶺根-東塍-呈岐-龍王村)
    ▲第二站,王吉祥故居,依舊出彩>▲吃慣了紅燒肉,你會懷念鹹菜;看多了老宅,我還是偏愛「古道」,特別是這繞城的「唐宋古道」。▲鹿尋.也多次在聚會時,對龍王十八潭美景如畫,讚不絕口。
  • 深藏太行山裡的雄關古道
    毫無疑問,盤堖村和盤根村,是因分立於十八盤古道的上、下兩端而得名。右下的村莊叫瓦缸窯,古道高點,海拔1303米;左上的水面是車谷水庫,古道低點,海拔720米。小夥伴們閉上眼睛想想,都能感受到古道十八盤有多陡、多險、多壯觀了! 穿越「天下之脊」的太行山,自古以來就是一件異常艱險的體驗。當年,李白與好友橫穿太行山,前往太原,寫下了長詩《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中嘆道:「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可見,穿越太行山,雖不比蜀道之難,但依然讓李白這位極富浪漫主義情懷的大詩人感嘆不已!
  • 浦江21條絕美古道等你來探索
    這個五一, 尋一處幽境, 無喧囂擾。 春季紫荊花爛漫,嶺巔有觀景臺一座,浦江縣城盡收眼底。 7 樟塢嶺古道
  • 施宜古道野三關,緣慳一面十八步!
    我問這地方叫啥,他們告訴我,叫十八步。我說,這哪只十八步呢?他們笑了,說,這是一個大地名,一塊傾斜大石頭上,鑿下18步臺階,所以這裡叫十八步,我問那塊大石頭在哪兒呢?他們指著玉麟大道方向說,在那裡。回望,沒有見到那塊叫十八步的石頭。
  • 欣賞更多美景 亭溪嶺松石嶺兩條古道連成一線
    原標題:欣賞更多美景 亭溪嶺松石嶺兩條古道連成一線 亭溪嶺、松石嶺古道手繪地圖。  中國寧波網訊 昨天清晨,鄞州區橫溪鎮亭溪嶺古道、松石嶺古道連接線剛剛開通,就吸引了我市200多名徒步旅遊愛好者前來感受「足尖上的美景」。  亭溪嶺古道、松石嶺古道皆因其文化淵源與旅遊環境入選「寧波十大文化旅遊古道」。連接線白雲古道位於兩條古道之間的白雲山中。
  • 三條嶺古道丨一條春來賞花鄉愁人文古道
    三條嶺古道(點擊),系民間古通道,古時是永嘉縣潘坑鄉與巖坦鎮來往的主要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巖坦鎮小舟垟村,經三條嶺,翻刀家山、路雙尖,下橫路下,上西鳥頭,至陳寮,繞周山凹,行田龍,平下岙頭,止於潘坑村。古道全長20公裡許,累計爬升1400米許,路基由塊石建築,東西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