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岙嶺古道:十八步難尋 五十嶺依舊
小岙嶺古道:十八步難尋 五十嶺依舊 發布時間:2017年11月20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坦克 小岙嶺古道,亦稱五十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
-
蒼南古道之最——梅峰古道
蒼南現有古道52條,其中著名的有10條。梅峰古道以歷史最久、古蹟最多、風景最美甲冠蒼南,是蒼南古道之最。
-
蒼南深山裡的古道!曾經非常熱鬧,每天萬人路過
面海靠山的蒼南,總是四季常青的模樣。想要尋覓深秋初冬的金黃斑斕,除了看那稻田裡低頭搖曳的金黃麥穗,還可以尋一處漫漫悠遠的林間古道,聽著腳下落葉的蕭瑟聲,感受連古通今遺世而獨立的美好。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往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作為古代交通的主要通道,和我們先人生活一度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
我們去蒼南這條路走走吧!有寺廟、還有有瀑布...
在中華幾千年文明的歷史煙塵中曾經存在這樣一些古道它們夾在古代荒蠻的山水之間充滿未知的危險和詩意這些道路承載的不只是擔子上的貨物而已還有路的這端與那端的文明攝/蔣義昕梅峰古道居橫陽古道中段,蒼南境內的梅嶺至小岙路段,俗稱「梅峰古道」,保存較為完好。
-
晚潮丨尋一徑古道
——《古道歇棚記》尋一徑先人們所開拓出的滄桑古道,讓思想融入蒼茫大地,把腳印匯入綠苔石階,在感受自然美景、放鬆身心的同時,又增添了一層浪漫主義的人文色彩。談起古道,你也許會想起茶馬古道、徽杭古道等國內著名的古道,而此次我們要去探訪的是一段大隱隱於市的山水至美之地,距離浙江義烏城區最近的古道——八嶺古道。這是一條隱藏在江東街道青巖傅村附近層巒疊翠的大山裡的古道,它曾是義烏前往東陽的重要通道。
-
蒼南九龍崗山脊反穿梅峰古道
路邊長了不少野生金桔,吃了一個酸溜溜的。 過了石壁,到這裡我們稍微休息了一下,隊友還剝開柚子分享。 邊上山澗溪水。
-
探尋月嶺古道
許是這些原因,來陳店村掛職不久的汪書記,執意要帶我們尋一尋傳說中的月嶺古道。一處工地旁,他帶頭走進一條小路。這是條荒廢的野路,殘樹橫臥,荊棘叢生。我們戰戰兢兢地探索著。走在這樣的路上,對於能否找到古道,我持懷疑態度。沒想到,經過一片紅皮筍竹林,便見著一水庫,現在枯水季,水位退後二三十米,裸出的那片空地,竟然鋪滿厚厚的茅草。
-
走遍蒼南:桐橋嶺古道(登頂望洲山線路三)
桐橋嶺古道曾是坑口、周家城、牛條垟等村村民上下山的主要通道,現在這些自然村村民大部已搬到山下,加上公路已通,很少有人走這條嶺了。該古道坡陡險峻,綠樹成蔭,是登山健身的好去處。兒子:還要走多久呢,真的好難走。叔叔:馬上就到山頂了,加油。我偷偷的敝著笑,是馬上到古道出口了,可只是全程的八分之一而己,後面還有一個古道接古道。
-
溫州寺前嶺古道,鄉愁依舊!
寺前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大若巖鎮寺前村水庫,經上段腦,止於永嘉縣北城街道芬益村倒龍坑自然村。該古道是古時芬益村石竹坪、倒龍坑等自然村村民與寺前村村民聯繫的通道。古道全長3000米許,累計爬升500米許。
-
溫州元真嶺古道丨一條浙江避暑勝地上的古道
作者|溫州古道坦克元真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源於溫州永嘉縣沙頭鎮小溪村古廟岙自然村,上百步聳嶺,下元真嶺,止於烏龍川村,古道全長3000米許,累計爬山200米許,是古時烏龍川與小溪等地村民往來的重要通道。
-
溫州石溪嶺古道,當年潘坑鄉與大岙鄉兩地村民來往的主要通道
石溪嶺古道,民間鄉際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巖坦鎮潘坑村,經陳莊村,路下季垟自然村,渡石溪嶺,止於永嘉縣碧蓮鎮大岙村。古道全長8500米許,累計爬升400米許。陳莊村過下季垟至石溪嶺有2500米許,憾被公路覆蓋。見七垟坳頭至大岙村有700米許,憾被公路覆蓋,純古道只有5000米許。
-
溫州蒼南蔡氏宗祠知多少???
第二十一世,文選公,子五:大敦、大敬、大吾、大四、大五。第二十二世,大敬公,子六:元哲、元繼、元次、元文、元貞、元炳。第二十三世,元繼公,子二:喬年、丕承。第二十四世,丕承公由漳州龍溪縣遷蒼南縣龍沙鄉沙坡蔡為始祖。
-
溫州西灣嶺古道,鄉愁依舊!
西灣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鶴盛鎮鶴盛村,經西灣嶺,過塘村,止於雙巖自然村,本有去往羅川村的古道,已經毀於水泥公路,淹沒隨了百草!古道全長4500米許,累計爬升550米許,塊石為基,是當年羅川等村去往鶴盛鄉的主要通道。
-
三條嶺古道丨一條春來賞花鄉愁人文古道
三條嶺古道(點擊),系民間古通道,古時是永嘉縣潘坑鄉與巖坦鎮來往的主要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巖坦鎮小舟垟村,經三條嶺,翻刀家山、路雙尖,下橫路下,上西鳥頭,至陳寮,繞周山凹,行田龍,平下岙頭,止於潘坑村。古道全長20公裡許,累計爬升1400米許,路基由塊石建築,東西走向。
-
【文化天地】鄭春喜丨奇峰古道——古道新走解鄉愁
仍清晰記得,在以前的山腳嶺道拐彎處的一側,有座孤墳。在奇嶺像這樣凝聚智慧和力量的古道,達五條之多,構成了古代奇嶺走出大山,進入外面世界的四通八達的路,有了「五嶺通衢」的美稱。同時,這也才有了今日奇嶺,讓人嘆為觀止的奇峰古道群景觀。這無疑是先祖留給今日奇嶺寶貴的遺產和獨特的旅遊資源,若是開發得當,古道的現代價值將不可估量。
-
家門口的小溪⑧丨 溪邊古道(阿缽)
誰都知道,這條山路,從北洋平原的邊緣西天尾小村上郭起,便要一直上坡「爬嶺」,都在一小段平路之後,就是長長的上坡「嶺」,滑溜溜的石蹬路,一級石階一把汗水,似乎挑的不是擔子,而是溪兩岸的大山。 雖說「澳柄嶺」坡陡路隘、林深苔滑,從古時到近代,卻是山區通南北洋的主要道路。這條古道,誰也不知起始於什麼時候?
-
雲間行吟之黔嶺放歌——古風詩詞小輯
【原創】靜安白雲客|雲間行吟之黔嶺放歌——古風詩詞小輯靜安白雲客 博雅詩刊 2020.06.28雲間行吟之黔嶺放歌——古風詩詞小輯八七絕 · 過遵義播州城闕且徜徉,欲尋遺蹤古夜郎。多少王朝興替急,黔風桐竹透滄桑。
-
尋一徑古道
□黃選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往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古道歇棚記》尋一徑先人們所開拓出的滄桑古道,讓思想融入蒼茫大地,把腳印匯入綠苔石階,在感受自然美景、放鬆身心的同時,又增添了一層浪漫主義的人文色彩。
-
看千年茶馬道,南宋漢服影,「孟姜女」尋夫,古道長歌愛別離
茶馬古道,顧名思義,和茶必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悠遠的道路和神奇的茶,把寧德這個偏遠的小縣城和外面廣大世界連接在了一起。 今白鶴嶺古道上,仍在傳唱的一首民謠見證了當時物資貿易的景象:「汐頭妹,嶺頭姨,跳魚上去筍下來。麻竹小年沒筍生,跳魚鑽土捉不來。」
-
去這裡蒼南尋一絲涼意!
清溪潺潺、山泉叮咚瀑布飛瀉、林木葳蕤雲霧繚繞,自帶仙氣……如果說蒼南是一位飽讀詩書沉穩的才子,那麼莒溪就是一位隱居深山柔美的姑娘。她的美,在清晨伴著峭壁上第一聲鳥啼,在夜晚映著溪潭上的皎潔月光。你可以去田寮村,在石洞景區感受自然的神奇瑰麗;再尋一尋這裡的紅軍洞、紅軍竂、操練場等紅軍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