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來集】馬明博:生死場中的佛心

2021-02-13 柏林禪寺

編者按:2013年11月15日至24日,「生活禪系寶島參訪團」一行26人問道寶島臺灣,參訪了臺灣佛光山、法鼓山、中臺禪寺、慈濟等諸道場。參訪團成員之一、曾追隨淨慧長老學禪多年的馬明博居士將其隨團參訪時所作日記輯集成冊,遂成《寶島問禪記》一書。該書內容豐富詳實,既有參訪寶島諸道場的感受,也有對大德弘法利生行履的記錄以及參訪團對佛教未來發展的一些思考。本文為11月23日臺北慈濟醫院參訪日記節選。

晨和煦的陽光裡,參訪團走進慈濟臺北醫院。臺北慈濟綜合醫院,是慈濟在寶島的六所醫院之一,2005年5月8日落成啟用。

醫院大門兩側的四個柱子上,分別寫著,「人間菩薩如農夫,誠正信實如大地,智慧妙法如清水.」,第四句被門口的一輛大巴擋著。下車後,才看清是「廣邀善士勤耕耘」。

臺北慈濟醫院正門

正是「廣邀善士勤耕耘」的理念,使得證嚴法師和慈濟僧尼的行為,慢慢地延續到慈濟志工身上。慈濟的志工,來自不同的階層,有富豪、官員、教授、醫生,有白領,也有貧民.在慈濟,志工們都熱忱地投入勞作,有時在法師的帶領下,為捐贈的物品分類打包,並在每一包裹上貼標籤;有時去護理病人;有時自費前往各地災區發放物品.

一位胖胖的志工菩薩走過來。他自稱叫陳祥臺,今天專門來為參訪團參觀慈濟醫院做嚮導。

進醫院大門,迎面一幅巨大的壁畫《佛陀問疾圖》。

據佛典記載,有位老比丘病重,卻沒有人關心他。佛陀知道後,便前來探望。還沒進門,便聞到陣陣臭味。有些弟子不敢走進去,佛陀毫不猶豫地走到老比丘床前。掀開他的被子,發現老比丘身上長著膿瘡,床上儘是糞便。佛陀心中不忍,彎下腰為老比丘擦洗身體,清理傷口。佛陀留下來照顧他,為他說法、講道,直到老比丘恢復了健康,佛陀才放心離開。

在《佛陀問疾圖》前,海和尚、基和尚領眾三問訊。

佛陀問疾圖

乘電梯來到位於慈濟臺北醫院六層,這裡設有專做臨終關懷的心蓮病房。病房區入門處的對聯「心如明月照遍大地清淨性,蓮若菩提開滿人間智慧花」,巧妙地將「心、蓮」二字嵌在聯頭。

護士長陳美慧小姐迎上來,引領參觀心蓮病房。先是看病房內的醫護設施,然後,來到六層開闢的空中花園。她說:「醫院空中花園共有七座,以便讓病人走出病房盡享陽光。」空中花園內,翠竹桂樹,相映成蔭,花團錦簇,空氣中飄逸著一股隱約的桂花香。

心蓮病房

海和尚問:「其他宗教的人也可以來慈濟醫院就醫吧?」

陳小姐說:「可以。醫院充分尊重不同信仰者的需求,為佛教信眾提供助念室,為其他宗教提供祈禱室。」

陳小姐引領大家穿過寬敞的會客廳——這裡,擺著電視、沙發、書架、佛像,氛圍完全像居家生活——來到佛教徒專用的助念室「菩提居」。助念室內,整潔莊嚴,牆上掛著西方三聖像,供桌上有兩盞電子燈,還有一個小提示:「各位菩薩大德好:因考慮安全、安寧與環保、環境因素,助念中,此空間不宜點燈燭及焚香,不宜使用法器,感恩大家的配合。願大家法喜充滿、平安、吉祥。」 

助念室內的西方三聖像

海和尚、基和尚領眾誦《心經》、大悲咒。誦經開始前,陳小姐走過去輕輕掩上門,以免影響其他人。

與菩提居相鄰的,是供基督教徒使用的祈禱室。牆上掛著十字架,十字架下,靠牆放著一張深慄色的桌子,桌子上擺著厚厚的《聖經》。

醫院的氛圍,清淨、整潔、安靜。病房及走廊的燈光,多採用暖色,讓人感覺溫暖,而不是冷光。生命縱然有來有去,醫院也應該是充滿光明與溫暖的地方。

陳小姐說:「醫護人員在這裡,不僅奉獻專業知識,還接受生死學前教育。醫院雖被比作『生死場』,對於佛弟子來說,病人的生老病死,更是無言的『境教』。在這裡工作,是奉獻,還是得到,只有我們自己心裡清楚。」

醫院走廊牆上,掛著許多書畫作品,其中時見動人心弦的話,像「醫院是生命的藝術館」「歡喜付出,看見歡喜」「付出是一,得是無量」「心寬念純」「愛自己,是要照顧好自己的心」「微塵人生,以病為師」「自造福田,自得福緣」.這些應該都出自證嚴法師的《靜思語》吧。


醫院走廊裡的書畫作品

遊教授說:「每次看到慈濟醫院,我都心懷感恩。因為我的嶽母就是在這裡安詳往生的。老人家面對生死,歡喜自在,念佛成片,醒夢一如,並且預知時至,非常殊勝。玫槐的姐妹來看望老人,她們打開電視看,老人說:『不要看電視劇,那裡面都是貪嗔痴啊!要看就看佛教頻道。你們來了,不要打閒岔,要跟我一起念佛。』臨終前的一天,老人家說:『我要到阿彌陀佛那裡去啦!』」

陳玫槐居士插了一句,「當時,慈濟大愛電視臺還專門為我母親拍了個紀錄片,片名叫《心蓮病房裡的笑臉菩薩》!」

證嚴法師在指導慈濟救助眾生的過程中,發現「疾病是痛苦的根源、貧窮的由來」,於是提出「除了救濟之外,慈濟還必須建設醫院,將慈善與醫療結合,從根本上終結貧病相生的惡性循環,這才是徹底的救濟」

1972年,「慈濟貧民施醫義診所」在花蓮開設。1979年5月,證嚴法師提出興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的構想,一方面發起「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的募款、募心活動,一方面尋求建院用地。

1980年10月22日,蔣經國先生親臨花蓮靜思精舍拜訪證嚴法師,在了解慈濟事業後,他連連稱讚:「你們真了不起,為社會做了那麼多事,我沒見過一個寺廟那麼小,做的慈善事業卻是那麼大。」他還承諾設法協助解決建院用地。


慈濟醫院緣起圖

然而,籌建醫院並非一帆風順。當時預計需要建築費用8億新臺幣,但三年只募集到3000萬元。一位日本企業家為證嚴法師的悲願所感動,欲捐獻上億美元來建醫院。法師卻予以婉拒。因為她更希望臺灣每個人都有機會為建設美好人間出一份力量。

慈濟在各地舉辦建院募款義賣會,各地的慈濟委員為此奔走,許多社會人士捐出首飾。許多婦女工作之餘去做清潔工、洗碗工,把收入捐出來。她們說:「每揮動一次掃帚,就讓醫院多出了一片瓦;每洗一隻碗,就為醫院賺進了一塊磚。」

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到這一年年底,慈濟功德會募得建醫院善款7億新臺幣。慈濟醫院在20萬顆愛心的護持下奠基了。

然而不久,傳來一個不利的消息。醫院所在地被劃為軍事用地,必須收回。這個消息,如同天上掉下來的一塊巨石,重重地壓在證嚴法師心頭。她「信己無私,信人有愛」,堅信自己建醫院的初發心純正,終能突破這不可預期的難關與障礙。後來,在眾多愛心人士協助下,很快找到了第二塊地,並且比第一塊更適合建醫院。


守護生命的磐石

1984年4月,慈濟花蓮醫院正式興建;1986年8月17日,正式啟用。

「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至涅槃岸」,這兩句話,為慈濟醫療的緣起。因此,慈濟醫院秉持「救人為先」的理念,率先推行「免繳住院保證金」的制度。後來,衛生部門要求島內所有醫院參照執行。

心蓮病房外的走廊牆壁上,貼掛著多張拼圖。在一張拼圖下面,還有一頁說明文字。

陳小姐介紹說,心蓮病房有一位鼻咽癌晚期的16歲小女生。因為疾病的原因,她無法像正常年齡的學生那樣,開心地在學校跟同學一同玩耍。她只能留在家中,與疼痛共度每一天。直到年初,她發現「拼圖」這個有趣的遊戲,可以讓她忘記疾病帶來的痛苦。她每天享受拼圖的快樂,疾病卻在持續地發展,進而影響了她的視力。拼圖這項遊戲對她而言越來越困難。

5月份,她住進花蓮病房時,碰巧遇到母親節,她大方地將自己所有的拼圖捐贈給其他病友分享。一位法師得知她喜歡拼圖,便將這張拼圖送給她,她將這張拼圖留在了病房裡,以便讓其他病友分享這張拼圖的快樂。


海豚拼圖

這張拼圖,底部是湛藍的大海,上部是浩瀚的星空,拼圖中央,有三隻歡笑著的海豚正從生命之海上奮身躍起!

不知道那位可愛的小姑娘還在不在這世上,但這張生命的拼圖將一直在這裡!(本文節選自《寶島問禪記》)

(圖片來源 | 柏林禪寺數據中心)

柏林禪寺    官方網站   http://www.bailinsi.net

                       客堂電話   0311-84942447

                      投稿郵箱   blcssjzx@163.com

長按關注

   微信號「blcs001」

                               

相關焦點

  • 【雲來集】馬明博:傾聽法鼓的聲音
    參訪團成員之一、曾追隨淨慧長老學禪多年的馬明博居士將其隨團參訪時所作日記輯集成冊,遂成《寶島問禪記》一書。該書內容豐富詳實,既有參訪寶島諸道場的感受,也有對大德弘法利生行履的記錄以及參訪團對佛教未來發展的一些思考。本文為11月17日法鼓山參訪日記節選。車過三界村,駛入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山門。有穿著藍馬甲的義工舉手示意,車停下來。
  • 馬明博:觀自在 · 菩薩
    觀自在·菩薩——馬明博 《禪的滋味》作品選登隨便翻,隨便讀,翻到哪頁讀哪頁,不經意之間,書中蘊含的禪的智慧就能啟發人的心靈,轉煩惱為菩提。  ——史國良 (畫家)觀自在 | 馬明博 畫01不知道,觀音菩薩天天被你喊來喊去,她煩不煩?」
  • 馬明博|般若波羅密多:虛舟
    般若波羅密多:虛舟馬明博  —— From 《禪的滋味》【推薦語】  一頁頁地,從頭翻到尾,我依然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我覺得這本《禪的滋味》,你可以讀一會兒,也可以讀一生,最好是放在枕頭邊,想起了就拿起來翻翻。
  • 馬明博:「福娃」贊
    「福娃」贊詩/馬明博02好友領福來,(作者簡介:馬明博
  • 馬明博|空:並非一無所有
    空:並非一無所有馬明博>禪的滋味|馬明博 |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2020年1月版【推薦語】一頁頁地,從頭翻到尾,我依然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隨便翻,隨便讀,翻到哪頁讀哪頁,不經意之間,書中蘊含的禪的智慧就能啟發人的心靈。
  • 《生死場》書名之由來 | 陳子善
    胡先生感冒後果然引起肺炎,這一個月來都是白血球與病菌作鬥爭,幸好已勝利結束,炎症痊好了,並且精神方面也已正常,能夠閱讀書報了。就是身體衰弱,手顫不能寫字,為了等他的籤名,也是遲復你信的一個原因。
  • 《生死場》:魯迅最得意女弟子作品,力透紙背寫盡女性人間苦難
    《生死場》中那些卑微的靈魂與嘆息!2、《生死場》中的女人們金枝愛得卑微,活得卑微。嫁漢子,如牛似馬度日。女兒被親父活摔而死。丈夫當年看上她並非出於愛。她得去城裡掙錢,為老母治病,又怕日本人侵犯,扮成髒老婆子混出城。
  • 【每期一書】馬明博:《因為你,我在這裡》
    寫佛教的書有很多,寫五臺山的書也有很多,但無意翻到馬明博寫的這本《因為你,我在這裡》,忽然覺得,這是我真正能夠以一種讀書的方式讀懂有關佛教文化的書
  • 馬明博|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隨便翻,隨便讀,翻到哪頁讀哪頁,不經意之間,書中蘊含的禪的智慧就能啟發人的心靈,轉煩惱為菩提。  ——馬明博 《禪的滋味》分享來,一起品味《禪的滋味》《禪的滋味》馬明博 著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20年1月版【讀者短評】  人們常說,悟禪難。
  • 《天台傳佛心印記注》第九集
    天台傳佛心印記注講錄-09集-2020年2月11日上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三稱)我們接著上一節課講,這裡還有一篇序文,這篇序文也寫得非常地好。上一節課也講了,序文對一篇文章來講的話,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看文字。
  • 雲社跨年度社課步韻綺懷十六首 | 雲生
    集句步韻綺懷十六首    雲生其壹 閑情解官才喜此身輕,老去方慚理未明。觀象直窮言外意,野航恰備畫中情。論兵白發知無補,刻誌青燈竟有成。回首交遊零落盡,古松蕭颯更秋聲。(依次集自:當代•熊盛元,宋•度 正,明•殷 奎,宋末元初•楊公遠,宋末元初•方 回,清•劉 繹,元末明初•張 昱,宋•釋德洪) 其三 孤情門徑蕭疏半是苔,舊遊佳伴幾人來。鉤簾靜院初雲度,鳥語茅簷午夢回。閑引瘦筇行落葉,亂思文字撥寒灰。縱雲孤鶴無留滯,不與斜陽壹角偎。
  • 《生死場》中無法乘風破浪的姐姐:在「生」裡綻放,在「死」中涅槃
    文案中的「三十而勵、三十而立、三十而驪」,讓人不禁想起蕭紅的傳世經典之作《生死場》中的那些女性。蕭紅筆下的女性人物,被咒罵,被放棄,最終在麻木和屈服下邁向人生的生死場。由生至死,沒有浪漫和愛意,只有血色和呼嘯的風聲。
  • 《生死場》蕭紅
    《生死場》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蕭紅的小說《生死場》是蕭紅早期創作的一個巔峰。這部作品奠定了蕭紅作為抗日作家的地位,讓她成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在文學界。魯迅為她作序,胡風寫後記。《生死場》成為一個時代民族精神的經典文本。
  • 《生死場》文學評論
    一.背景分析 蕭紅創作《生死場》時,正值抗日高潮,其時東北三省已經淪陷,面對戰火的肆虐、民不聊生的情景,蕭紅痛心又感慨萬分。 蕭紅以一個偏僻農村裡的農民為描寫對象,以農民的艱辛的生活作為一個局部來側面反映整個時代。
  • 蕭紅《生死場》:論女性在人類生命繁衍史中的偉大意義
    《生死場》講述了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黑龍江的一個小村莊裡,村民忙著「生」與「死」的故事,在男權主義佔主導地位的世界裡,女性的生育和繁衍被認為是一件骯髒和不堪的事。隨著日本軍的侵略,村莊上也陸續上演了各種生死場面,在蕭紅的文字中《生死場》的「場」不僅是女性的生育場,更是當時村莊所有人民乃至全國人民的生死場。
  • 俯首黑土地,仰望雲之巔鄭州上空「飛」來一片華為雲
    原標題:俯首黑土地,仰望雲之巔鄭州上空「飛」來一片華為雲 6月27日,鄭州市政府和華為公司在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城市產業雲、工業網際網路、軟體開發雲、智慧城市等領域達成全方位、深層次戰略合作。這標志著華為在中原深耕雲計算市場又邁出堅實一步。
  • 在紛紛攘攘的生死場中,蕭紅記錄著那些來去無蹤的靈魂.
    《生死場》初版於1934年,被認為是女作家蕭紅最具文學價值的著作。蕭紅在紛紛攘攘的生死場中,蕭紅記錄著那些來去無蹤的靈魂:並非是時局所迫鑄就了飢腸轆轆的一生,也非是兵荒馬亂中性命就這樣敷衍了事,破碎的靈魂碎片中,生命賦予一個獸物的些許蠻力,就在這破碎與糊塗中消磨殆盡。而女性,只是重重疊疊的厚重土地下囈語的配角。
  • 南京老地名:佛心橋、佛心橋巷、佛心橋南巷、佛心橋北巷
    當轟隆隆的推土機急速地碾壓而過,古井、迴廊、窗欞、門頭、拴馬樁......南京一條條街巷徹底消失不見,永遠成為了我們記憶中的風景,失去的將不再重來,唯有記憶中的印象。佛心橋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後宰門街道中部。北安門街中段西側。南起後宰門西村,北至農場巷。原有一木橋,通往香林寺,以「佛在我心」之義,名佛心橋。
  • 《天諭》特色玩法之生死場簡介
    區別於其他對戰玩法,生死場是《天諭》中唯一一個匿名的大混戰,玩家參與生死場後整個戰場內的所有人都互為敵人,你可以攻擊任何人,也可以被任何人攻擊,在激烈的相互角逐中最終存活下來的玩家,將獲得競技,決賽中最終存活的玩家將獲得勝利。
  • 蕭紅小說中的空間性敘事結構:《生死場》的鏈條型結構
    小說敘事學運用大量的理論來解釋作品的結構,力圖尋找敘事作品中普遍存在的形式結構,對小說的敘事研究不可缺少的就是對小說的結構的分析。「寫作過程中,結構既是第一行為,也是最終行為,寫作的第一筆就考慮到結構,寫作的最後一筆也追求結構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