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來集】馬明博:傾聽法鼓的聲音

2021-03-02 柏林禪寺

編者按:2013年11月15日至24日,「生活禪系寶島參訪團」一行26人問道寶島臺灣,參訪了臺灣佛光山、法鼓山、中臺禪寺、慈濟等諸道場。參訪團成員之一、曾追隨淨慧長老學禪多年的馬明博居士將其隨團參訪時所作日記輯集成冊,遂成《寶島問禪記》一書。該書內容豐富詳實,既有參訪寶島諸道場的感受,也有對大德弘法利生行履的記錄以及參訪團對佛教未來發展的一些思考。本文為11月17日法鼓山參訪日記節選。

過三界村,駛入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山門。有穿著藍馬甲的義工舉手示意,車停下來。胸牌為「莊志忠」的義工,成為我們的「引路王菩薩」。他說:「歡迎各位菩薩來到法鼓山。接下來,將由我引領大家參觀。為保持法鼓山道場的清淨莊嚴,有三點請大家注意:一不許高聲說話,要輕聲緩步;二不許拍照;三不許攝像。請各位菩薩給予配合。」大家把相機、攝像機收了起來。俗話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既然法鼓山有這樣的要求,就「聽招呼,守範圍」吧。

果東大和尚前來迎接。他與海和尚、基和尚並行,引領參訪團一行前往大殿。

法鼓山的中心大殿,殿內沒有一根柱子,從上至下全部是乳白色大理石。沒有雕龍畫棟、飛簷鬥拱,整座法鼓山皆是磚牆結構,以黑、灰、褐三色為主。殿堂呈四方構造,樸實無華,無一處雕琢。

三人登上大殿內的壇城。果東大和尚說:「法鼓山正在籌備水陸法會。各個殿堂正在莊嚴。聽說海和尚、基和尚要來,我昨天匆匆從美國趕回來迎駕。」

海和尚合十道謝,「法鼓山、聖嚴長老、果東大和尚的名號,我素有耳聞。我們此行來到嚮往已久的法鼓山總部,參學、取經,來傾聽法鼓的聲音。感恩常住慈悲接待我們一行,尤其感恩方丈和尚能從百忙中抽身賜教。」

海和尚、基和尚帶領參訪團一行感恩法鼓山常住,頂禮三拜。果東大和尚慈悲地說「一拜」,並和法鼓山主要執事頂禮遠道而來的兩位大和尚一拜。佛子間的謙恭、平等、尊重,盡體現在這一拜之中。這讓人想到宋代大儒程顥的感慨。一天,程顥到一所禪寺參觀,遇上僧眾在齋堂用餐。僧眾雖多,但用餐過程,清淨莊嚴,沒有任何的雜音。程顥深深感嘆:「三代禮樂,盡在此中。」

與參訪團一行座談時,果東大和尚說:「淨慧長老在湖北黃梅四祖寺示寂時,我也是剛從美國回到法鼓山。當時想趕過去為長老送行,臨時辦各種手續需要時間,因此未能成行,只好在第一時間發去唁電。」海和尚、基和尚對果東大和尚再次表示感恩。

座談

果東大和尚概括地對聖嚴長老作了介紹。聖嚴長老是一位出色的宗教家、卓越的禪師,更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長老曾經說:「在篳路藍縷中,我也要發願辦佛教教育。這是東初老和尚的遺願,也是我自己的主張:『今日不辦教育,佛教便沒有明天。』」

教育是法鼓山的品牌與強項。初建法鼓山之初,聖嚴長老沒有先向宗教部門申請,而是先向教育部門備案,可見法鼓山自創立之初就決定了與眾不同的教育主導路線。這也是時至今日法鼓山譽滿四海的原因所在。

聖嚴長老在法鼓山

佛陀時代,竹林精舍就是最早的佛教大學,導師是釋迦牟尼佛,教授師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今天的法鼓山,更像一所開放的大學。聖嚴長老生前除了創建文教禪修體系之外,還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僧伽大學、法鼓佛教學院,更積極地籌建法鼓大學……聖嚴長老還是一位佛學家、佛教作家,他著作豐富,至今已有中、英、日文著作百餘種,其中部分禪修著作已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通行世界;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及社會各界諸多獎項的肯定。

為提振漢傳佛教在國際佛教界的影響力,自1990年起,聖嚴長老每二、三年組織一次「中華國際佛學會議」,以「佛教傳統與現代社會」為永久主題,匯聚世界各國傑出的佛學學者集思廣益,探討如何將佛法應用在現代社會中。

「心五四」,是聖嚴長老為落實「心靈環保」所推出的觀念與方法,讓人能在生活中具體運用,如同一盞一盞照路的明燈,為人們指引出正確的方向,步步走向人間淨土。「心五四」的提出,淡化了宗教色彩,入世化俗;充實佛法精神,避免隨世流俗。

「心五四」的具體內容為:一、以「四安」提升人品—安心:在於少欲知足;安身:在於勤勞儉樸;安家:在於敬愛互助;安業:在於服務奉獻;二、以「四它」解除困境—面對它:正視困境的存在;接受它:接受困境的事實;處理它:以悲智處理困境;放下它:處理後心無牽掛;三、以「四要」安定人心—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四、以「四感」與人相處—感恩:使我們成長的因緣;感謝:給我們歷練的機會;感化:用佛法轉變自己;感動:用行為影響他人;五、以「四福」增進福祉—知福:是最大的幸福;惜福:是最好的儲蓄;培福:時時都有福;種福:人人都享福。人們眼前的這座法鼓山,是聖嚴長老悲心、願力的外現。

「1989年,剛開始施工時,師父就跟我們講,法鼓山早就建好了。在哪兒呢?他說,他已經在禪定中看到過了。」果東大和尚說,「師父強調,任何建築都會成住壞空,因此真正的法鼓山,是能根植於內心的理念,而不僅是外在的建築。」


法鼓山全景

1996年,法鼓山大殿奠基時,聖嚴長老取法古道場,在大殿佛龕正下方,設地宮一座。地宮中,珍藏著臺灣地區當代的佛教文物、藝術品和多樣性物種,且註明「公元三千年以後始能開啟」,以讓後代子孫一探佛教文明和文化發展的軌跡。長老的目光何其久遠、心胸何其廣闊!

海和尚、基和尚將《虛雲和尚全集》、淨慧長老的部分著述《生活禪鑰》、《經窗禪韻》等,贈送給法鼓山。

果東大和尚回贈了聖嚴長老的墨寶「心靈環保」及著作《禪門驪珠集》等。這是心與心的溝通,也是法與法的交融。

贈送禮物

聖嚴長老曾說,他畢生的使命和責任,就是振興漢傳佛教,尤其是禪宗。長老指出,「晚近因為有人指評漢傳佛教的缺失,是在於沒有修證次第及教學次第,甚至也不合印度阿含、中觀等之法義,於是便有人對於漢傳佛教失去研修的信心。其實並非如此簡單地便可將漢傳佛教揚棄,如若真的如此不堪,漢傳佛教兩千年來的光輝歷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聖嚴一生所致力者,似乎涵蓋禪、淨、律、密以及各宗各派的教理教史,相當龐雜,其實我一向不會只為了學問的研究而做研究,必是為了佛法的實用而做研究,是為了使得傳統的中印佛教諸宗,如何落實到現代人的一般生活之中,如何使得多數的現代人看懂,而且能應用佛法的智慧,是我畢生的使命和責任。」(見《天台四部止觀導讀》「序言」)

2006年,長老再次強調,「我們大家必須在承先啟後的原則下,將漢傳佛教建立為法鼓山的主體,我們是承繼中國大陸的禪宗,但已不是19世紀中國大陸那樣的禪宗。那時的中國禪宗,是山林式的,尚沒有接觸到南傳及藏傳佛教的優良面及實用面。但是我接觸到了,同時我也接觸到了韓國、日本,乃至越南的禪佛教。我把這些新見聞,運用在傳統的禪法之中,故當禪修者初用話頭不得力時,可以用呼吸法、禮拜、經行、念佛等方法作輔助。還有,默照禪在中國已經失傳八百多年,但是,我在日本曹洞宗的禪堂看到,我也參加了他們稱為『只管打坐』的修行,實則便是默照禪的別名。」

「我到美國後,也接觸到南傳的內觀禪。我把它們分析整合起來,便是法鼓山所傳的中華禪法。同時我在閉關修行的時候,用的即是類似於默照禪。因此我把話頭禪及默照禪整理之後,便在頓悟中開出次第化的漸修法門,是任何根器的人都適合用來起信實修的好方法。在修證過程中,我也標明了從淺至深的四個階次,那便是散亂心、集中心、統一心、無心,每一階次各有修行及進階修行的方法。這是經過我幾十年的練習整理以後,把漢傳佛教的禪法重新發揚光大的。」(本文節選自《寶島問禪記》)

(圖片來源 | 柏林禪寺數據中心)

柏林禪寺    官方網站   http://www.bailinsi.net

                       客堂電話   0311-84942447

                      投稿郵箱   blcssjzx@163.com

長按關注

   微信號「blcs001」

相關焦點

  • 【雲來集】馬明博:生死場中的佛心
    參訪團成員之一、曾追隨淨慧長老學禪多年的馬明博居士將其隨團參訪時所作日記輯集成冊,遂成《寶島問禪記》一書。該書內容豐富詳實,既有參訪寶島諸道場的感受,也有對大德弘法利生行履的記錄以及參訪團對佛教未來發展的一些思考。本文為11月23日臺北慈濟醫院參訪日記節選。清晨和煦的陽光裡,參訪團走進慈濟臺北醫院。
  • 聲音作文: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聲音作文: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生動悅耳,美妙動聽,我喜歡大自然的聲音,不信你聽!雷聲來了「轟隆隆——」雷公公來了,他在天空上打著戰鼓,好像要把天空炸開一個裂縫,不一會,數幾條閃電劃破天空。他來到了公園裡,轟的一下,把一個小弟弟給嚇哭。「轟轟——轟」雷公公繼續敲著它的大鼓。
  • 傾聽文學的聲音丨著名作家王躍文來湘南學院講學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4日訊(通訊員 曹樂夫 陳天賜)11月22日下午,由湘南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湘南學院團委主辦的青年論壇在思政報告廳舉行,著名作家王躍文應邀為湘南學院師生帶了一場題為《傾聽文學的聲音——文學欣賞與創作心得》的講座。
  • 傾聽船東的聲音
    5.6Mariners』 Talk ---The voice of owner5.4青年節,傾聽船東的聲音---航東問卷訪談錄一.為何要重視傾聽船東的聲音?很多優秀的機匠長/水手長是機艙和甲板的核心人物, 很多高難度技術工作要靠他們來完成(甚至船長/輪機長也做不了), 這些工作對船舶安全, 有時很迫切和必要! 他們就是俗稱的水頭和機頭。
  • 【文化遺產】津門法鼓
    法鼓是天津市漢族民間流傳很久的一種娛樂活動。法鼓一詞源自佛教,是指法堂上做法事時專用的鼓。法鼓起源於僧、道作法時演奏的音樂,後傳入民間,鼓牌子都是群眾自己創造的,富有地方色彩。天津法鼓始於400年前,興在清康、乾盛世;衰在軍閥混戰、日寇入侵;毀在文革掃除四舊;即將亡於城市拆遷、村落解體。
  • 來樂山這裡感受非遺 傾聽歷史流動的聲音
    來樂山這裡感受非遺 傾聽歷史流動的聲音 2020-10-06 10:4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名師蔣雪飛:蹲下身子,傾聽花開的聲音
    既然這樣,我們不妨蹲下身子靜靜聆聽來自孩子內心的聲音。」近日,拱墅區名師蔣雪飛在杭州北秀小學開講座,以「傾聽——教育的智慧」為題,為全校教師講述傾聽的重要性、傾聽的內容,並傳授傾聽的策略與方法。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群個性豐富而複雜的孩子,新課程要求我們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然而,現實中傾聽的現狀並不樂觀。」
  • 用心傾聽花開的聲音——關愛聾啞人
    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聽不到美麗的聲音,說不出動聽的話語,只能活在無聲的世界裡,他們便是中國的兩千萬聾啞人。;狄更生在尋找「最悽涼的聲音,最甜蜜的聲音,最瘋狂的聲音」;林徽因在傾聽著深夜裡的樂聲。我們都在汲取生命裡遇到的所有聲音,一切幸福,而他們只是在尋找聲音,想知道什麼是聲音。社會的忽略不僅讓他們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處於了被動、尷尬、自卑的角色裡,更使一些人在困窘與寂寞中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聾啞人生存現狀堪憂。
  • 心安就有平安 法鼓山僧伽大學學僧平安夜慰訪病患者
    法鼓山僧伽大學法師、學僧平安夜慰訪醫院病患者法鼓山僧伽大學的法師、學僧與醫院病患者及家屬進行慰問交流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3年12月24日下午3點,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學僧,依例於周二前訪臺北榮民總醫院,陪伴自行登記需要關懷的患者及家屬。
  • 花繁葉茂,傾聽花開的聲音
    花繁葉茂,傾聽花開的聲音 原標題:   我長期從事文學創作,這五年來,大部分時間都在鄉下走村過寨,自然免不了要與縣鄉的基層幹部打交道,與當地老百姓打交道,這個過程是愉悅的——我的愉悅來自他們的愉悅,老百姓的感情是最為質樸的
  • 天津記憶丨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掛甲寺慶音法鼓 楊家莊永音法鼓
    「掛甲寺慶音法鼓鑾駕老會」成立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明崇禎后妃娘娘賜半副鑾駕(即儀仗)予掛甲寺,掛甲寺人於雍正年間憑此鑾駕成立了慶音法鼓老會,距今已近300年。慶音法鼓表演老會初為民間文法鼓,後於嘉慶六年(1801年)傳入武法鼓,加入飛鐃、飛鈸,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 重新核實技藝,由此形成固定套路相傳至今。 該老會經常在年節和大型民間文化活動中出會表演,是天津花會不可或缺的一項。
  • 閉上眼,傾聽花開的聲音
    於是我決定拋開世俗的眼光,以平視抑或仰視的心態重新來看待、來審視這世間萬物,悄發現一個與過往完全不同的世界。我看到在空氣中行走的灰塵,露著笑臉的太陽公公,在雲朵的懷中靜靜躺著的月亮寶寶,在浩瀚宇宙中不斷跳著舞蹈的小星星,也看到了那個坐在院子裡數星星、拿著自製的小皮鞭趕著牛群的年少的自己,我聽到內心深處葉子的搖曳聲,聽到花開的聲音。
  • 雲社跨年度社課步韻綺懷十六首 | 雲生
    集句步韻綺懷十六首    雲生其壹 閑情解官才喜此身輕,老去方慚理未明。觀象直窮言外意,野航恰備畫中情。論兵白發知無補,刻誌青燈竟有成。回首交遊零落盡,古松蕭颯更秋聲。(依次集自:宋•華 鎮,宋•劉克莊,明•鄧 林,清•錢 鴻,清•李希聖,明•程敏政,明•邢 宥,明•區 越) 其二 放情燈前頓覺性空靈,妙墨題名入畫屏。未遂笑談申繾綣,都緣氣韻稟清寧。孤村茅屋炊煙絕,野草斜陽客棹停。好託丹青留後日,醉歸明月淡疏星。
  • 側耳傾聽夢想發聲!第三季《夢想的聲音》響亮歸來!
    伴隨著全新的導師陣容,浙江衛視勵志音樂競技真人秀第三季《夢想的聲音》即將於10月26日起每周五21:10響亮回歸近日,節目組曝光了一組「側耳傾聽」版導師海報,再度引發了不少網友的期待。海報中,林俊傑、胡彥斌、譚維維、王嘉爾、張靚穎五位導師在形似音波的金色背景中十分認真地側耳傾聽,表情陶醉仿佛正享受著美妙的歌聲。作為一檔以追逐夢想為主題的音樂節目,《夢想的聲音》中的素人討教者一直都是節目最重要的亮點之一。
  • 關愛「玻璃人」傾聽他們的聲音
    關愛「玻璃人」傾聽他們的聲音 達州市中心醫院舉行第29屆世界血友病日大型義診活動 今年『世界血友病日』的主題是『傾聽他們的聲音』。」達州市中心醫院血液內科主任楊麗華說,血友病患者出血速度不比常人快,但出血時間會比正常人長。血友病不能根治,患者需終生輸注凝血因子來止血和預防出血。  據了解,血友病是一組遺傳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礙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主要特徵為陽性家族史,幼年發病,自發或輕度外傷後出血不止、血腫形成及關節出血,分為血友病A、血友病B和遺傳性因子XI缺乏症。
  • 俯首黑土地,仰望雲之巔鄭州上空「飛」來一片華為雲
    原標題:俯首黑土地,仰望雲之巔鄭州上空「飛」來一片華為雲 6月27日,鄭州市政府和華為公司在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城市產業雲、工業網際網路、軟體開發雲、智慧城市等領域達成全方位、深層次戰略合作。這標志著華為在中原深耕雲計算市場又邁出堅實一步。
  • 關懷生命 法鼓山僧伽大學學僧慰訪病患
    實踐「奉獻自己、成就大眾」的道心,並在學習和服務過程中,培養出大普化、大關懷的胸襟,法鼓山僧伽大學四年級的同學們,在畢業前都會依循校方安排,學習如何服務社會中需要關懷的民眾,引導他們從心靈的轉變,面對人生的各種因緣變化。而在醫院內則大多面對的是重症病患,也使這群學僧尤其能夠感受到病患與家屬,透過信仰慰撫心靈後的轉變。
  • 臺中市舉辦低碳城市論壇 傾聽青年人聲音
    華夏經緯網9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市低碳推動辦公室23日舉辦「青年圓桌論壇」,透過近距離對談,傾聽青年人的想法與建議,尋求推動低碳流域生活圈共識。    蔡炳坤表示,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應多傾聽青年人的聲音;各界營造低碳流域生活圈的寶貴經驗,藉由圓桌會議聚焦議題,透過年輕人激發不同的想法與構想,作為未來制定相關政策的參考。    此外,蔡炳坤也說,臺中市長胡志強具有很大的期望與用心,要將臺中打造成為具備國際視野、地方特色,更重要是「尊重生態環境」所結合而成的都市,希望未來的臺中是個「無碳無憂」的美麗都市。
  • 12328,他們傾聽你的聲音
    走進12328電話服務中心,電話鈴響聲、話務員解答聲、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的聲音每天都在大廳裡迴響。剛做了手術不能久坐她就站著接電話在河南,12328 電話服務中心話務員值班人員不減反增。服務中心曹清儒的母親腿部骨折住院,生活不能自理,她還是懷孕八個多月的準媽媽,面對這些困難,她把自己的婆婆接來陪護住院的母親,自己從沒離開工作崗位。話務員張馨爾剛剛做完手術,醫生建議在家休息,避免久坐,但面對疫情,她不顧自己的病情,投入到工作中,身體不能久坐,她就站著接電話。
  • 法鼓佛學院聯合法鼓山僧伽大學舉行畢業典禮
    法鼓佛學院聯合法鼓山僧伽大學舉行畢業典禮 2013-06-09 14:39:15  來源:法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