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世界上最倒黴的島國是哪個?可能要算諾魯共和國了。一、二戰時期諾魯與世無爭,卻是世界上唯一被英德日美澳佔領或攻擊過的國家,而且戰後六分之一的人口沒有了,人口損失率還大於蘇聯!如今由於經營不善國家即將走向破產滅亡。
諾魯共和國簡稱諾魯,位於南太平洋中西部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中,是一個珊瑚礁島國,面積只有21平方公裡,現有人口有1.2萬,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1798年,英國人首次登上這個位於紐西蘭和夏威夷之間的小島,見這裡民風純樸,生活怡然自得,於是將其命名為「快樂島」。
1888年該島被德國吞併,淪為德意志帝國殖民地,始稱諾魯,併入德國馬紹爾群島保護地。19世紀90年代發現島上有豐富的磷酸鹽礦資源(一種優質化肥原料),儲量達1億噸,1901年英國人獲準在此開採磷酸鹽。
隨著一、二戰的爆發「快樂島」就不怎麼快樂了。1914年11月,第一次大戰期間,英國人僱傭澳大利亞遠徵軍佔領了這座島嶼,結束了德國統治。
二戰爆發後,諾魯又飽遭日軍蹂躪,被日本佔領差點滅族。日軍把它作為軍事基地,並在此建了機場。在日軍在侵佔期間,近萬名諾魯人不堪虐殺,紛紛出逃。來不及出逃三千餘人則被日軍全部流放到加羅林群島的特魯克島上,被迫為日本一家公司當勞工。實際上是為日本建軍事設施做苦力,結果有大多數人慘死在該島上。就這樣一個擁有近萬人口的諾魯到最後竟只剩下不到500人,極為悽慘。
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佔領諾魯,結束日本統治。1947年成為聯合國託管地,諾魯再次交由澳、英、新共同託管,由澳大利亞代表三國管理。1964年,諾魯開始進行爭取獨立鬥爭,4年後獲聯合國同意宣布獨立。
獨立後的諾魯人的經濟收入主要是磷酸鹽,在上世紀70年代人均收入一度高居世界前列。但隨著人類對化肥需求的急劇增長,可以採礦150年的磷酸鹽礦在短短20年內就毫無節制地採完了。現在這個珊瑚礁島國已變成了一片不毛之地,到處都是裸露的、廢棄的礦坑。
隨著採礦帶來的環境惡化,加上管理全島財富基金的減值,國民經濟開始走下坡路。1995年,諾魯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危機。於是,諾魯政府賣飛機、賣輪船,進而把諾魯護照也拿到市面上來賣,可還是度日艱難。現在,諾魯島內通訊系統癱瘓,食品供應困難,國家面臨破產。
可以說,諾魯是一個比較短視的島國,沒有利用自己短期的財富做出合適的長遠發展規劃。據說,諾魯現在只有一條路,就是移民。好在他們已經在澳大利亞建了一座52層的諾魯大廈,全島居民集體搬遷過去就可以了。屆時,諾魯舉國遷移,很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舉國搬遷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