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凸顯金張掖旅遊文化產業硬實力

2020-10-11 網信張掖

今年的國慶長假是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後的第一個「黃金周」,張掖市在落實限量、預約、錯峰、有序開放等措施的前提下,以張掖七彩丹霞國家5A級旅遊景區(張掖世界地質公園)為重點的市內景區景點迎來今年新的遊客高峰,整個旅遊市場恢復強勁,一些景區遊客接待量已經接近或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全市共接待遊客157.91萬人次,全市單日平均接待遊客數近2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75億元,分別恢復到去年同期91.3%和90.1%。其中:張掖丹霞景區接待遊客23.1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6%;平山湖大峽谷接待遊客3.3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38.5%;巴爾斯雪山景區接待遊客0.1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91%。旅遊產業雖然沒有完全擺脫疫情影響,但強勁復甦、蓬勃發展的態勢已經形成,金張掖旅遊文化產業硬實力再次凸顯。


堅持品牌固本,客源市場「穩」開拓


蘆水灣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冰溝丹霞

緊盯「國家級」「世界級」金字招牌,持續推進旅遊形象品牌化塑造。張掖七彩丹霞景區晉升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入選「我喜愛的中國品牌」,絲路旅遊國際大環線七彩丹霞熱度排名第一,成為大西北的顏值擔當,甘肅文旅發展最快的點極帶;張掖國家地質公園成功獲批「世界地質公園」,榮獲「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觀之一」「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全球最刻骨銘心22處風景之一」等美譽。張掖平山湖大峽谷被中外知名地質專家譽為「比肩張家界」「媲美科羅拉多大峽谷」「世界最美的五大峽谷之一」的具有世界壟斷性的旅遊資源,與七彩丹霞、馬蹄寺3個景區同時進入中秋國慶黃金周位居西北人氣景區TOP10榜單。建成省級旅遊度假區2家,蘆水灣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通過國家文旅部覆審,屋蘭古鎮等4家景區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馬蹄寺國家5A級景區和屋蘭古鎮、丹霞口文旅小鎮國家4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全面開展。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17家,數量位居甘肅省第一,形成了西部罕見的「精品景區集群」,張掖入選國際旅遊聯合會「最美中國旅遊城市」,成為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線、西部大環線等國家推廣、西北知名旅遊線的重要目的地和集散中心。


堅持文旅融合,消費潛力「深」挖掘


七彩丹霞景區飛天舞蹈表演


大型歷史歌舞劇《回道張掖》

以實現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為統攬,加快推進旅遊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在張掖取景拍攝的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隴原英雄傳》等影視劇相繼上映,電影《血戰高臺》即將開拍,紀錄片《祁連山下》、紅西路軍題材電影《浴血誓言》已經殺青進入後期製作審核。大型秦腔現代戲《民樂情》先後獲得第29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提名獎」「配角獎」「第十六屆文華大獎提名劇目獎」和「敦煌文藝獎」;大型西路軍紅色主題秦腔現代戲《肝膽祁連》成功上演,受到專家好評,裕固族原創歌舞劇《裕固族姑娘就是我》赴外交流。雙節期間,七彩丹霞、平山湖大峽谷、張掖大佛寺、馬蹄寺、丹霞口小鎮等熱門旅遊景區和網紅打卡地的客流和消費持續保持高位、有序運行。大型文旅劇《回道張掖》、實景劇《張國臂掖》《格薩爾王》等一批精品演藝劇目實現常態化演出,推出「文旅融合·激活城鄉旅遊—點燃夜間經濟」穩增長促消費80多項系列活動,開展400多場次,平均延長遊客停留時間2小時左右,提升消費近300元。文旅產業「溢出效應」持續放大。


堅持行業標準,服務提升「聚」人氣


以旅遊標準化創建為抓手,市、縣區共舉辦各種培訓班124期,參訓人數18600餘人次,通過深化旅遊標準化試點示範工作,樹立標杆、以點帶面,帶動全市旅遊企業嚴格實施國家、行業相關標準,有效規範和提升服務行為,全國旅遊標準化試點城市實地驗收順利完成,張掖市連續兩年榮獲甘肅省旅遊行業服務技能大賽團體一等獎。全市文旅企業零(有責)投訴比例下降2個百分點,截止目前,試點單位零(有責)投訴比例為96%,所有投訴均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投訴滿意度達到100%。雙節期間,全市文旅市場平穩有序,未發生旅遊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投訴,張掖旅遊服務質量得到遊客一致好評。張掖4A景區入選全國4A景區品牌100強,其中張掖丹霞連續6次榮登榜單。


堅持科學營銷,品牌形象「快」提升


人民日報公眾號發布視頻《這色彩,很中國》


疫情期間整合資源、上下聯動、統分結合,構建省、市、縣區、景區(旅行社)四級聯動網絡宣傳平臺和隊伍,組織38家國家A級旅遊景區利用「抖音」網絡平臺持續開展「旅遊抖來金張掖」等活動,利用「一部手機遊甘肅」「掌上雲旅遊」等載體,推出一批網絡虛擬景點,「絲路飛天舞者」《一個不能少》開啟張掖旅遊「網紅時代」。節前,策劃組織七彩丹霞、平山湖大峽谷、馬蹄寺、冰溝丹霞在今日頭條、抖音、馬蜂窩等線上平臺和北京西客站「三鐵」交通交叉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陝成渝高鐵投放廣告,張掖旅遊客源市場「拓存量、創增量」成效顯著,七彩丹霞雙節接待遊客23.18萬人次,其中96%以上為市外遊客。國家級媒體持續關注張掖,人民日報公眾號發布視頻《這色彩,很中國》,張掖七彩丹霞再度開篇呈現。


堅持特色拉動,優質業態「聚」焦點

巴爾斯雪山


馬蹄寺景區

超前研判疫情後時代遊客出遊需求,因勢利導,精心策劃推出10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3條精品研學遊線路、3條精品紅色遊線路,鄉村遊、自駕遊、親子遊、短線遊成為新常態,為文旅市場全面復甦注入了新活力。實施景區聯動,提高遊客景區轉換度,方舟溫泉水世界推出粉色沙灘、海獅表演、遊園會等主題活動,備受遊客青睞;外星谷星際主題地質公園、巴爾斯雪山、《一個都不能少》拍攝取景地成熱門旅遊打卡地。雙節期間,紅色旅遊漸入常態化,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接待遊客2.32萬人次,團隊增長35%,且多在下午參觀,實現全天均衡,新熱點效應持續顯現。


來源:張掖日報

編輯:劉淑萍

責編:張文強

審核:萬福祥

相關焦點

  • 國慶黃金周張掖旅遊文化產業閃亮「金」字招牌
    今年的10月1日,國慶與中秋浪漫邂逅,家國兩圓,為全國人民帶來8天的「超級黃金周」。面對超長假期,遊客出遊熱情高漲,張掖各大景區旅遊人數激增,全市文旅市場呈快速恢復態勢,「金張掖」成為絲路旅遊國際大環線最具熱度的節點城市。據統計,國慶中秋長假,全市共接待遊客157.9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75億元,分別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的91.3%和90.1%。
  • 節後張掖文旅市場 熱度延續 旺季延長
    剛剛過去的「雙節」長假,張掖文旅強勁復甦,「絲路之都·丹霞之城」金張掖人氣暴漲、熱度暴增。節後,省文旅廳重獎金張掖「常駐」央視一個月,將CCTV-10科教頻道一個月的15秒廣告時段視頻獎勵張掖,用於播出張掖市文化旅遊宣傳片。
  • ...從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看甘肅張掖旅遊影視產業融合發展⑥
    近年來,我市把影視業發展作為支撐旅遊產業發展的一個全新支點,立足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著力打造「景區+影視基地」旅遊產業新模式。《一個都不能少》先後在七彩丹霞、冰溝丹霞、平山湖大峽谷、扁都口、甘州府城等景區景點取景,充分展現了張掖多彩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歷史文化。
  • 甘肅張掖密集展示文化生態特色驗證「宜居宜遊」
    張掖市委宣傳部日前還披露了當地文化生態特色發展情況,並提出努力打造神秀丹霞、神韻溼地、神奇沙漠、神秘大佛等特色文化品牌,促進當地文化優勢資源品牌化和產業化。  據介紹,2012年以來,張掖依託獨特的西域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溼地沙漠、丹霞地貌、祁連山自然風光等優勢資源,採取政府投入引導、園區招商引資等措施,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累計投資達7億多元。
  • 無邊光景一時新——「十三五」期間甘州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綜述
    真是沒想到,甘州處處是美景,有這麼多的好玩的好吃的啊!」  今年的國慶中秋長假是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後的第一個黃金周。數據顯示,「十一」黃金周期間,位於甘州區的張掖大佛寺、溼地公園、蘆水灣生態景區、平山湖大峽谷、公航旅自駕遊營地等十餘個4A、3A級景區共接待旅遊人數67.8萬人次,同比增加33.88%,實現旅遊收入41745.551萬元,同比增加9.6%。
  • 開啟旅遊發展「黃金時代」 ——張掖文化旅遊全民宣傳行動回眸(圖)
    同時,張掖市出臺《金張掖全民旅遊宣傳獎勵辦法》,由市財政每年拿出100萬元,對當年提升張掖美譽度、擴大張掖知名度並公開發表新聞稿件、文藝理論作品、微博微信作品的個人以及先進團體進行獎勵。  「一年拿出100萬元獎勵旅遊全民宣傳,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見的。」張掖市委外宣辦負責人表示,百萬獎金的設立,激發了張掖旅遊全民宣傳的熱情,也開啟了張掖旅遊宣傳的全新時代。
  • ...旅遊新「高地」——張掖丹霞大景區「十三五」旅遊業發展綜述
    7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209次會議通過決議,正式批准張掖地質公園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為張掖文化旅遊發展增添了一張世界級「金名片」。  「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中國彩虹山」「東方的卡帕多奇亞」「最佳低空旅遊體驗區」「一眼七彩丹霞,天下群山無色」「最佳低空旅遊體驗區」……這一個個搶眼的美譽和關鍵詞,道出了近年張掖丹霞的「熱力值」。
  • 博雅研究 | 國慶黃金周旅遊的文化釋義和經濟分析(上篇)
    本文首先對國慶旅遊和國慶黃金周的二十年進行了盤點,然後介紹國慶文化、旅遊文化價值,並世界各國國慶文化和旅遊進行對比以得到借鑑和啟示。然後從假日經濟、消費經濟升級兩方面對我國的國慶黃金周進行了分析。最後對國慶黃金周的綜合功能進行了展望。
  • 甘肅張掖密集展示文化生態特色驗證「宜居宜遊」
    張掖市委宣傳部日前還披露了當地文化生態特色發展情況,並提出努力打造神秀丹霞、神韻溼地、神奇沙漠、神秘大佛等特色文化品牌,促進當地文化優勢資源品牌化和產業化。  據介紹,2012年以來,張掖依託獨特的西域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溼地沙漠、丹霞地貌、祁連山自然風光等優勢資源,採取政府投入引導、園區招商引資等措施,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累計投資達7億多元。
  • 日照嵐山區:「硬產業」力擎發展「硬實力」
    日照嵐山區:「硬產業」力擎發展「硬實力」 2020-11-08 1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張掖、銀武威、金銀不換是天水
    金張掖、銀武威、金銀不換是天水張掖位於中國甘肅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是古&34;上進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驛鎮。 張掖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川秀美,民風淳樸,水草豐美,素有&34;的美譽,是我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
  • 金張掖特色美食插畫
    金張掖特色美食插畫 帶你了解張掖特色美食 欣賞完這組插畫讓你分分鐘愛上 張掖美食 好吃到以淚洗面...
  • 張掖:文旅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張掖市依託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推進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把文化旅遊產業開發作為實現綠色發展崛起的主攻方向,高標準創建特色品牌,打造國際化旅遊目的地,文化旅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大景區建設、全產業鏈打造、管理服務水平提升、文化旅遊全面宣傳「四大行動」,打造中國地貌景觀大觀園等「五張名片」,文化旅遊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呈現出旅遊目的地地位和高質量發展水平雙提升的態勢。
  • 無邊光景一時新——「十三五」期間甘州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綜述
    今年的國慶中秋長假是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後的第一個黃金周。數據顯示,「十一」黃金周期間,位於甘州區的張掖大佛寺、溼地公園、蘆水灣生態景區、平山湖大峽谷、公航旅自駕遊營地等十餘個4A、3A級景區共接待旅遊人數67.8萬人次,同比增加33.88%,實現旅遊收入41745.551萬元,同比增加9.6%。  「甘州處處是美景」,陳先生的感慨是甘州區全力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市的結果。
  • 張掖丹霞: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
    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成功創建,意味著張掖市打造國際化旅遊目的地的兩大階段性目標已順利實現,為張掖文化旅遊品牌走向世界獲取了「通行證」。  近年來,張掖市及七彩丹霞旅遊景區把創建特色品牌作為打造國際化旅遊目的地、推進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著力增強文化旅遊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活力,創建以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為重點的特色品牌,形成了高品位旅遊景區集群。
  • 張掖地方美食文化圖書編撰工作啟動
    (甘州融媒記者 付聰林)6月20日,張掖市商務局召集全市20多名骨幹作家,安排部署張掖地方美食文化的採集撰稿工作,這標誌著張掖地方美食文化圖書編撰工作正式啟動。張掖,是古絲綢之路重鎮,也是中國農耕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張掖美食品種繁多,食材豐富,製作精良,據了解,民間傳說並被廚藝大師認可的有3大宴菜688道。
  • 《江蘇要情動態》| 常州:「十力」鍛造地方文化產業硬實力
    常州:「十力」鍛造地方文化產業硬實力中經社分析師 吳瓊 郭文嘉從1992年首次認可「文化產業」概念,到「十三五」規劃正式明確「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我國文化產業整體實力與日俱增,已成為助推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 【人民網視頻】張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邀您暢遊金張掖
    【人民網視頻】張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邀您暢遊金張掖 2019-12-1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屋蘭古鎮景區全力打造張掖民俗文化旅遊新標杆
    近年來,張掖市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項目帶動、服務引領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文化產業總量規模持續擴大,增加值穩步增長,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為進一步培育壯大文化產業骨幹企業,發揮典型的引領示範作用,激發文化產業發展內生動力,為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市委宣傳部、市廣播電視臺近期開展全市文化產業典型集中宣傳報導,以期推動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 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十一」黃金周最大承載量每天不超過3.36萬人
    原標題: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十一」黃金周最大承載量每天不超過3.36萬人中國甘肅網9月30日訊據蘭州晨報報導(首席記者 荊雯)為應對「十一」黃金周客流高峰,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戰略部署,落實文化和旅遊部「限量、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