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情的翩翩公子納蘭性德,對於愛情,納蘭的一生給了世人最好的答案。
納蘭性德,原名納蘭成德,為了避諱,才改為納蘭性德。他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他家為身世顯赫的貴族皇親。他父親明珠,身居要職,大學士、太子太傅;他母親更是親王的女兒,納蘭家族是滿洲正黃旗,清初滿族八大姓氏中最顯赫、最尊貴的葉赫那拉氏。
如此顯赫的家族,給了納蘭無比優越的生活、讀書環境,他自幼飽讀詩書。17歲入國子監,18歲鄉試中舉,19歲會試中式,這一年因為生病沒有參加廷試,三年之後22歲補考廷試,中進士。其中在20歲的時候娶盧氏為妻。
中了舉人後,納蘭在積極地備考科舉考試最後一關的殿試時,卻突然得了風寒,失去了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的機會。在床榻上無聊躺著的納蘭有感而發就在他因為生病,無法參加廷試的時候,心情無比愁苦,19歲的他寫下了這首詞。
採桑子 · 桃花羞作無情死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閒窗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詞中有2個典故,第一個是「東陽瘦」這說的是南朝梁國著名文人沈約,沈約曾經是東陽太守,所以也稱沈東陽。姚思廉在《梁書·沈約傳》中記載:「沈約,永明末出守東陽……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沈約操勞過度,日漸消瘦後,被世人以「東陽銷瘦」、「東陽瘦體」稱之。
另一個典故是「芙蓉」 。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相國李公下第遊蜀,遇一老嫗。言:郎君明年芙蓉鏡下及第。明年,果然狀頭及第。」
中了進士的納蘭,詩詞才情名聲大噪。也就是在這一年,他認識了好友顧貞觀。這幾年他的莫逆之交嚴繩孫也一直在京城,兩人互相唱和。高中進士以及不斷結識好友,納蘭書生意氣,出盡風頭。也就是就在這一年南邊三藩之亂戰事正急,納蘭心懷天下,多次上書康熙,想要到前線立功,可是康熙都沒有準允,納蘭報國無門,
這時候納蘭遂作:憶王孫
西風一夜剪芭蕉,倦眼經秋耐寂寥?
強把心情付濁醪。 讀離騷。愁似湘江日夜潮。
這首詞看,納蘭性德的情緒相當苦悶。他說自己抵受得住寂寞,這是反話,實際上是說自己在政治上不甘寂寞。因此,才會痛飲熟讀《離騷》,才會心潮起伏,思緒洶湧。
23歲那年,盧氏為納蘭生下一子後,一個多月的樣子,就離世了。這又如同之前說的歐陽修,他的妻子也是產後不久離世,所以女人自古以來都是犧牲最大的,應當被社會尊重。
盧氏的去世,納蘭悼念亡妻之哀音破空而起,成為《飲水詞》中拔地而起的高峰,不僅後人難以超越,自己也無法超越。愛有多深,相思就有多深,詞自然也最動人心。
第二年,納蘭的《飲水詞》成。而被後人認為是壓卷之作的當屬《臨江仙 · 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
湔裙夢斷續應難。
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柳絮楊花隨風飄到哪裡去了呢?原來世被厚厚的冰雪摧殘了。五更時分夜闌風寒,這株柳樹也顯得悽冷蕭疏。皎潔的明月五私普照,不論柳樹是繁茂還是蕭疏,都一般關懷。
最是在繁茂的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回憶起當年的那個女子。夢裡又見當年和她幽會的情景,但是好夢易斷,斷夢難續。遂將愁思寄給西風,可是,再強勁的西風也吹不散我眉間緊鎖的不盡憂愁。
人要感性一點才有溫度。納蘭就是這樣溫潤如玉的公子,他的溫度不僅僅是對表妹、對盧氏、對沈宛的愛情,還有對朋友的友情。出身富貴的他,不僅和曹雪芹的父親曹寅交往密切感情甚篤,還有姜宸英、嚴繩孫、朱彝尊、顧貞觀等漢人交往密切、真誠以待。人生得一摯友,比萬貫家財仕途名利,哪個更重要?顯然納蘭在這方面是感性的。
詩人、詞人一般都是感性的。他們能細膩地去感知這個世界,與萬物神會。借用王國維的話「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所以我們後世,才有幸品讀如此如花如水如茶有骨血有肉的納蘭詞。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活一個「情」。納蘭在世雖短短三十一年時光,卻活出了濃濃人間的煙火味。
納蘭交友,皆是真誠相待,不僅仗義疏財,對他們積極幫助,還互相敬重,毫無等級區分。25歲那年,因朝廷舉薦博學鴻儒,他的那些布衣朋友相聚京城,他特意邀請他們住在淥水亭,經常一起觀荷作詩。他還特意在此築一茅屋,題「花間草堂」,供友人一起談古論今。
這年,姜宸英一人窮困潦倒住在佛寺中,一個秋天晚上,天氣漸涼。納蘭想起了佛寺中的朋友,便寫下這首詞。
點絳唇
納蘭
小院新涼,晚來頓覺羅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蕭寺憐君,別緒應蕭索。西風惡,夕陽吹角,一陣槐花落。
盧氏去世後,納蘭一直放不下這段感情,亡妻化為納蘭的詞中的每一個文字,讀起來仿佛她就在眼前,卻不能相望,更無法相守。
在妻子去世後,好友顧貞觀,給納蘭介紹了一位江南才女,沈宛,一方面沈宛是納蘭的鐵粉,對納蘭十分仰慕,經常在坊間傳唱納蘭的詞,另一面,沈宛才情出眾,18歲便有了《選夢詞》。納蘭的知後,便與其書信來往,到底最後兩人是互生情愫,還是惺惺相惜為知音,後世多有傳說,但無定論。且不管這些,這段感情有點迷離也沒什麼不好。
終於,在康熙二十三年,納蘭30歲的時候,康熙南巡,納蘭跟隨到了南方,一直書信來往的兩位才子佳人相遇在江南畫舫,綠紗窗下。但兩人相見也非家常一般,因為此時納蘭還要南下,沈宛卻要隨顧貞觀帶著沈宛北上京城,兩人分開。
今天學的這首詞,沒有確定的背景,一般認為這是沈宛離京時納蘭寫的,其實沈宛在納蘭生前離京還是去世後離去,也無定論。但根據詞意揣摩,這首詞更像是,納蘭南巡,沈宛北上短暫分別而寫。就這首詞,其實就可以看出,納蘭與沈宛的關係,遠不止知音而已。
來一起品讀吧:
南鄉子
煙暖雨初收,落盡繁花小院幽。
摘得一雙紅豆子,低頭,說著分攜淚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
別自有人桃葉渡,扁舟,一種煙波各自愁。
詩詞裡面的「卮酒」是古代盛酒的器皿。酹(lèi):指將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石尤:石尤風,即逆風或頂頭風。「別自」二句:意謂與你分別之後,定然還有人在這裡乘小船作別。桃葉渡,渡口名。地在江蘇省南京市秦淮河畔,因晉王獻之於此歌煩其妾桃葉而得名。後人以此代指情人分別之地,或分別之意。
沈宛,給了納蘭第二次愛情的生命,在生命最後一年,他在江南,難得寫下了如此清麗淡然的詩詞:
浣溪沙
十裡湖光載酒遊,青簾低映白蘋洲。西風聽徹採菱謳。
沙岸有時雙袖擁,畫船何處一竿收。歸來無語晚妝樓。
沈宛入京後不久,納蘭便納沈宛為妾,這種結合,要突破重重阻礙,滿人和漢人,皇親貴族和歌妓,父親和皇命...在愛情面前,納蘭還是選擇了感性地去愛,最終納蘭和沈宛在一家別院開始了同居恩愛的日子。
沈宛到底在納蘭生前離開,還是去世後離開,不得而知。那起碼那半年時光,納蘭是幸福的。
31歲那年的五月,納蘭和顧貞觀、姜宸英等一起飲酒寫詩,第二天納蘭便生病了,七天之後,也就是五月三十日,納蘭離開了他所留戀的世界,而這一天,也正好是妻子盧氏的祭日。
人人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人間最美詞客,短短的三十年,他的才情,卻一直絢爛著這個世界。你還記得深夜在院落中與冷月寒柳相伴的納蘭公子的身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