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重號帶來麻煩一堆 公安部門處理無定規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1日 22:12 來源:大河網
漫畫 身份證重號帶來麻煩一堆
公民身份證號碼是國家為每個公民編制的唯一的、終身不變的法定身份代碼,近來,接連有讀者來電反映同一困惑:自己本該獨一無二的身份證號,因為重號被素不相識的人「共享」,所有和該身份證號碼掛鈎的業務和證件都受到影響,辦不了駕照,開不了戶,結婚證也要重新更換,甚至還被當成犯罪嫌疑人……身份證重號尷尬該如何化解?
【號碼重】
正準備考駕照發現身份證重號
專門花錢到駕校學習,學成後卻無法報名參加考試,鞏義市北山口鎮北山口村的張高峰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麻煩。
春節前,張高峰在鞏義市第一駕校學習,報名時被車管所告知,一個與他身份證號碼相同但名字不同的人已經搶先在車管所領取駕照,他無法再用同一身份證號考取駕照。
「身份證用了10多年,現在第二代身份證都辦好了,咋會和別人重號?」張高峰非常吃驚。車管所電腦記錄顯示,一趙姓男子和張高峰的身份證重號,已經領取了駕照,張高峰只有更改身份證號或者對方撤銷、更改駕駛證,才能報名參加考試。
鞏義市北山口鎮派出所戶籍科民警表示,張高峰的身份證號準確無誤,與其重號的趙某是北山口鎮山川村人,很可能是民警手工編碼時把對方的身份證號弄錯,導致兩人重號。張高峰說,派出所民警讓他去找趙某,勸說對方變更身份證號。「不好找不說,即使找到了,人家會願意改嗎?」張高峰說,當初一起學駕駛的人現在都已拿到了駕照,他卻無法報名。
戶口轉出10多年如今被告知重號
同樣因為身份證重號,鄭州市民王先生夫婦也在煩惱。幾天前,王先生的愛人郭女士接到林山寨派出所通知,稱她與貴州務川縣某人的身份證重號。當天,王先生所在單位有3人接到身份證重號通知,而該派出所當天發現,重號者有13人。
郭女士的戶口於1994年從貴州遷至鄭州,身份證在貴州老家辦理後一直使用至今,如今辦理第二代身份證時被發現與老家一人的身份證重號。民警建議他們儘快找到對方協商更改,夫婦倆憂心忡忡,能不能找到對方?如果必須更改,之前使用該身份證號辦理的學位證、銀行卡、保險等都得更改,甚至連結婚證也面臨「作廢」危機,並且距離太遠,事情辦妥要花費多少時間、需要牽扯多少精力,兩人心裡沒底。
【麻煩多】
父子倆都重號銀行開戶被「卡」
採訪中,記者還遇到父子倆身份證號都與別人重的稀罕事,兩人到銀行開戶時全部被「卡」。
鄭州市民孫先生和父親的身份證都是1985年在隴海馬路派出所辦的,一直沒發現什麼問題。2002年8月,孫先生的父親去大學路一家銀行開戶,被告知身份證編號已被一韓姓客戶使用,不能再開戶。兩個月後,孫先生到另一家銀行開戶,也遇到了同樣問題,身份證編號被一許姓男子「搶先」開戶使用,孫家做生意、按揭買房和日常匯兌等都受到了影響。
鄭州市公安局戶籍科人員表示,孫父的身份證號與名字吻合,是另一方的身份證號出錯了。雖然戶籍部門願意出證明,但是銀行方面仍堅持客戶「先來後到」,不肯辦理,除非更改號碼;而孫先生的身份證號在2000年戶籍管理聯網時自動校驗,已經被強制更改,他本人未及時處理,只有按照新的身份證編號重新辦證後才能開戶。
與在逃嫌犯重號兩次被警方「抓獲」
因為和一個殺人在逃嫌犯的身份證重號,老家在開封市通許縣玉皇廟鎮苗寨村的葉先生曾兩次被警方「抓獲」。
2005年4月份,葉先生到江蘇出差,拿身份證在一家賓館登記住宿。晚上9時許,有人敲門,開門後進來幾名男子,他們亮出證件後稱是當地公安機關的,看了葉先生的身份證後帶他到派出所做筆錄,讓他交代自己的「罪行」。原來,葉先生的身份證號和老家另一李姓男子重號,李某幾年前殺人後一直在逃,被公安機關列為上網通緝犯,葉先生因為重號被當成了在逃嫌犯。3個小時後,多虧葉先生找到一位在刑偵部門工作的同學作證,才得以離開。而這樣的遭遇,葉先生8個月後再次遇到,同樣是找了同學出面證明,葉先生才得以脫身。
一堆證件受「牽連」花費全部個人扛
葉先生的遭遇畢竟很少見,不過,所有身份證重號者都會遇到麻煩,由於身份證的特殊性,公民的很多的證件都是和自己的身份證掛鈎。
身份證重號的孫女士表示,一旦身份證號碼更改,必然會涉及其他證件的更換,比如銀行帳戶、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帳戶等,都要跟著改,還要更換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各種資格證書、結婚證等。孫女士估算了一下,更換或更改這些證件要花費近千元,這還不包括間接損失,而公安部門表示,對於因身份證重號而給居民帶來的損失,國家目前還沒有出臺相關規定,所以現在只能由當事人承擔,號碼更改後,公安機關只能為市民出具證明,協調相關用證部門做好更正工作,這讓她覺得特別「冤」。
【探原因】
手工管理造成重號全國約有150萬人重號
公民身份證號碼是國家為每個公民編制的唯一的、終身不變的法定身份代碼,為什麼會發生重號的事情呢?
河南省公安廳戶證辦工作人員介紹說,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身份證制度初期,公安機關為辦證群眾編制了15位的居民身份證編號,由於當時技術手段落後,編號工作完全採用手工操作,由此產生了一些重號、錯號,客觀上來說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尤其在身份證號碼從15位升至18位過程中,手工管理造成很多重號問題。問題出現後,如果兩人不在同一領域辦理以身份證號碼為識別標誌的手續(如護照、駕照等),一般無法發現。目前接連發現重號問題,是因為第二代身份證實行全國聯網,一旦有重號,輸入微機就會發現。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大約有150萬人的身份證重號,在換發二代證的前期準備過程中,黔、寧、粵3省區分別糾正身份證重號16.8萬餘個、7萬餘個和14.8萬個;我省鄭州糾正身份證重錯號3.9萬個,固始縣糾正身份證重號10萬個。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國自1999年正式建立和實行公民身份證號碼制度以來,公安機關多次組織開展了清理糾錯工作,先後糾正重號、錯號2000多萬個。目前,地市內的重錯號問題已基本解決,隨著省級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的建成,省內重錯號大大減少,跨省重錯號問題也有望通過部級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加以解決。專家表示,在第二代身份證全部更換結束以後,將實現全國聯網,身份證號碼重號現象也將消失。
【改號碼】
「先換者保有」不能怕麻煩拖延更改
如果兩人身份證重號,辦理很多業務時都會遇到難題,註定有一個人不能申請考駕駛證,不能辦理出國手續,不能在同一家銀行開辦業務……公安機關處理重號問題過程中,時常碰到重號當事人都想要「原配」編碼、不願更換新號碼的情況,這該怎麼辦呢?
「我們通常會建議當事人去找重號另一方協商,確定誰來更換號碼,也會通過相關渠道幫忙聯繫。」林山寨派出所戶籍科民警說,身份證重號屬於遺留問題,發現問題後,只有各方積極合作,才有利於問題解決,拖延僵持越久,帶來的麻煩越多。
據了解,目前,公安機關解決重號問題的基本方案是利用第二代身份證更換的機會,採用「先換者保有」的政策,即首先更換第二代身份證的人員享有繼續享有使用該身份證號碼的權利,而後更換的人則不再區分情形,必須更改自己的原有號碼,公安機關免費更換第二代身份證,並出具證明,協調相關用證部門做好重錯號的更正工作。
記者從省公安廳戶證辦了解到,為解決身份證重號問題,公安部門採取靈活機動措施,儘量體現人性化服務。如果通過協調,其中一方願意放棄原號碼,將被重新賦予新號碼,免費更換證件。如果協調不成,則遵循以下原則:制證庫中有記錄者,其號碼優先保留,無制證記錄的人重新編號;遷移人員回原籍較難,優先保留原號,未遷移人員重新編號,重號兩人都屬遷移人員的,遷移距離較遠者優先保留原號;身份證籤發日期最近者,優先保留原號;證件使用頻率高、使用面廣者保留原號,另一方證件使用少,重新編號影響較小,將整體影響降至最低……證件重號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公安部門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
公安部門還提醒,公民一旦發現身份證重號,不能怕麻煩拖延更改,因為重號中必須有一方更改號碼,拖延越久意味著該身份證號使用越多,造成的遺留問題越多,日後處理也更加麻煩,發現重號應儘快向戶籍所在派出所反映。
【究責任】
建立問責機制督促提高責任心
「假如戶籍管理人員一絲不苟,對工作高度負責,嚴格依照有關規範和流程進行操作,應該不會出這麼多問題。」採訪中,不少重號者表示,讓自己費時耗力去改號,還要花錢更改其他相關證件,等於有關部門出錯,卻要受害公民埋單,覺得有些「冤」。
在為重號而苦惱王先生說,2005年3月,江蘇省公安廳曾宣布,如果民警因工作不負責任,造成身份證登記差錯,給群眾造成損失和麻煩的,除免費重新製作外,有關責任民警應賠償造成的經濟損失,並上門賠禮道歉,後果嚴重的要追究當事民警的責任。
一些市民認為,如果各地都建立起對戶籍管理人員的問責機制,督促其提高責任心和敬業精神,或許能把重號降到最低。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劉道興表示,自己的家人也曾遇到身份證重號問題,目前已經更改新號碼,辦理了新身份證,並根據公安部門出具的證明更改了相關證件和手續,「辦起來不像人們想像中那麼麻煩」。劉副院長認為,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在國家進行數位化管理的歷史過程中,出現這樣的失誤在所難免,人們要予以理解,同時,公安部門在發現差錯後,應該意識到這是自身的失誤造成的,並非公民的責任,應致歉並積極協調處理,對於造成的差錯,最好制定一套有效的辦法,便於更好地解決問題。此外,遇到身份證重號問題的公民,也應該積極同公安部門配合,便於問題儘快解決,這也是彼此間和諧互助的一種表現。
身份證號碼小帖士
居民身份證是國家頒發的證明公民身份的合法證件。居民身份證的18位號碼中,1至6位代表行政歸屬,7至14位代表出生年、月、日,15至18位代表檢測碼和性別。只有兩人都在一個縣(區)行政區域內、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性別相同,才會出現身份證號碼重號的情況。
(記者蔡君彥)
責編: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