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了這麼多年,你可知為何上海簡稱「滬」?

2021-02-08 灕江出版社

幾年前,我曾對沿海及沿江河地區地名進行梳理,發現不少以漁具命名的地方。這種命名方式,基於海洋漁業生產留下的遺蹟,亦是古國民風民俗之所化,其淵源甚至可以上溯到原始的漁獵時代,自是地名學的題中要義。

漁具的地名,可看作是器物的功能延展,因為附加了諸多主觀情感因素,漁具進而溢出了其作為工具的邊界,從而成為指涉甚豐的名詞樣本。在這裡,詞與物的交互影響效應耐人尋味。

在我國沿海城市中,最為典型的漁具地名,當屬滬與汕。

眾所周知,上海簡稱滬,亦稱滬上,但鮮為人知的是,滬是一種古老的漁具,其雛形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這似乎和今日上海的都市景觀全然不相干,但若梳理上海的前世,也就不難理解「滬」這一簡稱的來歷。

我們的先民在沿海沿江之濱,插竹或堆石為壩,利用潮差來截獲魚蝦,用竹者稱為竹滬,用石者稱為石滬,滬是歷史上最為古老的漁具之一。南朝顧野王《輿地誌》載:

插竹列海中,以繩編之,向岸張兩翼,潮上而沒,潮落而出,魚蟹隨潮礙竹不得去,名之曰扈。

《太平廣記》中也提到了扈:

近有海上人於魚扈中得一物,是人一手,而掌中有面,七竅皆具,能動而不能語。傳玩久之,或曰:「此神物也,不當殺之。」其人乃放置水上。此物浮水而去,可數十步,忽大笑數聲,躍投於水。

在古代詩文中,此器又名魚梁,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詩云,「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即言水落之後魚梁露出。因在江河湖海中使用,「扈」後來被加上三點水,寫作「滬」,即「滬」的繁體。

滬最早見之於地名,可追溯至東晉時的上海一帶。那時吳淞江直通大海,沿岸居民在海灘上置竹,以繩相編,根部插進泥灘中,浩蕩的竹牆向吳淞江兩岸張開兩翼,迎接著隨潮而至的魚蝦蟹。而那呈喇叭形的河口又喚作「瀆」,故吳淞江一帶被稱作「滬瀆」。

陸龜蒙《漁具詩序》說得更為直接:「列竹於海澨曰滬,吳之滬瀆是也。」


滬瀆也即布滿竹滬的河川,其地大致相當於青浦縣東北舊青浦一帶的古吳淞江。吳淞江古稱松江,又名松陵江、笠澤江,河口段曾「寬二十裡」,乃震澤(即太湖)東洩的主幹水道。

唐天寶五年(746年),吳淞江下遊南岸的聚落演變為青龍鎮,鎮東臨海水面遼闊,曾是魚滬林立的世界。東晉吳國內史虞潭「修滬瀆壘,以防海抄」,「滬瀆」又成了一個抵禦海寇的軍事要塞的名稱,屢屢出沒於地圖上。

東晉末年孫恩起義,袁崧築滬瀆壘以防備孫恩,但終被攻破,城陷身死。《世說新語·德行》中記載了一則與這次戰役有關的故事,從中可見六朝時滬瀆的戰亂之苦: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君即日便徵。遺已聚斂得數鬥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滬瀆,敗,軍人潰散,遁入山澤,無以為糧,有機餒而死者。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孫恩後來又在滬瀆被劉裕戰敗,逃回舟山群島。這個孫恩後來被稱為「海寇之祖」,後世據守海島作為基地的起義者們,都在孫恩那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啟發。

東晉大將劉裕因徵討孫恩而起家,功高震主,逐漸做大,最終篡奪了東晉之位,建立劉宋政權,南朝由此拉開序幕。南朝政權更迭頻繁,宋、齊、梁、陳等政權如走馬燈一般輪替,國柄多為武人自恃兵強馬壯而謀篡,逐年兵燹不斷。再到侯景亂梁,使富庶的長江下遊地區「千裡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南史·侯景傳》)。最後侯景眾叛親離,敗退到松江,與心腹數十人坐船也從滬瀆入海,企圖北逃,最終被部下所殺。當時的滬瀆拱衛京師建康(今南京),外接舟山群島,進可以攻京畿,退可回海島,作為戰略要地,爭奪慘烈,幾經易手,以致生靈塗炭。

至宋代中期,滬瀆大概已經不能行駛大型的船舶,故往來商船都停靠到吳淞江支流上海浦,滬瀆舊址也逐漸塌陷於江中。南宋景定、鹹淳年間,上海浦日益繁華,設為上海鎮。後來,滬之舊名仍在,便作為上海市的簡稱,至今沿用。

          ……

這些以漁具為地名的古老地帶,如今已被高樓大廈覆蓋,尤其上海,已從小漁村演變為國際大都市,古老的漁具難覓其蹤。

漁具成為城市之地名,是一個饒有趣味的文化事件,這是漁具的勝利,亦是民風民俗的勝利。

回想當年,這些沿海城市的海面上還滿眼是竹滬與網影,一眼望不到盡頭,乃至遮蔽了海灘,與此同時,這些定置漁具的使用又非止一日,以其極高的使用頻率而久佔近海。可以想見,若無龐大的空間綿延優勢和持久使用的時間優勢,小小的漁具是難以左右地理上的命名權的。

 

定價:32.00元

ISBN: 978-7-5407-7198-0

出版時間: 2015年12月

相關焦點

  • 上海的名字是怎麼來的,為何簡稱滬?
    上海是一座不需要介紹太多的城市,中國人沒有不知道大上海的。不過有人好奇,問上海為什麼叫上海,不叫下海?還有上海的簡稱:滬、申都是怎麼來的?
  • 上海城市為什麼簡稱為「滬」
    照理對上海簡稱「滬」的詮釋,已有較成熟的文字論據,如從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的《上海掌故辭典》,到2015年新版的《上海掌故大辭典》,都白底黑字印在那裡。在2015年新出版的《上海掌故大辭典》中,薛理勇主編對「滬」的詮釋是這樣寫的:滬  上海的簡稱。滬原為一種捕撈工具。
  • 為何江蘇的簡稱是「蘇」,但人們卻叫江浙滬,而不是蘇浙滬
    導讀:為何江蘇的簡稱是「蘇」,但人們卻叫江浙滬,而不是蘇浙滬帶你日行三千裡,吃貨相見泯恩仇,RR帶你看世界,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靠臉吃飯的小R。上海簡稱是滬,北京簡稱一般都是京,所以人們在提幾個省份的時候都會用這個簡稱來代替它,也方便一些,現在我們國家很多相鄰的省份也經常會被放在一起提起,比如雲貴川,黑吉遼,當然還有我們國家最為富裕的地區之一,江浙滬。
  • 上海簡稱滬或申,車牌第一個字,為啥用滬,而不用申?
    我們都知道,上海有兩個簡稱,一個是滬,一個是申。但是,奇怪的是,上海的車牌則是以「滬」開頭,比如滬A*****等等,這是為什麼呢?人們為了懷念他,將這條河改稱為春申江,簡稱申江。後來, 「申」字就成了上海的代稱。
  • 上海簡稱滬或申,車牌第一個字,為啥用滬,而不用申?
    我們都知道,上海有兩個簡稱,一個是滬,一個是申。但是,奇怪的是,上海的車牌則是以「滬」開頭,比如滬A*****等等,這是為什麼呢?人們為了懷念他,將這條河改稱為春申江,簡稱申江。後來, 「申」字就成了上海的代稱。
  • 中國各大城市簡稱,北京是京、上海是滬,哪個城市的簡稱最好聽
    中國最多擁有34個省級行政區,這34個省級行政區也分為23個省和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其中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縮寫,這也是國家認可的縮寫,但不是每個城市都可以有自己的縮寫,一般來說,只有一些省級城市可以有自己的縮寫,那你知道我國城市有簡稱嗎?它們的簡稱還有什麼不同?
  • 《告慰春申君》——你知道上海的簡稱為何叫「申」嗎?
    在合肥長豐,淮南等地有很多地名村莊名字叫某某孤堆,如鬥笠孤堆,李三(離散)孤堆,嚴氏孤堆,李家孤堆,沈家孤堆等。實際上每個叫孤堆的村莊附近都有些大小不一的土堆,坐落著古代的座座大墳塋,埋葬的都是從春秋戰國以來的王公貴族,特別是楚國貴族。
  • 從南京的簡稱說說城市簡稱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經常在外旅遊的人,走過了許多地方後,你會發現許多城市地名都有一個簡稱,最常見的是從地名中選一個最有特色的字來代表。雖然說南京大學簡稱「南大」,南京可不是簡稱「南」。民國時期曾經簡稱「京」,最早的「京滬鐵路」和「京滬公路」都是指從南京到上海的鐵路和公路,而不是現在的從北京到上海,那個時候北京叫北平,簡稱「平」,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之一的平津戰役便是指以北京和天津為中心的大決戰。
  • 中國各大城市簡稱,北京是京、上海是滬,哪個城市的簡稱最好聽
    中國最多擁有34個省級行政區,這34個省級行政區也分為23個省和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其中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縮寫,這也是國家認可的縮寫,但不是每個城市都可以有自己的縮寫,一般來說,只有一些省級城市可以有自己的縮寫,那你知道我國城市有簡稱嗎?它們的簡稱還有什麼不同?
  • 上海簡稱「申」,跟戰國四君子有關,為啥有人稱上海是「魔都」呢
    上海簡稱「滬」,其實這個「滬」,是由飛揚跋扈的「扈」演變過來的。古時候,住在海邊的漁民,發明一種叫「扈」的捕魚工具,跟現在漁民打魚用的魚簍子很相似,口小肚子大。海水漲潮時,海魚隨著海水進到扈裡,等海水退潮了,魚就被擱淺到扈裡,打魚人就可坐收漁翁之利了。後來「扈」字就演變成今天這個「滬」字了。
  • 上海為什麼簡稱「申」?和一個人有關
    5月13日截稿中國的每個大城市幾乎都有簡稱,比如北京簡稱京,重慶簡稱渝,成都簡稱蓉,廣州簡稱穗,南京簡稱寧,等等。在所有大城市裡,上海是一個例外,因為它有兩個簡稱,一個叫滬,一個叫申。「滬」是一種捕魚工具,幾千年前上海青浦一帶的先民們用滬捕魚。上海有一條淞江,就是現在的蘇州河,上海的先民們就在淞江和大海之間以滬捕魚,所以淞江最早被當地人稱為「滬瀆」,瀆就是河流入海的意思。
  • 江蘇簡稱蘇,為何包郵區卻稱江浙滬?
    而今,江浙滬包郵早已成了國人耳熟能詳的宣傳話語。那也有人會好奇,江蘇省不是簡稱為「蘇」,為何包郵區稱江浙滬而不是蘇浙滬?這其實有其背後的歷史底蘊。就如我們稱北京為北平時,在你腦海中就會浮現一出民國風。我們稱南京為建業,就會浮想到三國時期的東吳政權。不同的稱呼,往往就蘊含著不同的文化底味。
  • 知識 | 上海為什麼簡稱「申」?和一個人有關
    中國的每個大城市幾乎都有簡稱,比如北京簡稱京,重慶簡稱渝,成都簡稱蓉,廣州簡稱穗,南京簡稱寧,等等。
  • 上海簡稱「申」,跟戰國四君子有關,為啥有人稱上海是「魔都」呢
    上海簡稱「滬」,其實這個「滬」,是由飛揚跋扈的「扈」演變過來的。古時候,住在海邊的漁民,發明一種叫「扈」的捕魚工具,跟現在漁民打魚用的魚簍子很相似,口小肚子大。海水漲潮時,海魚隨著海水進到扈裡,等海水退潮了,魚就被擱淺到扈裡,打魚人就可坐收漁翁之利了。後來「扈」字就演變成今天這個「滬」字了。
  • 江蘇省的簡稱明明是「蘇」,為什麼「江浙滬」不叫「蘇浙滬」?
    位於華東的「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而說到「長三角」,大家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江浙滬」,「江浙滬」通常指的是江蘇、浙江和上海這「兩省一市」,也是「長三角」地區主要的組成部分。不過,很多人應該會感覺很奇怪,「江浙滬」裡的「浙」是浙江省的簡稱,「滬」是上海市的簡稱,這些都沒有問題,但江蘇省的簡稱明明是「蘇」,那為什麼要叫「江浙滬」,而不是叫「蘇浙滬」呢?
  • 「滬」和「申」儂搞得清嗎?2000多年前,上海的別稱和他有關!
    但是有一個不太好的消息,根據全球氣象組織的預測,未來200年,全球氣溫將會上升,隨著氣溫的上升,地球南北兩極的冰川將會大片的消融,海平面會上升4米左右,屆時像上海這樣的沿海低地城市很有可能會被淹沒在海下。除非人類的科技發展的夠快,說不定那時候我們會研究出海底城市的生存方式。可是有人會問:那個時候上海都去了海底了,還能叫上海嗎?應該改名「下海」了吧?
  • 「上海」為什麼叫「上海」&上海最「初」印象都是情懷
    當代上海上海,中國人不知道的不多。上海為什麼叫「上海」,中國人知道的也不多,包括上海人。而將江海、陸地相連的這片區域劃為「上海縣」,地域範圍顯然大得多,也就更加符合常理。上海簡稱為「滬」,似乎看法較為統一。陸龜蒙《漁具詠序》:「綱罟之流,列竹於海澨曰滬。」陸龜蒙所言的「滬」,指的是一種漁具。
  • 我國擁有簡稱的城市,北京是京,上海是滬,你的家鄉是什麼
    隨著我國歷史時代的變遷,絕大多數城市的名稱都是改過的,很多地方的名字也和古代的名字不一樣了,其實很多地方還有自己的簡稱,一般只有幾個省級城市有自己的簡稱,接下來大家一起去調查幾個事情。北京簡稱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名義上可以說是城市,但實際水平可以和一個省相提並論,所以,這裡也是我國少數的城市,上海簡稱為上海,除了北京以外,我國地位最高的城市基本上都是上海,這是一個有直轄市頭銜的國際城市,上海之所以有這樣的簡稱是因為歷史悠久,以前建造這裡的被稱為上海,重慶的簡稱是渝或巴,這裡在我國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重慶還擁有很多頭銜
  • 上海為啥簡稱滬,北京又為啥叫京?
    1、廣東省(粵)  宋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由此出現廣東一名。元設廣東道。明設廣東省。轄區漢初為南粵之地,故簡稱「粵」。  2、黑龍江省(黑)  1671年為抵禦沙俄東侵,清政府在黑龍江沿岸修築黑龍江城(黑河舊城),設置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流域。1907年改為黑龍江省。取全稱中的「黑」字作為簡稱。
  • 中國各省都有簡稱,山東省位於齊魯大地,為何簡稱是魯而不是齊?
    眾所周知,我國的三十幾個省級行政區,都有一個字的簡稱,什麼遼京津滬,山東省的簡稱是魯,這個很好理解,春秋戰國時期山東省大概是魯國,所以就簡稱魯了。但是長久以來也有很多朋友們,尤其是山東朋友說,其實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山東這塊地也屬於齊國,為什麼我們山東不能簡稱齊而要簡稱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