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尋面之旅鎮江鍋蓋面:配菜現點現炒 饞的就是那碗醬油湯

2020-12-19 頭號擅先生

在江邊堵了幾個小時的車,當我們一行人到達鎮江時已是深夜,鎮江的朋友也是等得心焦。這次受華東某美食協會和媒體之邀,到江蘇幾個城市(以蘇南為主)感觸當地麵條文化,第一站就是鎮江。

擅先生已經不是第一次來鎮江吃鍋蓋面,每次來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曾經一個星期一天三頓都吃鍋蓋面,居然都沒有感覺吃厭,作為一個外地人能吃到這種程度也算是神奇了。這主要因為它的澆頭種類太多了,每一種澆頭都會讓食客有不同的體驗,而且價格來說相對比較親民,那時候一碗豬肝面也才6、7塊錢的樣子,數量還相當多。

這次故地重遊,我們特地避開那些星級酒店或者裝修一新、賣弄各種噱頭的網紅店,而是深入老街深巷去了幾家在當地人心目中頗有地位的老麵館。鎮江朋友把我們第一餐定在一家「大隱隱於市」的麵館,名字很普通,叫好再來麵館,為我們點了腰花面和長魚面,都是鍋蓋面的經典款,段位比較高。當地特有小刀面吃在嘴裡就是很香很韌,豬腰嫩而彈、長魚鮮而美,現點現炒,吃的就是那種剛出鍋的鮮爽熱氣。

鍋蓋面一大特色就是澆頭現做,鍋氣感十足,與麵條出鍋幾乎同步,不像其他城市都是提前把配菜提前做好放在那裡。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外地人覺得同樣的食材為什麼鎮江人弄出來的麵條澆頭就比他們那裡做出來好的核心原因。這非常考驗廚師的功底,不同的食材講究不同的火候與調料配置,還要掌握好與麵條成熟的時間協調。

這非常考究麵館師傅的手藝,這樣的做法在很多城市早已被包裝成私人定製的高端服務、價格不菲甚至奢侈;而在鎮江街頭巷尾的小麵館裡,你卻可以直接體驗到,這也是很多外地人對鎮江鍋蓋面念念不忘的因素之一。

評價一碗麵條是好是壞,很多人都是從底湯開始,鎮江老趙麵館的底湯入口醇厚鮮香,當地醬油與高湯在你的碗裡呈現出最接地氣的完美配比,一口湯喝下去,從舌尖到喉嚨再到你的胃,都讓你享受著與眾不同的味蕾滋潤。

因此一些外地朋友私下也把鍋蓋面稱為醬油湯麵,他們饞的就是那碗醬油湯。他們中一些人也曾經嘗試在當地買指定醬油回去搭配高湯來調製麵條底湯,但就是調製不出那個味,甚至一些鎮江鍋蓋面老師傅到了外地用同樣的湯料和配方,也調製不出來原先的味道。

本文系擅先生團隊(精武工作室)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授權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鎮江鍋蓋面完全指南,哪家最好吃?
    本文經「 福桃九分飽」授權轉載,原標題《鍋蓋面玄學研究報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在中國只有兩種面,北方面和南方面。南方面瞧不上北方面沒有澆頭,隨便炒個菜就敢配麵條。說好聽了管自己叫滷,說直白了就是一鍋大雜燴。
  • 在鎮江,能讓人起個大早的,只有這碗鍋蓋面!
    ,不用高湯,精心熬製的醬油湯底加上開水就有了香噴噴的湯底。醬油熬製稱得上是鍋蓋面製作的一大精髓。這也導致鎮江的醬油十分有名,至順鎮江志記載有「醬鄰境多仰給於此」。醬油湯底的熬製很費功夫,光是原料就選用了十幾種食材。熬製的時候也要人小心看候著,一番操作後,2天才可食用。
  • 鎮江鍋蓋面,面鍋裡面煮鍋蓋,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
    鍋蓋面,又稱夥面、小刀面,是江蘇鎮江的特色傳統美食,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 所謂「面鍋裡面煮鍋蓋」,是鎮江三怪之一。成品的鍋蓋面具有軟硬恰當、柔韌性好等特點,是一道老少鹹宜的小吃。霧氣蒸騰之中,三尺寬灶臺上擺滿十幾二十碗配料不一的面碗。此時,大師傅右手持一尺多長的粗筷,左手抓著笊籬的長柄,目光如炬,透過面鍋氤氳蒸騰的水汽,穩健而快捷晃筷抖撈,於手起筷落間便把各位食客的麵條按質分量地分裝入碗。那種神情姿態一如將軍臨陣,縱橫捭闔,方寸不亂。可以說,大部分鍋蓋面高手就是在不斷滿足各種口味挑剔的顧客的過程中練就技藝,贏得口碑。
  • 面鍋裡面煮鍋蓋,名揚四方的鎮江鍋蓋面,你真的吃過嗎?
    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般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麵條。這般製作,麵條勁道而不費牙,香軟而不黏膩,煮麵時燙好湯頭,麵條在湯裡根根分明,絕對不會粘在一起,也更不會是夾生的狀態。
  • 鎮江鍋蓋面,鮮香醇美,你吃過嗎?
    在江蘇鎮江,鎮江人最美滋滋的事兒,就是在早晨吃上一碗鍋蓋面。一邊吃麵一邊喝湯,直到滿頭大汗,一氣呵成,非常過癮。鍋蓋面,也稱鎮江小刀面。是中國十大名面之一,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是江蘇省鎮江市的一道地方特色傳統美食。
  • 我曾打馬逛鎮江,到頭來,逃不過一碗鍋蓋面加長魚湯
    澆頭流彩,湯濃味鮮文字原創 / 盡色新冠疫情給全國人民出了個大難題,鎮江人卻憑藉一碗熱氣騰騰的鍋蓋面,掀開了餐飲業復甦的帷幕。鍋蓋面真是鎮江人的一個寶。其一,每個鎮江人都有自己先入為主的口味,都認為自己常吃的那家最好,而且不接受反駁;其二,鎮江好吃的鍋蓋面太多,這樣大規模平分秋色的格局,在全國都很罕見,很容易就掛一漏萬。說一千道一萬,鎮江人只認為自家門口的最順嘴。
  • 鎮江的鍋蓋面,可能才是這個長假的大贏家!
    鎮江三怪裡,最怪的當屬「面鍋裡煮鍋蓋」。外地遊客來鎮江,必須到鎮江的街上走一走,吃碗鍋蓋面。然後發個朋友圈,說來過鎮江了,真香~~。那麼,鍋蓋面怎麼會在節慶裡爆紅了的?我們來說道說道這裡面的路子:鍋蓋面的觀賞性給這道美味加了不少分。介紹鍋蓋面的麵條,通常都是從案板上跳面談起的:先用竹槓上下顛跳,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再用刀切成麵條的。這樣的麵條,鮮美、獨特、清爽可口,也正由此,鍋蓋面又名小刀面、「跳面」。這份介紹可能出自「邵順興」,當年《話說運河》拍攝時候,攝製組請來邵家掌門介紹,就弄了一招跳面式,後來就是經典了。
  • 崑山奧灶面、鎮江鍋蓋面 入選「中國十大麵條」
    、鎮江鍋蓋面、四川擔擔麵、吉林延吉冷麵。記者了解到,崑山奧灶面、鎮江鍋蓋面兩個面點在南京市場上表現大相逕庭:崑山奧灶面在南京曾經開過一些店,大都生意不佳,但很多地方都能找到打著鎮江鍋蓋面招牌的麵館。業內人士稱,鎮江鍋蓋面的特色在於麵條和湯料的獨特性,都是純手工的獨門配方,這幾年以鎮江恆順為代表的企業也試圖將鍋蓋面進行標準化經營,生產出鍋蓋麵湯料,但如何將鍋蓋面的傳統味道與市場推廣合二為一,還需要有關部門積極思考。記者王琦北京炸醬麵面稍硬,比普通麵條稍粗。
  • 八十年前的鎮江鍋蓋面是啥樣子的?
    兩年前,北京一家報紙登了一條新聞,標題是:「鍋蓋面」京城獨一口。全文不長,除說明這家面鋪店面和地址,還說了鍋蓋面的由來。大意是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一次路過鎮江,肚子餓了。恰巧經過一家名叫「張嫂子麵店」的鋪子,就進去吃麵。張嫂子見皇帝駕到,慌了手腳。煮麵時誤把湯罐上的小鍋蓋撂到面鍋裡,煮出來的面卻特別好吃,受到乾隆帝的誇獎。鍋蓋面由此得名。
  • 江蘇最銷魂的十三碗面!
    江蘇這13碗面,你品嘗過幾碗呢?南京·皮肚面易記皮肚面 地址: 九州新世界南鎮江·鍋蓋面邵順興鍋蓋面 魚湯麵,端至面前,可謂乾乾淨淨。細細長長的麵條溫順地躺在碗裡,吃在嘴裡也不粘牙,很有筋道。熬湯很有講究。魚在熬前先要用油炸,熱水熬湯,熬時要添幾次熱水,真是用心熬製的好湯。
  • 鎮江的早茶魚頭羊肉鍋蓋面鹽水鵝鴨血粉絲湯…我跟你講,你們一定要撐住噢!
    在鎮江開鍋蓋麵店,首先要對熬醬有一手。很多鍋蓋麵店最初的時候是不溫不火的,等到一定的火候,開始對醬有了觸及靈魂的領悟之後,這個店開得就開始有意思了。大西路魚巷有座很有年頭的老店,進店一看灶爐、環境什麼的都是有年代感的,門樓子還是雕花門樓,這家麵店麵條的味道是老派的鎮江味道,醬滷味很香,分量蠻足,放點他家自己做的辣椒,也是放進對春天的渴望。
  • 鎮江,好玩的鍋蓋麵店你吃過幾家?沒看錯不是好吃!| 美食
    而鍋蓋面選用鎮江特產醬油,加入地龍、桂皮等20餘種佐料熬製,其中還有很多神秘的佐料,有些我都不敢說……這幾天,央視《味道》的兩個攝製組,在鎮江拍鍋蓋面。據說,他們是做足了功課而來,又拍得緊鑼密鼓,計劃春節期間在央視播出。
  • 吃了這四家代表性的網紅麵館,基本就成了鎮江鍋蓋面的全科生
    鎮江是一座美得讓人吃醋的城市,在鎮江醋是家家戶戶必備的調味料;餚肉是淮揚菜系中的代表菜餚,用精選豬前蹄為主料,經特殊的工藝加硝醃製後加工,壓制而成的冷菜,是周恩來總理欽定開國大典四味冷碟之一。而鍋蓋面是鎮江的特色面,也叫小刀面,鍋蓋面用的是「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麵條。
  • 鎮江,好玩的鍋蓋麵店你吃過幾家?沒看錯不是好吃! | 美食
    但是在鎮江,鍋蓋面無關檔次,誰都可以吃得、哪裡都能吃得。 「麵條常有而宴席不常有」。宴席要登對來賓,要邀三約四;麵條就不同了,一個人抬腿就能吃上。都說鎮江的鍋蓋面舉世無雙,因為面鍋裡飄鍋蓋,其實,吃精都知道,精髓更在於醬汁。
  • 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江蘇哪裡的面最好吃?
    再說「湯」,當年的麵湯大都是用黃鱔骨、豬肩胛骨、雞、海蜒等食材經廚師精心煲制出來的。「澆頭」最好是小鍋現炒,經典的鹹菜肉絲麵、小排、素雞等都是極好的選擇。新鮮鱔魚去骨生劃,用秘制醬料猛火現炒成澆頭;麵條充分考慮常州人的口味,吃起來有筋道;湯頭用黃鱔骨和雜魚熬湯,濃鬱乳白的底湯出鍋時再加自製胡椒粉調味。
  • 鎮江鍋蓋面!入選江蘇十大麵條!
    麵條細白,湯色醬紅,「澆」鮮,選料及製作講究,味美醇鮮。  常州銀絲面,其面色白如玉、條細似弦、柔滑軟爽、韌勁十足;其湯濃厚清澈、唇齒留香、回味無窮;並配以二三十種澆頭,可謂是「面以澆變,澆以碗襯」。(鎮江鍋蓋面)  鎮江鍋蓋面,杉木鍋蓋漂在沸水上,不管大鍋裡的麵湯如何翻滾,都被杉木鍋蓋壓住,這樣巧妙的控制了沸水翻滾的方向,麵條被牢牢的壓在杉木鍋蓋下,不斷的被沸水煮開
  • 江蘇聲名遠揚的十三碗面,你吃過嗎?
    地址: 九州新世界南| 鎮江·鍋蓋面 |邵順興鍋蓋面鎮江有三怪,「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面鍋裡面煮鍋蓋」,故有「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嘗『三怪』太遺憾」之說。而這壓軸的怪,便是這鍋蓋面了。湯的顏色不似牛奶卻像豆漿,青白相接的蔥花飄在碗的四邊,麵條端正地睡在碗中央。喝口湯,粘稠如乳,滴點成珠,這「鮮」通過味蕾直傳大腦,令人振奮。這碗裡的麵條也很獨特,非常細,細細長長的麵條溫順地躺在碗裡,吃在嘴裡也不粘牙,很有筋道。熬湯很有講究。魚在熬前先要用油炸,熱水熬湯,熬時要添幾次熱水,真是用心熬製的好湯。
  • 鎮江的早茶魚頭羊肉鍋蓋面鹽水鵝……我跟你講,你們一定要撐住噢!
    畢士榮酒店以做江鮮出名,所以他們家關於江鮮的早茶很讓人難忘,比如這個魚肉蒸餃,熱氣騰騰端上來,鮮美之氣縈繞鼻端,令人忍不住一口咬下去,滿滿的湯汁立刻爆滿口腔,而那厚實有彈性魚肉,不腥不膩,咀嚼起來頗有快意。前幾天實在饞了,我專門買了一袋子薺菜肉包,久違的味道啊,一上手我就吃掉了四個。
  • 一碗鍋蓋面裡看鎮江
    早上或下午要吃麵,用個碗倒點麻油,或者挑塊豬油,加點醬油,隨時就可以到麵店裡面去下面,寬、細、帶湯、幹拌,隨你喜歡,店裡還備好燙好的蔬菜如青蒜川芎,放在已經下好的面上,真是色香味俱全,有螃蟹的季節,把螃蟹煮熟,將蟹肉剔下來用豬油熬成蟹油,用蟹油下面,更有鮮味。隨著鎮江麵店對下面這門烹飪技藝發展越來越成熟,門道越來越多,鍋蓋面的叫法也呼之欲出了。
  • 鎮江三怪之一的鍋蓋面,找了家網紅接地氣的店,第一次吃有點懵圈
    【鎮江三怪之一的鍋蓋面,找了家網紅接地氣的店,第一次吃有點懵圈】鎮江有三怪:餚肉不當菜,香醋擺不壞,面鍋裡煮鍋蓋。其中一怪鍋蓋面也稱鎮江小刀面,是中國十大名面之一,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是江蘇省鎮江市的一道地方特色傳統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