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春熙路街頭,少男少女身穿漢服不再違和!漢服文化已成氣候!

2020-12-18 美麗容顏說

這幾天,如果你總在成都春熙路晃蕩,總會發現最近穿漢服出街的少男少女們成群結隊,一篇其樂融融的樣子。

有一些人身上穿的漢服,和道具,都是自己親手做的。據了解,11月22日是紀念漢服出行日,也叫"漢服文化復興運動紀念日",也許不關注的人根本不了解這個節日。

以前,偶爾在大街上看見有穿漢服的人,總是會讓人投去看稀奇的目光。

來看看這位網友的走心評論:

確實,以前大家印象中的漢服,都是影樓化,二次元化的,所以見到的人都會說:這是cosplay嗎?這群孩子都是00後吧?甚至還有人說:穿和服上大街不怕被砍嗎?

而現在,就是因為這樣一群喜歡漢服的年輕人,用越來越精緻還原的漢服,一直弘揚著這寶貴的中國傳統文化。

這才讓我們看到今日的盛況。讓人覺得:仿佛像那麼回事兒了。仿佛我們真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傳統節日可以穿戴的服飾。

看到一群人身穿漢服,手提燈籠出街、吃飯、拍照,竟然在這寒冷的冬日感受到一絲和諧與溫暖。至此,小編的心中無限的感動,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的勇敢與堅持。

相關焦點

  • 成都變身漢服之都
    11月22日,一位家長身著漢服推著嬰兒車在成都街頭散步。 11月22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漢服愛好者相聚成都文殊坊,熱鬧的漢服巡遊中充滿了濃濃的成都元素。 11月22日,上千漢服愛好者相約成都,在漢服出行日這天共赴風雅盛會。
  • 帶著漢服去旅行
    漢服包含的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智慧和敬天禮地的虔意。漢服一脈相承,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儼然已成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外在載體。漢服所蘊含著中國人的「正直」、「規矩」、「圓融」、「通達」等精神追求和內涵,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體現著中國人的「精氣神」。
  • 國內最早漢服實體店在成都 創始人:「體驗漢服之美,這裡是漢服第一...
    2003年以前,關於漢服民族服裝的討論還散落在新浪軍事論壇、鐵血論壇和天涯論壇等網絡社區中。2003年11月22日,漢服愛好者電力工人王樂天,第一次穿上漢服走到鄭州街頭,引起了國內外媒體關注。聲音很小,她還是聽到了,一下子火就上來了,「我是中國人,這是漢服。」在漢服圈,呂曉瑋被稱為綠珠兒但是當走進武侯祠和錦裡,看到那裡跟她一樣身穿交領右衽服飾的先輩古人們的塑像,她的心裡升起一種異樣的感動,「我覺得我和祖先聯繫在一起了。就是那種認同感,我真的覺得通過一件服飾,文化是可以延續的。」
  • 成都,成為 「 漢服第一城 」
    在北宋詞人仲殊《望江南/憶江南》中,曾有過相關描述: 成都好,蠶市趁遨遊。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燈火上紅樓。車馬溢瀛洲。人散後,繭館喜綢繆。柳葉已饒煙黛細,桑條何似玉纖柔。立馬看風流。 絲綢的盛產、蜀錦的美譽,都奠定了成都在今天 「 漢服第一城 」 的文化與工藝基礎。
  • 雨前特稿:成都,漢服兇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服裝行業產銷需求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我國漢服已購用戶規模為1800萬人,潛在用戶規模達4.15億人。他們大多是95後Z世代。在可預見的將來,這些後浪們將把漢服推向如和服、韓服一樣的日常服飾。成都是業界公認的「漢服第一城」。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時不時能見到長衣飄飄的漢服男女。
  • 漢服火出圈,還有人對漢服和服傻傻分不清楚?
    就看街拍拍什麼↓↓↓▲春熙路、三裡屯等商業街街拍是的,漢服火了!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2020漢服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去年淘寶平臺的漢服成交金額首次突破20億;迄今為止在阿里下單購買過漢服的人群已經接近2000萬。
  • 漢服市場爆發,線上年銷20億:小眾與主流之間,只差了一個淘寶!
    從「焚衣」到「熱賣」,漢服已然翻身漢服的確是火了。當你走在成都春熙路的街頭,隨處可見身穿漢服的女孩子三五成群,結伴同遊,時而停下腳步,拿出手機定格美好的畫面。而路過的行人往往不會投以異樣的眼光,只把她們當成稀鬆平常街景的一部分,仿佛她們的復古著裝與自己身上的T恤短褲沒有區別。
  • 漢服快閃弘揚傳統文化 「海歸昭君」街頭舞翩躚[圖]
    原標題: 「海歸昭君」街頭舞翩躚  東方網11月11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看見一群「漢朝女子」集體出現在都市街頭,你以為自己「穿越」了嗎?昨日下午,一群身穿漢代服飾的大學生、女白領以及愛好中國傳統文化的外籍人士從四面八方「款款而來」,將歷史典故「昭君出塞」和馬王堆《導引圖》及中國漢代服飾文化等元素融為一體,向遊人展示漢代服飾文化和西漢時期人們的健身保健意識。
  • 漢服資訊|2020漢服出行之澳門站:展傳統服飾之美,顯中華文化自信
    當天下午,來自澳門大學、澳門培正中學、澳門本地等數十名漢服愛好者身穿漢服,從澳門大學圖書館出發,穿行於澳門的大街小巷,打卡澳門著名景點大三巴、盧廉若公園,並與來自澳門科技大學學生會國學社、澳門漢服與漢文化協會的十餘名漢服愛好者在盧廉若公園交流漢服文化。
  • 結緣漢服
    ,或獨步安詳,或結伴成雙,或三五成群,仿佛將時光拉回到漢唐盛世……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傳統文化逐漸回歸到了大眾視野,而漢服文化的興起猶如星火燎原之勢,正在中華大地蔓延。  書畫典籍是復興漢服根源  我與漢服的結緣,源於十年前的一場鬧劇。2010年10月16日,正值傳統佳節——重陽節,一條新聞在網絡上炸開了鍋!事件的經過大致是這樣的:當日,四川成都一名女孩為了宣傳漢服文化,在重陽節這天身穿曲裾,和自己的朋友在春熙路的一家餐廳就餐,卻被一群年輕人圍攻,並威逼其脫下漢服。
  • 漢服市場爆發 線上年銷二十億元
    當你走在成都春熙路的街頭,隨處可見身穿漢服的女孩子三五成群,結伴同遊,時而停下腳步,拿出手機定格美好的畫面。而路過的行人往往不會投以異樣的眼光,只把她們當成稀鬆平常街景的一部分,仿佛她們的復古著裝與自己身上的T恤短褲沒有區別。
  • 成都街頭漢服扎堆!試穿了6套,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
    最近成都到處都看得到穿漢服的身影!範兒姐特地去打探了一番,找了成都最受歡迎的兩家漢服實體店,幫大家挖了挖不同的漢服類型,上身到底怎麼樣?姐妹們趕快看起來!重回漢唐漢服這家店是全國第一家品牌漢服實體店,已經成立有十三年了。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在漢服圈早有一定名氣,目前在全國已經有17家實體店了,其中成都就有4家。
  • 漢服文化逐步走向主流 蘭若庭漢服確認參展洛裳華服•賞
    在街頭,你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身著漢服穿梭於人群中,在網絡中,你也能見到UP主主播面帶自豪得介紹某某傳統服飾的形制,意義和隱藏在其中的獨特魅力。傳統服飾,尤其是漢服不再是古板和落後的代名詞,而逐漸成為了年輕人口中的熱門事物。無論是對傳統漢服的考據式的還原,還是對漢服的現代化改良,無不體現著傳統文化在年輕人中的復甦。
  • 成都文旅 | 在成都轉角遇見愛,哦不,是漢服
    不久前,據淘寶創業分享會:當前4萬多成都年輕人都在淘寶上開起漢服店,增速位居全國第一。在這輪成都的漢服創業潮中,年輕人就是當仁不讓的主力。事實上,成都本身就有非常濃厚的漢服氛圍。走在成都的大街上,隨時能偶遇穿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成為街頭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 徐州(戶部山)上演「霓裳盛宴」漢服嘉年華重現漢服之美
    旨在推動漢服相關產業落戶戶部山,推進文化產業相結合,打造漢服同袍之家,以漢服為載體,以漢禮為基礎,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向孩子們傳授漢服的文化精髓,讓他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漢服嘉年華吸引很多市民參與體驗,「禮樂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創造了人類的輝煌,奠定了中國成為「禮儀之邦」。
  • 曬漢服美圖,泡免費溫泉!2020西塘漢服文化周雲瀾灣分會場
    >10月31日-11月3日第八屆西塘漢服文化周身穿素衣古裝此刻的雲瀾灣,已花開成海10月31日-11月3日與你相約~第八屆西塘漢服文化周雲瀾灣分會場逛西塘漢服文化周,享雲瀾灣美顏溫泉
  • 讓老外都驚嘆,她辭職後穿著漢服環遊世界,她在法國街頭演奏古箏
    這位網紅就是當小時,本是攝影師的她幾年前毅然辭職去旅遊,無意中帶上了喜愛的漢服,卻沒想到拍出的照片受到了網友的一致好評。後來她乾脆把這個愛好發展成了一個事業,帶著十幾套漢服到處旅行,邊旅行邊拍照。在這種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她讓自己融入了當地的氛圍,拍出的照片越來越美,越來越具有意境。
  • 成都文殊坊:千人漢服大巡遊 傳承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活動現場 供圖 成都城投集團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馮巧鳳):11月22日,由成都市商務局、青羊區人民政府指導,成都城投集團主辦的2020「天府相邀 美麗之約」漢服文化節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文殊坊拉開序幕,上千名漢服愛好者在文殊坊舉行了漢服出行方陣大巡遊
  • 成都文旅國潮「佳」年華來襲,沉浸式漢服文化體驗等你來!
    「愛成都·迎大運」的火熱氛圍中,串聯錦江公園·夜遊錦江、寬窄巷子、西嶺雪山、平樂古鎮、五鳳溪古鎮以及西村等成都知名景區,以傳統文化混搭國潮元素,打造多個沉浸式國潮網紅打卡地及漢服文化體驗場景。漢服巡遊、City Tour漫遊巴士、河燈祈福、國風運動、國潮市集、中秋晚會……傳統與時尚碰撞,流行與國風混搭。成都文旅集團打造的全新國潮主題活動將為市民及遊客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玩轉國慶中秋「雙節」。
  • 漢服「TOP 10」品牌,原來這麼看漢服文化
    在近3年的線上銷量榜單中,都城南莊、重回漢唐、蘭若庭和鍾靈記4個成都漢服品牌都擠進了「TOP 10」。 網絡上曾曝光過不少小姑娘因為穿了山寨漢服被「山正警察」當街狂噴的視頻,以至於有的人害怕一不小心買了山寨挨罵,遲遲沒有入手心愛的漢服;另一方面國內,沒有專門的漢服設計專業,其他設計系畢業生進入漢服行業難度相對較大(除紮實的基本功外,還要求掌握漢服知識)。若抄襲成風讓設計師望而卻步,原本就存在的設計人才缺口只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