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大羅山

2020-12-13 溫州日報甌網

詩情大羅山

2011/10/22 04:57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瀏覽:3444

徐洪迪

溫州大羅山117平方公裡,山勢連綿,岡巒起伏,溪澗縱橫,不僅有奇特秀美的自然奇觀,而且有交相輝映、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歷代文人墨客遊覽大羅山,情寄大羅山,給後人留下了大量吟詠大羅山的優美詩篇,閒來翻閱吟誦細品之,讓人吟賞不盡。

景真與詩美,

展現真切風俗畫卷

山水詩鼻祖謝靈運,這位永嘉太守性喜山水,家門口的大羅山必定不會錯過。其《石室山》詩句清新:「清旦索幽異,放舟越埛郊。莓莓蘭渚急,藐藐苔嶺高。」石室山,在天柱寺正東方向的美人瀑附近。古時大羅山仍處於東海之中,大羅山傲然海上,遠望之,就如一個海島。詩人放舟郊野,先到渚(即今七都島);再翻山越嶺(即茅竹嶺),猜想會「腳蹬謝公屐」觀賞大羅山。「虛泛經千載,崢嶸非一朝」寫出了白水漈美人瀑瀑崖奇景的特色。「靈域久韜隱,如與心賞交」抒寫自己沉浸其中,為石室山久藏於鄉間不為外人知,欣喜悠然陶醉。

謝靈運總是以探險家的氣魄和詩人的熱情,親臨幽峻,以先得山水勝景為快。南朝宋永初三年(422),謝靈運寫下了《遊赤石進帆海》。大羅山西脈臨海峽的巖石多斑斕紫色,被人稱為「赤石」。

自謝靈運之後,一大批生於斯長於斯的文人學士,在退隱故土或在返鄉探親時,與同好杖履優遊、切磋學問,抒寫大羅山的美景。永嘉二都英橋人王至彪,親歷永嘉場內遷慘景,想必故鄉羅山美景熟記在心,奇景激發才思靈感,寫成《羅東八詠》,即「雙溪紅葉」、「白水懸瀑」、「黃石夕照」、「大度晴嵐」、「雙溪夜月」、「閶門飛濤」、「橫塘秋月」、「半羅松風」等八首。如《黃石夕照》頷聯「吹來牧笛江村暮,集遍漁舟野渡孤」,那種田園鄉野清新幽靜之美,似有「獨釣寒江雪」之意境。

與之相媲美的有張振夔的《羅東十六景》組詩與《再和家墨臣先生憶羅東十七景詞》組詩,兩組詩中皆有一首《瑤溪曲澗》,前者中詩曰「寇至焚亭榭,溪仍九曲流。是誰謀內徙,崩竭一時休」,後者中詩曰「瑤澗三三曲,昔遊似武夷。一成沙漠後,懷古有餘悲」。張振夔為清嘉慶年間舉人,曾任鎮海教喻。為何寫得如此傷感?順治辛丑(1661)永嘉場奉文內徙,場景悽慘,時光雖逝去二百多年,張振夔為之憂嘆,於是賦以五絕憑弔。

清末永嘉名士王德馨其詩《庚申正月初十日在永場作》:「境似桃源別有天,我來剛值早春前。家家椒酒爭邀客,日日竹林坐對賢。鄉俗衣冠留古處,村翁來往賀新年,平生口腹累人慣,且食蛤蜊話味鮮。」生活氣息濃厚。永場即永強,王德馨少年時心寄朝野、積極入仕,壯年則伸張正義、感慨時艱,晚年遂歸隱田園、不問世事。其祖輩在清順治末遷海時自永強二都英橋王氏樓下派五房遷居鹿城上田。此詩為王德馨在新春佳節之際翻越茅竹嶺與宗親們相聚的情景,大羅山的美景、族人的熱情及品嘗永強的海鮮寫得富有生活情趣。

賞讀這類詩,你會發現大羅山的景觀變遷和世代居住此地先民的風土人情。

禪機與詩情,

體悟宇宙人生之理

大羅山是名勝之地,少不了有文人墨客高僧到此遊歷禪修,並因此留下詩作。這類山水詩往往並不道破事理,而是在任意描寫山水美景的同時,自然而然閃現出妙理禪機。

大羅山龍岡山南坡一帶,又名為半山。此地也為明代龍灣鄉賢王叔果、王叔杲兩兄弟少年讀書處,後來叔果官至廣東按察司副使,叔杲官至福建右參政。山上的「華陽洞」即是王氏兄弟倆的號與字各取其一而名之。洞中還有詩碑,如《山居紀舊》:「華陽二王子,曾向此藏修。官就歸來日,相將五十秋。雲林雙短屐,天地一虛舟。千載茲山勝,還應續舊遊。」身居朝廷要職的他們,每次返鄉都會面對清澈的瀑流泉水反省自己。半山的「濯纓」二字的摩崖題刻即可看出他們的清高閒淡、欣然優遊的情致。王叔果的多首詩皆有佛學的意趣,如 《寓茅竹山庵,作需於亭於嶺麓二絕》「頓覺煩囂隔,逍遙足賞心」,《庚辰春日,同侄子遊雙溪安仁寺》「結伴做春遊,竹穿梵經音」,《重建龍潭寺成,偶過有作》「謾詫菩提超累劫,嘗聞滄海變桑田」,這些詩既有文學的審美愉悅,亦有與道與佛相通的哲學體悟。

明朝榜眼王瓚為永嘉場李浦村人,他的《李浦廟》寫道:「廟門正對雙溪開,河流亦自雙溪來。東甌海潮日吞吐,大羅山勢常崔嵬」,詩句寫得很空靈,富有氣勢,吐納煙雲,置身其間,盡可觀賞羅山,想像天地萬象四方美景,體悟人生。王瓚兒子王健,詩情不亞於其父,他的《與諸兄弟遊天柱寺舊基》「虎臥禪機伏,龍依梵語吟。至今遺蹟在,盡可淨塵心」,透露出他精通佛理,渴望絕棄塵想,擺脫人間種種精神重負,永葆內心世界的心靜。

品讀先賢筆下大羅山詩篇,處處洋溢著生機和理趣,我們既能品味詩篇的壯麗無比,也能深悟詩的內蘊,那種言外之味、弦外之響、韻外之旨,在美感愉悅中獲得對宇宙、人生、自我奧義的認識。

(題圖照片由龍灣區社科聯提供)

相關搜索:大羅山

相關焦點

  • 話說大羅山
    《山海經·海內南經》有云:「甌居海中」,遠古大羅山周圍是一片汪洋,滄桑巨變,東邊成衝積平原,南面變水網地帶,西邊為三垟溼地。 大羅山一名始於五代末,吳越王錢鏐署為兩浙僧統的贊寧在所著《筍譜》中,首提「永嘉大羅山」。宋永嘉四靈之一徐照有詩句:「大羅山下客,後主是宗親。」大羅山之名由來,已難查考。
  • 《大羅山志》正式出版:照亮大羅山的人文印記
    日前,由溫州生態園管委會組織編寫,原甌海區文聯副主席林長春主編的《大羅山志》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該書將大羅山按現有行政分區劃分為茶山、仙巖、羅東三卷加以記述,描繪了大羅山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現代建築和村落,記載了從239年—2011年發生在當地的重要歷史事件和相關人物。書中收錄的名人藝文和民間傳說也較為豐富。
  • 溫州大羅山
    行程時間:20170610景點:溫州大羅山類型:山建議:坐大羅山班車到光岱之後或者終點站步行下山即可;去程路線,回程路線下面圖中記錄了。路程不遠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注意無需門票。介紹大羅山位於現溫州市區的東南部,由四景一水網構成,它們分別是:仙巖景區、瑤溪景區、天柱寺景區、茶山景區和三垟水網。根據溫州市總體規劃,大羅山將是溫州市未來的「綠心」和「綠楔」,溫州市區將環大羅山發展。大羅山將主要起生態保護功能,即對市區的大氣汙染、水汙染、噪聲汙染及小氣候環境將起到良好的調節和改善作用。
  • 大羅山遊記
    10月27日,萬裡晴空,熱浪滾滾,大羅山卻是人來熙往,熱鬧不凡.我們組織一次秋季登山活動,地點就選在蜿蜒挺拔的大羅山.我們一幹9個人,(由於筆誤而導致今日更新版本中成為7個人,特別感謝蓉蓉小姐的更正,並表示歉意)從茶山的大羅山山口出發,(特別交代:這裡有三棵千年榕樹,由於行走匆忙,而未曾留影留念,成為一大遺憾)一路上歡聲笑語,興趣高漲.時而從山上下來全副武裝的露營者,時而從山頂傳來登山者吼叫的回音
  • 大羅山,真無愧於清城最美山峰……
    大羅山,也叫天子山,位於清遠市清城區高田與清新區魚嘴交界處,它是清城區第一高峰,海拔高度為957米。大羅山山勢巍峨高聳,挺拔峻秀,天氣晴好能見度高的時候,在清遠市區也能眺望到它迷人的雄姿。在很多驢友心目中,大羅山是清城區當之無愧的最美山峰,沒有之一。
  • 甌海「大羅山·龍脊人才計劃」 助力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
    甌海「大羅山·龍脊人才計劃」 助力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 2019/09/29 08:24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王一川 瀏覽:6064
  • 溫州驢友繪出「大羅山徒步地圖」
    沿著今年新增的6條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流連於傳統的風景,還是另闢蹊徑,尋覓大羅山最美的風光。  為了讓更多人領略大羅山的美景,日前,溫州一驢友結合自己遊走大羅山8年的經驗,花費4個月時間,專門規劃設計了一份大羅山徒步地圖。沿著這張徒步地圖,你不僅能夠一睹大羅山的風採,更可以在風景中,覓得一處清靜和自在。
  • 紅塵絕戀——大羅山石板坡的千年傳說!
    「石板坡」因驢友老高的幾段航拍視頻而迅速成為網紅,引來大批的驢友來爬石板坡,大羅山掀起了新一輪的戶外熱潮。東海龍子潭就位於大象巖上,早在兩億年前,大羅山是東海孤島,傳說東海龍王之子失落,四處尋找都杳無音訊,後來得知龍子被困大羅山,玉皇大帝即詔觀音菩薩商量,觀音菩薩派神仙騎大象到大羅山。為救龍王之子,在懸崖峭壁上劈出一條長160米,寬1米,深20米,猶如一條神龍的龍溪,名曰「東海龍子潭」。從此龍王之子就在此生存。
  • 大羅山盤雲谷羅山戀民宿
    十幾年前,酷愛戶外活動的我最喜歡穿越的就是大羅山,大羅山是我們溫州人最親近的山,我們親切地稱之為「家山」,這裡文化遺蹟眾多,意蘊深厚,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生活在「甌居海中」的大羅山上。並希望以民宿為基地,成立大羅山文化傳承發展學會,以大羅山自然風光為基礎,文化藝術為亮點,建築保護為核心,依靠大羅山深厚的文化氛圍,打響屬於自己的品牌。淡泊名利、詩意般的情懷深深感動了我。
  • 加快「綠心」保護 大羅山不再是「五龍治山」了
    昨天,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有關方案,按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要求,理順大羅山保護開發管理體制,加快推進這一大都市核心區「綠心」的綜合保護、合理開發和協調發展。  隨著溫州「1650」大都市區建設框架的拉開,大羅山已逐步從昔日「小市區」的郊野山地,發展成為建設「山水城市」的核心元素,而已有的「統分結合、屬地為主」的體制也越來越暴露出不相適應的問題。
  • 大羅山上到底有幾條水渠
    溫州的大羅山上,真是大自然回饋給溫州的財富,整個大羅山,其實是有很多連綿不斷的一座座山巒組成的,據說大羅山的總面積有117平方公裡,綿延橫亙,接壤溫州的兩區一市,從龍灣區、甌海區和瑞安市都能上山。大羅山上有很多的神奇之處:奇石、秀水、清池、峽谷、天梯、長渠、雙塔、幽洞、尖峰、飛瀑、花木等等。今天就介紹下大羅山上的水渠有多少條,從資深的驢友那裡了解到,大羅山一共有六條水渠,最著名的就是紅旗渠,還有天河引水渠,後坑引水渠、峰臺引水渠、銀坑引水渠、八水引水渠這六條。
  • 走進秋天裡--大羅山記憶
    2020年10月11日,秋高氣爽的季節,【珍跡留緣】中國羅山第一群「愛上大羅山」第四期活動,在大羅山南部瑞安塘下八水村拉開帷幕。金河水庫稱得上是大羅山最大的水庫之一,周圍有派巖山、尖山等環繞,山峰聳立,怪石嶙峋。環水庫有4公裡長登山遊步道,漫步湖畔,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 深藏在大羅山中的億年龍脊
    很久很久以前,觀世音菩薩欲在大羅山開場講經。菩薩掐指一算,得知那日恰逢颱風來襲,遂去找東海龍王幫忙,龍王自然應下。龍三太子得此消息,急忙趕至大羅山。開場是日,大羅山風和日麗,萬裡無雲。觀音菩薩身坐觀音蓮,眾路仙徒恭敬圍繞,聆聽宣說大慈悲法。
  • 大羅山奇石,惟妙惟肖,百看不厭
    大羅山多奇石,龍脊、望夫橋、鑽石巖、蘑菇石、烏龜石、豬頭巖、鯧魚石、人臉石、香蕉石、奧特曼石、壽桃石、山雞石、大象石、海豚石,散落各處。這些奇石或臨於路,或隱於谷,或伴於溪,或貼於崖,或矗於巔,我印象最深的有龍脊石、蘑菇石。
  • 「大羅山線路」劉宅-牛頭堆,賞大羅山最神似動物的奇石——海豚石
    大羅山最神似動物的奇石,我認為是度山林場附近牛頭堆(西瓜坦)的海豚石,許久不見,甚是想念,難得周末天氣晴朗通透,決定上山重拍這幾年前的海豚照片。到牛頭堆比較近的大羅山入口分別有天柱寺景區主入口、白水千步梯、劉宅村、度山村、坦頭村等入口,因為我坐公交,所以選擇了離公交站最近的劉宅入口。
  • 大羅山南國天池,淥水蕩漾石秀麗
    南國天池——山雞坑水庫文&圖 張崇珍溫州天池,又名山雞坑水庫,是大羅山上海拔最高,最天然最純淨的一處水庫。天池水質清澈碧透,四周群山環抱,峰巒挺拔,壑谷幽深。旁邊的壽桃山與水庫相映如畫,美輪美奐。
  • 大羅山有座水庫邊上的風景很奇特
    溫州大羅山上的水庫很多,大約有七到八座水庫,除了水庫,還有很多的水池,這些水庫和水池的水質都很好,碧波蕩漾,映照青山,大羅山是青山綠水的大羅山。從大羅山的龍脊邊的棧道繞度山林場一直走進去,裡面有座水庫很奇特,奇特的不是水庫,而是水庫邊上的山體石頭,這座小山就像一個桃子,安放在水庫邊上。這座水庫叫山雞坑水庫,是大羅山上最高的水庫,水質很清澈,所以這座小山的倒影也很清晰,有人稱這座小山叫壽桃石。
  • 大羅山民宿:老屋裡的別樣風景
    2015/06/03 05:23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莊越 瀏覽:10045 甌網記者 王舒/文 陳翔/攝提起大羅山,在溫州人的心中早已不是一座「
  • 2020年母親節,雲霧繚繞溫州大羅山
    初夏,一夜的打雷暴雨狂風,天亮時雨停了,一行人如期坐上市區40路第一趟早班車到茶山,去登雲霧繚繞的溫州大羅山。偶遇騾隊走得比較隨性,從這條水渠旁邊小路進去,不知不覺走到果園來了,什麼時候大羅山成了花果山了。等果子快要成熟時,這條路肯定就被攔住不讓通行了。
  • 雷暴雨夜 四名青年迷路大羅山
    雷暴雨夜 四名青年迷路大羅山 2013/06/03 13:56 來源:溫州晚報 瀏覽: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