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崇珍
寒露過,秋風涼,登高臨遠望故鄉;紛飛葉,碧雲天,野草枯黃桂花香。2020年10月11日,秋高氣爽的季節,【珍跡留緣】中國羅山第一群「愛上大羅山」第四期活動,在大羅山南部瑞安塘下八水村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走的是大羅山20條經典休閒路線的第19條:八水古道~金河水庫~長春洞~觀音庵~化成洞(千年茶花)~蟒蛇出洞~羅隱洞~黃雲洞~外國人~摩天石~金河水庫~八水村,全程12.5公裡,羅山群有80多位隊友報名參加,隨團的還有20多位其他戶外兄弟,所以這次活動總人數超過了100人。
八水村位於瑞安塘下,山上多溝渠,水資源豐富。沿八水古道而上可至金河水庫。金河水庫位於大羅山八水峽谷上遊,此處山青水秀,景色優美。沿水庫大壩右行,開始進入化成洞景區。始遇觀音庵,始建於宋乾道二年,後被洪水衝毀,明崇禎六年重建,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尼姑庵。至2004年又擴建,氣勢雄偉。
自觀音庵東行有化成洞,也叫寶巖洞,洞中冬暖夏涼,曲折幽深。化成洞內植有一株千年古茶,是目前世間上樹齡最長,樹幹最高,樹種最原始的野生古茶花樹,栽於唐朝年間,至今已有1250多年,樹高12米。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生物學價值和觀賞價值,身價堪比大熊貓,特別珍貴。
循化成洞古道繼續前行,道旁有蟒蛇出洞,附近有羅隱洞。羅隱洞歷史也相當悠久,相傳唐初有皇族太子因爭權內亂而到此處出家避難。後又有福建唐代文學家羅隱,因筆鋒犀利得罪權貴,隱居大羅山羅隱洞,洞也因此得名。離開羅隱洞,可去黃雲洞,邊上有「外國人頭像」石頭,附近還有摩天石、龍印等奇石,值得一看。
八水遊泳館是本次活動的集合點,這座利用當地天然水資源而建的遊泳館,到如今依然是大羅山八水入口的一個重要標誌。
整理好行裝,開始啟程。路過一個小水池,那一潭碧水波瀾不驚,甚是誘人。拾起一塊石子投進去,水面上泛起了陣陣漣漪。醉人的秋色,美麗的心情,就從這裡開始!
八水古道
這就是八水古道,一路上行並不算陡峭,沿途有奇石,巖洞,古木,涼亭等風景。隨著高度的上升,遠處的峰影,眼前的山景,都給人以美的享受。
巖洞
遙望大羅山的「小武功山」
古道邊上就是非常漂亮的八水峽谷,這幾年八水峽谷名聲鵲起,吸引了眾多的戶外活動愛好者慕名而來。
八水峽谷裡的狗熊石,也有的叫犀牛石
八水水渠
越過一段平坦的小道,前方就是金河水庫。金河水庫稱得上是大羅山最大的水庫之一,周圍有派巖山、尖山等環繞,山峰聳立,怪石嶙峋。環水庫有4公裡長登山遊步道,漫步湖畔,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金河水庫大壩上有座木製的小牌坊,往左是環水庫遊步道,往右是化成洞古道。按照行程安排,擇右而行。
長春寺
道旁有長春寺,寺後有長春洞。洞內巖壁上也有著幾處密密麻麻的摩崖題刻,記載著相關的歷史與人文。對於長春洞的摩崖,我一直有關注,這裡也是大羅山上一處比較典型的人文勝景。
長春洞上紅葉片片,秋色正濃
觀音庵是大羅山上除大茶山妙智庵之外的又一座著名的庵堂,後院有送子觀音,據說特別的靈驗。此處清幽寧靜,禪聲悠揚,實在是一處遠離紅塵喧囂的世外之地。
觀音庵後山有「心」「禪」等摩崖題刻,字跡渾厚,頗具禪意。這些摩崖雖然形成於現代,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將來的將來,照樣成為歷史的遺蹟。
腳下的這條路就是化成洞古道,起於金河水庫大壩,經觀音庵、化成洞、羅隱洞,至黃雲洞,條石臺階,全長將近3公裡。沿途人文薈萃,風景美不勝收。
化成洞
化成洞起先是叫寶巖洞,是一個古老的天然石洞,洞壁巖石外黑內白,細石有水晶般明瑩光潤,故曰寶巖。寶巖洞也因此而得名。清朝張嶽銘在遊寶巖洞時即興賦詩,首聯云:「古洞非開鑿,天然造化成」,又相傳唐朝化宰相曾在寶巖洞修煉得道成仙,所以後人又將寶巖洞稱為「化成洞」。
唐宗室李集避亂曾隱居於寶巖洞,在巖隙中種植下一棵金 心山茶花,人稱「唐茶」,距今已有125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樹齡最高的古山茶 花,號稱「世界山茶花大王」。千年古樹,至今盛放花朵,實為世界奇觀。下圖是位於巖洞底層的千年茶花的根部。
洞內供佛,洞外建寺,這是羅山佛國的特色。清順治十三年丙申(1656),天目和尚到仙巖,為振興禪宗,重修寶巖洞,興建寶巖寺,使寶巖洞成為大羅山名勝景點。2001年8月,釋闡成和尚主持寶巖寺,不辭勞苦,多方經營,為寶巖寺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
復行古道往羅隱洞走
在化成洞去往羅隱洞的路上,將到許真君府處,道旁有奇石「蟒蛇出洞」。一塊巨石酷似蟒蛇的頭部,天然之作,出神入化。傳說這蟒蛇頭就是被許真君斬斷的,背後還有鮮為人知的故事。
許真君府,也叫許命巖。真君是晉朝時期著名道士,道教淨明派祖師,尊稱「許天師、許真君」。精通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學說,尤其愛好道家修煉法術。生平斬妖除魔,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
羅隱洞,相傳唐代羅狀元曾隱居此洞,是個天然石洞,深邃玲瓏,洞內巖石錯疊,構成大小許多洞室,洞室之間互有廊道,迂迴曲折,令人油然而生神秘之感。
羅隱寺
和化成洞一樣,羅隱洞內也供有神像,洞外還新建了羅隱寺,同時也是羅狀元紀念館。在羅隱寺後山,循小道上去幾分鐘,有羅狀元塔墓,現為重要文物。
離開羅隱寺,下一個目標黃雲洞
回望,羅隱寺、許真君府、寶巖寺掩映於青山碧水之間,盡顯羅山佛國之神韻。
黃雲寺原名十畝庵,初創建於宋代,南距羅隱洞400米。只是物事變遷,黃雲寺現在已沒有往日的容顏。
在黃雲寺的右邊,有一條小路,順著往上走,有一個山洞,兩座關房依山而建,嵌入洞裡。中間一間小小的廳堂裡面,供奉著彌勒菩薩像。這就是黃雲洞,古時曾有僧人在此洞居住修行。
外國人頭像石頭位於黃雲洞後面的半山腰,沿一條小徑上去10分就能看到。天然形成的巖石輪廓極像一個外國人的臉部模樣,隨著這兩年被越來越多的戶外人關注,這個外國佬在大羅山也是名聲大震。
摩天石,我稱之為大羅山第一疊石,矗立在黃雲寺西南面的山頭。從遠處看,不同的角度會呈現出不同的一面,而要真正領略摩天石的美,必須要近距離接觸。兩塊巨大的石頭上下相疊,相當壯觀,給人無比的震撼,大羅山第一疊石,果然名不虛傳。
龍印,就在摩天石的西面,近在咫尺。一塊修長的巨石足有十幾米高,頂上又立著一塊四四方方的石頭,謂之龍印,可否恰當?
摩天石附近的月亮船,你坐過嗎?
離開摩天石,往羅隱洞原路返回一段,至狀元橋走金河水庫南岸遊步道。此處的金河水庫溪灘上遍布著許多的石頭,有「金豬吸水」、「金魚倒遊」、「小豬佩奇」、「紅燒三片肉」等奇石,妙趣橫生,讓人留連忘返。
復行片刻,會看到前方出現一座上行的棧橋,拾級而上,又是一番風景。漫步在金河畔,環顧四周,碧波旖旎,風光無限。
拾起一路的風景,裝入行囊,醉美的秋色,心靈的旅行。至下午兩點多,大部隊從八水古道下山,全程12.5公裡,用時6小時,輕鬆又休閒,本次活動圓滿結束。
領隊:徐進
本次活動軌跡
這次活動是我們【珍跡留緣】中國羅山第一群「愛上大羅山」的第4期,隊伍超過了100人。又是一次特別的經歷,又是一段美好的回憶,而今日擱筆,更是非同尋常。農曆八月廿七,一個特別的日子,人生整整四十多個春秋,一路走來,得幸與羅山結緣。八水之行,一篇用心的遊記,送給自己的生日祝福,也送給一起走過的朋友!
攝影:席麗麗、天空、大昌貨運及眾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