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山 古道 摩崖

2020-08-28 愚田

2019年這一年,我在寫字、讀書、走學中度過。寫字是為了養家餬口,有點苦和累。讀書、走學則是生活的隨性,在苦和累的背面,是忙碌中點綴的幸福。

這年的冬至恰逢周末,我帶著惟妙沿大羅山古道,從大茶山一直徒步到龍崗寺。我們父女拾階而上,古道旁的溪水依然如秋。昨日一夜風雨,清晨的天空微微放晴,陽光柔軟到醉人。

沿著溪水,我們走進隱匿在山澗的古村——大茶山。與隔世離塵的老屋間,我們仔細尋覓著建築之外的人文脈絡。門臺的門楣上鐫刻的「善一」,有道德經的「上善若水,一以貫之」;在楹柱的對聯中「有山水勝,無車馬喧」,有陶淵明筆下的性靈放逐。靜靜走過老屋,慢慢讀懂它的深邃,仿佛感覺到,一種站在哲學高度裡的生活幻想。

遠上寒山石徑斜,蜿蜒陡長的古道帶著我們的腳步,走進林密雲深之處。林間那些曾被鄙棄的石屋,脫胎成了雅致的民宿。它用最貼近自然的氣場,還原出一個空靈的棲息地,給倦怠的生活留一處精神的皈依。

我們父女兩人用了四個小時,走過桔園、竹林、山澗。溪水旁的菖蒲,落滿古道的楓葉,還有山坳裡那些不知名卻異常好看的花草,我們一邊走,一邊在手機上查閱它們的資料。這些自然界中最珍貴的饋贈,它的好,需要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得到。惟妙就像採草藥的小藥童,背著包走在我身旁。

到龍崗寺,已是午後。龍崗寺是全國唯一一座,全為花崗巖石嵌合而成的寺廟。無論是石門上的窗欞,還是月梁上的雕花,無一不留著石頭的鑿痕。三十多年前,瑤溪南山的石匠王南京老先生,憑著自己信念、技藝,一錘一鑿在白雲寺遺址上,重新立起了信仰。

龍崗寺現在的住持是覺乘大和尚,來自杭州靈隱寺。住持與我年齡相仿,修為卻甚為深厚。聽他說禪講經,深入淺出,哪怕是像我這樣天資愚鈍的人,聽來也有茅塞頓開,酣暢淋漓的感覺。聽禪意猶未盡,時光已然匆匆,打擾良久,心中有愧。住持寬慰:若是累了,便到寺中來,吃些齋飯,讀書、寫作,無妨。

作別住持師傅,走出龍崗寺後門。我們循著龍崗山南坡與蜈蚣山北坡之間的山澗,遇見一碧清流。藉助書本,惟妙曉得張璁、王贊等歷史文化人物,也知道龍崗寺是王叔果、王叔杲兩兄弟的讀書修文的地方。可腳下一爿松林竹篁,大概並未知曉。這裡曾是幾百年前,王叔果兄弟雲集永嘉名流,讀經吟詩、觴詠談理的世外桃源。我提前做了功課,向她侃侃而談。

走得累了,我們就坐在觴詠亭歇腳。我對惟妙說:觴詠亭便是古時讀書人會好友,飲酒作文的地方。惟妙很疑惑:古人讀書在家不好?非得背著書本和酒,跑到這荒山枯草之間。

我讓她倚亭下的長椅俯瞰。冬日午後的斜陽,落在觴詠亭荒草上,也落在清澈的溪流上。草已經結好它的種子,在風裡剝落,隨流水搖曳遠去。若是這樣在亭下的溪水旁點一盞火爐,靜坐念書,在清曠之間,放逐性靈,該有多麼美好。惟妙好似有所悟,我便覺得不虛此行。

從觴詠亭沿著溪旁窄窄的山路走下去,一路是落在山澗的巨石,還有巨石上鐫刻的摩崖。「羅陽洞天」在層層青苔和地衣下,隱藏著渾樸蒼遒。隔澗斜對著「濯纓」題刻,我們在題刻下洗濯毛巾,帶走一路風塵和汗水。

再往下走便是「華陽洞」,傳說是華陽子修行得道的地方。我最初讀金庸小說《神鵰俠侶》時,因為喜歡武術,便對其中武學奇才全真教教主王重陽特別感興趣。後來才知道他有個徒弟,便是華陽洞主華陽子。文化盤根錯節之後,在心中形成一個清晰的文脈框架,這也是讀書之一樂。

「華陽洞」之後,一小塊平地,錯落在溪上巨石,題刻「山高月小」,「雲靜淵澄」。山、月、雲、溪,構築出一方格調清雅的自然院落,再次將讀書的意境升華。看溪水長流,便是看心靜如水,用外物觀內心,感悟便從心間悠然而來。讀書人應該有獨立的思想和靈魂,在書中得到風雅與樂趣,若是囚禁在樊籠之中,將其作為財富地位進階的工具,那麼一切讀書便是苦澀且乏味的。

一天的行腳,惟妙儘管說還能堅持,但我已經看到了孩子的疲憊。如何破解回程的四個小時,在讀書之外,我想這也是和孩子一起學習的一個好機會。人生旅途中遇到的種種,在一次次地化解裡,生命力也在無形中一次次地提升。

我帶著孩子,教她主動尋求幫助。只要敢於開口,腳下的路總會走出平坦。仿佛是冥冥中的安排,我們向第一輛車招手的時候,一對青年戀人,很愉快地接納了我們父女。一路上,我們彼此聊大羅山的文化,聊讀書之樂,仿佛故人。

從書本到山林,我和孩子一起用足跡去印證文字。從閱讀到生活,我帶著孩子一起破除舊觀念去改變自我。

相關焦點

  • 龍崗嶺上遺蹟古,半山鑊後石殿雄-登龍灣大羅山龍崗嶺紅楓古道
    龍灣大羅山龍崗嶺紅楓古道文&圖 葉望慶大羅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座座山,大羅山古道不是一條古道,而是一條條的古道,東南西北中均有。雙龍寺雙龍寺,位於龍崗嶺古道的半山腰。是回來的路上往下俯視看到的,一個巖石上大大的「佛」字映入眼帘。龍崗嶺古道的一個特點是有大量的摩崖石刻,龍崗寺邊上有明代摩崖「龍崗」等,其東南有華陽洞,王叔果、叔杲兄弟曾在此讀書會友留下許多摩巖刻石。
  • 走進秋天裡--大羅山記憶
    2020年10月11日,秋高氣爽的季節,【珍跡留緣】中國羅山第一群「愛上大羅山」第四期活動,在大羅山南部瑞安塘下八水村拉開帷幕。本次活動走的是大羅山20條經典休閒路線的第19條:八水古道~金河水庫~長春洞~觀音庵~化成洞(千年茶花)~蟒蛇出洞~羅隱洞~黃雲洞~外國人~摩天石~金河水庫~八水村,全程12.5公裡,羅山群有80多位隊友報名參加,隨團的還有20多位其他戶外兄弟,所以這次活動總人數超過了100人。
  • 大羅山與龍有關的景點和故事竟有這麼多!你見過幾個? - 溫州古道
    那天,大羅山果然天氣晴朗,凡是聽觀音菩薩講法的人都得道成仙了,包括龍王三太子。他成仙后,軀體就留在了大羅山,從此大羅山就有了龍脊。峽谷不長,卻巖奇水秀,集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於一體,擁有臥龍潭、五色龍街、龍瑞巖、求雨壁、觀音像、小龍宮以及摩崖題刻等許多的景點。
  • 強烈推薦:大羅山20條大眾化經典登山路線,你值得收藏
    從盤垟到潘山的這一段古道,兩旁綠樹成蔭,到了冬季更是紅楓似火,是與老鼠梯嶺、京山紅楓嶺齊名的大羅山三條紅楓古道之一。沿花船坑古道東行,有龍珠,繼續下行有文物姜家坦遺址,邊上有摩崖遺蹟,沿古道最終會走到觀海坪,從天柱寺嶺下來,行程結束,此路線全程約8公裡,比較適合大眾出行。
  • 玄門聖山大羅山——千步無限險、聖山少人知 - 溫州古道
    玄門聖山大羅山文&圖 閒雲野鶴蔣長華大羅山是神話傳說中的玄門聖山,相傳乃是鴻蒙元氣凝結所化,是太上老君的道場"玄都紫府"中的玄都。玄都指的是"大羅山",紫府就是指"八景宮"。三大無上仙宮之一(玄都紫府:大羅山~八景宮、玉京金闕:崑崙山~玉虛宮、仙域真境:蓬萊島~碧遊宮)。大羅山巔之上有一洞,名喚"玄都洞"。洞內有一宮,名喚"八景宮"。太上聖人(太上老君)居其間,宣講道德箴言。
  • 1小時,樂清過去挺方便,大羅山十六大景區掠影,值得收藏!
    國安寺千佛塔,建於北宋1090年,為青石仿木結構閣樓式塔。茅竹嶺古道位於瑤溪街道白樓下村到狀元街道的茅竹嶺上,始建於南宋,全長約500米,是古代永嘉場去往溫州的主要通道。古道沿途古樹遒勁蒼老,樹冠遮日蔽天,曾入選溫州十大特色古道。
  • 大羅山與龍有關的景點和故事竟有這麼多!你見過幾個?
    峽谷不長,卻巖奇水秀,集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於一體,擁有臥龍潭、五色龍街、龍瑞巖、求雨壁、觀音像、小龍宮以及摩崖題刻等許多的景點。臥龍潭臥龍潭是古代茶山人求雨祈福之地,據《永嘉縣誌》記載「五美園,山產茶,巔有龍潭,其水不涸,天旱禱之常應」。臥龍潭呈長條形狀,潭水溫潤如玉,碧波漣漪。
  • 溫州古道大羅山一群20大水庫徒步
    文 壓隊長大羅山有大小水庫共計40餘座。9月22號應張崇珍提議,我和遲留,藍朝陽,張崇珍,偉政,木頭人一行六人從瑤溪街道青山村開始徒步至瑤溪風景區下山。銀河水庫百家尖水庫過百家尖水庫沿遊步道到頂後右切前往天河水庫復行前往秀垟停車場去往秀垟水庫過水庫經農家樂旁古道前往茅田水庫過茅田來到了本次徒步最長的一條下山路-秀才垟嶺古道
  • 重磅:陽壺古道驚現古代摩崖石刻
    陽壺古道驚現古代摩崖石刻今年註定是個豐收年,正在進行保護性維護的陽壺古道,發現了多處石刻遺蹟,這又極大豐富了古道的文化內涵。縱觀石刻內容,發現大多與古道的修築和旅行者有關,人名居多,如:王五、呂永張某等,還有一些地名如洛寧等,其石刻年代跨度也較大。其中一塊摩崖石刻最為特殊,它位於陽壺古道東溝東段北側,編號為DGD721—9。在距地面一米高凸出的紅色巖石上,高0.8米、長約1.2米,豎刻著「下馬牌」三個(單字19*20公分)楷書大字。字體蒼勁有力,氣勢軒昂。
  • 詩情大羅山
    徐洪迪 溫州大羅山117平方公裡,山勢連綿,岡巒起伏,溪澗縱橫,不僅有奇特秀美的自然奇觀,而且有交相輝映、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歷代文人墨客遊覽大羅山,情寄大羅山,給後人留下了大量吟詠大羅山的優美詩篇,閒來翻閱吟誦細品之,讓人吟賞不盡。 景真與詩美, 展現真切風俗畫卷 山水詩鼻祖謝靈運,這位永嘉太守性喜山水,家門口的大羅山必定不會錯過。其《石室山》詩句清新:「清旦索幽異,放舟越埛郊。莓莓蘭渚急,藐藐苔嶺高。」石室山,在天柱寺正東方向的美人瀑附近。
  • 大羅山經典10號線:坦頭--鯧魚石--龍床--雙岙
    本次活動走的是大羅山20條經典休閒路線第10號線:坦頭--鯧魚石--龍床--雙岙,共有62位隊友報名參加了這次活動。從坦頭上山走坦頭嶺,一路都是新修的平整的花崗石步道,至十二盤古道的第二盤處,有一條右行叉路,名南坑路。走此路約半小時餘,會看到雙岙峽谷上橫跨一小石橋,過橋從臺階嶺拾級而上,至山脊西行,遇蓮花座(上有蓮花刻紋)繼續沿山脊直行,到鯧魚石止步。
  • 溫州後花園,夢棲大羅山!踏破羅山第一峰,靈淵深處有神龍
    拋開這些虛無縹緲的事物,而在溫州市區,則真真在在地存在著一個景區,那就是大羅山。大羅山位於溫州大都市核心,最高海拔707.4米,總面積117平方公裡,控東海、鎖甌江、俯瞰全城,是溫州城市重要的生態屏障,根據溫州市總體規劃,大羅山將是溫州市未來的「綠心」和「綠楔」,溫州市區將環大羅山發展。
  • 天下第二十六福地——大羅山,七十二寺三十六庵
    大羅山海拔七百零七米,因為不和別的山接壤,巋然獨立,就像一張羅網漫天撒開,高大寬廣,所以叫做大羅山。原來也叫泉山,因為山的北邊有個泉,別的泉眼乾涸了,就它汩汩湧流,所以叫泉山。
  • 煙雨迷濛大羅山|天柱寺尖兒坑山脊,天河水渠—尖兒坑古道環線遊
    大羅山天柱寺尖兒坑山脊環線文& 圖 被羊欺負得狼羅山虐我千百回,我巡羅山痴不悔;千古往事成煙雲,苦思冥想把跡尋。連日的高溫和陰雨,攪亂了許多戶外人的出行計劃。在一塊切面平整的巖石前,可以依稀辨別上書「大羅山」字樣。在離姜家坦遺址不遠處,選擇左切進入溪澗,在溪灘中發現一塊不大的卵石上刻有「快樂」兩字。對,快樂!我們真正的行程就在這裡開始!
  • 溫州中升告訴你溫州大羅山登山線路攻略
    溫州高山不多,小編今天就為你推薦幾條大羅山的攻略路線。   線路一:茶山-洪巖殿-紅楓古道-香山寺-瑤溪  風光★★★   看點:兩個省級風景點   茶山景區是大羅山花崗巖地貌景觀集中的地區,有古村、古寺、古洞;香山寺是大羅山區最大的佛教寺廟。
  • 「大羅山虐我千萬遍,我們待她如初戀」
    「這輩子,我兩條腿還能走路,大羅山就一直爬下去……」有人說他們是大羅山的形象代言人,大羅山上的活地圖。他們組織群員每周登山一次,撿垃圾、發現奇石、寫美篇,宣傳大羅山,熱愛山上的一草一石。他們就是「珍跡留緣大羅山·中國羅山第一群」戶外群的三位創始人。
  • 大羅山奇石,惟妙惟肖,百看不厭
    大羅山多奇石,龍脊、望夫橋、鑽石巖、蘑菇石、烏龜石、豬頭巖、鯧魚石、人臉石、香蕉石、奧特曼石、壽桃石、山雞石、大象石、海豚石,散落各處。這些奇石或臨於路,或隱於谷,或伴於溪,或貼於崖,或矗於巔,我印象最深的有龍脊石、蘑菇石。
  • 歷來是名人來溫「必推景點」,謝靈運都來過,這裡還有個摩崖寶庫
    除了三十六坊君曾撰文介紹過的記錄溫州史上最大水災的永中峰門摩崖題刻「乾道二年水滿到此」,大羅山還有眾多名人留下的摩崖題刻寶庫。明弘治《溫州府志》載:「仙巖山,即大羅山之陽。黃帝軒轅氏嘗修煉於此。宋政和四年,因有三皇井等仙跡,升郡為應道軍」。
  • 溫州驢友繪出「大羅山徒步地圖」
    沿著今年新增的6條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流連於傳統的風景,還是另闢蹊徑,尋覓大羅山最美的風光。  為了讓更多人領略大羅山的美景,日前,溫州一驢友結合自己遊走大羅山8年的經驗,花費4個月時間,專門規劃設計了一份大羅山徒步地圖。沿著這張徒步地圖,你不僅能夠一睹大羅山的風採,更可以在風景中,覓得一處清靜和自在。
  • 大羅山盤雲谷羅山戀民宿
    十幾年前,酷愛戶外活動的我最喜歡穿越的就是大羅山,大羅山是我們溫州人最親近的山,我們親切地稱之為「家山」,這裡文化遺蹟眾多,意蘊深厚,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生活在「甌居海中」的大羅山上。上百年的石頭屋基本廢棄了,難以發現年輕人的身影,我靜靜地在古村尋覓,那些很有歷史感的斷垣殘壁、芳草萋萋的滄桑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