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姐在《紅樓夢》前八十回,是著墨最少的金陵十二釵正冊人物,有關她的故事更是少之又少。巧姐的命運與兩個人息息相關,因為對她的見死不救,她的大伯母李紈被打上「不積陰鷙」的標籤,就算是最後榮華已至,苦盡甘來,卻也只有早早命喪黃泉的份兒。還有一人就是劉姥姥,這個村野老婦人,因為曾受王熙鳳偶發善心20兩銀子的接濟,挽救一家人於水火,劉姥姥拼盡心力財力報鳳姐的恩,救巧姐出火坑,成了知恩圖報的典範。也是《紅樓夢》大悲劇結局下,留給讀者珍貴的心靈安慰和不多的人性光芒。
賈府大廈傾覆,巧姐為狠舅奸兄所賣。要想救她出來,那可不是一筆小錢能做到的,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小說裡有一個例子,就是賈赦求娶鴛鴦不成,最後買了個嫣紅姑娘算是給自己個臺階下,買來的這個姑娘花了800兩銀子。考慮巧姐的特殊身份和被賣場所的特殊性,劉姥姥贖回巧姐要費的銀子絕不會少於這個數。幾百上千兩的銀子,劉姥姥要從哪裡籌措出這筆巨款呢?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家裡的生計已經是衣食無著的境地,一家人眼看過不去這個冬天,萬般無奈劉姥姥才不講什麼臉面,去榮府打抽風。來年入秋劉姥姥二進榮府,帶著幾口袋的新鮮蔬果,本是來報恩的,因為投了鳳姐和賈母的緣,於是有了後來的兩宴大觀園,還有和巧姐的命運交集。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人格上,她贏得了榮府上下的尊重,她帶給榮國府女眷的,是從未有過的輕鬆歡樂,她離開榮府時,收穫的是一個農家最渴望的物質財富——銀子和生活資料。劉姥姥和榮國府完成的是一次對彼此來說稀缺資源的交換。
正是劉姥姥收穫的這些個財物,才讓她將來救巧姐有了基本的可能。劉姥姥獲得的財物裡,最重要的有哪些呢?或者說,到底是什麼東西能值錢到足以救出巧姐呢?
1、王夫人送的100兩銀子;
2、王熙鳳送的8兩銀子,各類紗、綢、衣裳和吃食;
3、賈母送的兩個筆錠如意的金錁子,面果子、藥和衣裳;
4、賈寶玉送的成窯五彩小蓋盅。
王熙鳳最初的二十兩銀子使得劉姥姥一家的生產生活走上了正軌,充其量達到不餓肚子而已。這一次不同,僅現銀,榮府送給劉姥姥108兩,史載康熙19年,米價上漲,田土價格也大漲,大約需要2-2.5兩銀子能買一畝地。按這個算,這百十兩銀子大約能讓劉姥姥買40-50畝地。有了這個財產墊底,劉姥姥一家可以說從此告別貧苦,步入中產階級了。
兩個筆錠如意的金錁子,是賈母送劉姥姥的,大約能值多少錢呢?賈府過年是要傾金銀錁子的,小說裡給出了現成的例子,是寧國府用150多兩的碎金子傾了220個金錁子,每隻金錁子大約是0.7兩的樣子。也就是說賈母的這兩個金錁子大約值個14兩銀子。實際上金銀這樣的東西,普通老百姓是很難見到的,金銀錁子更是上流社會的產物,在鄉屯裡,是絕對稀罕的東西。
筆錠如意寓意美好,一是諧音必定如意,二則寓意讀書人能十年寒窗一朝高中,和一個人的前途緊密相連的。所以上流社會做出這樣的東西,大概都是過年用來做壓歲錢的,要的就是這美好的祝願。在社會底層,不要說見了,恐怕聽都沒聽說過。所以當劉姥姥真的需要用錢時,很可能不需要去兌換成銀子,它本身不但有金銀的價值,更有一層文化和藝術上的光環。
其實劉姥姥這趟所得最有價值的東西,既不是銀子,也不是金錁子,卻是被她使用而被妙玉嫌棄,轉而由寶玉送給她的成窯五彩小蓋盅。
明成化年間所燒造的成窯五彩、鬥彩,就算是在成化年間,就已經是珍貴無比了,成化皇帝送他寵妃的一對兒鬥彩雞缸杯,而今就在故宮博物院,不但有清晰的史書記載,幾百年傳承下來,全都有據可查,可見成化窯的地位和珍貴程度。
做個對比好了,歷代被推崇備至的汝窯,在榮國府裡至少是有三件的,一件是王夫人屋裡的汝窯美人斛,一件是在鳳姐屋裡的汝窯盤子,還有探春屋裡的汝窯花囊。可是成化窯貌似榮國府裡一次也沒有出現過,榮國府元宵夜宴上,每席擺上的瓷器僅僅說是官窯器而已。要知道,眾人在櫳翠庵喝茶,妙玉給眾人的茶具就是官窯填白脫胎瓷碗。也就是說榮國府隆重節日才使用的官窯器,在妙玉這裡實在是再普通不過了。她給賈母用的,是高過眾人的成窯五彩小蓋盅。
成窯五彩盅到底能值多少錢呢?在今天當然是無價之寶,放置在任何規格的博物館,也是無比重要的角色,若要拍賣,那是要以億為單位的。其實放在清代,價值高昂也是一定的,康雍時期的官窯,查史料,買一對如妙玉給眾人喝茶的碗,大約需要200多兩銀子。那麼珍貴而又已是古董的成窯五彩小蓋盅少說也得加個零,按這樣的價值,劉姥姥能贖回巧姐也在情理之中了。
劉姥姥這個鄉下老太太,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贏得了一家人的衣食無憂,贏得了自己安穩的晚年。令人感嘆的是,榮國府隨手的一次寬厚積德,最後得益最大的,竟還是自家的後代,而這樣的因緣際會,溫暖了每一個讀者,總歸在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悽涼裡,留下了一絲人間真情和溫暖。
我是屏山,歡迎點評、關注。為您研讀《紅樓夢》裡的真故事。
參考原著:甲戌、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20回《紅樓夢》
圖片來源:清 孫溫《繪全本<紅樓夢>圖》